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薄显示模组和显示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843518 阅读:1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17 11: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超薄显示模组及显示设备,其中,该超薄显示模组包括层叠设置的显示屏、导光板和背板,超薄显示模组还包括用以将显示屏和导光板的上端均限位安装至背板的上端的上框架,以及分别将显示屏和导光板的左右两侧端限位安装至背板的左右两侧端的两个侧框架;上框架与背板的上端固定连接,上框架的内侧面上凸设有上延伸部,两个侧框架分别与背板的左右两侧端固定连接,侧框架的内侧面上凸设有侧延伸部,上延伸部和侧延伸部均与背板之间形成供导光板的侧端容置限位的限位槽,侧框架远离背板的一端与侧延伸部形成供显示屏安装的安装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可使显示设备厚度减小,有利于显示设备的轻薄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显示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超薄显示模组和显示设备
技术介绍
如今,对于各种显示设备,特别是电视机,用户普遍追求轻薄化,以获得更好的视觉体验。但是,目前常见的显示设备的框体通常由塑胶材料的前框、以及与前框配合的胶框等围合形成,其部件多,结构复杂,使得显示设备的框体较厚,不利于显示设备的轻薄化。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超薄显示模组,旨在使显示设备厚度减小,使得显示设备更加轻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的超薄显示模组包括层叠设置的显示屏、导光板和背板,所述超薄显示模组还包括用以将所述显示屏和所述导光板的上端均限位安装至所述背板的上端的上框架,以及分别将所述显示屏和所述导光板的左右两侧端限位安装至所述背板的左右两侧端的两个侧框架;所述上框架与所述背板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上框架的内侧面上凸设有上延伸部,两个所述侧框架分别与所述背板的左右两侧端固定连接,所述侧框架的内侧面上凸设有侧延伸部,所述上延伸部和所述侧延伸部均与所述背板之间形成供所述导光板的侧端容置限位的限位槽,所述侧框架远离所述背板的一端与所述侧延伸部形成供所述显示屏安装的安装槽。优选地,所述超薄显示模组还包括位于所述导光板与所述显示屏之间的光学膜片组、以及位于所述导光板与所述背板之间的反射片,所述反射片的侧端容置限位于所述限位槽。优选地,所述上延伸部远离所述背板的表面凸设有挂接柱,所述光学膜片组的侧边搭接于所述上延伸部远离所述背板的表面,且所述光学膜片组设有与所述挂接柱配合的限位孔。优选地,所述侧延伸部远离所述背板的表面设有粘胶,所述显示屏的左右两侧端均容置于所述安装槽,并通过所述粘胶与所述侧框架粘接。优选地,在所述限位槽内,于所述上框架的内侧面与所述导光板的边沿之间,以及所述侧框架的内侧面与所述导光板的边沿之间均设有用以限制所述导光板位移的限位块。优选地,所述限位块为橡胶块。优选地,所述上框架的面向所述背板的表面上,以及所述侧框架的面向所述背板的表面上均设有装配螺纹孔,所述背板上对应所述装配螺纹孔设有装配通孔,以供螺接件穿设所述装配通孔后拧入所述装配螺纹孔。优选地,所述超薄显示模组还包括均设置于底部的所述散热板、下前框、以及胶框,所述散热板包括位于所述背板与所述导光板之间的散热板主体、以及自所述散热板主体的下端向前凸出延伸形成的侧壁,所述胶框与所述侧壁连接,所述显示屏下端卡持于所述下前框与所述胶框之间,所述导光板下端卡持于所述胶框与所述散热板主体之间。优选地,所述下前框包括与显示屏的外侧面平行的前卡持板,所述胶框包括与所述显示屏的内侧面平行的后卡持板;所述显示屏下端卡持于所述前卡持板与所述后卡持板之间,所述导光板下端卡持于所述后卡持板与所述散热板主体之间。本技术还提出一种显示设备,包括超薄显示模组,该超薄显示模组包括层叠设置的显示屏、导光板和背板,所述超薄显示模组还包括用以将所述显示屏和所述导光板的上端均限位安装至所述背板的上端的上框架,以及分别将所述显示屏和所述导光板的左右两侧端限位安装至所述背板的左右两侧端的两个侧框架;所述上框架与所述背板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上框架的内侧面上凸设有上延伸部,两个所述侧框架分别与所述背板的左右两侧端固定连接,所述侧框架的内侧面上凸设有侧延伸部,所述上延伸部和所述侧延伸部均与所述背板之间形成供所述导光板的侧端容置限位的限位槽,所述侧框架远离所述背板的一端与所述侧延伸部形成供所述显示屏安装的安装槽。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中,通过上框架和两个侧框架,可将显示屏和导光板等限位安装至背板。相较于目前常见的显示设备的显示模组设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中,由于用简单的上框架和侧框架替代了常见的胶框以及上侧和左右两侧的前框,故部件少,结构简单,进而可使显示设备的厚度减小,有利于显示设备的轻薄化。