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穿透性搜索的可调测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808533 阅读: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15 01: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适用于穿透性搜索的可调测试装置,包括固定支架(1)、顶盖以及若干个测试障碍板(2);固定支架划分为三个区域,分别为位于两侧的左障碍板安装区域(3)和右障碍板安装区域(4),以及位于所述左障碍板安装区域(3)和所述右障碍板安装区域(4)之间的被测目标放置区域(5);此外,左障碍板安装区域(3)和右障碍板安装区域(4)用于插接入不同厚度和材质的测试障碍板。优点为:通过对插接到固定支架的测试障碍板的数量、厚度和材质的调整,即可快速组装得到具有不同障碍物参数的测试装置,具有组装灵活方便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穿透性搜索设备测试
,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穿透性搜索的可调测试装置
技术介绍
穿透性搜索设备主要应用在反恐斗争、灾难救援、城市巷战等军事和公共安全领域,以穿墙雷达为例,其主要工作原理为:穿墙雷达位于建筑物外部,并向建筑物方向发射超频率雷达脉冲,超频率雷达脉冲可穿透门、砖墙、石板以及混凝土墙体等,对建筑物内部空间进行全面覆盖;然后,穿墙雷达接收回波信号,通过对回波信号进行分析,可快速估测建筑物内部空间的状况,获取其中隐藏不明的人体及活动物体的精确位置信息。当将穿墙雷达用于军事方面时,可提高作战人员对周边环境的态势感知与侦查能力;当将穿墙雷达用于反恐斗争时,可以有效确定隐藏在建筑物内的恐怖分子和人质的位置,从而大大提高营救人质的成功率;当将穿墙雷达用于废墟搜索时,可以有效提高对被埋压群众的定位搜索能力。对于穿透性搜索设备的研究,重点需解决的问题之一为:如何提高穿透性搜索设备的穿透测试能力,使其能够适应各种复杂的障碍物,例如,门、砖墙、石板等。现有技术中,主要采用空心砖、青红砖或木方等建筑材料模拟障碍物,再将空心砖、青红砖或木方进行不同的排列组合,从而临时搭建形成具有不同障碍物参数的测试装置。例如,将空心砖和青红砖叠放在一起,形成一类障碍物;而将空心砖、青红砖和木方叠放在一起,形成另一类障碍物。上述测试装置对于穿透性搜索设备性能测试存在着较多不足,包括:(1)临时搭建具有不同障碍物参数的测试装置,无法成为定型的测试装置,测试指标非固定,无法量化穿透性搜索设备的穿透测试能力;(2)当搭建得到某个具有特定障碍物参数的测试装置后,当需要调节障碍物参数时,存在调整不灵活的问题。(3)所采用的障碍物内部存在较多缝隙,降低了雷达波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适用于穿透性搜索的可调测试装置,可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本技术提供一种适用于穿透性搜索的可调测试装置,包括固定支架(1)、顶盖以及若干个测试障碍板(2);其中,所述固定支架(1)包括底板(1.1)、左侧板(1.2)和右侧板(1.3);所述左侧板(1.2)和所述右侧板(1.3)对称垂直且固定设置于所述底板(1.1)的左右两侧;将所述左侧板(1.2)和所述右侧板(1.3)所形成的空间沿长度方向划分为三个区域,分别为位于两侧的左障碍板安装区域(3)和右障碍板安装区域(4),以及位于所述左障碍板安装区域(3)和所述右障碍板安装区域(4)之间的被测目标放置区域(5);对于所述左障碍板安装区域,其所对应的左侧板(1.2)内壁设置有若干个连续的第1固定卡槽(1.4),其所对应的右侧板(1.3)内壁对称设置有若干个连续的第2固定卡槽(1.5),每块所述测试障碍板(2)均插入到由所述第1固定卡槽(1.4)和对应的所述第2固定卡槽(1.5)所形成的插接空间,由此形成左侧组装形成的障碍物;对于所述右障碍板安装区域,其所对应的左侧板(1.2)内壁设置有若干个连续的第3固定卡槽(1.6),其所对应的右侧板(1.3)内壁对称设置有若干个连续的第4固定卡槽(1.7),每块所述测试障碍板(2)均插入到由所述第3固定卡槽(1.6)和对应的所述第4固定卡槽(1.7)所形成的插接空间,由此形成右侧组装形成的障碍物;最后,所述固定支架(1)的顶部开口安装所述顶盖,形成最终的可调测试装置。优选的,各个所述第1固定卡槽(1.4)的槽宽度相等或不相等;各个所述第2固定卡槽(1.5)的槽宽度相等或不相等;各个所述第3固定卡槽(1.6)的槽宽度相等或不相等;各个所述第4固定卡槽(1.7)的槽宽度相等或不相等。优选的,所述测试障碍板(2)的厚度与各个固定卡槽的槽宽度相同。优选的,所述固定支架(1)和所述顶盖所采用的材料为对穿透式电磁波具有屏蔽作用的材料。优选的,所述测试障碍板(2)由混凝土整体压制直接成型;或者所述测试障碍板(2)由钢筋混凝土整体压制直接成型;或者所述测试障碍板(2)由空心砖整体压制直接成型;或者所述测试障碍板(2)包括木质空心外壳,向所述外壳内腔注入沙土、碎石、和金属碎块的一种或几种。