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显示屏的散热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841993 阅读:1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17 07:2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显示屏的散热结构,散热结构包括:背光灯、散热层、金属板以及驱动集成电路,金属板为散热结构的底面,散热层的第一面覆盖在金属板的内表面侧,背光灯、以及驱动集成电路正对散热层的第二面设置,散热层吸收背光灯以及驱动集成电路发出的热量,并将热量传递至显示屏外,其中,第一面与第二面为相对面。由于散热层设置在金属板内表面侧,相较于现有的散热层设置在金属板外表面侧而言,减小了热源到散热层之间的热阻,故能够增强对热源的散热效果。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屏的散热结构,移动终端表面的温度会变得均匀,达到人体舒适的温度,增强用户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子设备
,特别是涉及一种显示屏的散热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科技的发展,移动终端已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设备。移动终端均具有显示屏,由于显示屏的主要发热器件,包括显示屏的驱动IC即驱动集成电路和背光LED灯,显示屏在使用过程中,发热器件会散发热量,导致显示屏温度升高,在现有技术中,显示屏内表面底部设置有不锈钢钢板用于支撑显示屏并辅助散热,在不锈钢板的底面粘贴一层石墨散热膜,对发热器件进行散热。现有技术下的散热结构具有如下不足:1、由于不锈钢板本身的导热系数比较小,因此,直接通过不锈钢板本身进行热量传导,不足以将背光LED灯以及驱动IC等发热元件散发的热量很好的扩散出去。2、由于石墨散热膜空间上距离背光LED灯以及驱动IC等发热元件距离较远、且中间隔着不锈钢板,因此,发热元件到石墨散热膜之间的热阻较大,通过石墨散热膜无法很好的将热量扩散出去。总之,现有的显示屏散热能力较差,用户在使用移动终端时,显示屏会出现局部高温,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甚至会导致移动终端受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显示屏的散热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显示屏散热能力差,导致显示屏局部高温,影响用户体验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显示屏的散热结构,所述散热结构包括:背光灯、散热层、金属板以及驱动集成电路;所述金属板为所述散热结构的底面;所述散热层的第一面覆盖在所述金属板的内表面侧;所述背光灯、以及所述驱动集成电路正对所述散热层的第二面设置,所述散热层吸收所述背光灯以及所述驱动集成电路发出的热量,并将所述热量传递至显示屏外;其中,所述第一面与所述第二面为相对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屏的散热结构,金属板设置在显示屏的内表面上,背光灯设置在金属板正上方,在金属板靠近背光灯的一面设置一层散热层,该散热层直接进行散热,能够有效提高对背光灯的散热效果。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屏的散热结构,由于散热层设置在金属板内表面侧,相较于现有的散热层设置在金属板外表面侧而言,减小了热源到散热层之间的热阻,故能够增强对热源的散热效果。采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屏的散热结构,移动终端表面的温度会变得均匀,达到人体舒适的温度,增强用户的使用体验。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一种显示屏的散热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的一种显示屏的散热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实施例一参照图1,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一种显示屏的散热结构的结构示意图。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显示屏的散热结构包括:背光灯101、散热层102、金属板103以及驱动集成电路104;金属板103为显示屏的底面;散热层102的第一面覆盖在金属板103的内表面侧;背光灯101以及驱动集成电路104设置于正对散热层102的第二面,其中,第一面与第二面为相对面。需要说明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对背光灯的型号以及金属板的材质进行选择,本专利技术实施中对此不作具体限制。例如,背光灯可以为LED背光灯,金属板可以设置为不锈钢板、铝合金板、钛合金板等。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屏的散热结构,金属板设置在显示屏的内表面上,背光灯设置在金属板正上方,在金属板靠近背光灯的一面设置一层散热层,该散热层直接进行散热,能够有效提高对背光灯的散热效果。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屏的散热结构,由于散热层设置在金属板内表面侧,相较于现有的散热层设置在金属板外表面侧而言,减小了热源到散热层之间的热阻,故能够增强对热源的散热效果。采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屏的散热结构,移动终端表面的温度会变得均匀,达到人体舒适的温度,增强用户的使用体验。