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狭长型蓄电池及其装配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759172 阅读:3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03 06: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狭长型蓄电池,包括蓄电池盖、蓄电池槽、极群、纳米硅电解液,蓄电池槽内部以3×2或6×1形式垂直叠设的隔腔中有六个串联并垂直侧放或平放的极群。狭长型蓄电池装配采用汇流排自动铸焊、极群气缸活塞推动、极柱自动穿壁焊方式串联和蓄电池槽、盖热封工艺。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狭长型蓄电池及其装配工艺,可以有效地降低电池槽垂直面压力、缓解电解液重力作用导致的分层并保障蓄电池在高温环境下的循环、浮充性能,还能有效的降低前置端子蓄电池装配工艺操作难度并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蓄电池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狭长型蓄电池,还涉及一种狭长型蓄电池装配工艺。
技术介绍
随着国内新能源研究与应用的发展,蓄电池作为应用最为广泛的化学“电源”之一在国内外工业生产、交通运输、信号基站、通信机柜机房以及居民生活等领域中越来越受关注。其中室外一体化机柜和通信信号基站的数量需求增加带动了后备蓄电池的需求迅增,同时,也为满足主流3G通信技术需要配备容量小型化电池的要求,使得后备用途的12V前置端子蓄电池成为通信市场主流产品。目前的市场调研发现,结构上:前置端子蓄电池的极板多为长极板(即极板高度较大),且采用极板竖放(或正放),这使得蓄电池槽垂直面压力大,极群上的电解液重力作用下易分层,极群上部电解液浓度低下部电解液浓度高,正极板整体泥化,负极板上部充放电过度引起活性物资膨胀、铅膏松散,负极板下部电解液浓度高导致盐化、硬化,最终使得使用过程中极板上下部充放电不均衡、深循环性能差;生产装配工艺上:前置端子蓄电池的极群装槽工序是采用手工竖直下压工艺,由于其极板多为长极板(即极板高度较大),导致装槽工艺操作难度大、生产效率低;产品应用上:前置端子蓄电池多应用在室外一体化机柜和通信信号基站等高温环境中,机柜、基站内部散热性较差,温度可高达50℃,导致蓄电池循环耐久、浮充耐腐蚀性能差。针对前置端子蓄电池在使用及生产上的缺陷,目前,国内外蓄电池生产商或经销商普遍采用的解决方案是:将前置端子蓄电池使用时侧放(以宽和高为底面侧倒立放,称侧放;以长和高为底面侧倒立放,称平放),这可以增大电池槽垂直面积,降低垂直面压力,并缓解电解液的分层;增加极群竖直下压装槽空压设备和工装,降低装槽工艺操作难度并提升生产效率;改动铅膏配方或采用铅锡硅成分的板栅,以保障高温环境下的循环耐久、浮充耐腐蚀性能。但这些解决方案不能全面且均衡的考虑到前置端子蓄电池的装配工艺操作难度大、生产效率低以及应用中的电池槽垂直面压力大、电解液易分层、高温循环浮充性差等问题,实际实施验证效果不理想。综上所述,如何有效的解决前置端子蓄电池装配工艺操作难度大、生产效率低问题,以及如何有效降低电池槽垂直面压力、缓解电解液重力作用导致的分层并保障蓄电池在高温环境下的循环浮充性能,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狭长型蓄电池,可以有效地降低电池槽垂直面压力、缓解电解液重力作用导致的分层并保障蓄电池在高温环境下的循环浮充性能,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狭长型蓄电池装配工艺,可以有效的降低前置端子蓄电池装配工艺操作难度并提升生产效率。为了达到上述第一个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狭长型蓄电池,包括蓄电池盖、蓄电池槽、极群、纳米硅电解液,其特征在于,蓄电池槽内部以3×2或6×1形式垂直叠设的隔腔中有六个串联并垂直侧放或平放的极群,隔腔间的隔墙顶端有圆形穿孔,极群由正极板和负极板间隔隔板叠加组成,极群顶端的正、负汇流排上沿对角线方向设置有铅锡合金材质的扁平柱状极柱,极群外部包覆有外表面光滑、内表面凹凸不平的保护膜,正、负极板的板栅为铅、银、锡、铝四元合金板栅,叠放在正、负极板间的隔板为双层复合结构玻璃纤维隔板。为了达到上述第二个目的,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狭长型蓄电池装配工艺,其特征在于,极群顶端的正、负汇流排通过工业极群铸焊机的自动铸焊方式实现单一极性极板串联,极群通过空压机带动气缸上的活塞沿水平方向推动其进入蓄电池槽内部的隔腔中,相邻极群的极柱通过工业极群穿壁焊机的自动穿壁焊方式实现沿穿孔方向的串联,蓄电池槽与蓄电池盖的密封方式是热封。