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文正专利>正文

一种应急灯电源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4724603 阅读:1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28 01: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应急灯电源控制系统,其分别与交流电源和应急灯蓄电池连接,并且连接于应急灯的LED灯组,所述应急灯电源控制系统包括整流滤波单元、恒流恒压供电单元、AC检测单元、停电应急供电单元及电池管理单元交流电源依次连接所述滤波整流单元、所述恒流恒压供电单元后,再与所述LED灯组连接;交流电源依次经过所述滤波整流单元、所述恒流恒压供电单元后,再经所述电池管理单元与应急灯蓄电池连接;交流电源经所述AC检测单元与所述停电应急供电单元连接,所述停电应急供电单元与所述LED灯组连接,所述停电应急供电单元还与所述应急灯蓄电池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照明系统领域,提供一种电路更稳定、提高电池的安全性的应急灯电源控制系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照明系统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应急灯电源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应急灯作为应急照明用的灯具,经常应用于消防应急照明系统,主要起到事故应急照明、应急出口标志及指示灯等的作用。在发生火灾时,正常照明的电源被切断后,应急灯的设置可以引导被困人员疏散或者展开灭火救援行动。但在日常的检查中发现,用户在消防应急灯具的选型、安装和使用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因此,合理选择应急照明系统供电控制方式、接线方式,做好日常维护工作,直接影响到消防应急照明系统作用的发挥。在传统的应急灯电路中,经常设置有电池充电电路、功能控制电路、恒流电路等,但是其组合后,时常出现应急灯电路短路或是其他不稳定的情况,亦或是电池过充过放和快速充电影响电池的使用寿命,导致应急灯使用时间缩短,增加单位或用户的维护成本。同时,在现有的应急灯电路中,电池、LED灯以及电路板为一体式设计,不方便应急灯电路中各部分的进行及时的更换。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电路更稳定、提高电池的安全性的应急灯电源控制系统。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应急灯电源控制系统,其分别与交流电源和应急灯蓄电池连接,并且连接于应急灯的LED灯组,所述应急灯电源控制系统包括整流滤波单元、恒流恒压供电单元、AC检测单元、停电应急供电单元及电池管理单元;交流电源依次连接所述滤波整流单元、所述恒流恒压供电单元后,再与所述LED灯组连接;交流电源依次经过所述滤波整流单元、所述恒流恒压供电单元后,再经所述电池管理单元与应急灯蓄电池连接;交流电源经所述AC检测单元与所述停电应急供电单元连接,所述停电应急供电单元与所述LED灯组连接,所述停电应急供电单元还与所述应急灯蓄电池连接;所述恒流恒压供电单元包括变压器T1、二极管D1、二极管D2及微处理器U1,所述微处理器U1的1引脚与所述变压器T1的初级线圈的一端连接,并经过二极管D5、电阻R2与所述整流滤波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电阻R2的两端还并联有电容C1,所述微处理器U1的2引脚经电阻R7与所述整流滤波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微处理器U1的3引脚经电容C4与所述整流滤波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变压器T1的次级线圈经所述二极管D2与所述LED灯组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二极管D2的两端并联有二极管D1;所述电池管理单元包括场效应管Q1,所述场效应管Q1的源极与所述LED灯组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1的漏极与所述应急灯蓄电池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1的栅极与所述停电应急供电单元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1的栅极与源极还并联有偏置电阻R3;所述停电应急供电单元包括二极管D6、稳压管ZD1、三极管Q2、三极管Q3及微处理器U2,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与所述二极管D6的阳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经电阻R4与所述微处理器U2的2引脚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所述微处理器U2的1引脚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还经过电阻R13与所述微处理器U2的7引脚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与发射极并联有电阻R5,所述三极管Q3的基极与所述稳压管ZD1的阳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3的发射极与所述微处理器U2的7引脚连接,所述三极管Q3的集电极经电阻R8与所述场效应管Q1的栅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6的阴极与所述稳压管ZD1的阴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6的阴极经电阻R10与AC检测单元连接,所述三极管Q3的发射极与基极并联有电阻R12,所述微处理器U2的7引脚与所述微处理器U2的8引脚连接;所述微处理器U2的5引脚与微处理器U2的6引脚并联,所述微处理器U2的5引脚经过二极管D3与所述LED灯组连接,所述微处理器U2的5引脚还经过电感L2与所述场效应管Q1的漏极连接,所述微处理器U2的3引脚经电阻R9与电阻R11连接、所述微处理器U2的3引脚还经过电阻R9与所述LED灯组连接。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AC检测单元包括电阻R1及电阻R6,所述电阻R1一端与所述交流电源连接,另一端经所述电阻R10与所述停电应急供电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电阻R6一端与所述交流电源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微处理器U2的7引脚连接。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整流滤波单元包括整流桥D4、二极管D7及滤波电路,所述整流桥D4与所述交流电源连接,所述整流桥D4的输出端经所述二极管D7、所述滤波电路与所述恒流恒压供电单元的输入端连接。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滤波电路包括电容C5、电感L1及电容C3,所述电容C5、所述电容C3均并联在整流桥D4的输出端,所述电感L1的一端与所述二极管D7的阴极连接,经所述电感L1的另一端与所述恒流恒压供电单元的输入端连接。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恒流恒压供电单元还包括电容C2,所述电容C2的一端与所述二极管D1和所述二极管D2的并联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微处理器U2的7引脚和8引脚的并联端连接。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停电应急供电单元还包括电容C6,所述电容C6的一端与所述电阻R10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微处理器U2的7引脚连接。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场效应管Q1为NCE3407型P沟道增强型场效应管。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变压器T1为EE1614W变压器。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微处理器U1为KP1051型单片机微处理芯片。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微处理器U2为XL6001型单片机微处理芯片。