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681138 阅读:1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22 14: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设置在所述导光板一侧的光源、设置在所述导光板下方的反射片,以及设置在所述导光板上方的增亮膜,所述增亮膜包括含有量子材料的聚合物薄膜层和含有金属纳米材料的聚合物薄膜层。该背光模组可用于液晶显示器。背光模组的增亮膜包括含有量子材料的聚合物薄膜层和含有金属纳米材料的聚合物薄膜层,可以最大效率的同时得到高偏振高度偏振的蓝色、红色和绿色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背光源结构,特别涉及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
技术介绍
液晶显示器(LCD,LiquidCrystalDisplay)已经成为了当今最普遍的显示技术。因为LCD具有绿色环保、低耗能、低辐射、画面柔和等优点,所以LCD将会是未来几十年内的主流显示技术。LCD为非发光性的显示装置,需要借助背光模组才能达到显示功能,所以背光模组性能的好坏会直接影响LCD显像质量。背光模组的主要构件包括:光源、导光板、各类光学膜片。背光模组的光学膜片主要包括有反射膜、增亮膜、扩散膜。背光模组中增亮膜的作用是将向观察者视角之外的光线调整至观察者视角范围之内,即具有聚光功能,提高光线的利用率。随着液晶显示市场高亮度的需求,在目前的液晶显示模组中通常采用增亮膜(BrightnessEnhancementFilm,BEF),其设置在液晶显示模组的背光模组中用以增加背光模组的发光效率。在量子点LED背光+液晶面板方式的新型宽色域LED显示中,液晶面板中的液晶盒与上下两片正交偏振片组合起到了光开关的作用。从量子点LED中发出的光无偏振态,在通过液晶面板下面片偏振片时,只有P偏振光通过,而S偏振光被吸收损耗,因此从量子点LED背光模组中入射到液晶面板的光能量中约只有50%被利用到。DBEF(DualBrightnessEnhancementFilm)是一种由多层折射率各向异性薄膜材料交叠而成的增亮膜。从量子点LED发出的无偏光,入射到DBEF后,P偏振光通过;而S偏振光被DBEF反射,经过背光模组基板的漫反射后又变为无偏光,再次入射到DBEF。这样通过DBEF可以将S偏振光循环利用,从而提高入射到液晶面板中光能量的利用率,其利用率可以达到80%左右,比无DBEF时提高60%。因此DBEF背光模组在LED显示中的作用非常重要。但是,DBEF长期以来主要被美国3M一家公司所垄断,价格昂贵,是LED背光模组各光学薄膜中成本最高的部分。“去DBEF”高光能量利用率技术成为LED显示技术中的研究热点,同时也是难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与不足,提供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该背光模组含有主动增亮膜,可以最大效率的同时得到高度偏振的蓝色、红色和绿色光。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括上述背光模组的液晶显示器。为达到上述目的之一,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设置在所述导光板一侧的光源、设置在所述导光板下方的反射片,以及设置在所述导光板上方的增亮膜,所述增亮膜包括含有量子材料的聚合物薄膜层和含有金属纳米材料的聚合物薄膜层。进一步地,所述量子材料呈定向排列,所述金属纳米材料呈定向排列,所述量子材料垂直于金属纳米材料的排列方向。增亮膜至少由一层量子材料聚合物薄膜和一层金属纳米材料聚合物薄膜压合而成,也可以由两层或两层以上的量子材料聚合物薄膜和两层或两层以上的金属纳米材料聚合物薄膜压合而成。在背光模组中,增亮膜的量子材料聚合物层的一面放置在靠近光源的地方,可以最大效率地获得量子材料发出的高度偏振光。进一步地,所述量子材料是量子棒,所述金属纳米材料是金属纳米棒。进一步地,所述量子棒的长度为10~50nm,半径为0.5~10nm,所述金属纳米棒的长度为5~500nm,半径为0.5~100nm。进一步地,所述量子材料为单核材料或者核壳包覆性材料,所述金属纳米材料选自Au、Ag、Cu、Al、Fe、Zn的纳米材料。进一步地,所述聚合物薄膜层所用的聚合物材料选自PMMA、PAN、PVC、PVA中的至少一种。进一步地,在所述增亮膜上方设置有光学膜。进一步地,所述光学膜选自散射膜、反射偏振片、增亮膜中的至少一种。此处的增亮膜可以是本领域通用的、一般的增亮膜,即可以是任何增亮效果的膜,并不要求与光学膜下方的增亮膜相同。一种液晶显示器,其包括上述的背光模组。量子棒(QuantumRod)是一种长棒状的纳米光学材料,与量子点一样也具有核壳结构和较窄的FWHM(宽色域)。除此之外,量子棒受激辐射荧光具有线偏振的特性,偏振的程度取决于量子棒长径比。