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后围板与侧围搭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700343 阅读: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24 16:1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后围板与侧围搭接结构,包括后地板、后轮鼓包、后围下盖板、后围侧板、后围连接板、后围支撑板、后立柱内板、后侧围内板和后侧围外板。后轮鼓包的下端与后地板搭接,后围下盖板与后地板搭接,后围侧板搭接于后地板上。后围连接板和后围支撑板的下端分别与后围下盖板和后围侧板的上端搭接。后立柱内板的下端搭接于后围连接板和后围支撑板的上端,后侧围内板、后轮鼓包、后围侧板和后围支撑板之间围合形成腔体结构,后侧围外板的下端搭接于后地板上且包覆于后侧围内板外。本发明专利技术达到了汽车轻量化设计要求,同时降低了后侧围内板的模具开发成本,提高了材料利用率,进而降低了整车开发成本,同时其具有更高的强度及扭转刚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后围板与侧围搭接结构
技术介绍
在车身结构中,车身后围板与侧围连接结构作为下车身与上车身连接的关键部位对车身的扭转刚度、强度、轻量化、开发成本有举足轻重的影响。目前,车身侧围内板直接搭接固定于汽车后地板上,由于车身侧围内板的体积较大,在使用模具成型时,需设计开发的模具较大,难度大,且模具开发成本较高,材料利用率低,不能满足汽车轻量化要求,同时车身侧围内板与汽车后地板搭接呈板状结构,其整体刚性和扭转刚度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后围板与侧围搭接结构,其达到了汽车轻量化设计要求,同时降低了后侧围内板的模具开发成本,提高了材料利用率,进而降低了整车开发成本,同时其具有更高的强度及扭转刚度。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后围板与侧围搭接结构,包括后地板、后轮鼓包、后围下盖板、后围侧板、后围连接板、后围支撑板、后立柱内板、后侧围内板和后侧围外板。所述后轮鼓包的下端与所述后地板搭接固定,所述后围下盖板与后地板搭接固定,所述后围侧板搭接固定于后地板上,其两侧分别与所述后轮鼓包和后围下盖板搭接固定,且该后围侧板的上端缘向外并向上延伸形成固定翻边。所述后围连接板和后围支撑板的下端分别与后围下盖板和后围侧板的上端搭接固定,且后围连接板和后围支撑板的侧边相互搭接固定在一起。所述后立柱内板的下端搭接固定于所述后围连接板和后围支撑板的上端,所述后侧围内板的两侧边分别搭接固定于所述后立柱内板和后轮鼓包上,且后侧围内板、后轮鼓包、后围侧板和后围支撑板之间围合形成腔体结构,所述后侧围外板的下端搭接于后地板上且包覆于所述后侧围内板外。优选的,所述后侧围内板的下侧边设有加强翻边。优选的,所述后地板、后轮鼓包、后围下盖板、后围侧板、后围连接板、后围支撑板、后立柱内板、后侧围内板和后侧围外板之间通过焊接方式固定。优选的,所述后侧围内板上开设有多个通孔,达到了汽车轻量化的设计要求,同时所述通孔的外围设有加强筋,进而保证了该后侧围内板的强度要求。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新型后围板与侧围搭接结构采用后轮鼓包、后围下盖板、后围侧板、后围连接板和后围支撑板与后地板搭接固定,后侧围内板可以不与后地板连接,达到了汽车轻量化设计要求,同时降低了后侧围内板的模具开发成本,提高了材料利用率,进而降低了整车开发成本;所述后侧围内板、后轮鼓包、后围侧板和后围支撑板间围合形成腔体结构,且后围侧板上端缘的固定翻边及后侧围内板的下侧边加强翻边的设计相对于后侧围内板下端缘直接延伸搭接于上呈平板状的结构设计,其具有更高的强度及扭转刚度。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新型后围板与侧围搭接结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一种新型后围板与侧围搭接结构沿A-A方向的截面示意图。图中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后地板—1、后轮鼓包—2、后围下盖板—3、后围侧板—4、固定翻边—41、后围连接板—5、后围支撑板—6、后立柱内板—7、后侧围内板—8、加强翻边—81、通孔—82、加强筋—83、后侧围外板—9、腔体结构—10。具体实施方式为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请参阅图1和图2,一种新型后围板与侧围搭接结构,包括后地板1、后轮鼓包2、后围下盖板3、后围侧板4、后围连接板5、后围支撑板6、后立柱内板7、后侧围内板8和后侧围外板9。