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端子的电线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4763630 阅读: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03 17:23
当通过使模具(31a、31b)啮合来压缩压接部(5)时,压接部(5)与导线(25)和包覆部(27)压接。这里,导体压接部(7)被模具(31a、31b)完全压接。另一方面,包覆压接部(9)与包覆部(27)预压接。接着,将预压接后的带端子的电线配置在另外的模具之间。当使该模具啮合来压缩压接部(5)时,包覆压接部(9)被强力压接。即,包覆压接部(9)被正式压接。即,在本发明专利技术中具有预压接包覆部(27)的第一压接工序和强力压接包覆部的第二压接工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汽车等的带端子的电线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以往,汽车用线束的电线与端子的连接通常采用使用被称为开口筒型的端子铆接压接电线的压接接合。但是,在这样的线束中,当水分附着于电线与端子的连接部分时,进行电线所使用的金属表面的氧化,接合部的阻抗增加。并且,在电线和端子所使用的金属不同的情况下,进行异种金属间腐蚀。该连接部分的金属材料的腐蚀的进行成为连接部分的破裂和接触不良的原因,无法避免对产品寿命的影响。尤其近年来,随着使电线为铝合金且使端子为铜合金的线束已经投入实用,接合部的腐蚀的课题变得显著。这里,例如当水分附着于铝和铜那样的异种金属的接触部分时,由于腐蚀电位的不同,因此有可能产生所谓的电腐蚀。尤其,由于铝与铜的电位差较大,因此进行电气上为低位的铝侧的腐蚀。因此,导线与压接端子的连接状态变得不稳定,有可能产生由于接触阻抗的增加或线径的减小引起的电阻的增大,进而产生断路从而导致电装部件的错误动作、功能停止。在这样的异种金属接触的线束中,例如提出有如下的方法:使用具有一端封闭型的筒状压接部的端子,在将电线的端部插入到该筒状压接部内后,通过铆接加工对该筒状压接部进行压接,从而保护芯线端部远离雨水或海水等的附着(专利文献1)。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331931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但是,在像专利文献1那样对压接部的端部进行密封时,一旦包覆部与压接部的密合性不充分,则水有可能从压接部进入。本专利技术是鉴于这样的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确保高防水性的带端子的电线的制造方法。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为了达成上述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是包覆导线与端子连接的带端子的电线的制造方法,该带端子的电线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所述端子具有端子主体和压接有所述包覆导线的压接部,所述压接部具有包覆压接部和导体压接部,该包覆压接部压接所述包覆导线的包覆部,该导体压接部压接从所述包覆部露出的导线,所述压接部的除了插入所述包覆导线的部位以外的其他部位被密封,将所述包覆导线插入到所述压接部中,所述带端子的电线的制造方法具有:第一压接工序,将所述导体压接部与所述导线压接,并且将所述包覆压接部与所述包覆部预压接;以及第二压接工序,在所述第一压接工序之后,将所述包覆压接部与所述包覆部强力压接。也可以是,在所述第二压接工序中,在所述包覆压接部的内表面上形成突出且在周向上连续的凸条部。所述凸条部优选形成两列以上。优选为,在所述第一压接工序中,所述包覆部处的所述包覆导线的压缩率在85%以上且小于100%。也可以是,在所述第一压接工序中,首先通过所述包覆压接部进行所述包覆部的预压接,然后通过所述导体压接部进行所述导线的压接。根据本专利技术,分两次对包覆压接部进行压接,在对导线进行完全压接后,再对包覆部进行完全压接,因此能够抑制由于导线压接时的导体的变形或电线的伸展等的影响而导致包覆部的压接变弱。因此,能够防止水分从压接端子与包覆部的间隙进入到端子内并附着于电线与端子的接触部。另外,将导体压接部与导线压接并且将包覆压接部与包覆部预压接,这包含在导体压接部与导线的压接的同时预压接包覆压接部与包覆部的情况、以及隔开时间差进行导体压接部与导线的压接和包覆压接部与包覆部的预压接两者。并且,勿需赘言,压接包覆压接部与包覆部不仅是指包覆压接部与包覆部之间的压接,还指包覆部的内部的导线也同时被压缩。并且,通过在包覆压接部的内表面上形成凸条部,能够可靠地得到防水性。而且,通过凸条部形成两列以上,能够更进一步确保水密性。并且,通过使第一压接工序中的包覆部的压缩率在85%以上,能够充分确保最终的第二压接工序中的压缩量。并且,在第一压接工序中,也可以不同时进行包覆部的预压接和导线压接,而是先进行包覆部的预压接。通过先进行预压接,能够抑制在导线压接时产生超过预期的包覆部的偏移。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能够确保高防水性的带端子的电线的制造方法。