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热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822816 阅读: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15 20: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加热组件,包括壳体、至少一个加热元件和至少一个连接件,加热元件设置于壳体内部,连接件位于壳体的外壁,连接件与壳体组装固定,连接件包括槽和槽壁,槽壁位于槽的周侧,槽壁的至少一部分向外凹陷,加热组件包括有至少一个腔,腔包括槽壁和壳体的外壁之间的空间,连接件包括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第一接口与腔连通,第二接口与腔连通,第一接口与第二接口通过腔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连接件与壳体之间设置有供流体流动的腔,腔内流体流动带走壳体表面温度,使得壳体温度较低,连接件与壳体组装固定方便连接件的更替,有助于提高加热组件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电加热领域。
技术介绍
现有的电加热器一般包括加热元件和金属壳体,由于电加热器在加热过程中产生大量热量,大量的热量通过金属壳体导热,使得金属壳体外表温度较高,在极端情况下,过热的金属壳体容易对外部结构或连接结构产生不良影响,除此以外,电加热器温度过高还会影响电加热器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壳体温度较低的加热组件。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加热组件,包括壳体、至少一个加热元件和至少一个连接件,所述加热元件设置于所述壳体内部,所述连接件位于所述壳体的至少一侧外壁,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壳体相组装,所述连接件包括槽和槽壁,所述槽壁位于所述槽的周侧,所述槽壁的至少一部分向外凹陷,所述加热组件包括有至少一个腔,所述腔包括所述槽壁和所述壳体的外壁之间的空间,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腔连通,所述第二接口与所述腔连通,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二接口通过所述腔连通。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在壳体的外壁设置有连接件,连接件与壳体之间设置有供流体流动的腔,腔内流体流动带走壳体表面温度,使得壳体温度较低,且不影响加热组件内部流体的工作。另外,连接件与壳体之间通过组装固定,不仅结构简单,而且方便连接件的更替,有助于提高加热组件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加热组件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立体组合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加热组件的部分分解示意图;图3a为连接件的第一实施例的截面示意图,其中主要显示所述槽的截面的结构;图3b为连接件的第二实施例的截面示意图,其中主要显示所述槽的截面的结构;图3c为连接件的第三实施例的截面示意图,其中主要显示所述槽的截面的结构;图4为连接件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壳体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连接件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为连接件的又一种实施方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8为加热组件的另一种实施方式局部的立体侧视示意图,其中未显示所述连接件。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图1示出加热组件1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立体示意图。加热组件1包括壳体101、端盖102、连接件103和加热元件(未示出),加热元件设置于壳体101内,连接件103位于壳体101的外壁,如实施例中壳体101具有四个侧壁,则连接件103位于至少一侧外壁1011,连接件103与壳体101组装固定,端盖102位于壳体101的端部,且端盖102与壳体101组装固定,端盖102封闭壳体101的端部,实施例中是两侧均有端盖,另外也可以是壳体为一端封闭的结构,这样端盖只要设置于一侧即可。加热元件可以为加热片或加热管,如可为膜加热片或膜加热管。其中,加热元件的数量不受限,加热元件的数量选择可按照加热功率要求而定,另外也可根据加热功率结合加热组件的大小而定,加热元件的数量具体可为一个或两个以上,比如一个、两个或三个或五个等。其中,所述壳体为多边体,所述外壁位于所述壳体的至少一侧;或者所述壳体为圆柱体,所述外壁位于所述壳体的至少一部分弧面。参照图2,图2示出加热组件1的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连接件103包括槽131和槽壁132,槽131的槽口朝向壳体101的外壁1011,槽壁132位于槽131的周侧,加热组件1包括有至少一个腔104,腔104包括槽壁132与壳体101的外壁1011形成的空间,连接件103包括第一接口133和第二接口134,第一接口133与腔104连通,第二接口134与腔104连通,第一接口133和第二接口134可以分别与腔104的相对两端连通,另外第一接口133和第二接口134也可以是通过腔连通。加热组件工作时,连接件里可以流通有流体,温度较低的流体从第一接口133流入,在腔104内与壳体101的外壁1011接触换热,温度较低流体带走壳体的一部分热量,从第二接口134流出,如此可降低壳体温度,防止壳体温度过高影响加热组件外部结构或壳体连接结构的性能,有助于延长加热组件的使用寿命。参照图3,图3中a-c为槽131截面的几种不同结构的大致示意图;连接件103包括固定壁135,槽壁132包括端部1321,端部1321形成所述槽口,固定壁135的至少一部分与槽壁132的端部1321一体连接,固定壁135的至少一部分与壳体101的外壁1011相对抵靠,固定壁135与外壁1011相组装且两者之间密封设置从而形成腔104,例如可通过密封胶或密封件密封。第一接口133、第二接口134位于槽壁132并贯穿槽壁132。此处相对抵靠包括固定壁135与壳体的至少一侧外壁1011直接抵靠和通过媒介物间接抵靠。为进一步保证连接件103与壳体外壁之间的良好密封性,参照图2,加热组件1包括密封元件105,密封元件105设置于固定壁135与外壁1011之间,也可以是在固定壁135或外壁1011设置与密封元件105对应的凹部如定位槽,密封元件部分位于凹部,固定壁135与外壁1011通过密封元件105密封设置。密封元件105具体可以密封圈或密封套的形式或以其他异形结构的形式。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结合图2、图3,密封元件105为密封圈,固定壁135设置有至少一个定位槽1351,定位槽1351位于槽壁132的端部1321的周围,密封元件105限位于定位槽1351。