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列气缸型止回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687610 阅读:1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23 09: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并列气缸型止回阀,尤其是一种通过并列连接2个缓冲阻尼器,提供关闭阀门时的缓冲效果,且为了确保足够的缓冲作用而利用杠杆原理将连接到其中一个缓冲阻尼器中的摇臂长度调整为较长长度的并列气缸型止回阀。此外,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通过在阀门关闭的初期以较快的速度进行急闭动作而在关闭的后期则借助于并列气缸以较慢的速度进行缓闭动作,从而在能够防止噪音及震动的同时还能够防止水冲击的并列气缸型止回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并列气缸型止回阀,尤其是一种通过并列连接2个缓冲阻尼器,提供关闭阀门时的缓冲效果,且为了确保足够的缓冲作用而利用杠杆原理将连接到其中一个缓冲阻尼器中的摇臂长度调整为较长长度的并列气缸型止回阀。此外,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通过在阀门关闭的初期以较快的速度进行急闭动作而在关闭的后期则借助于并列气缸以较慢的速度进行缓闭动作,从而在能够防止噪音及震动的同时还能够防止水冲击的并列气缸型止回阀。
技术介绍
在通常的给水管路系统中,在泵急停或阀门急闭时会出现流量和液压急剧变化的瞬变工况(TransientCondition)现象,这种现象通常被称之为水冲击现象或水锤现象(WaterHammer)。这种水冲击现象会造成管路内部压力的急剧上升或使得管路内部的压力降低至水的饱和蒸汽压力以下从而导致蒸气的产生,而在后续的重新结合(ColumnSeparation&Return)过程中则可能会因为冲击波而导致管路崩塌或破损的现象。如图1所示,给水管路系统包括:供应泵2,用于将从吸入部1流入的水供应至另一侧、主管路P,用于移送水、以及吐出部3,用于吐出从上述主管路P传递过来的水。此外,主管路P中还可能包括:止回阀4,用于放置逆流现象;柔性接头,用于放置震动;以及阻隔阀,用于对从吐出部3流入的水进行阻隔。此时,如果供应泵2停止工作或阻隔阀4被急闭,则在吸入部1和吐出部3之间的主管路P中会因为流速的瞬间急变而造成水冲击现象,并因此导致主管路P或供应泵2损坏的问题。因此如图2及图3所示,在韩国公开专利第2013-0093299号等中,为了防止止回阀被急闭时阀盘30和阀体(例如:阀片表面)之间的冲击所导致的噪音和震动以及流速急剧变化所导致的水冲击现象,在阀门开闭用阀盘30的旋转轴20中安装了阀盘用缓冲阻尼器50。因此如图2所示,在泵停止工作并借助于平衡锤40的荷重使阀盘30下降时,通过由液压气缸等构成的阀盘用缓冲阻尼器50,能够实现使阀盘30缓慢关闭的缓闭功能。但是如上所述的现有的止回阀,只通过1个缓冲阻尼器50吸收阀盘30关闭时所产生的冲击力并借此实现阀盘30的缓闭功能。所以,会导致只通过1个缓冲阻尼器50无法提供充分的缓闭效果的问题。此外虽然为了防止在快速关闭时出现的噪音、震动以及水冲击等现象而进行阀盘30缓闭的动作,但是在选择缓闭方式时却无法充分发挥出止回阀用于防止流体逆流的固有功能。即,如果阀盘30完全下降彻底关闭流路需要的时间较长,则可能会因为在上述时间内有大量流体(即,水)逆向流入而导致无法充分发挥出止回阀的固有功能,还有可能因为向停止的供应泵2造成压力或供应泵2的逆向旋转而导致故障发生。也就是说,当为了充分发挥出止回阀的固有功能而进行急闭动作时,会导致噪音、震动以及水冲击等问题发生;而当为了解决急闭所导致的问题而进行缓闭动作时,又会导致流体逆流现象的增加。即,在任何情况下都会导致一些问题发生。尤其是在为了防止水冲击现象而在主管路P中追加安装气室3时,不仅会因为气室3较高的价格而导致整体成本上升,还因为在泵急停时存储于气室3内部的管路补充用水被供应至主管路P中,并因为受到其液压的影响而导致止回阀的关闭速度被进一步加快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课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问题而提供一种通过并列连接2个缓冲阻尼器,提供关闭阀门时的缓冲效果,且为了确保足够的缓冲作用而利用杠杆原理将连接到其中一个缓冲阻尼器中的摇臂长度调整为较长长度的并列气缸型止回阀。