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用端子和电池用端子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4741101 阅读:3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01 15: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池用端子,该电池用端子由包层材料构成,该包层材料是由Al基合金构成的第一金属层、由Cu基合金构成的第二金属层、由Ni基合金构成的第三金属层在依次层叠的状态下接合而成的材料。电池用端子具备轴部和从轴部在径向扩展的凸缘部,并且至少在轴部延伸的轴向的一侧的轴部的端部具有第三金属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可应用于例如锂离子电池的电池用端子和该电池用端子的制造方法,特别涉及具备由Al基合金构成的第一金属层和由Cu基合金构成的第二金属层的电池用端子和该电池用端子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已知例如日本特开2015-60730号公报公开的具备由Al基合金构成的第一端子部件和由Cu基合金构成的第二端子部件的电池用端子。日本特开2015-60730号公报中,公开有具备一方由Cu构成而另一方由Al构成的第一端子部件和第二端子部件,且第一端子部件和第二端子部件一体化的连接器端子。该连接器端子的第一端子部件包含:形成有凹部的凹型法兰、从凹型法兰向一侧延伸的轴部。另外,第二端子部件包含:向凹型法兰的凹部嵌入的凸型法兰、从凸型法兰向另一侧延伸的轴部。在日本特开2015-60730号公报的连接器端子中,通过在第一端子部件的凹型法兰的凹部嵌入密合有第二端子部件的凸型法兰的状态下,将凹型法兰铆接,使第一端子部件和第二端子部件一体化。另外,作为由Cu构成的电池用端子,为了在与电池的集电体等其他部件焊接时容易地进行激光焊接等的焊接,通常对电池用端子的表面进行镀Ni处理。但是,在日本特开2015-60730号公报公开的连接器端子中,即使第一端子部件和第二端子部件通过铆接而密合,第一端子部件和第二端子部件也只是物理接触,因此水等容易侵入到第一端子部件和第二端子部件之间(界面)。因此,经由水在第一端子部件和第二端子部件之间(界面)流通电流,其结果,存在如下的问题点:容易发生腐蚀(消耗)由易离子化的金属(Al)构成的端子部件的现象(异种金属接触腐蚀)。另外,认为即使对连接器端子的由Cu构成的端子部件的表面进行镀Ni处理,也与不进行镀Ni处理的情况同样,容易在只是物理接触的第一端子部件和第二端子部件之间发生腐蚀。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为解决如上所述的课题而完成的,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用端子和该电池用端子的制造方法,其既能够抑制在金属层彼此的界面上发生腐蚀,又能够容易地将电池端子与其他部件焊接。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电池用端子由包层材料构成,该包层材料是由Al基合金构成的第一金属层、由Cu基合金构成的第二金属层、由Ni基合金构成的第三金属层在依次层叠的状态下接合而成的材料,电池用端子具备轴部和从轴部在径向扩展的凸缘部,第三金属层至少位于轴部延伸的轴向的一侧的轴部的端部。此外,“Al基合金”包括纯Al和主要含有Al的Al合金,“Cu基合金”包括纯Cu和主要含有Cu的Cu合金,“Ni基合金”包括纯Ni和主要含有Ni的Ni合金。在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电池用端子中,如上所述,电池用端子由包层材料构成,该包层材料是由Al基合金构成的第一金属层、由Cu基合金构成的第二金属层、由Ni基合金构成的第三金属层在依次层叠的状态下接合而成的材料。由此,由于金属层彼此不是物理性地接触接合,而是通过基于包层接合的金属原子的相互扩散而原子(化学)性地接合,因此能够抑制水等侵入到金属层彼此接合的界面。由此,能够抑制在金属层彼此接合的界面上发生腐蚀。另外,电池用端子中,由Ni基合金构成的第三金属层至少位于轴部延伸的轴向的一侧的轴部的端部。由此,与只有由Cu基合金构成的第二金属层位于轴部的轴向的一侧的端部的情况相比,能够容易地通过激光焊接等,将电池用端子与其他部件焊接。另外,在通过镀Ni处理来形成由Ni基合金构成的第三金属层的情况下,为了抑制由Al基合金构成的第一金属层被电镀液、前处理液等腐蚀,需要在Al基合金(第一金属层)露出的部分形成掩模而进行镀Ni处理。因此,因为仅在电池用端子的局部形成掩模,所以掩模的形成工序复杂化,其结果是,导致电池用端子的制造工序复杂化。与此相对,在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电池用端子中,如上所述,通过使用包含由Ni基合金构成的第三金属层的包层材料,不需要镀Ni处理的工序,因此,能够抑制电池用端子的制造工序复杂化。在上述第一方面的电池用端子中,优选第三金属层位于轴部的外周面部。如果这样构成,则通过耐蚀性比Cu基合金高的Ni基合金位于轴部的外周面部,能够抑制从轴部的外周面部腐蚀第二金属层。另外,不仅在形成有第三金属层的电池用端子的轴向的一侧的端部,而在轴部的外周面部也能够容易地通过激光焊接等,将电池用端子与其他部件焊接。在上述第一方面的电池用端子中,优选由Cu基合金构成的第二金属层在凸缘部的轴向的一侧的外缘部露出。如果这样构成,则由Cu基合金构成的第二金属层与Al基合金或Ni基合金不同,具有近似红色的颜色,因此,基于在凸缘部的轴向的一侧的外缘部露出的第二金属层,能够容易地确认电池用端子的轴向的一侧。在这种情况下,优选第二金属层在轴向的一侧沿着凸缘部的外缘部而环状地露出。如果这样构成,则通过第二金属层环状地露出,能够有效地抑制第二金属层露出的部分被轴部等隐藏而不能确认,因此能够容易且可靠地确认电池用端子的轴向的一侧。在上述第一方面的电池用端子中,优选在轴向的一侧的与电池的集电体接合的一侧的轴部形成有凹部,第三金属层位于凹部的内周面部。如果这样构成,则通过以凹部的内周面部变成外侧的方式将凹部弯曲并与其他部件(电池的集电体)铆接,能够容易地在轴向的一侧的轴部将电池用端子固定(暂时固定)于电池的集电体。另外,在将与电池的集电体铆接后的状态下的电池用端子通过激光焊接等与电池的集电体焊接时,第三金属层分别位于以弯曲的状态与电池的集电体抵接的轴部的端部和在外侧露出的凹部的内周面部,因此,即使是铆接后的状态,也能够容易地将电池用端子与电池的集电体焊接。