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振宇专利>正文

家用浮游生物培植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750934 阅读:1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02 04: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家用浮游生物培植器,包括外壳体、控制盖体、出水龙头、慢速马达、荧光管、多片搅拌叶片、充气泵、气泡石、通气软管、恒温加热棒、入料口、加热棒入口、出线口及智能控制插座;控制盖体盖在外壳体上,出水龙头装在外壳体上,慢速马达设在控制盖体内并连搅拌叶片,荧光管连控制盖体,充气泵设在控制盖体内并通过通气软管连气泡石,加热棒入口、出线口位于控制盖体上,恒温加热棒吸附在外壳体上,并经出线口连接到智能控制插座,智能控制插座设在控制盖体内,入料口位于控制盖体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合理的布局,为浮游生物提供了最适的光照、温度、溶氧等繁殖环境,可以有效的提高繁殖成功率和繁殖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培植器,尤其涉及一种家用浮游生物培植器
技术介绍
浮游生物是家中饲养海水生物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是小水螅体及海水鱼幼体天然的营养来源。当前家中培养浮游生物主要通过自制的瓶体罐体装入培养原料后给予一定的光照,使之繁殖。这种“土方法”的缺点是:1.温度无法控制。浮游生物的最适繁殖温度为25摄氏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繁殖效果,甚至导致繁殖失败2.无法充分搅拌培养液。由于自制器皿仅有容纳培养液的功能,而浮游生物繁殖过程中,必须使营养液进行一定流动,促进液体溶氧,同时防止浮游生物沉淀。3.容易遭受空气污染。在培养浮游生物中的浮游植物如小球藻时,空气中的污染物如生物孢子会大量进入培养液中,导致培养失败。4.光照不易控制。浮游生物的每日最适光照时间为12-14小时,色温为6500K,过多或过少的光照都会影响浮游生物繁殖。5.原件集中度差。外置光源等占用较大空间,不利于放入鱼缸底柜中,且不易与海水养殖缸联通。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提供一种家用浮游生物培植器,能通过将恒温加热棒、LED光源、搅拌器及充气泵通过智能wifi控制系统连接,科学合理的模仿浮游生物的最适繁殖环境,使人们在家中便捷地培养浮游生物成为可能。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家用浮游生物培植器,包括外壳体、控制盖体、出水龙头、慢速马达、荧光管、多片搅拌叶片、充气泵、气泡石、通气软管、恒温加热棒、入料口、加热棒入口、出线口及智能控制插座;所述的控制盖体呈“⊥”形结构并罩盖在所述的外壳体上,所述的出水龙头安装在所述的外壳体的底部一侧;所述的慢速马达设置在所述的控制盖体内,所述的多片搅拌叶片分别间隔设置在搅拌杆上并与所述的慢速马达的输出端连接,位于所述的外壳体内;所述的荧光管连接在所述的控制盖体上并竖直插入在所述的外壳体内,所述的荧光管内置LED发光条;所述的充气泵设置在所述的控制盖体内,并通过所述的通气软管与所述的气泡石连接,所述的气泡石通过所述的通气软管向下延伸到所述的外壳体内;所述的加热棒入口位于所述的控制盖体的一侧水平端上,所述的出线口位于所述的控制盖体的凸起部一侧,所述的恒温加热棒从所述的加热棒入口吸附在所述的外壳体的内壁上,并经所述的出线口连接到所述的智能控制插座,所述的智能控制插座设置在所述的控制盖体内,并与所述的慢速马达、荧光管及充气泵连接;所述的入料口位于所述的控制盖体的另一侧水平端上,所述的入料口上设有透明盖体。上述的家用浮游生物培植器,其中,所述的控制盖体的顶部设有上盖,所述的上盖与所述的控制盖体活动连接。上述的家用浮游生物培植器,其中,所述的外壳体、控制盖体、上盖及荧光管为亚克力材质制成。上述的家用浮游生物培植器,其中,所述的控制盖体的水平端上设有滴定管口,位于所述的入料口的一侧。上述的家用浮游生物培植器,其中,所述的外壳体为长方体设计。本技术通过合理的布局,为浮游生物提供了最适的光照、温度、溶氧等繁殖环境,可以有效的提高繁殖成功率和繁殖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家用浮游生物培植器的分解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实施例。