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稻抗齿叶矮化病鉴定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4826978 阅读:1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16 14: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稻抗齿叶矮化病鉴定方法,该鉴定方法步骤如下:(a)、大田采集褐飞虱并纯化筛选出4-5龄褐飞虱若虫;(b)、繁育并分离出大量整齐一致的2龄褐飞虱若虫;(c)、将褐飞虱若虫饲毒;(d)、计量褐飞虱若虫;(e)、将待测水稻品种与带毒褐飞虱若虫定量共育传毒;(f)、将待测水稻移栽入大田防虫网室,40天后调查统计齿叶矮化病发病率,即可准确鉴定出待测水稻品种的抗病能力。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水稻抗齿叶矮化病鉴定方法克服了抗性鉴定中排趋的干扰,解决了抗性鉴定对褐飞虱量的要求和褐飞虱饲养难之间的矛盾,实现了定量而强化的水稻抗齿叶矮化病接种鉴定,能够准确地评价水稻品种对齿叶矮化病的抗性水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水稻抗齿叶矮化病鉴定方法,属于农业科学

技术介绍
水稻是禾本科稻属—年生的植物,是中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年种植面积约占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1/3,稻谷总产量占粮食总产量的45%。稻谷年均总产量为全世界第一,由于受水稻病害的影响,每年造成全世界水稻产量损失达到10%~15%,并且严重损害稻米的品质。水稻齿叶矮化病是由褐飞虱传播的病毒病,其病原为水稻齿叶矮化病毒(Riceraggedstuntdwarfvirus,RRSV),也称水稻齿叶矮缩病。水稻齿叶矮化病于1976年在印度尼西亚和1977年在菲律宾被发现,随后在日本、印度等几个国家也被出现,最后演变成了世界各个稻区常见的水稻病毒病。在我国水稻齿叶矮化病是由福建农学院谢联辉等人于1978年在福建沙县首次发现的,此后在福建、广东、台湾、江西、湖南和浙江多个省份先后发生,但发病面积小,多属个别稻区发病。水稻齿叶矮化病发病田块一般减产10%~20%,严重的减产可达80%以上,甚至田块绝收,给农民经济造成重大损失,给国家粮食生产带来巨大影响。水稻齿叶矮化病已经成为水稻主要病害之一,引起了国家粮食生产部门的高度关注。水稻齿叶矮化病毒病的症状主要表现为病株浓绿矮缩,分孽增多,叶尖旋卷,叶缘有锯齿状缺刻,叶鞘和叶片基部常有长短不一的线状脉肿,长度达到0.1~0.85cm以上,多发生在叶片基部的叶鞘上,但亦有发生在叶片的基部。水稻齿叶矮化病的病害症状在不同生育期、不同水稻品种中表现不同。水稻在分蘖期前发病的,不能抽穗;后期发病的,抽穗不完全,谷粒不充实等症状,发病植株生长延迟,导致产量下降。在自然环境下,RRSV只侵染亚洲栽培稻、宽叶野生稻及泥瓦拉野生稻,但人工接种后,还可侵染大麦、小麦、看麦娘、燕麦、棒头草、稗草、甘蔗、李氏禾、蟋蟀草、水蜈蚣和玉米等多种植物。褐飞虱是水稻齿叶矮化病的唯一传播介体,其传毒方式是持久性增殖型,不经卵传播,也不能通过机械摩擦、土壤、花粉和种子传播。褐飞風传毒具有间歇性,蜕皮时介体仍可以传毒。褐飞虱的若虫蜕皮但不失毒,对稻苗的传毒率为2.6%~42.1%,病毒在虫体中的分布以唾液腺中含量最高。褐飞虱最短的获毒时间为0.5h,获毒率为2%;饲毒48h,获毒率最高,可达42%;24.1℃条件下接种,循回期为5~23d,平均10.7d,通过循回期后能终生传毒。褐飞虱若虫比成虫传毒效率更高,长翅型和短翅型、雌虫和雄虫传毒效率相同。水稻感染病毒后,需9~32d潜育期才显症状,不同月份病毒潜育期不同,其长短与温度高低有关,温度高潜伏期会短。防治水稻齿叶矮化病最传统的方法是利用常用的化学农药杀虫剂对传毒介体进行防治。