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备双重端子的预热塞总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689328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23 11: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能够防止因为接地而产生的干扰,从而提升响应速度以及控制可靠性的配备双重端子的预热塞总成,包括:外壳,沿着轴线方向延长;加热管,结合于外壳的下部,内部填充有绝缘粉末;盖子,被固定到外壳的上端;第1端子及第2端子,上部被固定于盖子中,下部被插入到上述加热管内部;以及加热线圈,两端分别连接到上述各端子的另一端,线圈部分被配置于紧邻加热管内周面的位置;第1端子的另一端被结合到加热线圈的一端,其长度相对短于第2端子,第2端子相对长于第1端子并向下延长,且为了确保与加热线圈之间的绝缘空间而通过弯曲部将其引导至卷曲形成的加热线圈的中央,并与延长至加热管内侧下部的加热线圈的另一端结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配备双重端子的预热塞总成,尤其是一种通过对(+)(-)两个端子进行结合,抑制因为(-)接地而产生的干扰,从而提升与电子控制单元(ECU)之间的响应速度以及控制可靠性的配备双重端子的预热塞总成。
技术介绍
通常,预热塞用于对内燃机进行预热或作为自动调温器的执行器使用。如上所述的已申请专利的预热塞(专利公开:10-2009-0127448、10-2010-0060607,专利注册:1115006)通常采取只形成(+)端子而(-)端子接地的结构。这是因为标准化的加热管内部空间狭小,很难确保其绝缘空间,所以很难将(+)端子和(-)段子同时插入到加热管内部。此外,还有将预热塞作为自动调温器的执行器使用的专利,即预热塞即包含上述预热塞的电子式自动恒温器(公开专利2003-0114505)。如上所述的现有的自动恒温器采取将(+)端子结合到终端中并将(-)端子接地到自动恒温器的主体中,从而使车辆的电子控制单元(ECU)对预热塞进行控制的结构。但是因为(-)端子被双重接地到自动恒温器或因为(-)端子的电位差,有可能发生与电子控制单元(ECU)之间的通信干扰并因此导致错误工作的现象发生。所以,为了防止因为(-)端子的接地而产生的干扰或电位差的发生,急需一种能够将(+)端子和(-)端子同时插入到加热管内部的狭小空间中的预热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第1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问题而提供一种通过对(+)(-)两个端子进行结合,抑制因为(-)接地而产生的干扰,从而提升与电子控制单元(ECU)之间的响应速度以及控制可靠性的配备双重端子的预热塞总成。本专利技术的第2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标准化的加热管内部的狭小空间内实现(+)(-)两个端子与加热线圈的结合,提供与现有的只配备(+)端子的加热管性能相同的配备双重端子的预热塞总成。本专利技术的第3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面积以及电流负载与圆形端子相同的截面形状为矩形形态的第1端子以及第2端子,确保其在加热管内部的绝缘间隔的配备双重端子的预热塞总成。为了实现如上所述的目的,适用本专利技术的第1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一种能够防止因为接地而产生的干扰,从而提升响应速度以及控制可靠性的配备双重端子的预热塞总成,包括:外壳,沿着轴线方向延长;加热管,结合于上述外壳的下部,内部填充有绝缘粉末;盖子,被固定到上述外壳的上端;第1端子及第2端子,上部被固定于上述盖子中,下部被插入到上述加热管内部;以及加热线圈,两端分别连接到上述各端子的另一端,线圈部分被配置于紧邻加热管内周面的位置;其中,上述第1端子的另一端被结合到加热线圈的一端,其长度相对短于上述上述第2端子,上述第2端子相对长于上述第1端子并向下延长,且为了确保与加热线圈之间的绝缘空间而通过弯曲部将其引导至卷曲形成的加热线圈的中央,并与延长至加热管内侧下部的加热线圈的另一端结合。第2专利技术以第1专利技术为基础,其特征在于:上述加热线圈的采取上端偏心的结构,上述偏心的线圈上端与上述第1端子结合,上述弯曲部在确保第2端子和第1端子之间的标准化间隔的同时,将第2端子引导至加热线圈的中心。第3专利技术以第2专利技术为基础,其特征在于:上述弯曲部采取绝缘体铠装或涂层的结构。第4专利技术以第1专利技术为基础,其特征在于:上述各个端子为了确保其绝缘间隔而采取矩形的截面形态。第5专利技术以第4专利技术为基础,其特征在于:上述加热线圈通过将两端的线圈向内侧折曲的折曲部以电阻焊的方式结合到各个端子的面中。第6专利技术以第1专利技术为基础,其特征在于:上述配备双重端子的预热塞总成作为用于对汽车引擎的冷却水温度进行控制的电子式自动恒温器使用。通过适用本专利技术的配备双重端子的预热塞总成,能够通过对(+)(-)两个端子进行结合,抑制因为(-)接地而产生的干扰,从而提升与电子控制单元(ECU)之间的响应速度以及控制可靠性。此外,本专利技术能够通过采用面积以及电流负载与圆形端子相同的截面形状为矩形形态的第1端子以及第2端子,确保其在加热管内部的绝缘间隔。此外,通过确保其绝缘间隔,能够将大批量生产工程中的产品不良率将至最低、缩短制造时间、提升绝缘粉末的填充密度。