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排集流管、使用该双排集流管的换热器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4677377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19 04: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排集流管,其包括: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所述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为弧度相同的弧形管,所述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并排设置,所述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具有各自的结合面,所述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通过各自结合面固定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换热器一体化成型、结构紧凑、体小量轻、整体性高,此外,其空间利用率高、换热高效、环保、节约材料、可有效排放产生的冷凝水。在工艺方面,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换热器工艺简单、焊接泄露风险小、且折弯弧度自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换热
,具体地涉及一种双排集流管、使用该双排集流管的换热器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空调的管翅式换热器应用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随着“节能环保”等绿色家电理念的推行,管翅式换热器的不足之处开始显现出来。具体地,现有的管翅式换热器体大量重、冷媒充注量大、材料费高、换热效率不太高等。因此,作为替代产品的微通道换热器在某些空调领域已经得到广泛使用,比如单冷型微通道冷凝器应用技术已经基本成熟,热泵型微通道冷凝器也有部分产品出现在市场上。可以预见,未来几年微通道换热器以其结构紧凑、体小量轻、冷媒量小、材料费低、换热效率高等独特优势逐渐将应用于更多的空调产品,占据市场更多份额。虽然,微通道冷凝器已有一些产品得到使用,并且技术趋于成熟,但是由于某些技术原因,微通道蒸发器应用并不广泛,且关键技术难度还未被克服。因此,急需一种新技术、新工艺的微通道蒸发器,以推动空调等主要领域的技术创新,节能环保。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双排集流管、使用该双排集流管的换热器及其制造方法,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提供一种双排集流管,其包括: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所述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为弧度相同的弧形管,所述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并排设置,所述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具有各自的结合面,所述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通过各自结合面固定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双排集流管的改进,所述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具有各自的安装面,所述安装面上开设有若干槽道,所述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上还分别开设有若干槽孔,所述部分槽道中安装有隔片,所述隔片等间距设置,所述槽孔中安装有进出管。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双排集流管的改进,所述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的截面形状为矩形、半圆形、曲边三角形中的一种。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双排集流管的改进,所述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的结合面通过焊接的方式进行固定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双排集流管的改进,所述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的结合面上分别开设有返回孔,所述第一管体的内部与所述第二管体的内部通过所述返回孔相连通。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双排集流管的改进,所述第一管体或第二管体上,所述相邻的隔片之间设置有所述进出管。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双排集流管的改进,所述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上的槽道相对设置,所述隔片具有两个插接端,所述插接端之间的距离等于所述相对设置的槽道之间的距离。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双排集流管的改进,所述进出管的一端形成安装端,所述进出管上靠近所述安装端还设置有限位凸起。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还提供一种换热器,其包括:根据如上所述的双排集流管,所述双排集流管相对设置;若干层叠间隔设置的翅片,所述任一翅片具有与所述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相同的弧度,所述若干翅片之间通过多个扁管连接形成一整体,若干翅片连接形成的整体位于所述相对设置的双排集流管之间,所述任一侧的双排集流管通过相应安装面上的槽道与扁管的端部固定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的换热器的改进,所述任一翅片上开设有若干安装槽,所述若干安装槽的尺寸与所述扁管的尺寸相对应。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还提供一种如上所述换热器的制造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S1.提供铝板材,将所述铝板材制成铝直管,并将铝直管折弯成铝弧形管;S2.在铝弧形管上加工槽道和槽孔;S3.将两根铝弧形管按照并排的方式进行排列,在两根铝弧形管上安装隔片、以及进出管,获得集流管;S4.将若干翅片按照层叠的方式等间距排列,通过扁管插入所述翅片安装槽中,与翅片形成一个整体;S5.