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超薄显示模组一实施例于装配状态并水平放置时的俯视图;图2为图1中沿A-A方向的部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沿B-B方向的部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中沿C-C方向的部分剖面结构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若本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若本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技术提出一种超薄显示模组。参照图1至图4,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超薄显示模组包括层叠设置的显示屏1、导光板22和背板3,还包括用以将显示屏1和导光板22的上端均限位安装至背板3的上端的上框架4,以及分别将显示屏1和导光板22的左右两侧端限位安装至背板3的左右两侧端的两个侧框架5。其中,上框架4与背板3的上端固定连接,上框架4的内侧面上凸设有上延伸部41,两个侧框架5分别与背板3的左右两侧端固定连接,侧框架5的内侧面上凸设有侧延伸部51,上延伸部41和侧延伸部51均与背板3之间形成供导光板22的侧端容置限位的限位槽42,侧框架5远离背板3的一端与侧延伸部51形成供显示屏安装的安装槽52。在本实施例中,该超薄显示模组为一侧入光式显示模组,还包括位于导光板22的与显示屏1之间的光学膜片组21、以及位于导光板22与背板3之间的反射片23,且反射片23的侧端容置限位于限位槽42。本实施例中,通过上框架4与侧框架5,可将显示屏1和导光板22限位安装至背板3。具体地,显示屏1及光学膜片组21固定于安装槽52内,而导光板22与反射片23则限位安装于限位槽42内,当然,光学膜片组21也可限位安装于限位槽42内。相较于目前常见的显示设备的显示模组设置,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由于用简单的上框架4和侧框架5替代了常见的胶框以及上侧和左右两侧的前框,故部件少,结构简单,进而可使显示设备的厚度减小,有利于显示设备的轻薄化。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出于材料强度、成本、以及加工便利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超薄显示模组和显示设备

【技术保护点】
一种超薄显示模组,包括层叠设置的显示屏、导光板和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超薄显示模组还包括用以将所述显示屏和所述导光板的上端均限位安装至所述背板的上端的上框架,以及分别将所述显示屏和所述导光板的左右两侧端限位安装至所述背板的左右两侧端的两个侧框架;所述上框架与所述背板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上框架的内侧面上凸设有上延伸部,两个所述侧框架分别与所述背板的左右两侧端固定连接,所述侧框架的内侧面上凸设有侧延伸部,所述上延伸部和所述侧延伸部均与所述背板之间形成供所述导光板的侧端容置限位的限位槽,所述侧框架远离所述背板的一端与所述侧延伸部形成供所述显示屏安装的安装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薄显示模组,包括层叠设置的显示屏、导光板和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超薄显示模组还包括用以将所述显示屏和所述导光板的上端均限位安装至所述背板的上端的上框架,以及分别将所述显示屏和所述导光板的左右两侧端限位安装至所述背板的左右两侧端的两个侧框架;所述上框架与所述背板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上框架的内侧面上凸设有上延伸部,两个所述侧框架分别与所述背板的左右两侧端固定连接,所述侧框架的内侧面上凸设有侧延伸部,所述上延伸部和所述侧延伸部均与所述背板之间形成供所述导光板的侧端容置限位的限位槽,所述侧框架远离所述背板的一端与所述侧延伸部形成供所述显示屏安装的安装槽。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超薄显示模组还包括位于所述导光板与所述显示屏之间的光学膜片组、以及位于所述导光板与所述背板之间的反射片,所述反射片的侧端容置限位于所述限位槽。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延伸部远离所述背板的表面凸设有挂接柱,所述光学膜片组的侧边搭接于所述上延伸部远离所述背板的表面,且所述光学膜片组设有与所述挂接柱配合的限位孔。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延伸部远离所述背板的表面设有粘胶,所述显示屏的左右两侧端均容置于所述安装槽,并通过所述粘胶与所述侧框架粘接。5.如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迎昭饶春利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TCL新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