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及其绝缘体部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678195 阅读: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22 11: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连接器及其绝缘体部件。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连接器装配时,将接触件由后至前经绝缘体部件的安装孔装入绝缘体部件中,到安装孔的前端位置时,接触件上的定位凸台向前顶压安装孔中的弹块,使弹块向前移动变形,这样接触件上的定位凸块就能够转动进入安装孔内部的前、后挡沿之间,接触件上的定位凸台在前、后挡沿的挡止下轴向定位,弹块在定位凸块进入前、后挡沿之间后先后回弹并与接触件周向止转定位,这样接触件就完全定位固定在绝缘体部件中。由此可知,该连接器在使用时,就可以在压线后再将接触件装配到绝缘体部件中,使压线过程简单方便,同时接触件也不需要做的太长,可以适当减小连接器的长度尺寸。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连接器及其绝缘体部件
技术介绍
现有的连接器包括壳体及设置于壳体中的绝缘体部件,绝缘体部件中设置有接触件,绝缘体部件起着对接触件固定和保持的作用,为了实现对接触件的固定,现有的绝缘体部件与接触件的配合结构如图1所示:绝缘体部件包括前后分体设置的前绝缘体部分101和后绝缘体部分103,前绝缘体部分101上设置有用于与接触件102挡止配合以限制接触件朝前移动的前挡止面,后绝缘体部分103上设置有用于与接触件挡止配合以限制接触件朝后移动的后挡止面,接触件在装入到前绝缘体部分上后通过后绝缘体部分将接触件压紧,实现对接触件的固定。现有的这种接触件固定形式存在以下问题:在现有技术中,接触件需要在后绝缘体部分装入壳体之前事先装配到前绝缘体部分上,而绝缘体部件必需在出厂前就装配于壳体中,因此在出厂前就需要将接触件装配到绝缘体部件中,为了能够让使用连接器的厂家顺利压线,接触件尾端需要预留出足够的压线长度,需将接触件增长,导致连接器的体积过大,同时压线过程也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接触件能够绝缘体部件装配到壳体之后再将接触件装配到绝缘体部件中的连接器;同时,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上述连接器中的绝缘体部件。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连接器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技术方案1:连接器,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中的绝缘体部件以及前端为插接端、后端为接线端的接触件,所述接触件的外周面上设置有径向向外延伸的定位凸块,所述绝缘体部件内设有供接触件从后向前装入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的内壁面上设有径向向内延伸的后挡沿,所述后挡沿上设有供定位凸块从后向前穿过的让位凹槽,所述安装孔的内壁面上还在后挡沿的前侧设有前挡沿,前、后挡沿用于对定位凸块的前后侧面进行挡止,所述安装孔内还设有后端面向后超出前挡沿的后侧面且在受压时向前发生移动的弹块,在定位凸块向前顶压弹块并转动进入前、后挡沿之间后,弹块能够向后回弹并对接触件周向止转定位。技术方案2:在技术方案1的基础上,所述弹块的弹力由设在弹块后侧的弹条提供,所述弹条的两端固设在所述绝缘体部件上且前侧具有在所述弹条受压时向前发生弹性变形的变形空间。技术方案3:在技术方案2的基础上,所述绝缘体部件包括分体设置前部绝缘体和后部绝缘体,所述前部绝缘体和后部绝缘体内分别设有前部内腔和后部内腔,前、后部绝缘体前后对接且在内部形成所述安装孔,前挡沿以及弹块设于前部绝缘体上,后挡沿设于后部绝缘体上。技术方案4:在技术方案3的基础上,所述前部内腔为前小后大的阶梯型内腔,且前端小径段构成所述前挡沿,所述后部内腔为前大后小的阶梯型内腔,且后端小径段构成所述后挡沿;所述前挡沿上设有从前挡沿的后侧面向前延伸的弧形分隔槽,所述前挡沿上还在前挡沿的后侧面的前侧设有径向延伸的弧形贯通槽,所述弧形贯通槽与所述弧形分隔槽周向对应且相连通,所述弹条由弧形贯通槽和所述弧形分隔槽分割前挡沿形成,所述弧形贯通槽的槽内空间构成所述变形空间。