本技术提供的适用于穿透性搜索的可调测试装置具有以下优点:(1)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适用于穿透性搜索的可调测试装置未增加上盖时的组装态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适用于穿透性搜索的可调测试装置未增加上盖时的组装态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适用于穿透性搜索的可调测试装置未增加上盖时的组装态侧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固定支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提供的固定支架的测试障碍板的主视图;图6为本技术提供的固定支架的测试障碍板的俯视图;图7为本技术提供的固定支架的测试障碍板的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结合图1-图7,本技术提供一种适用于穿透性搜索的可调测试装置,包括固定支架1、顶盖以及若干个测试障碍板2;其中,固定支架1采用的材料为对穿透式电磁波具有屏蔽作用的材料,包括底板1.1、左侧板1.2和右侧板1.3;左侧板1.2和右侧板1.3对称垂直且固定设置于底板1.1的左右两侧;参考图1,将左侧板1.2和右侧板1.3所形成的空间沿长度方向划分为三个区域,分别为位于两侧的左障碍板安装区域3和右障碍板安装区域4,以及位于左障碍板安装区域3和右障碍板安装区域4之间的被测目标放置区域5;对于左障碍板安装区域,其所对应的左侧板1.2内壁设置有若干个连续的第1固定卡槽1.4,其所对应的右侧板1.3内壁对称设置有若干个连续的第2固定卡槽1.5,每块测试障碍板2均插入到由第1固定卡槽1.4和对应的第2固定卡槽1.5所形成的插接空间,由此形成左侧组装形成的障碍物;对于右障碍板安装区域,其所对应的左侧板1.2内壁设置有若干个连续的第3固定卡槽1.6,其所对应的右侧板1.3内壁对称设置有若干个连续的第4固定卡槽1.7,每块测试障碍板2均插入到由第3固定卡槽1.6和对应的第4固定卡槽1.7所形成的插接空间,由此形成右侧组装形成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适用于穿透性搜索的可调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支架(1)、顶盖以及若干个测试障碍板(2);其中,所述固定支架(1)包括底板(1.1)、左侧板(1.2)和右侧板(1.3);所述左侧板(1.2)和所述右侧板(1.3)对称垂直且固定设置于所述底板(1.1)的左右两侧;将所述左侧板(1.2)和所述右侧板(1.3)所形成的空间沿长度方向划分为三个区域,分别为位于两侧的左障碍板安装区域(3)和右障碍板安装区域(4),以及位于所述左障碍板安装区域(3)和所述右障碍板安装区域(4)之间的被测目标放置区域(5);对于所述左障碍板安装区域,其所对应的左侧板(1.2)内壁设置有若干个连续的第1固定卡槽(1.4),其所对应的右侧板(1.3)内壁对称设置有若干个连续的第2固定卡槽(1.5),每块所述测试障碍板(2)均插入到由所述第1固定卡槽(1.4)和对应的所述第2固定卡槽(1.5)所形成的插接空间,由此形成左侧组装形成的障碍物;对于所述右障碍板安装区域,其所对应的左侧板(1.2)内壁设置有若干个连续的第3固定卡槽(1.6),其所对应的右侧板(1.3)内壁对称设置有若干个连续的第4固定卡槽(1.7),每块所述测试障碍板(2)均插入到由所述第3固定卡槽(1.6)和对应的所述第4固定卡槽(1.7)所形成的插接空间,由此形成右侧组装形成的障碍物;最后,所述固定支架(1)的顶部开口安装所述顶盖,形成最终的可调测试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穿透性搜索的可调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支架(1)、顶盖以及若干个测试障碍板(2);
其中,所述固定支架(1)包括底板(1.1)、左侧板(1.2)和右侧板(1.3);所述左侧板(1.2)和所述右侧板(1.3)对称垂直且固定设置于所述底板(1.1)的左右两侧;将所述左侧板(1.2)和所述右侧板(1.3)所形成的空间沿长度方向划分为三个区域,分别为位于两侧的左障碍板安装区域(3)和右障碍板安装区域(4),以及位于所述左障碍板安装区域(3)和所述右障碍板安装区域(4)之间的被测目标放置区域(5);
对于所述左障碍板安装区域,其所对应的左侧板(1.2)内壁设置有若干个连续的第1固定卡槽(1.4),其所对应的右侧板(1.3)内壁对称设置有若干个连续的第2固定卡槽(1.5),每块所述测试障碍板(2)均插入到由所述第1固定卡槽(1.4)和对应的所述第2固定卡槽(1.5)所形成的插接空间,由此形成左侧组装形成的障碍物;
对于所述右障碍板安装区域,其所对应的左侧板(1.2)内壁设置有若干个连续的第3固定卡槽(1.6),其所对应的右侧板(1.3)内壁对称设置有若干个连续的第4固定卡槽(1.7),每块所述测试障碍板(2)均插入到由所述第3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涛刘亢贺专李静高博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张涛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