所述后轮鼓包2的下端与所述后地板1搭接固定,所述后围下盖板3与后地板1搭接固定,所述后围侧板4搭接固定于后地板1上,其两侧分别与所述后轮鼓包2和后围下盖板3搭接固定,且该后围侧板4的上端缘向外并向上延伸形成固定翻边41,提高了该后围侧板4的刚性。所述后围连接板5和后围支撑板6的下端分别与后围下盖板3和后围侧板4的上端搭接固定,且后围连接板5和后围支撑板6的侧边相互搭接固定在一起。所述后立柱内板7的下端搭接固定于所述后围连接板5和后围支撑板6的上端,所述后侧围内板8的两侧边分别搭接固定于所述后立柱内板7和后轮鼓包2上,且后侧围内板8、后轮鼓包2、后围侧板4和后围支撑板6之间围合形成腔体结构10,所述后侧围外板9的下端搭接于后地板1上且包覆于所述后侧围内板8外。所述后侧围内板8的下侧边设有加强翻边81,所述后侧围内板8上开设有多个通孔82,达到了汽车轻量化的设计要求,同时所述通孔82的外围设有加强筋83,进而保证了该后侧围内板8的强度要求。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后地板1、后轮鼓包2、后围下盖板3、后围侧板4、后围连接板5、后围支撑板6、后立柱内板7、后侧围内板8和后侧围外板9之间通过焊接方式固定,且整体刚性强,组装方便。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一种新型后围板与侧围搭接结构采用后轮鼓包2、后围下盖板3、后围侧板4、后围连接板5和后围支撑板6与后地板1搭接固定,后侧围内板8可以不与后地板1连接,达到了汽车轻量化设计要求,同时降低了后侧围内板8的模具开发成本,提高了材料利用率,进而降低了整车开发成本;所述后侧围内板8、后轮鼓包2、后围侧板4和后围支撑板6之间围合形成腔体结构10,且后围侧板4上端缘的固定翻边41及后侧围内板8的下侧边加强翻边81的设计相对于后侧围内板8下端缘直接延伸搭接于1上呈平板状的结构设计,其具有更高的强度及扭转刚度。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专利技术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专利技术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专利技术构成任何限制,采用与其相同或相似的其它装置,均在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新型后围板与侧围搭接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后围板与侧围搭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后地板(1)、后轮鼓包(2)、后围下盖板(3)、后围侧板(4)、后围连接板(5)、后围支撑板(6)、后立柱内板(7)、后侧围内板(8)和后侧围外板(9),所述后轮鼓包(2)的下端与所述后地板(1)搭接固定,所述后围下盖板(3)与后地板(1)搭接固定,所述后围侧板(4)搭接固定于后地板(1)上,其两侧分别与所述后轮鼓包(2)和后围下盖板(3)搭接固定,且该后围侧板(4)的上端缘向外并向上延伸形成固定翻边(41),所述后围连接板(5)和后围支撑板(6)的下端分别与后围下盖板(3)和后围侧板(4)的上端搭接固定,且后围连接板(5)和后围支撑板(6)的侧边相互搭接固定在一起,所述后立柱内板(7)的下端搭接固定于所述后围连接板(5)和后围支撑板(6)的上端,所述后侧围内板(8)的两侧边分别搭接固定于所述后立柱内板(7)和后轮鼓包(2)上,且后侧围内板(8)、后轮鼓包(2)、后围侧板(4)和后围支撑板(6)之间围合形成腔体结构(10),所述后侧围外板(9)的下端搭接于后地板(1)上且包覆于所述后侧围内板(8)外。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后围板与侧围搭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后地板(1)、后轮鼓包(2)、后围下盖板(3)、后围侧板(4)、后围连接板(5)、后围支撑板(6)、后立柱内板(7)、后侧围内板(8)和后侧围外板(9),所述后轮鼓包(2)的下端与所述后地板(1)搭接固定,所述后围下盖板(3)与后地板(1)搭接固定,所述后围侧板(4)搭接固定于后地板(1)上,其两侧分别与所述后轮鼓包(2)和后围下盖板(3)搭接固定,且该后围侧板(4)的上端缘向外并向上延伸形成固定翻边(41),所述后围连接板(5)和后围支撑板(6)的下端分别与后围下盖板(3)和后围侧板(4)的上端搭接固定,且后围连接板(5)和后围支撑板(6)的侧边相互搭接固定在一起,所述后立柱内板(7)的下端搭接固定于所述后围连接板(5)和后围支撑板(6)的上端,所述后侧围内板(8)的两侧边分别搭接固定于所述后立柱内板(7)和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英鹏冯刚胡牧
申请(专利权)人:北汽银翔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