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用杆以及具有该作用杆的处理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774967 阅读: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09 12: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可拆卸地安装在电子照相成像设备中的处理盒以及位于该处理盒中的作用杆,所述作用杆包括中间杆以及分别位于中间杆两端的受力部和抬升部,抬升部与处理盒中的部件结合,所述中间杆还包括设置在其中的第二避让部,所述第二避让部呈凹槽状;通过在作用杆上设置所述第二避让部,当关闭盖门时,越过保持面的盖门部分将进入第二避让部中,从而有效减轻盖门关闭过程中的阻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子照相成像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拆卸地安装在电子照相成像设备中的处理盒以及位于该处理盒中的作用杆。
技术介绍
电子照相成像设备(以下简称“设备”)是现代办公领域中不可或缺的设备之一,常见的设备包括激光打印机、激光复印机等,二者均是利用加载有目标信息的激光束扫描感光元件表面,在感光元件表面形成静电潜像,再用显影剂将静电潜像显影,最后通过设备内的转印装置将显影后的静电潜像转印至介质材料,从而完成成像过程。上述显影剂一般被容纳在可拆卸地安装在设备内的处理盒中,上述感光元件作为一种旋转件可以被安装在设备内部,也可以被安装在处理盒内。以上述激光打印机以及感光元件安装在处理盒内为例,感光元件包括表面涂覆有感光材料的感光圆筒以及安装在感光圆筒一个末端的动力传递装置,所述动力传递装置从激光打印机内部接收驱动力,并将接收到的驱动力传递至感光元件以驱动感光元件旋转工作。现有的一种动力传递装置包括固定安装在感光圆筒一个末端的齿轮部以及安装在齿轮部中且可自由摆动的动力接收件,该动力接收件的一端为球体,通过一根销钉将动力接收件与齿轮部结合起来,另一端从激光打印机内部接收驱动力,并由所述销钉将驱动力传递至齿轮部,进而驱动感光圆筒旋转。此种结构中的动力接收件由于其安装在齿轮部中的一端为球体,因而,动力接收件的旋转轴线可相对于感光圆筒的旋转轴线自由偏摆,即二者旋转轴线可以共轴也可以具有一定的倾斜角度。如上所述,现有的动力接收件在齿轮部内可自由摆动,因而,动力接收件的球体与齿轮部并不是紧配合,当处理盒或者旋转件处于运输过程中时,所述动力接收件有可能会与齿轮部脱离结合,使得动力传递装置整体失效,从而造成终端用户无法使用处理盒的不利情况,因此,现有的动力传递装置乃至现有的处理盒均需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作用杆以及具有该作用杆的处理盒,安装于处理盒中的动力接收件没有安装球体,其旋转轴线与旋转件的旋转轴线始终共轴,且动力接收件与齿轮部通过连接机构成为一体,因此,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动力接收件不会存在与齿轮部脱离结合的可能。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方案:作用杆,适用于具有壳体的处理盒中,所述作用杆包括中间杆以及分别位于中间杆两端的受力部和抬升部,抬升部与处理盒中的部件结合,所述中间杆还包括设置在其中的第二避让部,所述第二避让部呈凹槽状,当受到外力作用时,作用杆在包括处理盒纵向和横向所在的平面摆动。作为可行方案之一,所述第二避让部设置在中间杆上与受力部相邻的位置。当第二避让部设置在中间杆上时,所述第二避让部由中间杆向靠近处理盒壳体的方向凹陷。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受力部包括相邻设置的压迫面和保持面,所述第二避让部由中间杆向远离保持面的方向弯折。作为另一个可行方案,所述第二避让部设置在受力部上,此时,第二避让部从保持面向靠近处理盒壳体的方向凹陷,或者说所述第二避让部从保持面向远离保持面的方向凹陷。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处理盒,包括处理盒壳体、可旋转地安装在壳体中的旋转件以及设置在旋转件一个纵向末端的动力传递装置,所述处理盒还包括如上所述的作用杆,作用杆与动力传递装置结合,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处理盒还包括设置在作用杆与壳体之间的辅助复位件,所述作用杆还包括设置在其中的容纳槽,辅助复位件的一端与壳体连接,另一端与容纳槽相对。通过在作用杆上设置所述第二避让部,当关闭盖门时,越过保持面的盖门部分将进入第二避让部中,从而有效减轻盖门关闭过程中的阻力。本专利技术中的动力传递装置不用安装球体,因此,当处理盒或者旋转件处于运输过程中时,所述动力接收件不会存在与齿轮部脱离结合的可能,从而有效保证了动力传递装置的整体稳定性,不会出现由于动力传递装置失效导致的终端用户不能使用处理盒的不利情况。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处理盒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设备内动力输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处理盒的部分结构分解示意图。图3A是本专利技术中作用杆与动力传递装置的结合示意图。图3B是本专利技术中作用杆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C是本专利技术中中间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D是本专利技术中齿轮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E是本专利技术中支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F是本专利技术中另一种支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G是本专利技术中作用杆与动力传递装置沿Y方向的剖视图。