此外,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在止回阀关闭的初期区间以较快的速度进行急闭动作而在关闭的后期区间则借助于并列气缸以较慢的速度进行缓闭动作,从而在能够防止水冲击的同时还能够防止噪音及震动的并列气缸型止回阀。课题解决手段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适用本专利技术的并列气缸型止回阀的特征在于,包括:阀体,由配备于一侧的流入口、配备于另一侧的流出口、以及配备于上述流入口和流出口之间的流路构成;开闭组件,为能够在上述阀体的内部旋转的旋转结构体,通过上述旋转结构体的旋转动作对上述流路进行开闭;第1缓冲阻尼器,由安装于上述阀体,用于吸收冲击的第1缓冲器、连接到上述第1缓冲器,用于传导冲击的第1缓冲杆、以及一端与上述第1缓冲杆连接而另一端从上述开闭组件接收旋转力的第1摇臂构成;以及第2缓冲阻尼器,由安装于上述阀体,用于吸收冲击的第2缓冲器、连接到上述第2缓冲器,用于传导冲击的第2缓冲杆、以及一端与上述第2缓冲杆连接而另一端从上述开闭组件接收旋转力的第2摇臂构成;其中,通过使上述第2摇臂的长度相对大于上述第1摇臂的长度,利用杠杆原理使上述第2摇臂传导到第2缓冲器中的力量相对小于上述第1摇臂传导到第1缓冲器中的力量。其中,上述开闭组件包括:阀盘轴,以可旋转的方式安装于上述阀体的内部,其长度方向的端部延长至上述阀体的外部;以及阀盘,在上述阀体的内部与上述阀盘轴结合,伴随上述阀盘轴的旋转对上述流路进行开闭;其中,上述第1摇臂与上述阀盘轴结合并伴随上述阀盘轴的旋转进行工作,上述第1摇臂与上述阀盘轴结合并伴随上述阀盘轴的旋转进行工作为宜。此外,上述开闭组件包括:阀盘轴,以可旋转的方式安装于上述阀体的内部,其长度方向的端部延长至上述阀体的外部;阀盘,在上述阀体的内部与上述阀盘轴结合,伴随上述阀盘轴的旋转对上述流路进行开闭;以及辅助旋转轴,通过轴连接臂与上述阀盘连接,伴随上述阀盘的开闭动作进行旋转;其中,上述第1摇臂与上述辅助旋转轴结合并伴随上述辅助旋转轴的旋转进行工作,上述第2摇臂与上述辅助旋转轴结合并伴随上述辅助旋转轴的旋转进行工作为宜。其中,上述第1缓冲阻尼器和第2缓冲阻尼器以上述阀体为基准,分别在上述阀体的左右两侧对称形成为宜。此外,上述第2摇臂在相对于上述第1摇臂向上侧旋转的状态下被连接到上述开闭组件中为宜。此外,还包括:急闭用滑动部,插入于上述第2摇臂和上述第2缓冲杆之间;其中,上述第2摇臂或第2缓冲杆之中的某一个与上述急闭用滑动部以滑动方式结合,使其能够沿着上述急闭用滑动部的长度方向滑动一定距离为宜。此外,上述急闭用滑动部包括:滑块,沿着长度方向形成滑动用长孔;以及滑键,被嵌入到上述滑块的长孔中进行滑动移动;其中,上述第2摇臂被固定到上述滑键中,而上述第2缓冲杆被固定到上述滑块的下端部,从而在上述第2摇臂下降时使上述滑键沿着上述滑动用长孔移动到末端之后,开始向上述第2缓冲杆施加压力。此外,上述急闭用滑动部包括:垂直导轨,具有一定长度,相互间隔一定距离安装,在下部形成开放的滑动空间;以及急闭用叉,具有用于遮挡上述垂直导轨之间的上部的固定的压块;其中,上述第2摇臂被连接到上述急闭用叉的压块中,上述第2缓冲杆被配置于在上述垂直导轨之间形成的滑动空间的下部,从而在上述第2摇臂下降时使上述急闭用叉随之下降并在上述压块与上述第2缓冲杆接触之后,开始向上述第2缓冲杆施加压力。此外,在上述第2摇臂和压块之间插入有间距调节螺栓,其中,上述间隔调节螺栓的头部被连接到上述第2摇臂中,而上述间隔调节螺栓的主体被螺纹结合到上述急闭用叉的压块中为宜。此外,在从上述第2缓冲杆的上端部相隔一定距离的下侧结合有支撑板,在上述支撑板的底面和上述第2缓冲器的主体上侧面之间嵌入有回位弹簧为宜。此外,上述急闭用滑动部包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并列气缸型止回阀

【技术保护点】
一种并列气缸型止回阀,其特征在于,包括:阀体(110),由配备于一侧的流入口(111)、配备于另一侧的流出口(112)、以及配备于上述流入口(111)和流出口(112)之间的流路(113)构成;开闭组件,为能够在上述阀体(110)的内部旋转的旋转结构体,通过上述旋转结构体的旋转动作对上述流路(113)进行开闭;第1缓冲阻尼器(150‑1),由安装于上述阀体(110),用于吸收冲击的第1缓冲器(151‑1)、连接到上述第1缓冲器(151‑1),用于传导冲击的第1缓冲杆(152‑1)、以及一端与上述第1缓冲杆(152‑1)连接而另一端从上述开闭组件接收旋转力的第1摇臂(153‑1)构成;以及第2缓冲阻尼器(150‑2),由安装于上述阀体(110),用于吸收冲击的第2缓冲器(151‑2)、连接到上述第2缓冲器(151‑2),用于传导冲击的第2缓冲杆(152‑2)、以及一端与上述第2缓冲杆(152‑2)连接而另一端从上述开闭组件接收旋转力的第2摇臂(153‑2)构成;其中,通过使上述第2摇臂(153‑2)的长度相对大于上述第1摇臂(153‑1)的长度,利用杠杆原理使上述第2摇臂(153‑2)传导到第2缓冲器(151‑2)中的力量相对小于上述第1摇臂(153‑1)传导到第1缓冲器(151‑1)中的力量。...