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676840 阅读:1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19 02:4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蓄电装置。该蓄电装置包括:第一外装件,其层叠有第一耐热性树脂层、第一金属箔、第一热塑性树脂层,在第一热塑性树脂层侧的面上有第一内侧导通部;第二外装件,其层叠有第二耐热性树脂层、第二金属箔、第二热塑性树脂层,在第二热塑性树脂层侧的面上有第二内侧导通部;和电池元件。通过被第一外装件的第一热塑性树脂层与第二外装件的第二热塑性树脂层熔接而成的热封部包围,形成具有电池元件室的外装体,第一内侧导通部和第二内侧导通部面向该室内,正极元件与第一内侧导通部导通,负极元件与第二内侧导通部导通,在外装体的外表面上,朝相同方向设置与第一金属箔导通的第一外侧导通部和与第二金属箔导通的第二外侧导通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使用了层压外装件的蓄电装置
技术介绍
伴随着便携设备终端用蓄电池、车载用蓄电池、再生能源回收用蓄电池、电容器(capacitor)、全固体电池等电池的小型化、轻量化,代替以往使用的金属制的外装,越来越多地使用了用粘接剂在金属箔的两个面上贴合树脂膜而成的层压外装件(参见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电容器(capacitor)用层压壳体中,在壳体内侧的树脂膜层上切出缺口,使金属箔露出而形成了电极连接部;在壳体外侧的树脂膜层上切出缺口,使金属箔露出而形成了电极端子。由于这种类型的层压壳体不需要极耳,所以可以实现电容器(capacitor)的小型轻量化。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16167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电容器(capacitor)中,在层压壳体的一面上设置有正极连接部,在相反侧的面上设置有负极连接部。如上所述地将正极连接部和负极连接部立体化配置时,由于需要将向其上连接的连接部件立体化配置,所以搭载了电容器(capacitor)的电路变得复杂,难以实现小型化。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鉴于上述技术背景,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可紧凑地配置连接部件、能够实现集电电路整体的小型化的蓄电装置。即,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1]~[4]所述的构成。[1]一种蓄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外装件,所述第一外装件在第一金属箔的一面上层叠有第一耐热性树脂层,在另一面上层叠有第一热塑性树脂层,在所述第一热塑性树脂层侧的面上具有与第一金属箔导通的第一内侧导通部;第二外装件,所述第二外装件在第二金属箔的一面上层叠有第二耐热性树脂层,在另一面上层叠有第二热塑性树脂层,在所述第二热塑性树脂层侧的面上具有与第二金属箔导通的第二内侧导通部;和电池元件,所述电池元件具有正极元件、负极元件和配置于它们之间的隔膜,所述第一外装件的第一热塑性树脂层与第二外装件的第二热塑性树脂层彼此相对,通过被将第一热塑性树脂层与第二热塑性树脂层熔接而成的热封部包围,从而形成具有电池元件室的外装体,第一内侧导通部及第二内侧导通部面向所述电池元件室的室内;对于与电解质一同被封入至所述电池元件室内的电池元件而言,正极元件与第一内侧导通部导通,同时负极元件与第二内侧导通部导通;在所述外装体的外表面,具有与第一金属箔导通的第一外侧导通部和与第二金属箔导通的第二外侧导通部,并且所述第一外侧导通部和第二外侧导通部朝着相同方向设置。[2]如前项1所述的蓄电装置,其中,所述外装体具有第一导电用凸缘和第二导电用凸缘,所述第一导电用凸缘是将第一外装件延长至热封部的外方而形成的,所述第二导电用凸缘是将第二外装件延长至热封部的外方而形成的,第一外侧导通部形成在所述第一导电用凸缘上,第二外侧导通部形成在所述第二导电用凸缘上。[3]如前项2所述的蓄电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导电用凸缘和第二导电用凸缘是在外装体的同一边以改变从热封部延长的长度的方式形成的。[4]如前项2所述的蓄电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导电用凸缘和第二导电用凸缘是在外装体的同一边以将边的长度二等分的方式形成的。专利技术的效果对于上述[1]所述的蓄电装置而言,由于进行电的授受的正极侧的第一外侧导通部和负极侧的第二外侧导通部在外装体的外表面上朝着相同方向而设置,所以与它们连接的连接部件也配置在同侧。