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提升气体管路的RH法真空槽及其提升气体管路的布置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4691752 阅读:1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23 14: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具有提升气体管路的RH法真空槽及其提升气体管路的布置方法,该RH法真空槽包括:真空槽,呈竖直放置,其底部插接有两浸渍管,两浸渍管相互平行,并分别与真空槽的内腔相连通;至少一提升管路,沿竖向布设在真空槽的外侧,其下端与两支管路相连通,两支管路上分别安装有一阀门,两者的自由端对应与两浸渍管相连通。该布置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在竖直放置的真空槽的底部安装两个浸渍管,使浸渍管与真空槽的内腔相连通;S2:在真空槽的外侧沿竖向布设至少一提升管路,提升管路的下端连通两支管路,并在各支管路上分别安装一阀门;S3:将两支管路的自由端对应与两浸渍管相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能提高RH法真空槽下部的耐材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RH法精炼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具有提升气体管路的RH法真空槽及其提升气体管路的布置方法
技术介绍
RH法(RH-vacuumdegassing),即真空循环脱气法,是1957年由原西德鲁尔公司(Ruhrstahl)和海拉斯公司(Heraeus)联合开发成功的,因此成为RH法,真空处理是炉外精炼的一个重要方式在提供钢材产品质量、扩大品质、降低成本、优化炼钢生产工艺等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目前汽车板、电工钢、管线钢等品质不可缺少的生产装备。采用RH法处理钢水时,首先要用钢包车将钢包送入处理位,钢包提升,使浸渍管浸入到钢液面以下一定距离,然后启动真空泵。随着真空槽内压力下降,钢包内钢水通过浸渍管被吸入真空槽内。在作为上升管的浸渍管内吹入提升气体,通过提升气体的“气泡泵”原理,进一步带动钢水提升,钢水从作为下降管的浸渍管回流入钢包,形成钢水的循环。钢水的循环在真空槽内固定由上升管流向下降管,由于钢水具有一定的流速,对下降管侧的真空槽耐材形成较大的冲刷侵蚀,使得作为下降管侧的真空槽耐材由于冲刷侵蚀作用侵蚀速率快,使用一定炉次后必须下线对耐材进行更换,影响了真空槽的下部槽寿命,从而增加了耐材成本。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人根据多年从事本领域和相关领域的生产设计经验,研制出一种具有提升气体管路的RH法真空槽及其提升气体管路的布置方法,以期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提升气体管路的RH法真空槽及其提升气体管路的布置方法,能提高RH法真空槽下部的槽体耐材寿命,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具有提升气体管路的RH法真空槽,包括:真空槽,所述真空槽呈竖直放置,其底部插接有两浸渍管,两所述浸渍管相互平行,并分别与所述真空槽的内腔相连通;至少一提升管路,沿竖向布设在所述真空槽的外侧,其下端与两支管路相连通,两所述支管路上分别安装有一阀门,两者的自由端对应与两所述浸渍管相连通。如上所述的具有提升气体管路的RH法真空槽,其中,所述支管路的自由端通过一金属软管与所述浸渍管相连接。如上所述的具有提升气体管路的RH法真空槽,其中,所述提升管路的下端高于所述真空槽的底部,两者的距离为1~2m。如上所述的具有提升气体管路的RH法真空槽,其中,所述提升管路设置有4条,各所述提升管路相互平行。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RH法真空槽的提升气体管路的布置方法,该布置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在竖直放置的真空槽的底部安装两个浸渍管,使所述浸渍管与所述真空槽的内腔相连通;S2:在所述真空槽的外侧沿竖向布设至少一提升管路,所述提升管路的下端连通两支管路,并在各所述支管路上分别安装一阀门;S3:将两所述支管路的自由端对应与两所述浸渍管相连通。如上所述的RH法真空槽的提升气体管路的布置方法,其中,所述支管路的自由端通过一金属软管与所述浸渍管相连通。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具有提升气体管路的RH法真空槽及其提升气体管路的布置方法,通过在真空槽的底部设置两浸渍管,并利用提升管路、支管路及阀门,实现了作为上升管的浸渍管的互换,可以减少钢水对真空槽下部单侧的冲刷侵蚀,从而提高真空槽下部的耐材寿命,降低耐材成本。附图说明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专利技术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其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具有提升气体管路的RH法真空槽的示意图。主要元件标号说明:1真空槽2浸渍管3提升管路4支管路41阀门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具有提升气体管路的RH法真空槽,包括:真空槽,所述真空槽呈竖直放置,其底部插接有两浸渍管,两所述浸渍管相互平行,并分别与所述真空槽的内腔相连通;至少一提升管路,沿竖向布设在所述真空槽的外侧,其下端与两支管路相连通,两所述支管路上分别安装有一阀门,两者的自由端对应与两所述浸渍管相连通。