辐射加热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740761 阅读:1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01 15:32
一种辐射加热器装置,通过对面状的发热部(12)通电而辐射出辐射热。辐射加热器装置具备罩(13)和支承部件(14)。罩配置于辐射热被辐射出的方向,并覆盖发热部。支承部件对罩进行支承。罩由红外线透过率比支承部件的红外线透过率高的材料构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相关申请的相互参照本申请基于2014年7月29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14-154020号,其公开内容作为参照编入本申请。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辐射加热器装置
技术介绍
以往,已知一种制热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发热体的前方具备保护部,该保护部形成有开口,从该发热体产生的辐射透过该开口,该制热装置设置成不能与发热体直接接触。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再公表2012-004971号公报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人们的研究,在上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装置中,来自发热体的辐射热的辐射通过用于避免与发热体接触的保护部而被阻碍,因此被辐射到外部的热量因保护部而减少。例如,当为了避免孩子的手指与发热体接触而将保护部的开口做成直径5毫米左右时,存在如下担忧:透过保护部的辐射热大幅减少,使用者的制热感大幅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鉴于上述问题,其目的在于能够抑制辐射热的降低,并且能够防止物体与发热体的接触。辐射加热器装置通过对面状的发热部通电而辐射出辐射热。辐射加热器装置具备罩与支承部件。罩配置于辐射热被辐射出的方向,并覆盖发热部。支承部件对罩进行支承。罩由红外线透过率比支承部件的红外线透过率高的材质构成。根据这样的结构,覆盖发热部的罩是由红外线透过率比对该罩进行支承的支承部件的红外线透过率高的材质构成,因此能够抑制辐射热的减低,并且能够防止物体与发热体的接触。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加热器装置的侧视图。图2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加热器装置的主视图。图3是图2中的Ⅲ-Ⅲ线的剖视图。图4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加热器装置的主视图。图5是图4中的Ⅴ-Ⅴ线的剖视图。图6是第三实施方式的加热器装置的主视图。图7是图6中的Ⅶ-Ⅶ线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基于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以下的各实施方式彼此之间,在图中用相同符号标注彼此相同或均等的部分。(第一实施方式)用图1~图3对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加热器装置10配置于例如在道路行驶的车辆的室内。加热器装置10构成室内用的制热装置的一部分。加热器装置10是由搭载于车辆的电池、发电机等的电源供电而发热的电加热器。加热器装置10形成为薄板状。加热器装置10主要将辐射热H向与其表面垂直的方向辐射,以温暖位于与加热器装置10的表面垂直的方向上的对象物。在车室内设置有乘员120就座用的座位110。加热器装置10以将辐射热H向乘员120的脚边辐射的方式设置于室内。加热器装置10能够利用成作为如下装置,该装置用于例如在其他的制热装置刚刚起动之后,速效地对乘员120提供温暖。加热器装置10设置成与设想的通常姿势的乘员120相对。例如,车辆具有用于对方向盘130进行支承的转向柱140。加热器装置10能够以与乘员120相对的方式设置于转向柱140的下侧。图2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加热器装置10的主视图。另外,图3表示图2中的Ⅲ-Ⅲ线的剖视图。本加热器装置10具有壳体11、发热部12、红外线透过网13以及网支承部14。此外,虽然不是剖视图,然而用斜线剖面线来表示图2中的发热部12。本加热器装置10构成作为通过进行对发出红外线的面状的发热部12的通电从而辐射出辐射热的辐射加热器装置。壳体11以及网支承部14分别采用ABS、聚丙烯(PP)、尼龙等的树脂材料而构成。发热部12因通电而发热,产生图1所示的辐射热H。发热部12采用例如铜与锡的合金(Cu-Sn)、银、锡、不锈钢、镍、镍铬合金等的金属以及包含这些的合金而构成。发热部12收纳于壳体11内。红外线透过网13是覆盖发热部12的罩,配置于辐射热被辐射出的方向。