本专利技术基于量子棒兼具宽色域和线偏振光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含有金属纳米棒聚合物层和与其垂直的量子棒聚合物层压合而成的主动增亮膜的背光模组,非常有望成为新一代宽色域、低成本(无DBEF)LED显示技术的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现有LED显示技术瓶颈。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无DBEF”的高光能量利用率的背光模组,背光模组的增亮膜包括含有量子材料的聚合物薄膜层和含有金属纳米材料的聚合物薄膜层,可以最大效率的同时得到高偏振高度偏振的蓝色、红色和绿色光,该增亮膜可以代替甚至优于3M公司的DBEF薄膜,有望打破美国3M一家公司的垄断,解决其在LED背光模组各光学薄膜中成本最高价格昂贵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1LED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1量子棒增量膜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实施例2主动增亮膜的偏振性能分析结果。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1LED背光模组如图1所示,该液晶显示模组包括自下而上依次层叠设置的反射片1、导光板2、量子棒增亮膜4、光学膜5,在导光板2一侧设置有光源3。反射片将光源向下的部分全部反射向上;导光板将自光源发出的光线转为平面光。量子棒增量膜的结构如图2所示,包括自下而上依次层叠的含有量子棒的聚合物薄膜层4a和含有金属纳米棒的聚合物薄膜层4b,量子棒呈定向排列,金属纳米棒呈定向排列,量子棒垂直于金属纳米棒的排列方向,这是为了让量子棒材料发射出的高度偏振的绿光和红光能透过金属纳米棒聚合物而不被大量反射。增亮膜5中含量子棒聚合物层4a的一面放置在靠近光源2的地方,其目的是可以最大效率地获得量子棒发出的高度偏振光。量子棒为单核材料或者核壳包覆性材料,长度为10~50nm,半径为0.5~10nm,金属纳米棒选自Au、Ag、Cu、Al、Fe、Zn的纳米材料,长度为5~500nm,半径为0.5~100nm。量子棒的核心发光纳米晶体选自元素周期表中第II主族与第VI主族中的元素形成的第一化合物中的任意一种、第III主族与第V主族中的元素形成的第二化合物中的任意一种、所述第一化合物和/或所述第二化合物中的多种。所述第一化合物包括:CdSe、CdTe、MgS、MgSe、MgTe、CaS、CaSe、CaTe、SrS、SrSe、SrTe、BaS、BaSe、BaTe、ZnS、ZnSe、ZnTe和CdS;所述第二化合物包括:GaN、GaP、GaAs、InN、InP和InAs。核心发光纳米晶体也可以选自CdSeS、CdZnSe、ZnSeS、CuInS2、CuInSe2、AgInS2、ZnMnSe、CdPbX3(X=Cl、Br、I)等。量子棒外延的无机壳层可以是一层或者多层,壳层材料可以是CdS、ZnS、ZnSe、CdS/ZnS、CdS/ZnSe、CdZnSe、CdZnS等。聚合物薄膜层所用的聚合物材料选自PMMA、PAN、PVC、PVA中的至少一种。光学膜选自散射膜、反射偏振片、增亮膜中的至少一种。实施例2增亮膜至少由一层量子材料聚合物薄膜和一层金属纳米材料聚合物薄膜压合而成,也可以由两层或两层以上的量子材料聚合物薄膜和两层或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设置在所述导光板一侧的光源、设置在所述导光板下方的反射片,以及设置在所述导光板上方的增亮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增亮膜包括含有量子材料的聚合物薄膜层和含有金属纳米材料的聚合物薄膜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设置在所述导光板一侧的光源、设置在所述导光板下方的反射片,以及设置在所述导光板上方的增亮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增亮膜包括含有量子材料的聚合物薄膜层和含有金属纳米材料的聚合物薄膜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量子材料呈定向排列,所述金属纳米材料呈定向排列,所述量子材料垂直于金属纳米材料的排列方向。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量子材料是量子棒,所述金属纳米材料是金属纳米棒。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量子棒的长度为10~50nm,半径为0.5~10nm,所述金属纳米棒的长度为5~5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睿杨磊李春峰唐秀梅边盾周子明马昊玥安娜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中环量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