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外壁1011设置有至少一个定位槽,沿垂直外壁1011的壁面的方向,定位槽位于槽壁132的端部在外壁1011上的投影的周围,密封元件位于定位槽。作为其他实施方式,固定壁或壳体的至少一侧外壁还可设置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定位槽,以更好地确保连接件与壳体外壁之间的密封性。作为其他实施方式,固定壁和壳体的至少一侧外壁均可设置有定位槽,密封元件,例如U形密封套可位于定位槽,实现连接件与壳体外壁之间的流体密封。参照图3a,槽壁132的至少一部分向外凹陷形成弧形,槽壁132的端部1321形成槽131的槽口。参照图3b、图3c,槽壁132至少包括侧壁1322和底壁1323,槽壁132的端部1321位于侧壁1322,底壁1323与外壁1011相对设置,侧壁1322包括第一端部1322a和第二端部1322b,沿着加热组件的中心向外的径向方向,第二端部1322b位于第一端部1322a的外部,侧壁1322的第一端部1322a与外壁1011相对抵靠,第二端部1322b与底壁1323一体连接,腔104包括侧壁1322、底壁1323与壳体101的外壁之间形成的空间。为使流体在腔内停留时间相对更长,使得流体更有利地吸收壳体热量,参照图4-图6,加热组件1包括扰流部106,扰流部106位于腔104内部,扰流部106位于第一接口133对应的腔位置与第二接口134对应的腔位置之间的区域,扰流部106可以为一个,扰流部106可以为多个,多个扰流部可以间隔排布,扰流部106凸伸设置于槽壁132或壳体101的外壁1011的至少一者。具体地,扰流部106为凸起形式,所述扰流部凸起于所述槽壁或者所述外壁中的至少一者;例如所述扰流部凸起于所述侧壁或所述底壁中的至少一者;或者所述扰流部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外壁,所述扰流部凸起于所述壳体的外壁。更为具体地,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参照图4,图4示出连接件103’的立体结构示意图,扰流部106为凸起形式,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加热组件

【技术保护点】
一种加热组件,包括壳体、至少一个加热元件和至少一个连接件,所述加热元件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连接件位于所述壳体的外壁,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壳体相组装,所述连接件包括槽和槽壁,所述槽壁位于所述槽的周侧,所述槽壁的至少一部分向外凹陷,所述加热组件包括至少一个腔,所述腔包括所述槽壁和所述壳体的外壁之间的空间,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腔连通,所述第二接口与所述腔连通,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二接口通过所述腔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加热组件,包括壳体、至少一个加热元件和至少一个连接件,所述加热元件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连接件位于所述壳体的外壁,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壳体相组装,所述连接件包括槽和槽壁,所述槽壁位于所述槽的周侧,所述槽壁的至少一部分向外凹陷,所述加热组件包括至少一个腔,所述腔包括所述槽壁和所述壳体的外壁之间的空间,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腔连通,所述第二接口与所述腔连通,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二接口通过所述腔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为多边体,所述外壁位于所述壳体的至少一侧;或者所述壳体为圆柱体,所述外壁位于所述壳体的至少一部分弧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固定壁,所述槽壁包括端部,该端部形成所述槽的槽口,所述固定壁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槽壁的端部一体连接,所述固定壁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壳体的外壁相对抵靠,所述固定壁与所述壳体的外壁相组装且两者之间密封设置;所述第一接口、第二接口贯穿所述槽壁。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组件包括扰流部,所述扰流部位于所述腔内部,且所述扰流部位于所述第一接口对应的所述腔位置与所述第二接口对应的所述腔位置之间的区域。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部为凸起形式,所述扰流部凸起于所述槽壁或者所述外壁中的至少一者;和/或所述扰流部为条状结构,所述扰流部的至少一侧与所述槽壁的至少一部分一体设置,所述扰流部的至少另一侧与所述槽壁的至少一部分不接触,所述加热组件包括连通区,所述连通区位于所述扰流部的至少另一侧与所述槽壁之间。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槽壁至少包括侧壁和底壁,所述槽壁的端部位于所述侧壁,所述底壁与所述外壁相对设置,所述侧壁包括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沿着所述加热组件的中心向外的径向方向,所述第二端部位于所述第一端部的外部,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外壁相对抵靠,所述第二端部与所述底壁一体连接,所述腔包括所述侧壁、底壁与所述壳体的外壁之间的空间;所述第一接口位于所述侧壁或所述底壁;所述第二接口位于所述侧壁或所述底壁;或者所述槽壁的至少一部分向外凹陷形成弧形,所述槽壁的端部形成所述槽的槽口。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部为凸起形式,所述扰流部位于所述底壁,沿加热组件的径向方向,所述扰流部的凸起方向朝向所述外壁所在侧,所述扰流部的凸起高度等于或略小于所述底壁与所述壳体的外壁之间的距离。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部位于所述侧壁,所述扰流部错开设置,所述扰流部沿所述加热组件径向方向的高度等于或略小于所述底壁与所述壳体的外壁之间的距离。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部位于所述壳体的外壁,所述扰流部自所述壳体的外壁向外延伸,所述扰流部的凸起方向朝外,且所述扰流部的端部与所述底壁相对抵靠。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部为条状结构,所述侧壁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所述扰流部自所述第一侧部向所述第二侧部延伸,且不与所述第二侧部接触,所述连通区位于所述扰流部的端部与所述第二侧部之间;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艳斌胡如国卢艺杰
申请(专利权)人:芜湖艾尔达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