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株式会社万专利>正文

悬架梁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4683312 阅读:1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22 16:45
提供一种悬架梁及其制造方法,能够低价制造且不会降低刚性,并能够抑制接合部的变形。本发明专利技术为一种悬架梁100的制造方法,该悬架梁具有:一对侧梁40;横梁10,连接一对侧梁,并且具有上部构件11以及下部构件21,所述上部构件以及所述下部构件具备在车辆的左右方向上延伸的基部12、22以及立起部15、16、25、26,所述悬架梁的制造方法具有:装配工序ST1,装配成如下状态:用上部构件和下部构来形成横梁,并从外侧将侧梁插入由上部构件和下部构件形成的内部空间S;第一接合工序ST2,将上部构件和下部构件接合;以及第二接合工序ST3、ST4,将在内部空间中重叠的侧梁和所述横梁接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的悬架所使用的悬架梁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在汽车中,连接车体与车轮的悬架大体上分为前轮侧的悬架和后轮侧的悬架。对于后轮侧的悬架,例如有扭力梁式悬架,对于前轮侧的悬架,使用通过冲压来成形为在俯视观察时呈字母I那样的形状的悬架(参照专利文献1)。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6996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现在日本的与汽车相关的公司的销售市场不光是日本市场,当然也涉及美国或者亚洲市场。在这种情况下,车的规格需要按照各国客户的需求定制。例如,存在在像亚洲那样的国家中汽车已经以低价销售的情况,人们需求低价格区间的汽车,当然也需要低价格的悬架。但是,存在如下问题:如果为了降低悬架的价格而只是试图将部件的板厚等做薄的话,则刚性会降低,且板厚变薄,会使得在悬架中焊接的位置容易变形,从而影响成品的精度。因此,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作出的专利技术,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悬架梁及其制造方法,该悬架梁能够低价地制造,并且,刚性也不会降低,并能够抑制接合部的变形。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实现上述目的的本专利技术为一种悬架梁的制造方法,所述悬架梁具有:左右一对侧梁,在安装在车辆上时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横梁,连接一对侧梁,并且具备第一构件以及第二构件,所述第一构件以及所述第二构件具备交叉部以及立起部,所述交叉部在与侧梁的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所述立起部从交叉部立起。该制造方法具有:装配工序,装配成如下状态:用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形成横梁,并从外侧将侧梁插入至由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形成的内部空间;第一接合工序,将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接合;第二接合工序,将在所述内部空间中重叠的侧梁和横梁接合。此外,实现上述目的的其他本专利技术为一种悬架梁,具有:左右一对侧梁,在安装在车辆上时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横梁,连接一对侧梁,并且具有第一构件以及第二构件,所述第一构件以及所述第二构件具备在车辆的左右方向上延伸并折弯的部位。第一构件以及第二构件具有:交叉部,在与侧梁的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立起部,相对于交叉部立起;内部空间,由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包围而成;插入部,用于将侧梁从外侧插入并配置在内部空间中;接合部,用于在内部空间中将侧梁和横梁重叠进行接合。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悬架的制造方法,在装配工序中从外侧将侧梁插入由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所形成的内部空间,在第一接合工序中将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接合,在第二接合工序中将在内部空间中重叠的侧梁和横梁接合。因此,能够通过简单的方法即即使由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在横梁形成内部空间,也将侧梁插入横梁的内部空间进行焊接这样的方法,来抑制横梁刚性降低,并且能够抑制在焊接时产生变形。此外,由于将侧梁插入形成于横梁的内部空间这样的结构极其简单,因而即使不将构成横梁的第一构件或者第二构件冲压成型成复杂的形状,也可以构成高刚性的悬架梁,从而能够实现低成本化。此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悬架梁,该悬架梁具有插入部和接合部,所述插入部用于将侧梁插入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所述接合部用于将侧梁和横梁重叠进行接合。因此,能够与上述同样地,即使在横梁形成内部空间,也能够将侧梁插入横梁的内部空间的方式进行接合,从而能够抑制横梁刚性降低,并且能够抑制在焊接时产生变形。此外,由于将侧梁插入由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所形成的内部空间的结构极其简单,因而即使不将构成横梁的第一构件或者第二构件冲压成型成复杂的形状,也可以构成高刚性的悬架梁,从而能够实现低成本化。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悬架梁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图2是示出同一悬架梁的概略立体图。图3中的(A)~图3中的(D)是示出同一悬架梁的俯视图、侧视图、主视图、仰视图。图4是沿着图3中的(A)的4-4线的剖面图。图5是示出侧梁的主视图。图6中的(A)、(B)是示出加强构件的主视图、立体图。图7中的(A)~图7中的(C)是在装配工序中示出的立体图、侧视图、俯视图。图8中的(A)~图8中的(C)是在第一接合工序中示出的立体图、侧视图、俯视图。图9中的(A)~图9中的(C)是在槽接合工序中示出的立体图、侧视图、俯视图。图10中的(A)~图10中的(C)是在槽接合工序中示出的立体图、侧视图、俯视图。图11中的(A)~图11中的(C)是在插入部接合工序中示出的立体图、主视图、俯视图。图12中的(A)~图12中的(C)是在加强构件接合工序中示出的立体图、主视图、俯视图。