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光路夜视成像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4684815 阅读: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22 18: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共光路夜视成像系统,属于机电领域。外接电源与CCD连接口、激光器组件、光源、驱动电机组电连接,电源接通后,控制信号输入,控制电机Ⅱ17‑3旋转和驱动齿轮传动,从而带动透镜Ⅰ和胶合组镜Ⅱ移动,保证在CCD图像传感器上能清晰成像;控制光源发出光束,出射经过大透镜和小透镜匀化,电机Ⅰ旋转带动小移动镜筒移动,从而调整光斑大小,手动调节动板组件,同时调节反射镜动板,使激光器组件发出的光束光轴保持与折反射光学系统的光轴在同一直线上。提高了共光路夜视成像系统的成像质量。具有视场大、作用距离远、结构简单、体积小、易于装调、像质好、制作成本低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电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共光路夜视成像系统,用于使镜头与辅助照明装置光轴完全重合。
技术介绍
夜视技术是研究在夜间照度低的情况下,采用拓宽人类裸眼有限视力的方案以实现夜间观察景物的一种方法。夜视技术大致分为主动式和被动式。目前,大多数采用被动式夜视成像技术,自身不带光源,被动工作,但噪声较大,人眼观察不太舒适,作用距离仍不够远。而主动式夜视成像技术因主动照明,故景物图像反差较大,图像较清晰,价格比较便宜。传统红外折射式光学系统的色差比较严重,衍射光学元件虽然在一定程度可以有效地校正色差,但无法较好地协调解决色差、光能通过率以及系统成本三者之间的矛盾。亟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共光路夜视成像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主动式夜视成像技术,并通过共光路结构形式,以及折反射光学系统的设计,即:利用辅助照明装置对景物进行照射,且使该照明装置的光轴与镜头光轴重合,提高共光路夜视成像系统的成像质量。本专利技术采用折反射式光学系统,避免了复杂的结构形式,缩小了体积,且增大了视场,同时很好的控制了生产成本,更易于装调。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共光路夜视成像系统,在护罩2内,反射镜Ⅰ1与移动镜筒组3的透镜Ⅰ3-8光学胶合连接,大压圈4与主反射镜5的一侧接触内嵌于后固定组7的主镜筒Ⅱ7-1内,且都内置于后端盖6内;CCD压圈8外接于后固定组7的CCD连接筒7-3,CCD图像传感器10通过CCD压圈8、CCD连接口9与CCD连接筒7-3电连接;激光器组件11、光源14、托架Ⅰ16分别固定在底板12上;风扇13与垫柱Ⅰ15的一端机械连接,垫柱Ⅰ15的另一端与光源14机械连接,驱动电机组17的电机Ⅱ17-3与托架Ⅰ16接触,反射镜Ⅱ21内嵌于反射镜动板18内,反射镜定板19与垫柱Ⅱ20机械连接,垫柱Ⅱ20固定在底板12上。所述的移动镜筒组3是:窗口压圈3-1与主镜筒Ⅰ3-5的一端接触,驱动凸轮3-2的一侧与主镜筒Ⅰ3-5的一侧接触,导滚3-3与导柱3-4内嵌于驱动凸轮3-2内,隔圈Ⅰ3-7一侧与胶合组镜3-6接触,另一侧与透镜Ⅰ3-8接触,大压圈3-9与透镜Ⅰ3-8的另一侧接触,均内嵌于移动镜筒3-10内。所述的后固定组7是:连接法兰7-2一端与主镜筒Ⅱ7-1接触,另一端与CCD连接筒7-3接触,透镜Ⅴ7-5一侧与小压圈7-4接触,另一侧与隔圈Ⅳ7-6接触,透镜Ⅳ7-7一侧与隔圈Ⅳ7-6接触,另一侧与隔圈Ⅲ7-8接触,隔圈Ⅲ7-8另一侧与透镜Ⅲ7-9接触,均内嵌于小镜筒7-10内。