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循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754364 阅读: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02 12:16
一种制冷循环装置,其至少将压缩机、冷凝器、在压力不同的制冷剂之间进行热交换的内部热交换器、存积制冷剂的制冷剂容器、第1减压装置、蒸发器依次连接,其中,通过第1配管将冷凝器和制冷剂容器连接,在第1配管中的内部热交换器与制冷剂容器之间,配置有第2减压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具备内部热交换器的制冷循环装置
技术介绍
在以往的制冷循环装置中,一般而言已知具有如下内部热交换器的制冷循环装置,该内部热交换器在高压侧和低压侧的制冷剂之间进行热交换,将流入减压装置的液体制冷剂过冷却并且使蒸发器出口的气体制冷剂具有过热度,提高制冷循环的效率。在这样的制冷循环装置中,为了抑制冷凝器中的高压压力,进行如下的控制:将内部热交换器的高压侧流路出口的过冷却度保持在规定值,抑制冷凝器内的过冷却液体的产生来提高热交换效率(参照专利文献1)。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05288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在以往的具备内部热交换器的制冷循环装置中,为了抑制高温输出时的冷凝器的高压压力,要抑制冷凝器内的过冷却液体的产生,因此,存在进行过冷却运转时在制冷循环内产生剩余制冷剂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是在具备内部热交换器的制冷循环装置中,将过冷却运转时的剩余制冷剂存积于最小限度的容量的制冷剂容器。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的制冷循环装置是至少将压缩机、冷凝器、在压力不同的制冷剂之间进行热交换的内部热交换器、存积制冷剂的制冷剂容器、第1减压装置、蒸发器依次连接的制冷循环装置,其中,通过第1配管将冷凝器和制冷剂容器连接,在第1配管中的内部热交换器与制冷剂容器之间配置有第2减压装置。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制冷循环装置,在内部热交换器被过冷却的制冷剂由第2减压装置减压到饱和液体或者接近饱和液体的气液两相状态并流入到制冷剂容器。因此,能够最大限度存积剩余制冷剂,能够减小制冷剂容器的容量,并且由于流入的制冷剂不是过冷却状态,因此成为混入了一些气体成分的状态,能够防止制冷剂容器内液体装满。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方式1的制冷循环装置的结构图。图2是实施方式1的制冷循环装置的莫里尔图。图3是实施方式1的制冷循环装置的变形例1的莫里尔图。图4是实施方式1的制冷循环装置的变形例2的结构图。图5是实施方式1的制冷循环装置的变形例3的结构图。图6是实施方式2的制冷循环装置的结构图。图7是实施方式2的制冷循环装置的莫里尔图。图8是实施方式2的制冷循环装置的变形例1的结构图。图9是实施方式3的制冷循环装置的结构图。图10是实施方式3的制冷循环装置的莫里尔图。图11是实施方式4的制冷循环装置的结构图。图12是实施方式4的制冷循环装置的莫里尔图。图13是实施方式4的制冷循环装置的变形例1的结构图。图14是实施方式4的制冷循环装置的变形例1的莫里尔图。图15是实施方式5的制冷循环装置的结构图。图16是实施方式5的制冷循环装置的莫里尔图。图17是实施方式6的制冷循环装置的结构图。图18是实施方式7的制冷循环装置的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根据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此外,本专利技术并不由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限定。实施方式1.<结构>图1是实施方式1的制冷循环装置的结构图。图2是实施方式1的制冷循环装置的莫里尔图。如图1所示,实施方式1的制冷循环装置由利用气体连接配管4和液体连接配管11将室外机单元100和散热单元200连接而成的制冷剂回路构成。在室外机单元100收纳有第1减压装置101、蒸发器102、四通阀103以及压缩机104。在室外机单元100内,具备送风装置102a的蒸发器102和四通阀103由配管1连接,四通阀103和压缩机104的吸入侧由配管2连接,压缩机104的排出侧和气体连接配管4由配管3连接。另外,液体连接配管11、第1减压装置101和蒸发器102由配管12连接。接着,在散热单元200收纳有冷凝器201(例如水-制冷剂热交换器)、内部热交换器202、第2减压装置203以及制冷剂容器204。在散热单元200内,构成为气体连接配管4和冷凝器201由配管5连接,冷凝器201和内部热交换器202的高温侧通路202a由配管6连接。另外,内部热交换器202的高温侧通路202a和第2减压装置203由配管7连接,第2减压装置203和制冷剂容器204由配管8连接。并且,制冷剂容器204和内部热交换器202的低温侧通路202b由配管9连接,内部热交换器202的低温侧通路202b和液体连接配管11由配管10连接。此外,在图1的点b配置有对压缩机的排出压力进行检测的压力计P,在点c、点d、点e分别配置有对制冷剂的温度进行检测的温度计T1、T2、T3。<动作>利用图1和图2进行说明。图1的各点a~h与图2的莫里尔图上的状态点a~h相对应。