图13中的(A)~图13中的(C)是在连结构件安装工序中示出的立体图、主视图、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所附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以下的记载并不用于限定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技术范围或者用语的含义。此外,附图的尺寸比例因为了便于说明而有所夸大,存在与实际比率不同的情况。图1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悬架梁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图2是示出同一悬架梁的概略立体图,图3中的(A)~图3中的(D)是示出同一悬架梁的俯视图、侧视图、主视图、仰视图。图4是沿着图3中的(A)的4-4线的剖面图。图5是示出侧梁的主视图。图6中的(A)、图6中的(B)是示出加强构件的主视图、立体图,图7中的(A)~图7中的(C)是在装配工序中示出的立体图、侧视图、俯视图,图8中的(A)~图8中的(C)是在第一接合工序中示出的立体图、侧视图、俯视图。图9中的(A)~图9中的(C)以及图10中的(A)~图10中的(C)是在槽接合工序中示出的立体图、侧视图、俯视图,图11中的(A)~图11中的(C)是在插入部接合工序中示出的立体图、主视图、俯视图。图12中的(A)~图12中的(C)是在辅助构件接合工序中示出的立体图、主视图、俯视图,图13中的(A)~图13中的(C)是在连结构件安装工序中示出的立体图、主视图、俯视图。本实施方式的悬架梁100在FF(前置发动机前轮驱动)等汽车中将车辆的前轮与车体进行悬架。如图1所示,悬架梁100的制造方法大体上具有装配工序(步骤ST1)、第一接合工序(步骤ST2)、第二接合工序(槽接合工序(步骤ST3)和插入部接合工序(步骤ST4)、辅助构件接合工序(步骤ST5)、连结构件安装工序(步骤ST6)。首先,对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制造的悬架梁进行说明。悬架梁100具有横梁10、侧梁40、加强构件50、连结构件60、连结构件70。如图7中的(B)所示,横梁10具有上部构件11(相当于第一构件)以及下部构件21(相当于第二构件)。上部构件11具有:基部12(相当于交叉部)、折弯部位13、14、立起部15、16、插入部17、18、槽部19、20。下部构件21具有:基部22、折弯部位23、24、立起部25、26、插入部27、28、槽部29、30。此外,内部空间S通过上部构件11以及下部构件21形成。上部构件11以及下部构件21是通过对平板状的构件进行折弯成形而形成,通过折弯成形形成基部12、22以及立起部15、16、25、26。折弯部位13、14是基部12与立起部15、16的转换部位。同样地,折弯部位23、24是基部22与立起部25、26的转换部位。在本实施方式中,立起部15、25在安装在车辆上时配置于后方侧,立起部16、26配置于车辆前方侧。基部12、22在与侧梁40的延伸方向交叉的车辆左右方向上延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悬架梁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悬架梁的制造方法,所述悬架梁具有:左右一对侧梁,在安装在车辆上时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横梁,连接一对所述侧梁,并且具有第一构件以及第二构件,所述第一构件以及所述第二构件具备交叉部以及立起部,所述交叉部在与所述侧梁的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所述立起部从所述交叉部立起,所述悬架梁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具有:装配工序,装配成如下状态:用所述第一构件和所述第二构件形成所述横梁,并从外侧将所述侧梁插入由所述第一构件和所述第二构件形成的内部空间;第一接合工序,将所述第一构件和所述第二构件接合;以及第二接合工序,将在所述内部空间中重叠的所述侧梁和所述横梁接合。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悬架梁的制造方法,所述悬架梁具有:左右一对侧梁,在安装在车辆上时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横梁,连接一对所述侧梁,并且具有第一构件以及第二构件,所述第一构件以及所述第二构件具备交叉部以及立起部,所述交叉部在与所述侧梁的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所述立起部从所述交叉部立起,所述悬架梁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具有:装配工序,装配成如下状态:用所述第一构件和所述第二构件形成所述横梁,并从外侧将所述侧梁插入由所述第一构件和所述第二构件形成的内部空间;第一接合工序,将所述第一构件和所述第二构件接合;以及第二接合工序,将在所述内部空间中重叠的所述侧梁和所述横梁接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架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构件的所述立起部比所述第二构件的所述立起部更向外侧突出,在所述第一接合工序中,在设置所述第一构件后,配置所述第二构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架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接合工序中,在所述第一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构件的下方的状态下,将所述侧梁插入并接合在所述第一构件与所述第二构件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架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构件及/或所述第二构件上形成有槽,所述第二接合工序具有槽接合工序,在所述槽接合工序中,在所述第一构件以及所述第二构件的所述槽中进行所述第一构件及所述第二构件与所述侧梁的接合。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悬架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槽,具备在安装在车辆上时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延伸槽。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架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接合工序具有插入部接合工序,在所述插入部接合工序中,在用于向所述内部空间插入所述侧梁的插入部上进行所述横梁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内山裕司田端祥太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万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