请参见附图1所示,一种家用浮游生物培植器,包括外壳体1、控制盖体2、出水龙头4、慢速马达5、荧光管6、多片搅拌叶片7、充气泵8、气泡石9、通气软管10、恒温加热棒11、入料口12、加热棒入口14、出线口15及智能控制插座16;所述的控制盖体2呈“⊥”形结构并罩盖在所述的外壳体1上,所述的出水龙头4安装在所述的外壳体1的底部一侧;所述的慢速马达5设置在所述的控制盖体2内,所述的多片搅拌叶片7分别间隔设置在搅拌杆上并与所述的慢速马达5的输出端连接,位于所述的外壳体1内;所述的荧光管6连接在所述的控制盖体2上并竖直插入在所述的外壳体1内,所述的荧光管6内置LED发光条;所述的充气泵8设置在所述的控制盖体2内,并通过所述的通气软管10与所述的气泡石9连接,所述的气泡石9通过所述的通气软管10向下延伸到所述的外壳体1内;所述的加热棒入口14位于所述的控制盖体2的一侧水平端上,所述的出线口15位于所述的控制盖体2的凸起部一侧,所述的恒温加热棒11从所述的加热棒入口14吸附在所述的外壳体1的内壁上,并经所述的出线口15连接到所述的智能控制插座16,所述的智能控制插座16设置在所述的控制盖体2内,并与所述的慢速马达5、荧光管6及充气泵8连接;所述的入料口12位于所述的控制盖体2的另一侧水平端上,所述的入料口12上设有透明盖体,可打开。所述的控制盖体2的顶部设有上盖3,所述的上盖3与所述的控制盖体2活动连接,可打开,便于更换元件或维修。所述的外壳体1、控制盖体2、上盖3及荧光管6为亚克力材质制成。所述的控制盖体2的水平端上设有滴定管口13,位于所述的入料口12的一侧,可接入滴定设备,使培植器与外部缸体连接。所述的外壳体1为长方体设计,功能原件高效集中,占用空间小,便于家中海水缸底柜中放置。本技术通过将恒温加热棒11、LED发光条、慢速马达5及充气泵8通过智能wifi控制系统连接,科学合理的模仿浮游生物的最适繁殖环境,使人们在家中便捷地培养浮游生物成为可能。其中恒温加热棒11可将培养液体温度控制在25摄氏度;LED发光条的色温为6500K,通过智能控制插座16实现每日14小时的光照;多片搅拌叶片7通过智能控制插座16可实现一定时间内固定时间长度的搅动,促进溶氧、防止沉淀;充气泵8可实现浮游动物培养时,使气泡石9形成较小气泡,促进溶氧,带动水流,为浮游动物培植提供充足的氧气,满足对氧气的需求。本技术在不启动充气泵8时,可有效避免空气与液体的大面积接触,防止空气中的污染物污染培养液;出水龙头4可便捷的收集培养好的浮游生物,入料口12可便捷的加入培养液体,滴定管口13可使浮游生物培植器与外部缸体连接。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底部”、“一侧”、“竖直”、“上”、“内”、“水平”、“另一侧”、“顶部”、“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罩盖”、“连接”、“插入”、“吸附”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综上所述,本技术通过合理的布局,为浮游生物提供了最适的光照、温度、溶氧等繁殖环境,可以有效的提高繁殖成功率和繁殖效率。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附属在其他相关产品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家用浮游生物培植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家用浮游生物培植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体、控制盖体、出水龙头、慢速马达、荧光管、多片搅拌叶片、充气泵、气泡石、通气软管、恒温加热棒、入料口、加热棒入口、出线口及智能控制插座;所述的控制盖体呈“⊥”形结构并罩盖在所述的外壳体上,所述的出水龙头安装在所述的外壳体的底部一侧;所述的慢速马达设置在所述的控制盖体内,所述的多片搅拌叶片分别间隔设置在搅拌杆上并与所述的慢速马达的输出端连接,位于所述的外壳体内;所述的荧光管连接在所述的控制盖体上并竖直插入在所述的外壳体内,所述的荧光管内置LED发光条;所述的充气泵设置在所述的控制盖体内,并通过所述的通气软管与所述的气泡石连接,所述的气泡石通过所述的通气软管向下延伸到所述的外壳体内;所述的加热棒入口位于所述的控制盖体的一侧水平端上,所述的出线口位于所述的控制盖体的凸起部一侧,所述的恒温加热棒从所述的加热棒入口吸附在所述的外壳体的内壁上,并经所述的出线口连接到所述的智能控制插座,所述的智能控制插座设置在所述的控制盖体内,并与所述的慢速马达、荧光管及充气泵连接;所述的入料口位于所述的控制盖体的另一侧水平端上,所述的入料口上设有透明盖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家用浮游生物培植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体、控制盖体、出水龙头、慢速马达、荧光管、多片搅拌叶片、充气泵、气泡石、通气软管、恒温加热棒、入料口、加热棒入口、出线口及智能控制插座;所述的控制盖体呈“⊥”形结构并罩盖在所述的外壳体上,所述的出水龙头安装在所述的外壳体的底部一侧;所述的慢速马达设置在所述的控制盖体内,所述的多片搅拌叶片分别间隔设置在搅拌杆上并与所述的慢速马达的输出端连接,位于所述的外壳体内;所述的荧光管连接在所述的控制盖体上并竖直插入在所述的外壳体内,所述的荧光管内置LED发光条;所述的充气泵设置在所述的控制盖体内,并通过所述的通气软管与所述的气泡石连接,所述的气泡石通过所述的通气软管向下延伸到所述的外壳体内;所述的加热棒入口位于所述的控制盖体的一侧水平端上,所述的出线口位于所述的控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振宇
申请(专利权)人:杨振宇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