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气热回收器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4742623 阅读: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01 17:50
排气热回收器包括:内筒;第1流体通路,其形成于所述内筒的内部,供第1流体流动,外筒,其由至少两个分割体以覆盖所述内筒的方式形成;第2流体通路,其形成于所述内筒与所述外筒之间,供第2流体流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回收内燃机的排气热的排气热回收器[exhaustgasheatrecoverydevice]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提出了各种回收内燃机的排气热的排气热回收器。例如,在下述专利文献1公开有图8所示的排气热回收器100。排气热回收器100具有内筒[innercylinder]101和覆盖[surround]内筒101的外筒[outercylinder]102。在内筒101内形成有供第1流体(热源)流动的第1流体通路[firstfluidpassage]103。在第1流体通路103内配置有用于回收排气热的热回收构件[heatrecoverymember]105。外筒102包括用于保持内筒101的内筒保持部[innercylinderholdingportions]107、供配管113连接的外周壁[outercircumferentialwall]109以及在外筒102与内筒101之间形成的第2流体通路111。第2流体经由配管113的一方流入第2流体通路111,经由配管113的另一方从第2流体通路111流出。由于外筒102的内部贯穿有内筒101,因此,在第1流体在第1流体通路103内流动时,第1流体的热被在第2流体通路111内流动的第2流体回收。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国特开2012-3716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在图8所示的排气热回收器100中,必须利用挤压成形、旋压成形等制造外筒102。因此,外筒102的制造花费时间且其制造成本也较高,外筒102不适于量产。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容易制造、且制造成本也降低的排气热回收器及其制造方法。本专利技术的第1特征在于提供一种排气热回收器,其包括:内筒;第1流体通路,其形成于所述内筒的内部,供第1流体流动;外筒,其由至少两个分割体以覆盖所述内筒的方式形成;第2流体通路,其形成于所述内筒与所述外筒之间,供第2流体流动。本专利技术的第2特征在于提供一种排气热回收器的制造方法,所述排气热回收器包括:内筒;第1流体通路,其形成于所述内筒的内部,供第1流体流动;外筒,其由至少两个分割体以覆盖所述内筒的方式形成;第2流体通路,其形成于所述内筒与所述外筒之间,供第2流体流动,在所述制造方法中,形成所述至少两个分割体,在对接部将所述至少两个分割体接合而形成所述外筒,以在所述内筒与所述外筒之间形成所述第2流体通路的方式将所述外筒安装于所述内筒。根据上述第1特征和第2特征,以覆盖内筒的方式形成外筒,且能够利用冲压加工等容易地形成要形成外筒的至少两个分割体。因此,能够以低制造成本容易地制造上述排气热回收器。附图说明图1是第1实施方式的排气热回收器中的外筒的立体图。图2是上述外筒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上述排气热回收器的剖视图。图4是第2实施方式的排气热回收器中的外筒的立体图。图5是上述排气热回收器的剖视图。图6是第3实施方式的排气热回收器中的外筒的立体图。图7是上述排气热回收器的剖视图。图8是现有技术的排气热回收器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第1实施方式〕参照图1~图3对本实施方式的排气热回收器1及其制造方法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排气热回收器1包括供第1流体流动的内筒2以及覆盖内筒2的外筒3(参照图2)。外筒3由两个分割体[dividedbodies]9、11构成。在内筒2的内部形成有供第1流体流动的第1流体通路5。在第1流体通路5收容有用于回收第1流体的热的热回收构件7。热回收构件7为了使第1流体流动而具有蜂巢构造、层叠管或散热片等而成的构造。热回收构件7具有能够回收(蓄热而借助内筒2与第2流体进行热交换)第1流体的热的结构即可。如图2和图3所示,外筒3包括由板构件[sheetmember]形成的第1分割体9和第2分割体11。在外筒3的内周与内筒2的外周之间形成有供第2流体流动的第2流体通路13。在外筒3的一侧(第1分割体9)形成有用于保持内筒2的内筒保持部(带台阶的颈部[steppedneck])15。另外,在外筒3的另一侧(第2分割体11)也形成有用于保持内筒2的内筒保持部23。外筒3(第1分割体9和第2分割体11)的除了内筒保持部15、23以外的部分形成内径比内筒2大的外周壁17。