电子部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843616 阅读:1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17 11: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抑制在线圈中发生短路的电子部件。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涉及的电子部件的特征在于,定义绕规定方向依次连接第一边、第二边、第三边以及第四边而构成的四边形状的轨道,第一线圈导体层遍及第一边以及第二边,第二线圈导体层遍及第二边以及第三边,并且在第二边与第一线圈导体层连接,第三线圈导体层遍及第三边以及第四边,且在第三边与第二线圈导体层连接,在从层叠方向观察时,第一线圈导体层或者第三线圈导体层的至少任意一方未设置于由第一边和第四边形成的第一角。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具备线圈的电子部件
技术介绍
作为以往的电子部件,例如,公知有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层叠型电子部件。图20是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层叠型电子部件的层叠体100的分解立体图。如图20所示,层叠型电子部件具备层叠体100以及内部导体层102a~102d。应予说明,就内部导体层而言,除了内部导体层102a~102d以外,也有设置于层叠体100的内部导体层,但仅对说明所需要的内部导体层标注了参照附图标记。层叠体100从上侧向下侧层叠层叠体片材104a~104l而构成。内部导体层102a~102d分别设置于层叠体片材104d~104g,呈L字型。更详细而言,在从上侧观察时,内部导体层102a~102d相互重合而形成长方形形状的轨道。内部导体层102a与轨道的右侧的短边以及后侧的长边重叠。内部导体层102b与轨道的后侧的长边以及左侧的短边重叠。内部导体层102c与轨道的左侧的短边以及前侧的长边重叠。内部导体层102d与轨道的前侧的长边以及右侧的短边重叠。在此,内部导体层102a~102d分别沿上下方向贯通层叠体片材104d~104g。因此,内部导体层102a与内部导体层102b在后侧的长边连接。内部导体层102b与内部导体层102c在左侧的短边连接。内部导体层102c与内部导体层102d在前侧的长边连接。由此,形成有螺旋状的线圈。然而,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层叠型电子部件中,存在线圈容易发生短路的问题。更详细而言,例如,内部导体层102a的右侧的短边与内部导体层102d的右侧的短边对置。但是,在这两个短边之间存在两层绝缘体层104e、104f。因此,在内部导体层102a的右侧的短边与内部导体层102d的右侧的短边之间发生短路的概率相对较低。另一方面,内部导体层102a中的逆时针方向的上游侧的端部与内部导体层102c中的逆时针方向的下游侧的端部对置。在这两个端部之间存在1层绝缘片材104e。因此,在内部导体层102a上的逆时针方向的上游侧的端部与内部导体层102c上的逆时针方向的下游侧的端部之间发生短路的概率相对较高。这样,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层叠型电子部件中,有可能在特定的位置线圈发生短路。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18300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在线圈中发生短路的电子部件。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式所涉及的电子部件的特征在于,具备:层叠体,其在层叠方向层叠多个绝缘体层而构成;以及线圈,其设置于上述层叠体,包括从上述层叠方向的一侧向另一侧依次排列的第一线圈导体层、第二线圈导体层以及第三线圈导体层,定义在从上述层叠方向观察时,绕规定方向依次连接第一边、第二边、第三边以及第四边而构成的四边形状的轨道,上述第一线圈导体层遍及上述第一边以及上述第二边,上述第二线圈导体层遍及上述第二边以及上述第三边,并且在该第二边与上述第一线圈导体层连接,上述第三线圈导体层遍及上述第三边以及上述第四边,并且在该第三边与上述第二线圈导体层连接,在从上述层叠方向观察时,上述第一线圈导体层或者上述第三线圈导体层的至少任意一方未设置于由上述第一边和上述第四边形成的第一角。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式所涉及的电子部件的特征在于,具备:层叠体,其在层叠方向层叠多个绝缘体层而构成;以及线圈,其设置于上述层叠体,包括从上述层叠方向的一侧向另一侧依次排列的第一线圈导体层、第二线圈导体层、第三线圈导体层以及第四线圈导体层,定义在从上述层叠方向观察时,绕规定方向依次连接第一边、第二边、第三边以及第四边而构成的四边形状的轨道,上述第一线圈导体层以及上述第二线圈导体层遍及上述第一边以及上述第二边,并且在该第一边以及该第二边相互连接,上述第三线圈导体层遍及上述第二边以及上述第三边,并且在该第二边与上述第二线圈导体层连接,上述第四线圈导体层遍及上述第三边以及上述第四边,并且在该第三边与上述第三线圈导体层连接,在从上述层叠方向观察时,上述第二线圈导体层或者上述第四线圈导体层的至少任意一方未设置于由上述第一边和上述第四边形成的第一角。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抑制在线圈中发生短路。附图说明图1是电子部件10、10a~10f的外观立体图。图2是电子部件10的层叠体12的分解立体图。图3A是从上侧观察轨道R的图。图3B是从上侧观察其它例子所涉及的轨道R的一部分的图。图4A是示出电子部件10中的线圈导体层18a~18f的位置关系的图。