技术方案5:在技术方案4的基础上,所述接触件上设有外轮廓为腰形的外凸沿,外凸沿上的弧形部分构成所述定位凸块,所述后部绝缘体的内周面形状与外凸沿的外轮廓形状相同,所述弹块有两个且其截面形状为D型,在定位凸块向前顶压弹块并转动进入前、后挡沿之间后,两个弹块通过其上的平面与腰形外凸沿的平行平面贴合而对接触件在周向上挡止定位。技术方案6:在技术方案3、4或5的基础上,所述前部绝缘体和后部绝缘体通过插接实现对接,且前后绝缘体和后部绝缘体的插接端上分别设有止转键、止转键槽结构。本专利技术的绝缘体部件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技术方案1:绝缘体部件,所述绝缘体部件内设有供接触件从后向前装入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的内壁面上设有径向向内延伸的后挡沿,所述后挡沿上设有用于供接触件上的定位凸块从后向前穿过的让位凹槽,所述安装孔的内壁面上还在后挡沿的前侧设有前挡沿,前、后挡沿用于对定位凸块的前后侧面进行挡止,所述安装孔内还设有后端面向后超出前挡沿的后侧面且在受压时向前发生移动的弹块,所述弹块具有在定位凸块向前顶压弹块并转动进入前、后挡沿之间而向后回弹后对接触件周向止转定位的止转面。技术方案2:在技术方案1的基础上,所述弹块的弹力由设在弹块后侧的弹条提供,所述弹条的两端固设在所述绝缘体部件上且前侧具有在所述弹条受压时向前发生弹性变形的变形空间。技术方案3:在技术方案2的基础上,所述绝缘体部件包括分体设置前部绝缘体和后部绝缘体,所述前部绝缘体和后部绝缘体内分别设有前部内腔和后部内腔,前、后部绝缘体前后对接且在内部形成所述安装孔,前挡沿以及弹块设于前部绝缘体上,后挡沿设于后部绝缘体上。技术方案4:在技术方案3的基础上,所述前部内腔为前小后大的阶梯型内腔,且前端小径段构成所述前挡沿,所述后部内腔为前大后小的阶梯型内腔,且后端小径段构成所述后挡沿;所述前挡沿上设有从前挡沿的后侧面向前延伸的弧形分隔槽,所述前挡沿上还在前挡沿的后侧面的前侧设有径向延伸的弧形贯通槽,所述弧形贯通槽与所述弧形分隔槽周向对应且相连通,所述弹条由弧形贯通槽和所述弧形分隔槽分割前挡沿形成,所述弧形贯通槽的槽内空间构成所述变形空间。技术方案5:在技术方案4的基础上,所述后部绝缘体的内周面形状为腰形,后部绝缘体的内周面的弧形部分构成所述让位凹槽的槽底,所述弹块有两个且其截面形状为D型,所述挡止面为D型弹块的平面。技术方案6:在技术方案3、4或5的基础上,所述前部绝缘体和后部绝缘体通过插接实现对接,且前后绝缘体和后部绝缘体的插接端上分别设有止转键、止转键槽结构。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的连接器装配时,将接触件由后至前经绝缘体部件的安装孔装入绝缘体部件中,到安装孔的前端位置时,接触件上的定位凸台向前顶压安装孔中的弹块,使弹块向前移动变形,这样接触件上的定位凸块就能够转动进入安装孔内部的前、后挡沿之间,接触件上的定位凸台在前、后挡沿的挡止下轴向定位,弹块在定位凸块进入前、后挡沿之间后先后回弹并与接触件周向止转定位,这样接触件就完全定位固定在绝缘体部件中。由此可知,该连接器在使用时,就可以在压线后再将接触件装配到绝缘体部件中,使压线过程简单方便,同时接触件也不需要做的太长,可以适当减小连接器的长度尺寸;进一步地,弹块的弹力由设在弹块后侧的弹条提供,采用弹条为弹块提供弹性力,使绝缘体部件结构简单;进一步地,绝缘体部件设置为前、后绝缘体构成的分体结构,降低弹块及弹条的加工难度;进一步地,弹条由前部绝缘体上弧形贯通槽和弧形分隔槽分割前挡沿形成,降低弹条的加工难度;进一步地,定位凸块由接触件上的外凸沿上的弧形部分构成,降低接触件上的定位凸块以及与之适配的让位凹槽的加工难度;进一步地,前、后部绝缘体通过止转键、止转键槽止转配合,使前、后部绝缘体之间的止转配合结构简单、可靠。附图说明图1为
技术介绍