将步骤S3中得到的集流管焊接安装于若干翅片连接形成的整体的两端,获得本专利技术的换热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的换热器适用于室内机,其一体化成型、结构紧凑、体小量轻、整体性高,此外,其空间利用率高、换热高效、环保、节约材料、可有效排放产生的冷凝水。在工艺方面,本专利技术的换热器工艺简单、焊接泄露风险小、且折弯弧度自由。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此外,需说明的是图6、7、9并不存在灰度,仅仅是由于翅片排列较为密集所致。图1(1)为本专利技术的双排集流管一具体实施方式的立体示意图;图1(2)为图1中双排集流管的侧视图;图2为第一管体或第二管体端部的侧视放大示意图;图3(1)-(3)为第一管体或第二管体端部的截面放大示意图;图4为隔片的立体放大示意图;图5为进出管的立体放大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使用上述双排集流管的换热器的立体示意图;图7为图6中换热器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图8为图7中虚线部分的放大示意图;图9为将双排集流管与翅片进行组装时的流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1)-(2)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双排集流管100包括:第一管体10和第二管体20。具体地,第一管体10和第二管体20为弧度相同的弧形管。该弧度值根据相应风扇的形状而定。第一管体10和第二管体20具有各自的结合面,第一管体10和第二管体20通过各自结合面进行固定连接,且二者并排设置。同时,第一管体10和第二管体20的端口位于同一平面内。从而,在第一管体10和第二管体20弧度相同的条件下,第二管体20的长度小于第一管体10的长度。如图2所示,此外,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管体10和第二管体20的结合面上分别开设有位置相对的返回孔11,第一管体10的内部与第二管体20的内部通过返回孔11相连通,该返回孔11可用于管体内冷媒的流通。如图3(1)-(3)所示,第一管体10和第二管体20的截面形状可以为矩形、半圆形、曲边三角形中的一种。需要说明的是,在保证第一管体10和第二管体20具有各自的结合面的条件下,第一管体10和第二管体20的截面形状也可以为其他形状。配合参照图4所示,进一步地,第一管体10和第二管体20具有各自的安装面,通过该安装面可实现本专利技术双排集流管的安装。具体地,安装面上开设有若干槽道12,优选地,第一管体10和第二管体20固定连接后,二者上的槽道12位置相对设置。上述部分槽道12中安装有隔片30,该隔片30可将管体内部空间进行分隔,隔片30等间距设置。隔片30具有两个插接端,插接端之间的距离等于相对设置的槽道12之间的距离。从而,隔板30通过插接端插接于相应槽道12中。配合参照图5所示,此外,第一管体10和第二管体20上还分别开设有若干槽孔13,该槽孔13与管体内部空间相连通,槽孔13中安装有进出管40。优选地,第一管体10或第二管体20上,相邻的隔片30之间设置有上述进出管40。该进出管40一端形成安装端,且进出管40上靠近安装端还设置有限位凸起41,该限位凸起41形成于进出管40的侧壁上。从而,进出管40通过安装端安装于槽孔13中,安装好后,进出管40上的限位凸起41与管体相抵靠。如图6-8所示,基于上述双排集流管,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双排集流管、使用该双排集流管的换热器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排集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双排集流管包括: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所述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为弧度相同的弧形管,所述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并排设置,所述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具有各自的结合面,所述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通过各自结合面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排集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双排集流管包括: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所述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为弧度相同的弧形管,所述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并排设置,所述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具有各自的结合面,所述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通过各自结合面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排集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具有各自的安装面,所述安装面上开设有若干槽道,所述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上还分别开设有若干槽孔,所述部分槽道中安装有隔片,所述隔片等间距设置,所述槽孔中安装有进出管。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排集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的截面形状为矩形、半圆形、曲边三角形中的一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排集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的结合面通过焊接的方式进行固定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排集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的结合面上分别开设有返回孔,所述第一管体的内部与所述第二管体的内部通过所述返回孔相连通。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排集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体或第二管体上,所述相邻的隔片之间设置有所述进出管。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排集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晓永张海峰王翔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三星电子有限公司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