图4B是图1所示的电子部件10a在A-A方向上的剖面构造图。图5是从上侧俯视电子部件10的制造时的情况的图。图6是从上侧俯视电子部件10的制造时的情况的图。图7是从上侧俯视电子部件10的制造时的情况的图。图8是从上侧俯视电子部件10的制造时的情况的图。图9是从上侧俯视电子部件10的制造时的情况的图。图10是从上侧俯视电子部件10的制造时的情况的图。图11A是从上侧俯视电子部件10的制造时的情况的图。图11B是示出比较例所涉及的电子部件300中的线圈导体层318a~318f的位置关系的图。图12是第一变形例所涉及的电子部件10a的层叠体12的分解立体图。图13是示出第一变形例所涉及的电子部件10a中的线圈导体层18a~18f的位置关系的图。图14是示出第二变形例所涉及的电子部件10b中的线圈导体层18a~18f的位置关系的图。图15是示出第三变形例所涉及的电子部件10c中的线圈导体层18a~18f的位置关系的图。图16是示出第四变形例所涉及的电子部件10d中的线圈导体层18a~18f的位置关系的图。图17是示出第五变形例所涉及的电子部件10e中的线圈导体层18a~18f的位置关系的图。图18是第六变形例所涉及的电子部件10f的层叠体12的分解立体图。图19是示出第六变形例所涉及的电子部件10f中的线圈导体层18a~18i的位置关系的图。图20是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层叠型电子部件的层叠体100的分解立体图。附图标记说明10、10a~10f…电子部件;12…层叠体;14a、14b…外部电极;16a~16k…绝缘体层;18a~18i…线圈导体层;20a~20i、22a~22i…部分;L1~L4…边;24a、24b…引出导体层;30b~30g…磁性部;32b~32k…非磁性部;C1~C4…角;L…线圈;R…轨道。具体实施方式(电子部件的结构)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子部件的结构进行说明。图1是电子部件10、10a~10f的外观立体图。图2是电子部件10的层叠体12的分解立体图。图3A是从上侧观察轨道R的图。图3B是从上侧观察其它例子所涉及的轨道R的一部分的图。图4A是示出电子部件10中的线圈导体层18a~18f的位置关系的图。图4B是图1所示的电子部件10a在A-A方向上的剖面构造图。以下,将电子部件10的层叠方向定义为上下方向(上侧是层叠方向的一侧的一个例子,下侧是层叠方向的另一侧的一个例子)。另外,将在从上侧观察电子部件10时,电子部件10的长边延伸的方向定义为左右方向,将电子部件10的短边延伸的方向定义为前后方向。上下方向、前后方向以及左右方向相互正交。如图1以及图2所示,电子部件10具备层叠体12、外部电极14a、14b、引出导体层24a、24b、以及线圈L。如图2所示,层叠体12呈长方体状,以从上侧向下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电子部件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子部件,其特征在于,具备:层叠体,其在层叠方向层叠多个绝缘体层而构成;以及线圈,其设置于所述层叠体,包括从所述层叠方向的一侧向另一侧依次排列的第一线圈导体层、第二线圈导体层以及第三线圈导体层,定义在从所述层叠方向观察时,绕规定方向依次连接第一边、第二边、第三边以及第四边而构成的四边形状的轨道,所述第一线圈导体层遍及所述第一边以及所述第二边,所述第二线圈导体层遍及所述第二边以及所述第三边,并且在该第二边与所述第一线圈导体层连接,所述第三线圈导体层遍及所述第三边以及所述第四边,并且在该第三边与所述第二线圈导体层连接,在从所述层叠方向观察时,所述第一线圈导体层或者所述第三线圈导体层的至少任意一方未设置于由所述第一边和所述第四边形成的第一角。

【技术特征摘要】
2015.09.04 JP 2015-1746791.一种电子部件,其特征在于,具备:层叠体,其在层叠方向层叠多个绝缘体层而构成;以及线圈,其设置于所述层叠体,包括从所述层叠方向的一侧向另一侧依次排列的第一线圈导体层、第二线圈导体层以及第三线圈导体层,定义在从所述层叠方向观察时,绕规定方向依次连接第一边、第二边、第三边以及第四边而构成的四边形状的轨道,所述第一线圈导体层遍及所述第一边以及所述第二边,所述第二线圈导体层遍及所述第二边以及所述第三边,并且在该第二边与所述第一线圈导体层连接,所述第三线圈导体层遍及所述第三边以及所述第四边,并且在该第三边与所述第二线圈导体层连接,在从所述层叠方向观察时,所述第一线圈导体层或者所述第三线圈导体层的至少任意一方未设置于由所述第一边和所述第四边形成的第一角。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部件,其特征在于,在从所述层叠方向观察时,所述第一线圈导体层以及所述第三线圈导体层未设置于所述第一角。3.根据权利要求1或2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还包括第四线圈导体层,所述第一线圈导体层至所述第四线圈导体层从所述层叠方向的一侧向另一侧依次排列,所述第四线圈导体层遍及所述第四边以及所述第一边,且在该第四边与所述第三线圈导体层连接,在从所述层叠方向观察时,所述第二线圈导体层或者所述第四线圈导体层的至少任意一方未设置于由所述第一边和所述第二边形成的第二角。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还包括第五线圈导体层,所述第一线圈导体层至所述第五线圈导体层从所述层叠方向的一侧向另一侧依次排列,所述第五线圈导体层遍及所述第一边以及所述第二边,且在该第一边与所述第四线圈导体层连接,在从所述层叠方向观察时,所述第三线圈导体层或者所述第五线圈导体层的至少任意一方未设置于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武田安史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