中涉及的一种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连接器实施例中的接触件安装在绝缘体部件中的示意图;图3为图2中的接触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2中的后部绝缘体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的右视图;图6为图2中的前部绝缘体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的右视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连接器的实施例在装配接触件时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的连接器的实施例中的接触件定位在前部绝缘体中时的示意图。附图2~9中:1、前部绝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连接器及其绝缘体部件

【技术保护点】
连接器,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中的绝缘体部件以及前端为插接端、后端为接线端的接触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件的外周面上设置有径向向外延伸的定位凸块,所述绝缘体部件内设有供接触件从后向前装入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的内壁面上设有径向向内延伸的后挡沿,所述后挡沿上设有供定位凸块从后向前穿过的让位凹槽,所述安装孔的内壁面上还在后挡沿的前侧设有前挡沿,前、后挡沿用于对定位凸块的前后侧面进行挡止,所述安装孔内还设有后端面向后超出前挡沿的后侧面且在受压时向前发生移动的弹块,在定位凸块向前顶压弹块并转动进入前、后挡沿之间后,弹块能够向后回弹并对接触件周向止转定位。

【技术特征摘要】
1.连接器,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中的绝缘体部件以及前端为插接端、后端为接线端的接触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件的外周面上设置有径向向外延伸的定位凸块,所述绝缘体部件内设有供接触件从后向前装入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的内壁面上设有径向向内延伸的后挡沿,所述后挡沿上设有供定位凸块从后向前穿过的让位凹槽,所述安装孔的内壁面上还在后挡沿的前侧设有前挡沿,前、后挡沿用于对定位凸块的前后侧面进行挡止,所述安装孔内还设有后端面向后超出前挡沿的后侧面且在受压时向前发生移动的弹块,在定位凸块向前顶压弹块并转动进入前、后挡沿之间后,弹块能够向后回弹并对接触件周向止转定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块的弹力由设在弹块后侧的弹条提供,所述弹条的两端固设在所述绝缘体部件上且前侧具有在所述弹条受压时向前发生弹性变形的变形空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体部件包括分体设置前部绝缘体和后部绝缘体,所述前部绝缘体和后部绝缘体内分别设有前部内腔和后部内腔,前、后部绝缘体前后对接且在内部形成所述安装孔,前挡沿以及弹块设于前部绝缘体上,后挡沿设于后部绝缘体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部内腔为前小后大的阶梯型内腔,且前端小径段构成所述前挡沿,所述后部内腔为前大后小的阶梯型内腔,且后端小径段构成所述后挡沿;所述前挡沿上设有从前挡沿的后侧面向前延伸的弧形分隔槽,所述前挡沿上还在前挡沿的后侧面的前侧设有径向延伸的弧形贯通槽,所述弧形贯通槽与所述弧形分隔槽周向对应且相连通,所述弹条由弧形贯通槽和所述弧形分隔槽分割前挡沿形成,所述弧形贯通槽的槽内空间构成所述变形空间。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件上设有外轮廓为腰形的外凸沿,外凸沿上的弧形部分构成所述定位凸块,所述后部绝缘体的内周面形状与外凸沿的外轮廓形状相同,所述弹块有两个且其截面形状为D型,在定位凸块向前顶压弹块并转动进入前、后挡沿之间后,两个弹块通过其上的平面与腰形外凸沿的平行平面贴合而对接触件在周向上挡止定位。6.根据权利要求3~5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文武
申请(专利权)人: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