但是随着这些杀虫剂的使用年限增加,昆虫对杀虫剂产生了高抗药性。此外,农药杀虫剂一般都是高毒,高残留的化学药剂,会造成很严重的污染。因此控制水稻齿叶矮化病的发生应以作物为中心,以控害减损保产为目标,大力推广应用绿色防控技术,降低化学农药用量,最大限度控制病虫危害损失,杜绝使用高毒农药,保护稻米质量安全和稻田生态环境。选育和推广水稻齿叶矮化病抗病品种是最经济也是最有效的防治方法。因地制宜选用水稻抗齿叶矮化病的水稻品种,淘汰抗性差、易感病品种,并加强抗病品种的鉴定和筛选,是预防水稻病害最有效、最经济、最简便的措施。筛选抗病资源应用于水稻齿叶矮化病抗病育种是首要环节,目前筛选水稻齿叶矮化病抗病品种、抗病基因定位均采用田间自然发病鉴定,待鉴定水稻以小区形式种植于大田,常规栽培管理,传毒介体自然传毒,显病症后调查待鉴定水稻的穴发病率,以此为标准鉴别水稻材料的齿叶矮化病抗感能力的差异。然而,不同水稻对褐飞虱排趋性的差异使其表现出对褐飞虱取食偏向的差异,通过自然鉴定方法鉴定得到的抗病水稻,可能实际上是抗虫(排趋性强)水稻而并非抗病水稻。然而,假若以该抗虫不抗病水稻育成品种进行病害区规模种植后,规模种植导致传毒介体被迫选择而使得假抗病表现消失,将可能给水稻生产带来较大的损失。为排除排趋性对抗病鉴定的影响,对水稻进行人工定量接种带毒介体成为一种必然。然而,进行水稻品种资源的抗性鉴定需要大量的传毒介体褐飞虱,褐飞虱人工饲养规模量小,饲养成本很高,难以满足品种抗性鉴定的规模量的需求,限制了人工定量接种鉴定的推广应用。褐飞虱重灾区大田生态系统内每年的褐飞虱数量均非常巨大,人工获取也比较容易,而实验室饲养褐飞虱用于品种资源抗性鉴定难以满足规模量的要求,若能够设计一种方法利用大田生态系统规模量的褐飞虱进行定量强化水稻接种鉴定从而实现对水稻品种资源的齿叶矮化病抗性评价将是一种可行的选择。为实现对水稻品种资源的准确评价,需要实验室提供作物昆虫互作研究的稳定而适宜的生态环境,模拟大田生态系统内褐飞虱与水稻的互作关系、利用大田生态系统解决规模褐飞虱的获取难题、定量并强化水稻齿叶矮化病接种鉴定从而实现对水稻品种资源的准确评价正是本专利技术的根本思路。利用本方法评价水稻品种对水稻齿叶矮化病的抗性水平,既可以去除排趋性对鉴定结果的干扰,又可以克服品种抗性鉴定所需褐飞虱规模量的难题,实现了定量而强化的水稻齿叶矮化病接种鉴定。这一鉴定方法除了可以应用于水稻品种资源的发掘鉴定、品种抗性评价、抗病品种选育外,亦可以应用于抗病基因定位的表型鉴定和抗性遗传规律研究等众多领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水稻齿叶矮化病田间自然鉴定中存在的排趋性干扰难题和室内人工接种鉴定的褐飞虱规模量获取难题,提供一种水稻齿叶矮化病抗性的规模化接种鉴定方法,该鉴定方法既可以去除排趋性对鉴定结果的干扰,又解决了品种抗性鉴定所需褐飞虱规模量的难题,实现了定量而强化的水稻齿叶矮化病接种鉴定,最终实现了对水稻齿叶矮化病抗性的准确评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的:一种水稻抗齿叶矮化病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鉴定方法步骤如下:(a)、采用盘托法从田间采集褐飞虱后通过纯化筛选装置获取大量4-5龄褐飞虱若虫;(b)、将筛选获得的4-5龄褐飞虱若虫接种到作物昆虫共育箱内培育的水稻上共育并繁育下一代褐飞虱若虫,并进一步利用调整的纯化筛选装置分离获取大量整齐一致的2龄褐飞虱若虫;(c)、将筛选获得的2龄褐飞虱若虫移入栽有水稻齿叶矮化病重灾区取材的水稻病株上进行饲毒;(d)、通过精密电子天平称重获得单头2龄褐飞虱若虫的重量,根据确定的虫/苗比例计算所需褐飞虱总重,进而称重定量;(e)、根据确定的虫/苗比例将饲毒后的定量2龄褐飞虱若虫接种到作物昆虫共育箱内栽培的待测水稻幼苗上共育传毒;(f)、待褐飞虱半数死亡后将待测水稻移栽至大田隔虫网室,常规栽培管理,40天后调查统计齿叶矮化病穴发病率,并根据齿叶矮化病穴发病率准确鉴定出待测水稻品种的抗病能力。所述步骤(a)中的褐飞虱收集时间为每年九月中下旬水稻田由青转黄期。