在实施方式1的制冷循环装置中,若驱动压缩机104,则由压缩机104压缩的高压蒸气制冷剂b在冷凝器201冷凝,成为高压气液两相制冷剂的状态c而流入到内部热交换器202的高温侧通路202a。该高压气液两相制冷剂在内部热交换器202内被中压气液两相制冷剂冷却,成为过冷却液体的状态d而流入到第2减压装置203。高压的过冷却液体制冷剂在第2减压装置203内减压,成为中压的饱和液体(或者,气液两相)制冷剂的状态e而流入到制冷剂容器204,制冷剂以液体单相的状态f排出。从制冷剂容器204排出的液体单相状态的制冷剂流入到内部热交换器202的低温侧通路202b,在将高压气液两相制冷剂冷却的同时成为两相制冷剂g而排出。两相制冷剂g流入到液体连接配管11,并流入到第1减压装置101。制冷剂在第1减压装置101内减压,成为低压两相制冷剂h,并流入到蒸发器102。在蒸发器102内与空气进行热交换而成为低压蒸气制冷剂a的制冷剂被吸入到压缩机104而再次进行压缩。控制装置(未图示)利用温度计T1、T2、T3检测出通过点c、d、e的制冷剂的温度,并根据压缩机104的排出压力的测定值对各减压装置、送风装置进行容量控制,以使点d的制冷剂达到规定的过冷却度(例如5℃),另外,使点c的制冷剂成为气液两相状态,并且,使点e的制冷剂成为饱和液体或者接近饱和液体的气液两相制冷剂。<效果>在这样的实施方式1的制冷循环装置中,使冷凝器201的出口制冷剂的干度上升,以气液两相状态c从冷凝器201排出,从而达到冷凝器201内不存在传热特性差的过冷却液体的状态,提高冷凝器201的热交换能力。这样一来,由于冷凝器201的热交换能力提高,因此与以往的出热水(日文:出湯)温度相比,能够使上限温度上升(例如55℃→60℃)。另外,能够将高温出热水时的冷凝压力设定得低,因此能够提高制冷循环装置的效率。另外,制冷剂以饱和液体或者接近饱和液体的气液两相状态流入到制冷剂容器204,从而能够最大限度存积剩余制冷剂。此时,制冷剂以混入了一些气体成分的状态流入到制冷剂容器204,从而能够防止制冷剂容器内液体装满。并且,内部热交换器202的高温侧通路202a出口的制冷剂以液体单相流入到第2减压装置203,从而能够提高流量的控制性。另外,能够使室外机单元100的结构通用化来削减制冷循环装置的成本。<变形例1>利用图3说明实施方式1的制冷循环装置的变形例1。图3是实施方式1的制冷循环装置的变形例1的莫里尔图。如图3所示,在该变形例1中,在内部热交换器202内被低压气液两相制冷剂冷却而成为过冷却液体的状态d并流入第2减压装置203的制冷剂在第2减压装置203内减压,成为低压饱和液体制冷剂f而从制冷剂容器204流出,并流入到内部热交换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制冷循环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制冷循环装置,至少将压缩机、冷凝器、在压力不同的制冷剂之间进行热交换的内部热交换器、存积制冷剂的制冷剂容器、第1减压装置、蒸发器依次连接,其中,通过第1配管将所述冷凝器和所述制冷剂容器连接,在所述第1配管中的所述内部热交换器与所述制冷剂容器之间,配置有第2减压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制冷循环装置,至少将压缩机、冷凝器、在压力不同的制冷剂之间进行热交换的内部热交换器、存积制冷剂的制冷剂容器、第1减压装置、蒸发器依次连接,其中,通过第1配管将所述冷凝器和所述制冷剂容器连接,在所述第1配管中的所述内部热交换器与所述制冷剂容器之间,配置有第2减压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中,由所述第2减压装置减压的制冷剂以饱和液体状态流入到所述制冷剂容器。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中,从所述冷凝器流出的制冷剂为气液两相状态。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中,通过第2配管将所述制冷剂容器和所述第1减压装置连接,所述内部热交换器使所述第1配管中的所述冷凝器与所述第2减压装置之间的高压制冷剂和所述第2配管中的所述制冷剂容器与所述第1减压装置之间的压力比所述高压制冷剂低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中,在所述第2配管中的所述制冷剂容器与所述内部热交换器之间设置有第4减压装置。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中,通过第2配管将所述制冷剂容器和所述第1减压装置连接,在所述第1配管中的所述第2减压装置与所述制冷剂容器之间设置与第1旁通配管连接的分支部,并且在所述第2配管设置与所述第1旁通配管连接的合流部,所述内部热交换器使所述第1配管中的所述冷凝器与所述第2减压装置之间的高压制冷剂和在所述第1旁通配管中流动的压力比所述高压制冷剂低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中,在所述第1旁通配管中的所述分支部与所述内部热交换器之间,配置有第3减压装置。8.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中,通过第2配管将所述制冷剂容器和所述第1减压装置连接,在所述第1配管中的所述内部热交换器与所述第2减压装置之间设置与第2旁通配管连接的分支部,并且在所述第2配管设置与所述第2旁通配管连接的合流部,所述内部热交换器使所述第1配管中的所述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山宗希加藤央平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