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松垫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830766 阅读:1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16 16: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松垫圈,其包括第一碟形齿面垫圈和第二碟形齿面垫圈;所述第一碟形齿面垫圈的上表面上形成有放射状的第一上锯齿,所述第一碟形齿面垫圈的下表面上形成有放射状的第一下锯齿;所述第二碟形齿面垫圈的上表面上形成有放射状的第二上锯齿,所述第二碟形齿面垫圈的下表面上形成有放射状的第二下锯齿;所述第一下锯齿与所述第二上锯齿相配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有效防止由于振动、冲击载荷导致螺纹紧固件的自旋松动,或者由于材料松弛、变形导致螺纹紧固件联接失效。相比传统的螺纹防松措施,其结构简单、拆装方便、防松可靠、可重复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螺纹紧固件防松设计的
,尤其涉及一种防松垫圈
技术介绍
螺纹紧固件是通过保持一定的轴力来夹紧被联接件,但是由于振动、冲击载荷导致螺纹紧固件的自旋松动,或者由于材料松弛、变形导致螺纹紧固件轴力下降,从而导致螺纹联接失效。目前,针对螺纹自旋松动的问题,效果较好的有齿面防松垫圈、防松螺母等;关于材料松弛、变形导致螺纹紧固件轴力下降的措施有开口弹簧垫圈、锥面弹性垫圈等。但是现有技术中还不存在针对上述两种情况而设计的防松垫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松垫圈,其同时具备弹性垫圈和齿面防松垫圈的作用,可重复拆卸使用,当上述两种情况同时出现时,可以有效防止螺纹紧固件轴向的下降和松动。本技术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松垫圈,其包括第一碟形齿面垫圈和第二碟形齿面垫圈;所述第一碟形齿面垫圈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为锥面;所述第一碟形齿面垫圈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与水平面之间均具有一第一角度,且该第一碟形齿面垫圈的中心均形成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碟形齿面垫圈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为锥面;所述第二碟形齿面垫圈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与水平面之间均具有一第二角度,且该第二碟形齿面垫圈的中心均形成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碟形齿面垫圈的上表面上形成有放射状的第一上锯齿,所述第一碟形齿面垫圈的下表面上形成有放射状的第一下锯齿;所述第二碟形齿面垫圈的上表面上形成有放射状的第二上锯齿,所述第二碟形齿面垫圈的下表面上形成有放射状的第二下锯齿;所述第一下锯齿与所述第二上锯齿相配合。可选的,所述第一上锯齿的个数多于第一下锯齿的个数,所述第一下锯齿与所述第二上锯齿个数相同,所述第二下锯齿的个数多于第二上锯齿的个数。可选的,所述第一上锯齿沿所述第一碟形齿面垫圈的上表面均匀分布,所述第一上锯齿包括第一侧表面和第二侧表面,在面向所述第一上锯齿时,所述第一上锯齿的第一侧表面沿逆时针方向逐渐下降,所述第一上锯齿的第二侧表面为竖直状态;所述第一上锯齿的第一侧表面和第一上锯齿的第二侧表面的交线为所述第一碟形齿面垫圈的上表面的母线。可选的,所述第一下锯齿沿所述第一碟形齿面垫圈的下表面均匀分布,所述第一下锯齿包括第一侧表面和第二侧表面,在面向所述第一下锯齿时,所述第一下锯齿的第一侧表面沿逆时针方向逐渐上升,所述第一下锯齿的第二侧表面为竖直状态,且所述第一下锯齿的第一侧表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大于与所述防松垫圈配套使用的螺栓或螺母的螺纹升角;所述第一下锯齿的第一侧表面和第一下锯齿的第二侧表面的交线为所述第一碟形齿面垫圈的下表面的母线。可选的,所述第二上锯齿沿所述第二碟形齿面垫圈的上表面均匀分布,所述第二上锯齿包括第一侧表面和第二侧表面,在面向所述第二上锯齿时,所述第二上锯齿的第一侧表面沿逆时针方向逐渐上升,所述第二上锯齿的第二侧表面为竖直状态;所述第二上锯齿的第一侧表面和第二上锯齿的第二侧表面的交线为所述第二碟形齿面垫圈的上表面的母线,且所述第二上锯齿的第一侧表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大于与所述防松垫圈配套使用的螺栓或螺母的螺纹升角。可选的,所述第二下锯齿沿所述第二碟形齿面垫圈的下表面均匀分布,所述第二下锯齿包括第一侧表面和第二侧表面,在面向所述第二下锯齿时,所述第二下锯齿的第一侧表面沿逆时针方向逐渐下降,所述第二下锯齿的第二侧表面为竖直状态;所述第二下锯齿的第一侧表面和第二下锯齿的第二侧表面的交线为所述第二碟形齿面垫圈的下表面的母线。可选的,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直径相同。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可以有效防止由于振动、冲击载荷导致螺纹紧固件的自旋松动,或者由于材料松弛、变形导致螺纹紧固件联接失效。相比传统的螺纹防松措施,其结构简单、拆装方便、防松可靠、可重复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防松垫圈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防松垫圈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防松垫圈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防松垫圈使用状态示意图。图中标记示意为:1-第一碟形齿面垫圈;2-第二碟形齿面垫圈;3-基准平面(水平面);4-斜面;5-螺栓;6-螺母;7-被夹紧件;8-第一上锯齿;9-第一下锯齿;10-第二上锯齿;11-第二下锯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阐述。实施例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松垫圈,具体地,其可以为碟形弹性组合防松垫圈,其包括第一碟形齿面垫圈和第二碟形齿面垫圈。所述第一碟形齿面垫圈和第二碟形齿面垫圈为圆碟形片状,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碟形齿面垫圈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为锥面;该锥面与水平面之间具有一第一角度A,所述第一角度A可以为4°-30°,且该第一碟形齿面垫圈的中心均形成有第一通孔,该第一通孔的大小与与所述防松垫圈配合使用的螺栓相匹配。