为了物体不与发热部12接触而设置红外线透过网13。红外线透过网13由容易透过易于被人体吸收的4微米(um)以上的波长的材质构成。具体而言,红外线透过网13由将聚乙烯做成纤维状进而做成网状的材料构成。由此,因为将纤维状的材料做成具有空隙的网状,进一步容易使红外线透过。网支承部14具有将薄板成形为格子状的构造。网支承部14是对红外线透过网13进行支承的支承部件,相对于红外线透过网13刚性较高。网支承部14配置于发热部12与红外线透过网13之间。另外,网支承部14与壳体11的内侧侧壁连接。另外,在网支承部14与发热部12之间形成有规定的间隙d。网支承部14与发热部12之间的间隙d的间隔是,即使通过物体的接触,红外线透过网13以及网支承部14变形,网支承部14与发热部12也不会接触的长度。如此,在网支承部14与发热部12之间设置有规定的间隙d,因此红外线透过网13不会因来自发热部12的热传导而变得高温。红外线透过网13是由与网支承部14相比红外线透过率高的材质构成。此外,红外线透过网13的红外线透过率达到70%以上。相对于此,网支承部14的红外线透过率不超过红外线透过率(例如,20%以下)。接着,对本加热器装置10的组装进行说明。首先,准备壳体11。接着,从壳体11的开口部插入发热部12而将发热部12收纳于壳体11的底部。接着,将网支承部14搭载于发热部12的上侧。在此,在壳体11的侧壁形成有突起(未图示),通过该突起在网支承部14与发热部12之间形成有间隙,从而网支承部14与发热部12不会直接接触。另外,在将网支承部14插入壳体11时,壳体11的侧壁的上表面与网支承部14的上端在相同高度。接着,以将网支承部14及壳体11覆盖的方式配置红外线透过网13而将红外线透过网13固定于壳体11的侧壁的上表面,本加热器装置10完成。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加热器装置10的作用进行说明。开始对发热部12通电时,发热部12开始发热,发热部12的温度上升,产生辐射热H。另外,从发热部12辐射红外线。在此,在将覆盖放热器12的罩由红外线难以透过的树脂等构成的情况下,通过发热部12辐射的红外线被较大地阻碍。但是,在本加热器装置10中,覆盖发热部12的罩通过红外线透过网13构成,构成为通过比该红外线透过网13的刚性高的网支承部14来支承该红外线透过网13。此外,由于红外线透过网13由比网支承部14的红外线透过率高的材质构成,因此由发热部12辐射的红外线透过红外线透过网13,向乘员120提供充足的辐射热H。另外,通过红外线透过网13也防止乘员120与发热部12的接触。根据上述结构,作为通过对面状的发热部12通电而辐射出辐射热的辐射加热器装置,具备:配置于辐射热被辐射出的方向且覆盖发热部12的红外线透过网13;以及对红外线透过网13进行支承的网支承部14,由于红外线透过网13由比对该红外线透过网13进行支承的网支承部14的红外线透过率高的材质构成,所以能够抑制辐射热的下降,并且能够防止物体与发热体的接触。另外,红外线透过网13以及网支承部14是不与发热部12直接接触的构造。具体而言,网支承部14配置于发热部12与红外线透过网13之间,在网支承部14与发热部12之间形成有间隙。其结果,在发热部12产生的热不向网支承部14直接传递,能够使得红外线透过网13不成为高温。即,即使乘员120与红外线透过网13接触,也能够不给予热不适感。另外,红外线透过网13由红外线透过率高、刚性比较低的材料形成。因此,在不设置网支承部14而使红外线透过网13与发热部12接触的情况下,当乘员120与红外线透过网13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辐射加热器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辐射加热器装置,该辐射加热器装置通过对面状的发热部(12)通电而辐射出辐射热,其特征在于,具备:罩(13),该罩(13)配置于所述辐射热被辐射出的方向,并覆盖所述发热部;以及支承部件(14),该支承部件(14)对所述罩进行支承,所述罩由红外线透过率比所述支承部件的红外线透过率高的材质构成。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4.07.29 JP 2014-1540201.一种辐射加热器装置,该辐射加热器装置通过对面状的发热部(12)通电而辐射出辐射热,其特征在于,具备:罩(13),该罩(13)配置于所述辐射热被辐射出的方向,并覆盖所述发热部;以及支承部件(14),该支承部件(14)对所述罩进行支承,所述罩由红外线透过率比所述支承部件的红外线透过率高的材质构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辐射加热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部件配置于所述发热部与所述罩之间,在所述支承部件与所述发热部之间形成有间隙(d)。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川公威加古英章佐合康弘生出裕康关秀树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电装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