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4.05.19 KR 10-2014-00598091.一种并列气缸型止回阀,其特征在于,包括:阀体(110),由配备于一侧的流入口(111)、配备于另一侧的流出口(112)、以及配备于上述流入口(111)和流出口(112)之间的流路(113)构成;开闭组件,为能够在上述阀体(110)的内部旋转的旋转结构体,通过上述旋转结构体的旋转动作对上述流路(113)进行开闭;第1缓冲阻尼器(150-1),由安装于上述阀体(110),用于吸收冲击的第1缓冲器(151-1)、连接到上述第1缓冲器(151-1),用于传导冲击的第1缓冲杆(152-1)、以及一端与上述第1缓冲杆(152-1)连接而另一端从上述开闭组件接收旋转力的第1摇臂(153-1)构成;以及第2缓冲阻尼器(150-2),由安装于上述阀体(110),用于吸收冲击的第2缓冲器(151-2)、连接到上述第2缓冲器(151-2),用于传导冲击的第2缓冲杆(152-2)、以及一端与上述第2缓冲杆(152-2)连接而另一端从上述开闭组件接收旋转力的第2摇臂(153-2)构成;其中,通过使上述第2摇臂(153-2)的长度相对大于上述第1摇臂(153-1)的长度,利用杠杆原理使上述第2摇臂(153-2)传导到第2缓冲器(151-2)中的力量相对小于上述第1摇臂(153-1)传导到第1缓冲器(151-1)中的力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并列气缸型止回阀,其特征在于:上述开闭组件包括:阀盘轴(120),以可旋转的方式安装于上述阀体(110)的内部,其长度方向的端部延长至上述阀体(110)的外部;以及阀盘(130),在上述阀体(110)的内部与上述阀盘轴(120)结合,伴随上述阀盘轴(120)的旋转对上述流路(113)进行开闭;其中,上述第1摇臂(153-1)与上述阀盘轴(120)结合并伴随上述阀盘轴(120)的旋转进行工作,上述第1摇臂(153-1)与上述阀盘轴(120)结合并伴随上述阀盘轴(120)的旋转进行工作。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并列气缸型止回阀,其特征在于:上述开闭组件包括:阀盘轴(120),以可旋转的方式安装于上述阀体(110)的内部,其长度方向的端部延长至上述阀体(110)的外部;阀盘(130),在上述阀体(110)的内部与上述阀盘轴(120)结合,伴随上述阀盘轴(120)的旋转对上述流路(113)进行开闭;以及辅助旋转轴(120a),通过轴连接臂(132)与上述阀盘(130)连接,伴随上述阀盘(130)的开闭动作进行旋转;其中,上述第1摇臂(153-1)与上述辅助旋转轴(120a)结合并伴随上述辅助旋转轴(120a)的旋转进行工作,上述第2摇臂(153-2)与上述辅助旋转轴(120a)结合并伴随上述辅助旋转轴(120a)的旋转进行工作。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并列气缸型止回阀,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缓冲阻尼器(150-1)和第2缓冲阻尼器(150-2)以上述阀体(110)为基准,分别在上述阀体(110)的左右两侧对称形成。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并列气缸型止回阀,其特征在于:上述第2摇臂(153-2)在相对于上述第1摇臂(153-1)向上侧旋转的状态下被连接到上述开闭组件中。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并列气缸型止回阀,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急闭用滑动部(160、260、360),插入于第2摇臂(15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在九梁在律吴财旭梁志锡
申请(专利权)人:流动科技株式会社梁在九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韩国;K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