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RH法真空槽的提升气体管路的布置方法,该布置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在竖直放置的真空槽的底部安装两个浸渍管,使所述浸渍管与所述真空槽的内腔相连通;S2:在所述真空槽的外侧沿竖向布设至少一提升管路,所述提升管路的下端连通两支管路,并在各所述支管路上分别安装一阀门;S3:将两所述支管路的自由端对应与两所述浸渍管相连通。本专利技术的能提高RH法真空槽下部的槽体耐材寿命,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为此,为了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提出的RH法真空槽提升气体管路及其布置方法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功效,详细说明如后。另外,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的说明,当可对本专利技术为达成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得以更加深入具体的了解,然而所附图仅是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专利技术加以限制。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RH法真空槽提升气体管路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具有提升气体管路的RH法真空槽,该具有提升管路的RH法真空槽包括上述的真空槽1、两浸渍管2以及至少一提升管路3,所述真空槽1呈竖直放置,其底部插接有两浸渍管2,两所述浸渍管2相互平行,如图中所示分别沿竖向设置,并分别与所述真空槽1的内腔相连通,在实际组装时,可以在该真空槽1的底板开设两通孔,两浸渍管2的上端对应插接于两通孔处,并通过焊接等方式与真空槽1的底部焊接固定,形成稳固的连接结构,至于该真空槽1的其它结构及工作原理,则与现有技术相同,在此不再赘述;所说提升管路3是沿竖向布设在所述真空槽1的外侧,其下端可通过三通等部件与两支管路4相连通,两所述支管路4上分别安装有一阀门41,两者的自由端对应与两所述浸渍管2相连通。其中,在图中优选两所述支管路3呈左右对称设置,以利于管路的优化布线,该阀门41可以为手动阀门或电动阀门。在实际工作时,根据需要打开阀门41,将提升管路3与相对应的浸渍管2相连通,使该浸渍管2作为上升管使用。其中,对于所述提升管路3的具体数量,可根据实际工作量进行相应设定,以满足现场产量的要求,提高工作效率,如在图1所示的结构中,设置有4条所述提升管路,且各所述提升管路3呈平行设置。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是将所述支管路4的自由端通过一金属软管(图中未示出)与所述浸渍管2相连接。也即,该金属软管的一端与所述支管路4的自由端相连通,其另一端在与所述浸渍管2对应连通,比如插接在该浸渍管2的侧壁上,由于金属软管具有良好的折弯特性,能便于连接,提高可操作性。如图所示,所述提升管路3的下端高于所述真空槽1的底部,两者的距离为1~2m,以便于气体顺畅的由上至下流动,确保使用效果。对于本专利技术而言,在实施应用中,根据需要预先选定做为上升管的所述浸渍管2,并对应打开与其相连通的支管路4上的41,在此以右侧的所述浸渍管2做为上升管、左侧的浸渍管2为下降管为例,工作过程说明如下,其中,对于真空槽与真空泵等相互配合的工作部分,其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当钢包内钢水通过浸渍管2被吸入真空槽的内腔后,所述提升管路3内注入的提升气体,通过右侧的所述浸渍管2进入所述真空槽1内,从而进一步带动钢水提升,钢水最后从作为左侧浸渍管2回流入钢包,形成钢水的循环。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可以将上述右侧的阀门41关闭,并打开左侧支管路4上的阀门41,以左侧的浸渍管3作为上升管、右侧的浸渍管3作为下降管使用,这样,在本专利技术中,通过定期互换上升管与下降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具有提升气体管路的RH法真空槽及其提升气体管路的布置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提升气体管路的RH法真空槽,其特征在于,该具有提升管路的RH法真空槽包括:真空槽,所述真空槽呈竖直放置,其底部插接有两浸渍管,两所述浸渍管相互平行,并分别与所述真空槽的内腔相连通;至少一提升管路,沿竖向布设在所述真空槽的外侧,其下端与两支管路相连通,两所述支管路上分别安装有一阀门,两者的自由端对应与两所述浸渍管相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提升气体管路的RH法真空槽,其特征在于,该具有提升管路的RH法真空槽包括:真空槽,所述真空槽呈竖直放置,其底部插接有两浸渍管,两所述浸渍管相互平行,并分别与所述真空槽的内腔相连通;至少一提升管路,沿竖向布设在所述真空槽的外侧,其下端与两支管路相连通,两所述支管路上分别安装有一阀门,两者的自由端对应与两所述浸渍管相连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提升气体管路的RH法真空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支管路的自由端通过一金属软管与所述浸渍管相连接。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具有提升气体管路的RH法真空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管路的下端高于所述真空槽的底部,两者的距离为1~2m。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提升气体管路的RH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善国李博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