所述的激光器组件11是:凸轮轴套11-1的一侧与大镜筒11-2接触,小窗口压圈11-3的一侧与窗口玻璃11-4接触,均内嵌于大镜筒11-2内;小移动镜筒11-5与激光器小压圈11-6的一侧接触,激光器小压圈11-6的另一侧与小透镜11-12接触,大透镜11-15一侧与激光器隔圈11-10接触,另一侧与激光器大压圈11-11接触,均在主体11-14内,托架组件11-7固定在底板12上,动板组件11-9与传动杆11-13机械连接,钢球11-8内嵌于传动杆11-13,电机Ⅰ11-16的一端与电机轴11-17的一侧接触,电机轴11-17的另一侧与小齿轮11-18接触,小齿轮11-18与大齿轮11-19机械连接。所述的驱动电机组17是:驱动齿轮17-1固定在齿轮支架17-2上,电机Ⅱ17-3一侧与齿轮支架17-2接触,另一侧与托架Ⅰ16接触。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主动式夜视成像技术,并通过共光路结构形式,以及折反射光学系统的设计,使镜头与辅助照明装置的光轴完全重合,提高了共光路夜视成像系统的成像质量。该系统具有视场大、作用距离远、结构简单、体积小、易于装调、像质好、制作成本低等优点。实用性强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移动镜筒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后固定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激光器组件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驱动电机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7、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折反射式光学系统示意图。图中:1、反射镜Ⅰ;2、护罩;3、移动镜筒组;4、大压圈;5、主反射镜;6、后端盖;7、后固定组;8、CCD压圈;9、CCD连接口;10、CCD图像传感器;11、激光器组件;12、底板;13、风扇;14、光源;15、垫柱Ⅰ;16、托架Ⅰ;17、驱动电机组;18、反射镜动板;19、反射镜定板;20、垫柱Ⅱ;21、反射镜Ⅱ;3-1、窗口压圈;3-2、驱动凸轮;3-3、导滚;3-4、导柱;3-5、主镜筒Ⅰ;3-6、胶合组镜;3-7、隔圈Ⅰ;3-8、透镜Ⅰ;3-9、大压圈;3-10、移动镜筒;7-1、主镜筒Ⅱ;7-2、连接法兰;7-3、CCD连接筒;7-4、小压圈;7-5、透镜Ⅴ;7-6、隔圈Ⅳ;7-7、透镜Ⅳ;7-8、隔圈Ⅲ;7-9、透镜Ⅲ;7-10、小镜筒;11-1、凸轮轴套;11-2、大镜筒;11-3、小窗口压圈;11-4;窗口玻璃;11-5、小移动镜筒;11-6、激光器小压圈;11-7、托架组件;11-8、钢球;11-9、动板组件;11-10、激光器隔圈;11-11、激光器大压圈;11-12、小透镜;11-13、传动杆;11-14、主体;11-15、大透镜;11-16、电机Ⅰ;11-17、电机轴;11-18、小齿轮;11-19、大齿轮;17-1、驱动齿轮;17-2、齿轮支架;17-3、电机Ⅱ。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详细内容及其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共光路夜视成像系统,在护罩2内,反射镜Ⅰ1与移动镜筒组3的透镜Ⅰ3-8光学胶合连接,大压圈4与主反射镜5的一侧接触内嵌于后固定组7的主镜筒Ⅱ7-1内,且都内置于后端盖6内;CCD压圈8外接于后固定组7的CCD连接筒7-3,CCD图像传感器10通过CCD压圈8、CCD连接口9与CCD连接筒7-3电连接;激光器组件11、光源14、托架Ⅰ16分别固定在底板12上;风扇13与垫柱Ⅰ15的一端机械连接,垫柱Ⅰ15的另一端与光源14机械连接,驱动电机组17的电机Ⅱ17-3与托架Ⅰ16接触,反射镜Ⅱ21内嵌于反射镜动板18内,反射镜定板19与垫柱Ⅱ20机械连接,垫柱Ⅱ20固定在底板12上。参见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移动镜筒组3是:窗口压圈3-1与主镜筒Ⅰ3-5的一端接触,驱动凸轮3-2的一侧与主镜筒Ⅰ3-5的一侧接触,导滚3-3与导柱3-4内嵌于驱动凸轮3-2内,隔圈Ⅰ3-7一侧与胶合组镜3-6接触,另一侧与透镜Ⅰ3-8接触,大压圈3-9与透镜Ⅰ3-8的另一侧接触,均内嵌于移动镜筒3-10内。