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隧道排水盲管及隧道排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4733583 阅读:1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28 20: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隧道排水系统技术领域,提供一种隧道排水盲管。该隧道排水盲管的管壁的上半部分沿管身全长设置有进水孔,所述进水孔的横截面积由外至内逐渐增大。通过设置该种形式的进水孔可以避免沙粒、泥土等进入到进水孔之后发生堵塞,使得沙粒、泥土等可以随着渗水进入到排水盲管中并最终排出,从而保证排水系统的排水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隧道排水系统
,尤其涉及一种隧道排水盲管及隧道排水系统,更加具体为一种铁路隧道中的排水盲管及排水系统。
技术介绍
隧道排水系统是隧道建设、正常使用及安全运营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以铁路隧道为例,排水系统直接关系到铁路隧道建设的成败及使用功能的发挥。排水系统包括检查井、排水盲管和排水沟等结构。其中,排水盲管的作用在于集排围岩或结构渗水,用以减小地下水压力,排除多余水份,保护隧道结构不会因产生地下水侵蚀而破坏。但是现有技术中盲管经常被沙粒或泥土等堵塞,最终导致盲管无堵塞进而法正常工作,并最终影响整个排水系统的排水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隧道排水盲管及隧道排水系统,解决现有排水盲管容易堵塞进而影响排水效果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隧道排水盲管,管壁的上半部分沿管身全长设置有进水孔,所述进水孔的横截面积由外至内逐渐增大。优选地,所述进水孔为中心对称结构。优选地,所述进水孔呈圆台状或棱柱状。优选地,朝着靠近所述隧道排水盲管中心轴线的方向上,所述进水孔朝所述隧道排水盲管的排水方向的反方向倾斜。优选地,所述管壁上与所述进水孔相对的一侧的内侧面为倾斜面,且所述倾斜面沿着排水方向逐渐向下倾斜。优选地,所述进水孔在所述隧道排水盲管上呈梅花型分布。优选地,所述隧道排水盲管为内壁光滑的实壁管、内壁光滑的缠绕管或者内壁光滑的双壁波纹管。优选地,所述隧道排水盲管和所述检查井连通,且所述隧道排水盲管为上述隧道排水盲管。优选地,多根所述隧道排水盲管之间,以及所述隧道排水盲管和所述检查井之间均通过三通接头连接。优选地,所述三通接头包括第一管段,以及相对所述第一管段对称分布的第二管段和第三管段;所述第一管段的轴截面上设置有隔离板;所述隔离板上设置有通孔。(三)有益效果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本技术的隧道排水盲管,管壁的上半部分沿管身全长设置有进水孔,所述进水孔的横截面积从内至外逐渐增大。通过设置该种形式的进水孔可以避免沙粒、泥土等进入到进水孔之后发生堵塞,使得沙粒、泥土等可以随着渗水进入到排水盲管中并最终排出,从而保证排水系统的排水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实施例的隧道排水盲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A处剖视示意图;图中:1、进水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能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请参见图1,本实施例的隧道排水盲管,管壁的上半部分沿管身全长设置有进水孔。进一步从图2中可知,所述进水孔的横截面积由外至内逐渐增大,也即进水孔为喇叭扩孔的形式。其中,“由外至内”指的是朝着靠近所述隧道排水盲管中心轴线的方向上,也即距离隧道排水盲管中心轴线近的是内侧,而距离隧道排水盲管中心轴线远的是外侧。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该种形式的进水孔可以避免沙粒、泥土等杂质进入到进水孔之后发生堵塞,使得沙粒、泥土等可以随着渗水进入到排水盲管中并最终排出,从而保证排水系统的排水效果。本实施例中,进水孔优选为中心对称结构,例如圆台状、球台状、棱柱状等。请参见图1,本实施例中进水孔采用圆台状的形式,应当理解的是附图不构成对进水孔结构的限制。进一步地,为了保证沙粒、泥土等杂质进入隧道排水盲管之后可以顺利排出,朝着靠近所述隧道排水盲管中心轴线的方向上,所述进水孔朝所述隧道排水盲管的排水方向的反方向倾斜。具体地,由于杂质的密度比水大,所以杂质进入隧道排水盲管之后一般直接竖直沉降。而水流则沿着进水孔的倾斜方向进入隧道排水盲管中,从而水流获得和隧道排水盲管方向相反的初始流速,使得水流运行到杂质的上游,并最终将沉降的杂质冲洗出隧道排水盲管。此外,为了保证杂质的顺利排出,还可以对管壁的内侧壁做相应的改进。