在这种情况下,优选轴部的端部的第三金属层的厚度比凹部的内周面部的第三金属层的厚度大。另外,更优选轴部的端部的第三金属层的厚度为凹部的内周面部的第三金属层的厚度的2倍以上。如果这样构成,则由于Ni基合金的导热率比Cu基合金的导热率小,因此,通过在轴部的端部使由Ni基合金构成的第三金属层的厚度增大,能够抑制在焊接时产生的热量从第三金属层向第二金属层散发。由此,能够提高轴部的端部的电池用端子的焊接性。另外,通过减小由Ni基合金构成的第三金属层的厚度,能够在铆接电池用端子时,在与铆接夹具接触的凹部的内周面部,使铆接时产生的铆接夹具和凹部的内周面部之间的摩擦热迅速地向第二金属层散发。由此,能够抑制铆接夹具和凹部的内周面部因摩擦热而烧接。在上述轴部形成有凹部的结构中,优选在凹部的内周面部,凹部的开口部侧的第三金属层的厚度比凹部的内底面部侧的第三金属层的厚度大。如果这样构成,则通过增大与轴部的端部接近的凹部的开口部侧的第三金属层的厚度,能够有效地抑制在焊接轴部的端部时产生的热量经由开口部侧的第三金属层向第二金属层散发。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电池用端子的焊接性。另外,通过减小凹部的内底面部侧的第三金属层的厚度,能够减少Ni基合金的使用量。在上述轴部形成有凹部的结构中,优选第三金属层除位于凹部的内周面部以外,还位于凹部的内底面部,凹部的内周面部的第三金属层的厚度比凹部的内底面部的第三金属层的厚度小。如果这样构成,则在与铆接夹具接触的凹部的内周面部,能够减小由Ni基合金构成的第三金属层的厚度,因此能够使在铆接时产生的铆接夹具和凹部的内周面部之间的摩擦热迅速地向第二金属层散发。由此,能够抑制铆接夹具和凹部的内周面部因摩擦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a href="http://www.xjishu.com/zhuanli/59/201610596180.html" title="电池用端子和电池用端子的制造方法原文来自X技术">电池用端子和电池用端子的制造方法</a>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池用端子,其特征在于:由包层材料构成,该包层材料是由Al基合金构成的第一金属层、由Cu基合金构成的第二金属层、由Ni基合金构成的第三金属层在依次层叠的状态下接合而成的材料,该电池用端子具备:轴部、从所述轴部在径向扩展的凸缘部,并且,所述第三金属层至少位于所述轴部延伸的轴向的一侧的所述轴部的端部。

【技术特征摘要】
2015.08.17 JP 2015-1603471.一种电池用端子,其特征在于:由包层材料构成,该包层材料是由Al基合金构成的第一金属层、由Cu基合金构成的第二金属层、由Ni基合金构成的第三金属层在依次层叠的状态下接合而成的材料,该电池用端子具备:轴部、从所述轴部在径向扩展的凸缘部,并且,所述第三金属层至少位于所述轴部延伸的轴向的一侧的所述轴部的端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用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金属层位于所述轴部的外周面部。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池用端子,其特征在于:由Cu基合金构成的所述第二金属层在所述凸缘部的所述轴向的一侧的外缘部露出。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用端子,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轴向的一侧,所述第二金属层沿着所述凸缘部的外缘部而环状地露出。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池用端子,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轴向的一侧的与电池的集电体接合的一侧,在所述轴部形成有凹部,所述第三金属层位于所述凹部的内周面部。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用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轴部的端部的所述第三金属层的厚度比所述凹部的内周面部的所述第三金属层的厚度大。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用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轴部的端部的所述第三金属层的厚度为所述凹部的内周面部的所述第三金属层的厚度的2倍以上。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用端子,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凹部的内周面部,所述凹部的开口部侧的所述第三金属层的厚度比所述凹部的内底面部侧的所述第三金属层的厚度大。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用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金属层除了位于所述凹部的内周面部之外,还位于所述凹部的内底面部,所述凹部的内周面部的所述第三金属层的厚度比所述凹部的内底面部的所述第三金属层的厚度小。10.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池用端子,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轴向的一侧的端部,所述第三金属层的所述轴向的厚度为20μm以上。11.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池用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包层材料还包含反应抑制层,该反应抑制层配置在所述第一金属层和所述第二金属层之间,用于抑制构成所述第一金属层的Al基合金和构成所述第二金属层的Cu基合金发生反应。12.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池用端子,其特征在于:在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横田将幸织田喜光
申请(专利权)人: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