参见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后固定组7是:连接法兰7-2一端与主镜筒Ⅱ7-1接触,另一端与CCD连接筒7-3接触,透镜Ⅴ7-5一侧与小压圈7-4接触,另一侧与隔圈Ⅳ7-6接触,透镜Ⅳ7-7一侧与隔圈Ⅳ7-6接触,另一侧与隔圈Ⅲ7-8接触,隔圈Ⅲ7-8另一侧与透镜Ⅲ7-9接触,均内嵌于小镜筒7-10内。参见图4及图5所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激光器组件11是: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共光路夜视成像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共光路夜视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护罩(2)内,反射镜Ⅰ(1)与移动镜筒组(3)的透镜Ⅰ(3‑8)光学胶合连接,大压圈(4)与主反射镜(5)的一侧接触内嵌于后固定组(7)的主镜筒Ⅱ(7‑1)内,且都内置于后端盖(6)内;CCD压圈(8)外接于后固定组(7)的CCD连接筒(7‑3),CCD图像传感器(10)通过CCD压圈(8)、CCD连接口(9)与CCD连接筒(7‑3)电连接;激光器组件(11)、光源(14)、托架Ⅰ(16)分别固定在底板(12)上;风扇(13)与垫柱Ⅰ(15)的一端机械连接,垫柱Ⅰ(15)的另一端与光源(14)机械连接,驱动电机组(17)的电机Ⅱ(17‑3)与托架Ⅰ(16)接触,反射镜Ⅱ(21)内嵌于反射镜动板(18)内,反射镜定板(19)与垫柱Ⅱ(20)机械连接,垫柱Ⅱ(20)固定在底板(12)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共光路夜视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护罩(2)内,反射镜Ⅰ(1)与移动镜筒组(3)的透镜Ⅰ(3-8)光学胶合连接,大压圈(4)与主反射镜(5)的一侧接触内嵌于后固定组(7)的主镜筒Ⅱ(7-1)内,且都内置于后端盖(6)内;CCD压圈(8)外接于后固定组(7)的CCD连接筒(7-3),CCD图像传感器(10)通过CCD压圈(8)、CCD连接口(9)与CCD连接筒(7-3)电连接;激光器组件(11)、光源(14)、托架Ⅰ(16)分别固定在底板(12)上;风扇(13)与垫柱Ⅰ(15)的一端机械连接,垫柱Ⅰ(15)的另一端与光源(14)机械连接,驱动电机组(17)的电机Ⅱ(17-3)与托架Ⅰ(16)接触,反射镜Ⅱ(21)内嵌于反射镜动板(18)内,反射镜定板(19)与垫柱Ⅱ(20)机械连接,垫柱Ⅱ(20)固定在底板(12)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光路夜视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移动镜筒组(3)是:窗口压圈(3-1)与主镜筒Ⅰ(3-5)的一端接触,驱动凸轮(3-2)的一侧与主镜筒Ⅰ(3-5)的一侧接触,导滚(3-3)与导柱(3-4)内嵌于驱动凸轮(3-2)内,隔圈Ⅰ(3-7)一侧与胶合组镜(3-6)接触,另一侧与透镜Ⅰ(3-8)接触,大压圈(3-9)与透镜Ⅰ(3-8)的另一侧接触,均内嵌于移动镜筒(3-10)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光路夜视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固定组(7)是:连接法兰(7-2)一端与主镜筒Ⅱ(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殿双韩雪冰张文静宫钰张有林朴景利
申请(专利权)人:长春长光奥立红外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