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764298 阅读:1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04 02: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制冷设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包括:中梁,所述中梁开有一容置槽;防凝露管,所述防凝露管容置于所述容置槽内,所述防凝露管具有冷媒入口和冷媒出口,在所述冷媒入口与冷媒出口之间具有若干并联设置的微通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技术方案通过将微通道制作成为中梁内的防凝露管,增加防凝露管的散热量,提高中梁的温度,避免中梁上形成凝露,影响制冷设备的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制冷设备
技术介绍
在冰柜使用过程中,中梁由于冰柜门处的漏冷现象使中梁的温度较低,外界环境中的水气就容易在中梁处形成冷凝水,造成使用不便,甚至腐蚀损坏冰柜。在冰柜制造时虽将制冷剂管道设置在中梁内作为防凝露管使用来进行温度控制以提高中梁的温度来避免凝露的形成,但这种防凝露管道其散热面积较小,散热效率低,不能提供足够的热量使中梁达到所需的温度,所以使用效果往往不尽人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制冷设备,旨在增大中梁处防凝露管的散热量,提高中梁的温度,解决中梁凝露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的制冷设备,包括:中梁,所述中梁开有一容置槽;防凝露管,所述防凝露管容置于所述容置槽内,所述防凝露管具有冷媒入口和冷媒出口,在所述冷媒入口与冷媒出口之间具有若干并联设置的微通道。优选地,所有所述微通道位于同一平面内。优选地,相邻的两所述微通道紧贴设置。优选地,所述中梁朝向所述制冷设备内部的表面为背面,且所述微通道所在平面正对所述中梁的背面。优选地,所述微通道呈U型设置,所述冷媒入口和所述冷媒出口分别位于呈U型设置的所述微通道的两直管段的自由端。优选地,所述防凝露管通过设置在所述中梁上的卡扣与所述中梁连接。优选地,所述冷媒入口直接与压缩机连通。优选地,所述制冷设备为冰柜或冰箱。本技术技术方案通过将微通道制作成为中梁内的防凝露管,增加防凝露管的散热量,提高中梁的温度,避免中梁上形成凝露,影响制冷设备的使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制冷设备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制冷设备实施例的现有技术结构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中梁20防凝露管11卡扣21微通道12容置槽22管壁40冷媒管道23冷媒入口50蒸发器24冷媒出口60毛细管30压缩机70冷凝器80支撑件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若本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若本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技术提出一种制冷设备,该制冷设备通过在中梁处设置微通道提供足够热量,解决中梁处的凝露问题。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该制冷设备包括中梁10,中梁10开有一容置槽12;防凝露管20,防凝露管20容置于容置槽12内,防凝露管20具有冷媒入口23和冷媒出口24,在冷媒入口23与冷媒出口24之间具有若干并联设置的微通道21。具体的,整个制冷设备的冷媒回路包括冷凝器70、节流装置60、蒸发器50、压缩机30,还包括设置在中梁10处的防凝露管,这些装置通过冷媒管道40连接,冷媒从压缩机30中流出,流经防凝露管20、蒸发器50、节流装置60、冷凝器70,最后再流回至压缩机30。而中梁10处由于制冷设备的漏冷现象其温度较低,而此处的冷媒的温度高于该中梁10温度,所以冷媒向外散发热量为中梁10加温。微通道21是一种管道直径很微小的管道,具有良好的散热性能,与常规的冷媒管道相比,在相同体积流量下,微通道21的散热效果要优于常规冷媒管道。将中梁10处的常规冷媒管道置换为若干条微通道21后,在相同冷媒流量下和温度下,微通道21能够散发出更多的热量,即具有更高的热交换效率。就可以为中梁10提供足够的热量,这样就提高中梁10的温度,保证了中梁10与外界空气的接触的一侧就不会因自身温度低而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到该侧面上,进而提高了制冷设备的使用体验,避免对制冷设备造成腐蚀和其它不利影响。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微通道21在同一平面上并排设置。通过将微通道21设置在同一平面上,可以最大化微通道21系统的表面积,即增大了换热面积,提高了换热效率,使防凝露管20能散发出足够的热量。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相邻的两微通道21紧贴设置。中梁10处的空间较小,通过使微通道21之间紧贴设置,就能在有限的空间内布置更多的微通道21,加强换热效率。并且微通道21相连接处的管壁22就相当于筋条,增强了微通道21整体的强度,就不需要在中梁10内设置单独的增加中梁10和微通道21强度的物件,而现有技术设计中,如图3所示,中梁处还设置一支撑件80来加强防凝露管20和中梁10。在本实施例中,优化了中梁10处的设计,增大了空间利用率,又进一步增大了换热面积,并且使其散热的更加均匀。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中梁10朝向所述制冷设备内部的表面为背面,且所述微通道21所在平面正对所述中梁10的背面。中梁10与外界空气接触的主要是与背面相对正面,其正面上最容易形成凝露,通过使微通道10所在的平面正对中梁10的背面,这样就能更有效提高中梁10正面的温度,加强微通道21的防凝露效果。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微通道呈U型设置,冷媒入口和所述冷媒出口分别位于呈U型设置的微通道的两直管段的自由端。通过将微通道21设置成U型,可以增大冷媒在中梁处的流动时间,使微通道21能散发出更多的热量,进一步提高了防凝露效果。优选地,如图2所示,防凝露管通过设置在中梁上的卡扣与中梁连接。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该容置槽12开设在中梁10的下表面处,槽壁上设置与微通道21相适配的卡扣11,安装时将微通道21系统卡接固定在中梁10内,提高了安装效率。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冷媒入口23直接与压缩机30相连通。通过这样设置,压缩机30出来的冷媒通过冷媒入口23直接进入防凝露管20,然后再从冷媒出口24出来进入冷凝器70,再然后依次流经节流装置60、蒸发器70,最后流回至压缩机30。相对于现有技术设计,如图3所示,现有技术设计中在压缩机30和防凝露管20之间设有冷凝器70,而在本实施例中,在压缩机10和防凝露管20之间不设置冷凝器70,这样就可以相对提高了冷媒到达防凝露管20时温度,这样也就提高了微通道21的散热效率和散热量,进一步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制冷设备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中梁,所述中梁开有一容置槽;防凝露管,所述防凝露管容置于所述容置槽内,所述防凝露管具有冷媒入口和冷媒出口,在所述冷媒入口与冷媒出口之间具有若干并联设置的微通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中梁,所述中梁开有一容置槽;防凝露管,所述防凝露管容置于所述容置槽内,所述防凝露管具有冷媒入口和冷媒出口,在所述冷媒入口与冷媒出口之间具有若干并联设置的微通道。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有所述微通道位于同一平面内。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所述微通道紧贴设置。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梁朝向所述制冷设备内部的表面为背面,且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浩李扬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华凌股份有限公司合肥美的电冰箱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