所述步骤(a)中的纯化筛选装置使用时,采用孔径为16目和18目的分样筛组合以有效分离出4-5龄褐飞虱若虫。所述步骤(b)中的4-5龄褐飞虱若虫接种到作物昆虫共育箱内培育的水稻上时,与褐飞虱若虫共育的水稻为4-6叶期。所述步骤(b)中的作物昆虫共育箱的培养温度控制在29℃、光12h/暗12h。所述步骤(b)中的作物昆虫共育箱内繁育下一代褐飞虱若虫后,此时筛选装置翻转90°将垂直的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水稻抗齿叶矮化病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鉴定方法步骤如下:(a)、采用盘托法从田间采集褐飞虱后通过纯化筛选装置获取大量4‑5龄褐飞虱若虫;(b)、将筛选获得的4‑5龄褐飞虱若虫接种到作物昆虫共育箱内培育的水稻上共育并繁育下一代褐飞虱若虫,并进一步利用调整的纯化筛选装置分离获取大量整齐一致的2龄褐飞虱若虫;(c)、将筛选获得的2龄褐飞虱若虫移入栽有水稻齿叶矮化病重灾区取材的水稻病株上进行饲毒;(d)、通过精密电子天平称重获得单头2龄褐飞虱若虫的重量,根据确定的虫/苗比例计算所需褐飞虱总重,进而称重定量;(e)、根据确定的虫/苗比例将饲毒后的定量2龄褐飞虱若虫接种到作物昆虫共育箱内栽培的待测水稻幼苗上共育传毒;(f)、待褐飞虱半数死亡后将待测水稻移栽至大田隔虫网室,常规栽培管理,40天后调查统计齿叶矮化病穴发病率,并根据齿叶矮化病穴发病率准确鉴定出待测水稻品种的抗病能力。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稻抗齿叶矮化病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鉴定方法步骤如下:(a)、采用盘托法从田间采集褐飞虱后通过纯化筛选装置获取大量4-5龄褐飞虱若虫;(b)、将筛选获得的4-5龄褐飞虱若虫接种到作物昆虫共育箱内培育的水稻上共育并繁育下一代褐飞虱若虫,并进一步利用调整的纯化筛选装置分离获取大量整齐一致的2龄褐飞虱若虫;(c)、将筛选获得的2龄褐飞虱若虫移入栽有水稻齿叶矮化病重灾区取材的水稻病株上进行饲毒;(d)、通过精密电子天平称重获得单头2龄褐飞虱若虫的重量,根据确定的虫/苗比例计算所需褐飞虱总重,进而称重定量;(e)、根据确定的虫/苗比例将饲毒后的定量2龄褐飞虱若虫接种到作物昆虫共育箱内栽培的待测水稻幼苗上共育传毒;(f)、待褐飞虱半数死亡后将待测水稻移栽至大田隔虫网室,常规栽培管理,40天后调查统计齿叶矮化病穴发病率,并根据齿叶矮化病穴发病率准确鉴定出待测水稻品种的抗病能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稻抗齿叶矮化病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中的褐飞虱收集时间为每年九月中下旬水稻田由青转黄期。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稻抗齿叶矮化病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中的纯化筛选装置使用时,采用孔径为16目和18目的分样筛组合以有效分离出4-5龄褐飞虱若虫。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稻抗齿叶矮化病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中的4-5龄褐飞虱若虫接种到作物昆虫共育箱内培育的水稻上时,与褐飞虱若虫共育的水稻为4-6叶期。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水稻抗齿叶矮化病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中的作物昆虫共育箱的培养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南理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