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公开一种应急灯系统,设置有恒流恒压供电单元、停电应急供电单元及电池管理单元等可以使该系统的电路更稳定、更安全。在该应急灯系统的恒流恒压供电单元中设有变压器T1、并联的二极管D1、二极管D2可以保证提供更稳定的直流电源给LED灯组中的LED灯,还在停电应急供电单元中设有三极管Q2、三极管Q3、二极管D6及稳压管ZD1,可以在保证停电切换的有效性的情况下,又实现简单地快速的切换,在电池管理单元中还设有场效应管Q1,可以使充满的电池实现真正无电流继续充电,防止电池过充和快充影响电池寿命,同时还可以提高电池的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应急灯电源控制系统的原理框图;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应急灯电源控制系统的电路原理图;图3为图1的应急灯电源控制系统的LED灯组的电路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应急灯电源控制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应急灯电源控制系统,其分别与交流电源和应急灯蓄电池连接,并且连接于应急灯的LED灯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应急灯电源控制系统包括整流滤波单元、恒流恒压供电单元、AC检测单元、停电应急供电单元及电池管理单元;交流电源依次连接所述滤波整流单元、所述恒流恒压供电单元后,再与所述LED灯组连接;交流电源依次经过所述滤波整流单元、所述恒流恒压供电单元后,再经所述电池管理单元与应急灯蓄电池连接;交流电源经所述AC检测单元与所述停电应急供电单元连接,所述停电应急供电单元与所述LED灯组连接,所述停电应急供电单元还与所述应急灯蓄电池连接;所述恒流恒压供电单元包括变压器T1、二极管D1、二极管D2及微处理器U1,所述微处理器U1的1引脚与所述变压器T1的初级线圈的一端连接,并经过二极管D5、电阻R2与所述整流滤波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电阻R2的两端还并联有电容C1,所述微处理器U1的2引脚经电阻R7与所述整流滤波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微处理器U1的3引脚经电容C4与所述整流滤波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变压器T1的次级线圈经所述二极管D2与所述LED灯组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二极管D2的两端并联有二极管D1;所述电池管理单元包括场效应管Q1,所述场效应管Q1的源极与所述LED灯组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1的漏极与所述应急灯蓄电池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1的栅极与所述停电应急供电单元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1的栅极与源极还并联有偏置电阻R3;所述停电应急供电单元包括二极管D6、稳压管ZD1、三极管Q2、三极管Q3及微处理器U2,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与所述二极管D6的阳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经电阻R4与所述微处理器U2的2引脚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所述微处理器U2的1引脚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还经过电阻R13与所述微处理器U2的7引脚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与发射极并联有电阻R5,所述三极管Q3的基极与所述稳压管ZD1的阳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3的发射极与所述微处理器U2的7引脚连接,所述三极管Q3的集电极经电阻R8与所述场效应管Q1的栅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6的阴极与所述稳压管ZD1的阴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6的阴极经电阻R10与AC检测单元连接,所述三极管Q3的发射极与基极并联有电阻R12,所述微处理器U2的7引脚与所述微处理器U2的8引脚连接;所述微处理器U2的5引脚与微处理器U2的6引脚并联,所述微处理器U2的5引脚经过二极管D3与所述LED灯组连接,所述微处理器U2的5引脚还经过电感L2与所述场效应管Q1的漏极连接,所述微处理器U2的3引脚经电阻R9与电阻R11连接、所述微处理器U2的3引脚还经过电阻R9与所述LED灯组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急灯电源控制系统,其分别与交流电源和应急灯蓄电池连接,并且连接于应急灯的LED灯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应急灯电源控制系统包括整流滤波单元、恒流恒压供电单元、AC检测单元、停电应急供电单元及电池管理单元;交流电源依次连接所述滤波整流单元、所述恒流恒压供电单元后,再与所述LED灯组连接;交流电源依次经过所述滤波整流单元、所述恒流恒压供电单元后,再经所述电池管理单元与应急灯蓄电池连接;交流电源经所述AC检测单元与所述停电应急供电单元连接,所述停电应急供电单元与所述LED灯组连接,所述停电应急供电单元还与所述应急灯蓄电池连接;所述恒流恒压供电单元包括变压器T1、二极管D1、二极管D2及微处理器U1,所述微处理器U1的1引脚与所述变压器T1的初级线圈的一端连接,并经过二极管D5、电阻R2与所述整流滤波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电阻R2的两端还并联有电容C1,所述微处理器U1的2引脚经电阻R7与所述整流滤波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微处理器U1的3引脚经电容C4与所述整流滤波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变压器T1的次级线圈经所述二极管D2与所述LED灯组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二极管D2的两端并联有二极管D1;所述电池管理单元包括场效应管Q1,所述场效应管Q1的源极与所述LED灯组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1的漏极与所述应急灯蓄电池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1的栅极与所述停电应急供电单元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1的栅极与源极还并联有偏置电阻R3;所述停电应急供电单元包括二极管D6、稳压管ZD1、三极管Q2、三极管Q3及微处理器U2,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与所述二极管D6的阳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经电阻R4与所述微处理器U2的2引脚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所述微处理器U2的1引脚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还经过电阻R13与所述微处理器U2的7引脚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与发射极并联有电阻R5,所述三极管Q3的基极与所述稳压管ZD1的阳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3的发射极与所述微处理器U2的7引脚连接,所述三极管Q3的集电极经电阻R8与所述场效应管Q1的栅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6的阴极与所述稳压管ZD1的阴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6的阴极经电阻R10与AC检测单元连接,所述三极管Q3的发射极与基极并联有电阻R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文正
申请(专利权)人:张文正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