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狭长型蓄电池,蓄电池槽内部以3×2或6×1形式垂直叠设的六个串联极群垂直侧放或平放增大了极群和电池槽在垂直方向的接触面积并降低了极群垂直方向的高度,进而有效地降低电池槽垂直面压力,蓄电池采用添加纳米硅粉末的电解液和双层复合结构玻璃纤维隔板可以有效缓解电解液重力作用导致的分层,蓄电池采用铅、银、锡、铝四元合金板栅制作的正极板和负极板间隔双层复合结构玻璃纤维隔板叠加组成的极群可以保障蓄电池在高温环境下的循环浮充性能。同时,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狭长型蓄电池装配工艺,通过空压机带动气缸上的活塞沿水平方向推动极群进入蓄电池槽内部的隔腔中,显著降低了工艺操作难度,极群顶端的正、负汇流排通过工业极群铸焊机的自动铸焊方式实现单一极性极板串联,相邻极群的极柱通过工业极群穿壁焊机的自动穿壁焊方式实现沿穿孔方向的串联,这种铸焊串联工艺有效提升了生产效率。综上,本专利技术一种狭长型蓄电池及其装配工艺,可以有效地降低电池槽垂直面压力、缓解电解液重力作用导致的分层并保障蓄电池在高温环境下的循环浮充性能,还能有效的降低前置端子蓄电池装配工艺操作难度并提高生产效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蓄电池槽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极群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狭长型蓄电池装配示意图。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狭长型蓄电池应用示意图。图中,1.隔腔,2.隔墙,3.穿孔,4.负极板,5.正极板,6.隔板,7.极柱,8.汇流排,9.端柱,10.保护膜,11.蓄电池盖。具体实施方式为能进一步了解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及功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参见图2,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极群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将正极板(5)从底部U型包覆双层复合结构隔板(6)中,然后将双层符合结构隔板(6)中的正极板(5)和负极板(4)正负叠加组成极群,利用工业极群铸焊机的自动铸焊方式实现单一极性极板的串联,串联后形成正、负汇流排(8)。参见图3,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狭长型蓄电池装配示意图。如图3所示,将图2中极群平放,极群外部包覆上外表面光滑、内表面凹凸不平的保护膜(10)。利用空压机带动气缸上的活塞沿水平方向推动极群上的汇流排(8),牵导极群进入图1中的蓄电池槽内部隔腔(1)中,直至六个极群全部牵导安装到蓄电池槽内部6×1形式垂直叠设的隔腔(1)中,将间隔隔墙(2)的相邻极群上的两个扁平柱状极柱(7)通过工业极群穿壁焊机的自动穿壁焊方式实现沿隔墙顶端圆形穿孔(3)方向的串联。参见图4,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狭长型蓄电池应用示意图。如图4所示,将图3中完成极群牵导装填和极柱(7)穿壁焊串联的蓄电池槽与蓄电池盖(11)通过行业热封机完好的密封到一起,然后将硫酸作为电解液加入到图4中的蓄电池中,对蓄电池进行充电化成、静置后,将蓄电池内部的硫酸电解液倾倒出来,再灌加添加纳米硅粉末的电解液到蓄电池中即可完成狭长型蓄电池的装配制作。蓄电池槽内部以6×1形式垂直叠设的六个串联极群垂直平放增大了极群和电池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狭长型蓄电池及其装配工艺

【技术保护点】
一种狭长型蓄电池,包括蓄电池盖、蓄电池槽、极群、纳米硅电解液,其特征在于,蓄电池槽内部以3×2或6×1形式垂直叠设的隔腔中有六个串联并垂直侧放或平放的极群,隔腔间的隔墙顶端有圆形穿孔,极群由正极板和负极板间隔隔板叠加组成,极群顶端的正、负汇流排上沿对角线方向设置有铅锡合金材质的扁平柱状极柱,极群外部包覆有外表面光滑、内表面凹凸不平的保护膜,正、负极板的板栅为铅、银、锡、铝四元合金板栅,叠放在正、负极板间的隔板为双层复合结构玻璃纤维隔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狭长型蓄电池,包括蓄电池盖、蓄电池槽、极群、纳米硅电解液,其特征在于,蓄电池槽内部以3×2或6×1形式垂直叠设的隔腔中有六个串联并垂直侧放或平放的极群,隔腔间的隔墙顶端有圆形穿孔,极群由正极板和负极板间隔隔板叠加组成,极群顶端的正、负汇流排上沿对角线方向设置有铅锡合金材质的扁平柱状极柱,极群外部包覆有外表面光滑、内表面凹凸不平的保护膜,正、负极板的板栅为铅、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金生曹岁平祝青凯高海洋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圣阳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