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结构的粗煤气加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721434 阅读:1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27 19:04
本申请公开一种新型结构的粗煤气加热器,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管箱、第一管板、筒体、第二管板和第二管箱,所述的第一管箱上设置有粗煤气出口,所述第二管箱上设置有粗煤气入口,所述筒体内密布有换热管,所述换热管的两端贯穿所述第一管板和第二管板,并将第一管箱与第二管箱连通,所述筒体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变换气出口和变换气入口,且所述变换气出口和变换气入口分别位于靠近所述筒体两端的位置,其中:所述的筒体内还设置折流板,使得从变换气入口进入的变换气能以S形路线从变换气出口流出,所述换热管上设置支持板,所述换热管贯穿所述支持板并由支持板支持分布。本申请技术方案具有结构简单、使用寿命长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换热器装置,特别是一种新型结构的粗煤气加热器
技术介绍
现代煤化工技术中,粗煤气的制备设备与粗煤气变换设备的平稳运行一直是煤气化装置的重点与难点,输送粗煤气的管线与粗煤气设备的积灰、腐蚀控制是装置长周期运行的关键。在变换装置节能技术改造中,为了提高装置热效率,普遍采用变换后的高温变换气来加热来自气化装置的粗煤气,并在粗煤气进出口管线增加旁路用于调节加热器出口的粗煤气温度,满足工艺操作要求。传统的换热器多采用变换气走管程,粗煤气走壳程,这种结构容易造成换热器管程积灰,导致换热器效率下降、换热管局部产生低温硫化氢腐蚀,最终导致装置非计划停车与换热器提前失效。例如,巴陵石化于2010年投运的变换系统节能技术改造而增加的粗煤气加热器E2115就采用变换气走管程,粗煤气走壳程这种结构,设备在运行80多天后就因为粗煤气副线出口三通局部腐蚀穿孔而停车,停车修补后不到三个月再次在同样部位出现腐蚀穿孔。换热器的换热管也存在大量积灰,积灰后的换热管由于传热性能下降,也产生了低温湿硫化氢腐蚀,腐蚀出口后的换热管造成换热器短路,导致变换气中的CO含量超标,影响了后续装置的安全与经济运行。同时,粗煤气调温旁路联接采用的T型三通,也容易产生气体旋流,旋流气体通过三通时造成局部积灰,并发生局部硫化氢腐蚀穿孔,三通使用寿命低于设备运行周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缺点和问题加以改进和创新,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靠性高的粗煤气加热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新型结构的粗煤气加热器,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管箱、第一管板、筒体、第二管板和第二管箱,所述的第一管箱上设置有粗煤气出口,所述第二管箱上设置有粗煤气入口,所述筒体内密布换热管,所述换热管的两端贯穿所述第一管板和第二管板,并将第一管箱与第二管箱连通,所述筒体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变换气出口和变换气入口,且所述变换气出口和变换气入口分别位于靠近所述筒体两端的位置,其中:所述的筒体内还设置折流板,使得从变换气入口进入的变换气能以S形路线从变换气出口流出,所述换热管上设置支持板,所述换热管贯穿所述支持板并由支持板支持分布。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折流板和支持板通过与第一管板连接的两根以上的拉杆固定在所述筒体内,所述的拉杆中的一根为带有刻度标记的定距管。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筒体材质为S3216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管箱与第一管板之间、第二管箱与第二管板之间均设置平垫密封。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管箱上设置第一放空口,所述第二管箱上设置排净口,所述筒体上设置第二放空口。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筒体底部设置鞍座。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粗煤气加热器还包括设置在粗煤气出口的旁路管线,所述旁路管线通过Y型三通与粗煤气出口相连。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Y型三通为45度角切入,内部铺设耐腐蚀性强的保护层。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粗煤气入口设置可以降低气体含尘量的除尘档板。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换热管设置在第一管板和第二管板的底部一定距离以上。本申请技术方案的优点和有益效果为:1、改变气体流通流程,让干净的变换气走换热器壳程,含有粉尘的粗煤气走换热器管程,有效避免粉尘沉积在筒体内,难以清理;2、在换热器的粗煤气入口设置可以降低气体含尘量的除尘档板,使气体在档板作用下,分离部分粉尘并沉积在换热器封头底部;3、换热器管板下部一定范围内不安装换热管,适当提高气体流速,防止在换热管内部积灰;4、将粗煤气旁路与换热器出口粗煤气管线的三通改为Y型结构,能充分减少冷热气体混合后的旋流,减少三通内部积灰;5、在三通内部铺设耐腐蚀性强的保护层,能大大提高三通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是一个实施例的剖视图。图2是图1中A-A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专利技术的首选实施例。