具体地,管壁上与所述进水孔相对的上半部分沿管身全长,所述管壁的内侧面为倾斜面,且所述倾斜面沿着排水方向逐渐向下倾斜。该倾斜面可以对杂质的排出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防止杂质堆积在隧道排水盲管中最终导致管道堵塞。当然需要说明的是,为了符合标准要求并便于制造,对隧道排水盲管的外部形状并不做特殊改进。为了保证隧道排水盲管可以最大程度上减小地下水压力,优选进水孔在所述隧道排水盲管上呈梅花型分布,请进一步参见图1。此外,优选进水孔在隧道排水盲管上均匀分布。并且,进水孔设置间距、直径大小与排水盲管排水能力匹配。本实施例中,隧道排水盲管为内壁光滑的实壁管、内壁光滑的缠绕管或者内壁光滑的双壁波纹管。优选地,当隧道排水盲管直径为50mm~120mm时采用实壁管;当隧道排水盲管直径为150mm~600mm时采用双壁波纹管。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隧道排水系统,包括检查井和隧道排水盲管,所述隧道排水盲管和所述检查井连通,且所述隧道排水盲管为上述隧道排水盲管。本实施例中,多根所述隧道排水盲管之间,以及所述隧道排水盲管和所述检查井之间均可以采用三通接头连接。其中,三通接头包括第一管段,以及相对所述第一管段对称分布的第二管段和第三管段。一旦第二管段或者第三管段发生堵塞,则通常的做法是通过第一管段进行疏通。但是现有技术中,高压疏通喷头插入第一管段之后,无法很好的控制其走向,从而很可能第二管段堵塞时高压疏通喷头最终的喷射放向是朝着第三管段的。有鉴于此,本实施例在第一管段的轴截面上设置有隔离板,且在隔离板上设置有通孔,从而隔离板在实现对高压疏通喷头进行引导的基础上不会影响三通结构的水的流通。本实施例中,假设第一管段靠近第二管段(或者第三管段)的一端为第一端,而另一端为第二端。为了有效对高压疏通喷头进行导向,则隔离板边缘距离第一管段的第二端端口不能太远,优选隔离板直接延伸到第二端端口。此外,隔离板的边缘距离第一管段的第一端端口也不能太远,并且优选隔离板伸出第一管段并延伸进入到第二管段和第三管段的交汇处。当然,隔离板的设置不能影响第二管段和第三管段之间的连通。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非对本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隧道排水盲管及隧道排水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隧道排水盲管,管壁的上半部分沿管身全长设置有进水孔,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孔的横截面积由外至内逐渐增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隧道排水盲管,管壁的上半部分沿管身全长设置有进水孔,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孔的横截面积由外至内逐渐增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排水盲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孔为中心对称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隧道排水盲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孔呈圆台状或棱柱状。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排水盲管,其特征在于,朝着靠近所述隧道排水盲管中心轴线的方向上,所述进水孔朝所述隧道排水盲管的排水方向的反方向倾斜。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隧道排水盲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壁上与所述进水孔相对的一侧的内侧面为倾斜面,且所述倾斜面沿着排水方向逐渐向下倾斜。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排水盲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孔在所述隧道排水盲管上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伟斌林传年张千里郭小雄王志伟付兵先令狐勇生杜晓燕马超锋柳墩利张伟牛亚彬安哲立邹文浩李尧赵鹏张文达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铁道建筑研究所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中国铁路经济规划研究院中国铁路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