即所述第一碟形齿面垫圈的中心向上凸起,所述第一碟形齿面垫圈的上表面上形成有放射状的第一上锯齿,例如,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上锯齿的个数可以为48-90个;所述第一碟形齿面垫圈的下表面上形成有放射状的第一下锯齿,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下锯齿的个数可以为16-30个,且所述第一上锯齿的个数多于第一下锯齿的个数,以使得所述第一上锯齿从形状上比第一下锯齿小。相应地,所述第二碟形齿面垫圈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为锥面;该锥面与水平面之间具有一第二角度,所述第二角度可以为4°-30°,且该第二碟形齿面垫圈的中心均形成有第二通孔,该第二通孔的大小与与所述防松垫圈配合使用的螺栓相匹配;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角度可以与第一角度的大小相同;所述第二通孔和第一通孔具有相同的直径。即所述第二碟形齿面垫圈的中心向上凸起,所述第二碟形齿面垫圈的上表面上形成有放射状的第二上锯齿,例如,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上锯齿的个数可以为16-30个;所述第二碟形齿面垫圈的下表面上形成有放射状的第二下锯齿,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下锯齿的个数可以为48-90个,且所述第二上锯齿的个数少于第二下锯齿的个数,以使得所述第二上锯齿从形状上比第二下锯齿更大。更具体地,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上锯齿个数可以与所述第二下锯齿的个数相同,所述第一下锯齿的个数与所述第二上锯齿的个数相同,当本实施例的防松垫圈在使用时,所述第二碟形齿面垫圈位于所述第一碟形齿面垫圈的下部,所述第一下锯齿和第二上锯齿之间相互配合。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上锯齿沿所述第一碟形齿面垫圈的上表面均匀分布,且所述第一下锯齿沿所述第一碟形齿面垫圈的下表面均匀分布,所述第一上锯齿包括第一侧表面和第二侧表面,在面向所述第一上锯齿时,所述第一上锯齿的第一侧表面沿逆时针方向逐渐下降(参见图1,从上往下看的逆时针方向),所述第一上锯齿的第二侧表面可以为竖直状态;所述第一上锯齿的第一侧表面和第一上锯齿的第二侧表面的交线为所述第一碟形齿面垫圈的上表面的母线。同样地,所述第一下锯齿也包括第一侧表面和第二侧表面,在面向所述第一下锯齿时,所述第一下锯齿的第一侧表面沿逆时针方向逐渐上升(参见附图1,从下往上看的逆时针方向),所述第一下锯齿的第二侧表面可以为竖直状态,且所述第一下锯齿的第一侧表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大于与所述防松垫圈配套使用的螺栓或螺母的螺纹升角;所述第一下锯齿的第一侧表面和第一下锯齿的第二侧表面的交线为所述第一碟形齿面垫圈的下表面的母线。同时,所述第二上锯齿沿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防松垫圈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松垫圈,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碟形齿面垫圈和第二碟形齿面垫圈;所述第一碟形齿面垫圈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为锥面;所述第一碟形齿面垫圈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与水平面之间均具有一第一角度,且该第一碟形齿面垫圈的中心均形成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碟形齿面垫圈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为锥面;所述第二碟形齿面垫圈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与水平面之间均具有一第二角度,且该第二碟形齿面垫圈的中心均形成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碟形齿面垫圈的上表面上形成有放射状的第一上锯齿,所述第一碟形齿面垫圈的下表面上形成有放射状的第一下锯齿;所述第二碟形齿面垫圈的上表面上形成有放射状的第二上锯齿,所述第二碟形齿面垫圈的下表面上形成有放射状的第二下锯齿;所述第一下锯齿与所述第二上锯齿相配合。

【技术特征摘要】
2016.07.07 CN 20161053258461.一种防松垫圈,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碟形齿面垫圈和第二碟形齿面垫圈;所述第一碟形齿面垫圈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为锥面;所述第一碟形齿面垫圈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与水平面之间均具有一第一角度,且该第一碟形齿面垫圈的中心均形成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碟形齿面垫圈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为锥面;所述第二碟形齿面垫圈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与水平面之间均具有一第二角度,且该第二碟形齿面垫圈的中心均形成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碟形齿面垫圈的上表面上形成有放射状的第一上锯齿,所述第一碟形齿面垫圈的下表面上形成有放射状的第一下锯齿;所述第二碟形齿面垫圈的上表面上形成有放射状的第二上锯齿,所述第二碟形齿面垫圈的下表面上形成有放射状的第二下锯齿;所述第一下锯齿与所述第二上锯齿相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松垫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锯齿的个数多于第一下锯齿的个数,所述第一下锯齿与所述第二上锯齿个数相同,所述第二下锯齿的个数多于第二上锯齿的个数。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松垫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锯齿沿所述第一碟形齿面垫圈的上表面均匀分布,所述第一上锯齿包括第一侧表面和第二侧表面,在面向所述第一上锯齿时,所述第一上锯齿的第一侧表面沿逆时针方向逐渐下降,所述第一上锯齿的第二侧表面为竖直状态;所述第一上锯齿的第一侧表面和第一上锯齿的第二侧表面的交线为所述第一碟形齿面垫圈的上表面的母线。4.根据权利要求3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兆友王莉赵浩兴吴晓涛李跃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