但是,本专利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专利技术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认为是“设置”在另一个元件上,它可以是直接设置或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除非另有定义,本文中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专利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目的,不是限制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如图1、2所示,一种新型结构的粗煤气加热器,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管箱1、第一管板2、筒体3、第二管板4和第二管箱5,所述的第一管箱1上设置有粗煤气出口6,所述第二管箱5上设置有粗煤气入口7,所述筒体3内设置密布有换热管8,所述换热管8的两端贯穿所述第一管板2和第二管板4,并将第一管箱1与第二管箱5连通,所述筒体3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变换气出口9和变换气入口10,且所述变换气出口9和变换气入口10分别位于靠近所述筒体3两端的位置,其中:所述的筒体3材质为S32168,所述的筒体3内还设置若干折流板11,若干折流板11依次设置在变换气入口10和变换气出口9之间,一部分折流板11将筒体3上半部分封住,另一部分将筒体3下半部分封住,且相间排列,使得从变换气入口10进入的变换气能以S形路线从变换气出口9流出,也使变换气与换热管8的接触方式为垂直碰撞,最大限度地提高换热效率。所述换热管8上设置支持板12,所述换热管8贯穿所述支持板12并由支持板12支持分布,所述的折流板11和支持板12通过与第一管板2连接的两根以上的拉杆13固定在所述筒体3内,所述的拉杆中的一根为带有刻度标记的定距管14,使得换热管8之间始终保持方向与间距稳定,使得加热器工作稳定。由于以上设置为列管式,所以在管箱与管板之间使用普通平垫密封即可,结构简单,方便检修。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管箱1上设置第一放空口15,所述第二管箱5上设置排净口16,所述筒体3上设置第二放空口17,分别用于停机后放空或排尽相应管箱和筒体3内的剩余变换气或粗煤气。所述的筒体3底部设置鞍座18,用于安装加热器。实施例2与实施例1相比,本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所述的粗煤气加热器还包括设置在粗煤气出口6的旁路管线,所述旁路管线通过Y型三通与粗煤气出口6相连;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Y型三通为45度角切入,内部铺设耐腐蚀性强的保护层,堆焊Incone825高镍合金,能充分减少冷热气体混合后的旋流,减少三通内部积灰,并且耐腐蚀性强的保护层,能大大提高三通的使用寿命。更优地,粗煤气入口7设置可以降低气体含尘量的除尘档板,使气体在档板作用下,分离部分粉尘并沉积在换热器封头底部。作为优选,在所述筒体3直径为1600mm时,所述换热管8设置在第一管板2和第二管板4的底部300mm以上,适当提高气体流速,防止在换热管内部积灰。一般粗煤气加热器是粗煤气走壳程,变换气走管程,粗煤气中的灰尘对换热管直接形成的冲刷,造成换热管管壁减薄出现泄漏,而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是将粗煤气从壳程改至管程,避免了以上缺陷。常用的加热器为单管程浮头式换热器,体积巨大,需要用到欧米嘎密封结构,而本申请为列管式换热器,只需普通平垫密封即可,结构简单,方便检修。另外,筒体材质的改变也是一个重要改进,本申请使用S32168,比常规的15CrMoR+06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新型结构的粗煤气加热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结构的粗煤气加热器,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管箱、第一管板、筒体、第二管板和第二管箱,所述的第一管箱上设置有粗煤气出口,所述第二管箱上设置有粗煤气入口,所述筒体内密布有换热管,所述换热管的两端贯穿所述第一管板和第二管板,并将第一管箱与第二管箱连通,所述筒体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变换气出口和变换气入口,且所述变换气出口和变换气入口分别位于靠近所述筒体两端的位置,其中:所述的筒体内还设置折流板,使得从变换气入口进入的变换气能以S形路线从变换气出口流出,所述换热管上设置支持板,所述换热管贯穿所述支持板并由支持板支持分布。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结构的粗煤气加热器,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管箱、第一管板、筒体、第二管板和第二管箱,所述的第一管箱上设置有粗煤气出口,所述第二管箱上设置有粗煤气入口,所述筒体内密布有换热管,所述换热管的两端贯穿所述第一管板和第二管板,并将第一管箱与第二管箱连通,所述筒体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变换气出口和变换气入口,且所述变换气出口和变换气入口分别位于靠近所述筒体两端的位置,其中:所述的筒体内还设置折流板,使得从变换气入口进入的变换气能以S形路线从变换气出口流出,所述换热管上设置支持板,所述换热管贯穿所述支持板并由支持板支持分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粗煤气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折流板和支持板通过与第一管板连接的两根以上的拉杆固定在所述筒体内,所述的拉杆中的一根为带有刻度标记的定距管。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粗煤气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筒体材质为S32168。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海根胡彬周群群万颖胜冯正坤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巴陵分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