实施例二参照图2,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二的一种显示屏的散热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屏的散热结构包括:背光灯201、散热层202、金属板203以及驱动集成电路204;金属板203为显示屏的底面;散热层202的第一面覆盖在金属板203的内表面侧,金属板203的内表面与散热层202的第一面粘接固定;背光灯201以及驱动集成电路204设置于正对散热层202的第二面,其中,第一面与第二面为相对面。具体地,显示屏的厚度设置在1.0mm~1.4mm之间,散热结构设置于显示屏内,这样的厚度的显示屏为超薄屏,超薄屏能够提升移动终端外观的美观度。优选地,背光灯设置为LED(light-emittingdiode,发光二极管)灯。LED灯具有节能、且亮度均匀的特性,将背光灯设置为LED灯,既可以省电提升移动终端的待机时间,又能够保证显示屏发出均匀柔和的光。背光灯也可以为有机发光二极管,相应地所组成的显示屏则为有机发光二极管。优选地,散热层为石墨烯层。由于石墨烯层是最薄最具有机械性能的纳米材料,其导热系数高达5300/m·K,采用高导新型材料石墨烯层来代替普通导热石墨片,有效提高热扩散的能力。优选地,石墨烯层的厚度设置为1nm~10nm,金属板为不锈钢板。不锈钢具有耐腐蚀、耐高温抗氧化能力强等特点。金属板下面以及上面设置有很多电子元件,在移动终端的使用过程中,会产生热量,导致金属板氧化。本优选方式中选用具有耐腐蚀、耐高温抗氧化能力强等特点的不锈钢板能够耐高温耐腐蚀,从而增强移动终端的使用寿命。在具体实现过程中,石墨烯层可以涂抹在不锈钢板上,也可以粘接在不锈钢板上,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对石墨烯层与不锈钢板之间的具体覆盖方式不作具体限制。需要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仅是以背光灯为发光二极管、金属板为不锈钢板为例对显示屏进行的说明。在具体实现过程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对背光灯的型号以及金属板的材质进行选择,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对此不作具体限制。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显示屏的散热结构可以应用于任意适当的移动终端,例如,手机、平板、车载设备等。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屏的散热结构,金属板设置在显示屏的内表面上,背光灯设置在金属板正上方,在金属板靠近背光灯的一面设置一层散热层,该散热层直接进行散热,能够有效提高对背光灯的散热效果。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屏的散热结构,由于散热层设置在金属板内表面侧,相较于现有的散热层设置在金属板外表面侧而言,减小了热源到散热层之间的热阻,故能够增强对热源的散热效果。采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屏的散热结构,移动终端表面的温度会变得均匀,达到人体舒适的温度,增强用户的使用体验。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系统实施例而言,由于其与方法实施例基本相似,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以上对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显示屏,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专利技术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显示屏的散热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显示屏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屏的散热结构包括:背光灯、散热层、金属板以及驱动集成电路;所述金属板为所述散热结构的底面;所述散热层的第一面覆盖在所述金属板的内表面侧;所述背光灯、以及所述驱动集成电路正对所述散热层的第二面设置,所述散热层吸收所述背光灯以及所述驱动集成电路发出的热量,并将所述热量传递至显示屏外;其中,所述第一面与所述第二面为相对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屏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屏的散热结构包括:背光灯、散热层、金属板以及驱动集成电路;所述金属板为所述散热结构的底面;所述散热层的第一面覆盖在所述金属板的内表面侧;所述背光灯、以及所述驱动集成电路正对所述散热层的第二面设置,所述散热层吸收所述背光灯以及所述驱动集成电路发出的热量,并将所述热量传递至显示屏外;其中,所述第一面与所述第二面为相对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屏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层为石墨烯层。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屏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屏的厚度为1nm~10nm。4.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少平
申请(专利权)人: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