附图说明图1是带端子的电线10的立体图。图2是带端子的电线10的剖视图。图3a是带端子的电线的分解立体图。图3b是带端子的电线的分解立体图。图4a是示出将压接部5配置在模具31a、31b之间的压接前的状态的剖视图。图4b是示出将压接部5配置在模具31a、31b之间并压接的状态的剖视图。图5a是示出将压接部5配置在模具33a、33b之间的压接前的状态的剖视图。图5b是示出将压接部5配置在模具33a、33b之间并压接的状态的剖视图。图6a是示出压接前的图。图6b是示出预压接包覆压接部9的状态的图。图6c是示出压接导体压接部7的状态的图。图7a是示出将压接部5配置在模具35a、35b之间的压接后的状态的剖视图。图7b是示出将压接部5配置在模具35a、35b之间的压接后的状态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第一实施方式>图1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带端子的电线10的立体图,图2是带端子的电线10的轴向剖视图。带端子的电线10是压接端子1和包覆导线23而构成的。包覆导线23是导线25被绝缘性的包覆部27包覆而构成的。导线25例如是铝系材料制的。在将包覆导线23向端子1的压接部5插入时,先剥离包覆导线23的前端的一部分的包覆部27以使导线25露出。另外,作为包覆部27,能够选择聚氯乙烯(PVC)、聚乙烯等该
中普遍使用的材料。端子1是铜制的,由端子主体3和压接部5构成,在该压接部5处压接有包覆导线23。端子主体3是将规定的形状的板材形成为截面为矩形的筒体而得到的。端子主体3在前端部17具有弹性接触片15,该弹性接触片15是将板材折入矩形的筒体内而形成的。端子主体3供凸端子等从前端部17插入连接。压接部5是通过被卷起成为截面为圆形的筒体,使侧缘部彼此对合并在接合部21处接合成为一体而形成的。包覆导线23从形成为筒状的压接部5的后端部19插入。并且,在压接部5的前端部(端子主体3侧)设置有密封部11。即,压接部5为一方封闭的大致筒状,除了供包覆导线插入的后端部19之外的其他部位被密封。另外,接合部21和密封部11例如通过激光焊接等而被焊接。压接部5由包覆压接部9和导体压接部7构成,该包覆压接部9压接包覆导线23的包覆部27,该导体压接部7压接包覆导线23的前端部分的被去除了包覆部而露出导线25的部位。接下来,对制造带端子的电线的方法进行说明。图3a、图3b分别是示出将包覆导线23向端子1插入前的状态的分解立体图。作为压接前的端子1,如图3a所示,能够使用以相同直径形成导体压接部7和包覆压接部9的部件。并且,如图3b所示,也能够使用在导体压接部7和包覆压接部9处预先使外径和内径不同的端子1。在该情况下,导体压接部7的外径和内径小于包覆压接部9。这样,能够以如下的方式减小端子1的压缩量:预先改变导体压接部7和包覆压接部9的直径,使压接直径更大的包覆部27的包覆压接部9的内径大于压接直径更小的导线25的导体压接部7的内径。在以下的说明中,如图3b所示,对使用在导体压接部7和包覆压接部9处预先使外径和内径不同的端子1的例子进行说明。首先,如图3b所示,去除包覆导线23的前端的规定长度的包覆部27,使导线25露出。接着,将包覆导线23插入到筒状的压接部5中。此时,导线25的露出部位于导体压接部7的内部,包覆部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带端子的电线的制造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端子的电线的制造方法,所述带端子的电线是包覆导线与端子连接而成的,该带端子的电线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所述端子具有端子主体和压接有所述包覆导线的压接部,所述压接部具有包覆压接部和导体压接部,该包覆压接部压接所述包覆导线的包覆部,该导体压接部压接从所述包覆部露出的导线,所述压接部的除了插入所述包覆导线的部位以外的其他部位被密封,将所述包覆导线插入到所述压接部中,所述带端子的电线的制造方法具有:第一压接工序,将所述导体压接部与所述导线压接,并且将所述包覆压接部与所述包覆部预压接;以及第二压接工序,在所述第一压接工序之后,将所述包覆压接部与所述包覆部强力压接。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4.08.25 JP 2014-1704691.一种带端子的电线的制造方法,所述带端子的电线是包覆导线与端子连接而成的,该带端子的电线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所述端子具有端子主体和压接有所述包覆导线的压接部,所述压接部具有包覆压接部和导体压接部,该包覆压接部压接所述包覆导线的包覆部,该导体压接部压接从所述包覆部露出的导线,所述压接部的除了插入所述包覆导线的部位以外的其他部位被密封,将所述包覆导线插入到所述压接部中,所述带端子的电线的制造方法具有:第一压接工序,将所述导体压接部与所述导线压接,并且将所述包覆压接部与所述包覆部预压接;以及第二压接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川村幸大外池翔木原泰中岛隆人小林浩多贺大泰
申请(专利权)人:古河电气工业株式会社古河AS株式会社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