在第1分割体9侧的外周壁17形成有供配管(未图示)连接的配管连接孔19。在第1分割体9的与内筒保持部15相反的一侧的端部(与第2分割体11之间的接合部),凸缘(对接部)21朝向外方延伸设置。同样地,在第2分割体11侧的外周壁17也形成有供配管(未图示)连接的配管连接孔27。在第2分割体11的与内筒保持部23相反的一侧的端部(与第1分割体11之间的接合部),凸缘(对接部)29也朝向外方延伸设置。此外,内筒保持部15、23的内径与内筒2的外径大致相同。另外,配管连接孔19、27分别设于第1分割体9和第2分割体11,但也可以仅设于第1分割体9和第2分割体11中的一者。如图1所示,在供第1流体流动的内筒2与以覆盖内筒2的方式设置的外筒3之间形成有供第2流体流动的第2流体通路13。第2流体经由配管连接孔19、27中的一者流入第2流体通路13,经由配管连接孔19、27中的另一者从第2流体通路13喷出。在第1流体在第1流体通路5内流动时,第1流体的热被在第2流体通路13内流动的第2流体回收。接着,对排气热回收器1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首先,热回收构件7被收容于内筒2的第1流体通路5内(内筒辅助组装[sub-assembling]工序)。接着,利用冲压加工等形成构成外筒3的第1分割体9和第2分割体11(分割体形成工序)。接下来,使凸缘(对接部)21、29彼此对接(面接触)并利用焊接等接合,从而形成外筒3(外筒辅助组装工序)。最后,将内筒2贯穿于外筒3并利用焊接等将内筒保持部15、23固定于内筒2,其结果,在内筒2与外筒3之间形成第2流体通路13,排气热回收器1完成(最终组装[finalassembling]工序)。根据本实施方式,以覆盖内筒2的方式形成分割体9、11(外筒3),因此,能够利用在第2流体通路13中流动的第2流体对在第1流体通路5中流动的第1流体的热进行回收(能够在第1流体与第2流体之间进行热交换)。另外,构成外筒3的第1分割体9和第2分割体11分别由板构件形成,因此,能够容易地利用冲压加工等制造第1分割体9和第2分割体11。因而,能够以低成本容易地量产排气热回收器1。〔第2实施方式〕参照图4和图5对本实施方式的排气热回收器1及其制造方法进行说明。此外,对与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相同或同等的构成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它们的详细的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和图5所示,在第1分割体9的凸缘(对接部)21和第2分割体11的凸缘(对接部)29形成有配管(20、28)。在第1分割体9和第2分割体11形成的配管(20、28)分别具有半圆形状。若使第1分割体9的凸缘21和第2分割体11的凸缘29对接(面接触)而接合,则由第1分割体9的配管20和第2分割体11的配管28形成圆筒状的配管。根据本实施方式,除了第1实施方式的上述的效果之外,还能够在利用冲压加工等形成第1分割体9和第2分割体11的同时也形成配管(20、28)。另外,能够省略形成配管连接孔的工序,能够更高效地量产排气热回收器1。〔第3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a href="http://www.xjishu.com/zhuanli/38/201580027794.html" title="排气热回收器及其制造方法原文来自X技术">排气热回收器及其制造方法</a>

【技术保护点】
一种排气热回收器,其包括:内筒;第1流体通路,其形成于所述内筒的内部,供第1流体流动;外筒,其由至少两个分割体以覆盖所述内筒的方式形成;第2流体通路,其形成于所述内筒与所述外筒之间,供第2流体流动。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4.05.26 JP 2014-1079951.一种排气热回收器,其包括:内筒;第1流体通路,其形成于所述内筒的内部,供第1流体流动;外筒,其由至少两个分割体以覆盖所述内筒的方式形成;第2流体通路,其形成于所述内筒与所述外筒之间,供第2流体流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气热回收器,其中,所述至少两个分割体分别利用冲压加工形成。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排气热回收器,其中,所述至少两个分割体的每一个分割体在与所述至少两个分割体中的和该每一个分割体邻接的剩余的分割体之间的接合部具有对接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排气热回收器,其中,使所述第2流体相对于所述第2流体通路流入和流出的一对配管形成于所述至少两个分割体的所述对接部。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排气热回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一柳洋平北守聪
申请(专利权)人:康奈可关精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