图3H是本专利技术中作用杆与动力传递装置沿X方向的剖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中动力传递装置的另一个实施例中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A是处理盒装入设备预定位置前的状态示意图。图5B是沿-Z方向观察图5A的示意图。图6A是动力接收件处于安装死角位置时,处理盒到达预定位置的状态示意图。图6B是动力接收件处于安装死角位置时,沿垂直于安装方向观察动力接收件、动力输出件和导引件之间的位置关系示意图。图6C是沿-Z方向观察图6A的示意图。图6D是动力接收件处于非安装死角位置时,沿垂直于安装方向的方向观察动力接收件、动力输出件和导引件之间的位置关系示意图。图6E是动力接收件处于非安装死角位置时,沿安装方向观察动力接收件与动力输出件和导引件之间的位置关系示意图。图7A是处理盒安装到达预定位置,盖门与作用杆开始接触的状态示意图。图7B是沿-Z方向观察图7A的示意图。图7C是沿Y方向观察正常状态下的处理盒示意图。图7D是沿Z方向观察正常状态下的处理盒示意图。图8A是盖门完全关闭,动力接收件与动力输出件完全结合的状态示意图。图8B是盖门与作用杆的接触点在作用杆上的运动轨迹示意图。图8C是盖门完全关闭后,沿Y方向观察处理盒的示意图。图8D是盖门完全关闭后,沿Z方向观察处理盒的示意图。图9A是动力输出件停止旋转,动力接收件准备与动力输出件脱离结合的示意图。图9B是动力接收件和动力输出件准备脱离结合时,二者之间相对位置的局部R1放大示意图。图10A是动力接收件处于非脱离死角位置时,沿垂直于脱离方向的方向观察动力接收件、动力输出件和导引部之间的位置关系示意图。图10B是图10A中动力接收件、动力输出件和导引部之间相对位置的局部R2放大示意图。图11A是动力接收件处于脱离死角位置时,沿垂直于脱离方向观察动力接收件、动力输出件和导引部之间的位置关系示意图。图11B是图11A中动力接收件、动力输出件和导引部之间相对位置的局部R3放大示意图。图12A-图12C是动力接收件从脱离死角位置与动力输出件完全脱离的过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图1是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处理盒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定义处理盒C的长度方向为纵向X,处理盒的装机方向为横向Y,垂直于所述纵向X和横向Y的方向为竖向Z,下述纵向、横向和竖向均与此定义一致。沿纵向X,所述处理盒C的两端分别为驱动端F和导电端E,当处理盒C装入设备后,导电端E与设备中的导电触点接触而接收电能,驱动端F与设备中的动力输出件4结合而接收驱动力。处理盒C包括处理盒壳体1和可旋转地安装在壳体中的旋转件(未示出),所述旋转件具有旋转轴线L1,包括旋转件以及与旋转件连接的驱动组件D0,所述驱动组件D0可拆卸地安装在旋转件的一个纵向末端,且位于处理盒C的驱动端F,驱动组件D0包括相互结合的动力传递装置2和作用杆3,所述动力传递装置2固定安装在旋转件的一个纵向末端,当作用杆3受到外力作用时,作用杆3在包括处理盒纵向X和横向Y所在的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作用杆以及具有该作用杆的处理盒

【技术保护点】
作用杆,适用于具有壳体的处理盒中,所述作用杆包括中间杆以及分别位于中间杆两端的受力部和抬升部,抬升部与处理盒中的部件结合,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杆还包括设置在其中的第二避让部,所述第二避让部呈凹槽状。

【技术特征摘要】
2016.02.26 CN 20162014728221.作用杆,适用于具有壳体的处理盒中,所述作用杆包括中间杆以及分别位于中间杆两端的受力部和抬升部,抬升部与处理盒中的部件结合,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杆还包括设置在其中的第二避让部,所述第二避让部呈凹槽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作用杆,其特征在于,当受到外力作用时,作用杆在包括处理盒纵向和横向所在的平面摆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作用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避让部设置在中间杆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作用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避让部与受力部相邻。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作用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避让部由中间杆向靠近处理盒壳体的方向凹陷。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作用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受力部包括相邻设置的压迫面和保持面。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作用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避让部设置在中间杆上。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均庆文雪亮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诚威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