此外,通过确保其绝缘间隔,能够防止因为第1端子、第2端子、加热线圈以及加热管之间的接触、热膨胀、震动以及外部冲击所导致的加热线圈短路的现象,从而降低其不良率。附图说明图1是适用本专利技术之第1实施例的配备双重端子的预热塞总成的截面图;图2是适用本专利技术之第2实施例的配备双重端子的预热塞总成的结构图;图3是图1之A-A'线以及图2之B-B'线的截面图;图4是C-C'线的截面图;图5是适用本专利技术的配备双重端子的预热塞总成被适用于自动恒温器中的概念图。附图标记10:外壳20:加热管21:绝缘粉末30:盖子40:第1端子50:第2端子51:弯曲部52:绝缘体60:加热线圈61:折曲部70:密封部件100:适用本专利技术的配备双重端子的预热塞总成200:自动恒温器210:连接器220:工作流体230:驱动体300:电子控制单元(ECU)B:焊珠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可进行各种不同的变更且可能够通过多种实施例实现,下面,将对附图中所示的特定实施例进行详细的说明。但是,这并不是为了将本专利技术限定于特定的实施形态,应理解为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思想以及技术范围内的所有变更、均等物以及替代物。此外,在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说明的过程中,如果认为对相关公知技术的具体说明有可能导致本专利技术的要旨变得不清晰,则将省略其相关的详细说明。此外,在对本说明书进行说明的过程中所使用的数字(例如第1、第2等),只是用于对一个构成要素和其他构成要素进行区分的识别符号。此外,在本说明书中记载一个构成要素与其他构成要素“结合”、“连接”或“接触”时,不仅包含上述一个构成要素与上述其他构成要素直接连接、直接接触或直接结合的情况,除有明确的相反记载的情况之外,还应理解为包括在两者之间包含其他构成要素的情况下结合、连接或解除的情况。[实施例1]下面,将结合附图对适用本专利技术的配备双重端子的预热塞总成进行说明。图1是适用本专利技术之第1实施例的配备双重端子的预热塞总成的截面图。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配备双重端子的预热塞总成100,通过对(+)(-)两个端子进行结合,抑制因为(-)接地而产生的干扰,从而提升与电子控制单元(ECU)之间的响应速度以及控制可靠性的配备双重端子的预热塞总成。如上所述的配备双重端子的预热塞总成100大体上包括外壳10、加热管20、盖子30、第1端子40及第2端子50、加热线圈60等五个部分构成。上述外壳10沿轴线方向延长构成,其上部固定有盖子30,下部插入有加热管20。上述第1端子40及第2端子50以相互间隔一定距离的状态固定于上述盖子30中,其一侧中的一部分裸露到上述盖子30的上部,能够与连接到电子控制单元(ECU)300中的(-)终端端子和(+)终端端子连接。其中,上述第1端子40及第2端子50采取向上述加热管20内部延长插入的结构。此时,第1端子40及第2端子采取能够结合到加热线圈60的一端或另一端中的不同长度的构成。此外,上述加热线圈60为线圈型电阻,线圈部分被配置于紧邻加热管20内周面的位置,能够使加热管20的热发散效果极大化。如上所述的加热线圈40,采取上端偏心的结构,上述偏心的线圈上端与具有(+)端子的第1端子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配备双重端子的预热塞总成

【技术保护点】
一种配备双重端子的预热塞总成,其特征在于,能够防止因为接地而产生的干扰,从而提升响应速度以及控制可靠性的配备双重端子的预热塞总成,包括:外壳,沿着轴线方向延长;加热管,结合于上述外壳的下部,内部填充有绝缘粉末;盖子,被固定到上述外壳的上端;第1端子及第2端子,上部被固定于上述盖子中,下部被插入到上述加热管内部;以及加热线圈,两端分别连接到上述各端子的另一端,线圈部分被配置于紧邻加热管内周面的位置;其中,上述第1端子的另一端被结合到加热线圈的一端,其长度相对短于上述上述第2端子,上述第2端子相对长于上述第1端子并向下延长,且为了确保与加热线圈之间的绝缘空间而通过弯曲部将其引导至卷曲形成的加热线圈的中央,并与延长至加热管内侧下部的加热线圈的另一端结合。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4.08.19 KR 10-2014-01074621.一种配备双重端子的预热塞总成,其特征在于,能够防止因为接地而产生的干扰,从而提升响应速度以及控制可靠性的配备双重端子的预热塞总成,包括:外壳,沿着轴线方向延长;加热管,结合于上述外壳的下部,内部填充有绝缘粉末;盖子,被固定到上述外壳的上端;第1端子及第2端子,上部被固定于上述盖子中,下部被插入到上述加热管内部;以及加热线圈,两端分别连接到上述各端子的另一端,线圈部分被配置于紧邻加热管内周面的位置;其中,上述第1端子的另一端被结合到加热线圈的一端,其长度相对短于上述上述第2端子,上述第2端子相对长于上述第1端子并向下延长,且为了确保与加热线圈之间的绝缘空间而通过弯曲部将其引导至卷曲形成的加热线圈的中央,并与延长至加热管内侧下部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朴大勋
申请(专利权)人:大进格伦科技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韩国;KR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