因此,可以实现搭载蓄电装置的集电用电路的结构的简单化和小型化。对于上述[2]所述的蓄电装置而言,通过在延长至热封部的外方的第一导电用凸缘和第二导电用凸缘上设置第一外侧导通部和第二外侧导通部,从而可以将第一外侧导通部和第二外侧导通部设置在外装体的同一面内,因此,可以不立体扩张集电用电路地装配蓄电装置。对于上述[3]所述的蓄电装置而言,通过将第一外侧导通部和第二外侧导通部设置在外装体的同一边,从而二者彼此接近,因此,可以实现集电用电路的结构的进一步简单化和小型化。对于上述[4]所述的蓄电装置而言,由于在外装体的同一边,第一外侧导通部和第二外侧导通部被设置为将边的长度二等分,所以可减小导通用凸缘从热封部的伸出长度,因此,可以使蓄电装置本身小型化,进而可以使集电用电路小型化。附图说明图1是构成本专利技术的蓄电装置的外装体的外装件的剖视图。图2是用于本专利技术的蓄电装置的外装体的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图3A是本专利技术的蓄电装置的一实施方式的俯视图。图3B是图3A中3B-3B线的剖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蓄电装置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蓄电装置的又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蓄电装置的又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蓄电装置的又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蓄电装置的又一实施方式的剖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2、3、4、5、6…蓄电装置10…第一外装件11…第一金属箔13…第一耐热性树脂层15…第一热塑性树脂层20…第二外装件21…第二金属箔23…第二耐热性树脂层25…第二热塑性树脂层30、31、32、33、34、35…外装体40、80、83、86…主体46、81、84、102…第一导通用凸缘47、82、85、87、103…第一外侧导通部48、100…第一内侧导通部50、54、57、90…盖体51、55、91、104…第二导通用凸缘52、56、58、92、105…第二外侧导通部53、101…第二内侧导通部60、62…电池元件室61、63…热封部70、75…电池元件71…正极用金属箔(正极元件)72…负极用金属箔(负极元件)73…隔膜76…正极活性物质层(正极元件)77…负极活性物质层(负极元件)具体实施方式在图3~8中示出本专利技术的蓄电装置的6种实施方式。在以下的说明中,附有相同标记的部件表示同一物体或者同等物体,省略重复说明。[构成外装体的外装件]图1示出构成各蓄电装置的外装体的第一外装件10和第二外装件20的层叠结构和导通部的形成例。第一外装件10中,在第一金属箔11的一面上通过粘接剂层12贴合层叠有第一耐热性树脂层13,在另一面上通过粘接剂层14贴合层叠有第一热塑性树脂层15。在上述第一耐热性树脂层13侧的面上,以不存在第一耐热性树脂层13和粘接剂层12而露出第一金属箔11的方式,形成了与第一金属箔11导通的导通部16。在上述第一热塑性树脂层15侧的面上,形成了不存在第一热塑性树脂层15和粘接剂层14而露出第一金属箔11的导通部17。在外装体中,上述第一热塑性树脂层15侧的导通部17,无论外装体的形态如何均至少存在一个,成为面向电极元件室内的第一内侧导通部。另外,在具有第二个导通部17的情况下,成为外装体外表面的第一外侧导通部。另一方面,第一耐热性树脂层13侧的导通部16,根据外装体的形态的不同,有存在的情况和不存在的情况,存在导通部16的情况下,其形成于外装体的外表面而成为第一外侧导通部。同样地,第二外装件20中,在第二金属箔21的一面上通过粘接剂层22贴合层叠有第二耐热性树脂层23,在另一面上通过粘接剂层24贴合层叠有第二热塑性树脂层25。在上述第二耐热性树脂层23侧的面上,以不存在第二耐热性树脂层23和粘接剂层22而露出第二金属箔21的方式,形成了与第二金属箔21导通的导通部26。在上述第二热塑性树脂层25侧的面上,形成了不存在第二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蓄电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蓄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外装件,所述第一外装件在第一金属箔的一面上层叠有第一耐热性树脂层,在另一面上层叠有第一热塑性树脂层,在所述第一热塑性树脂层侧的面上具有与第一金属箔导通的第一内侧导通部;第二外装件,所述第二外装件在第二金属箔的一面上层叠有第二耐热性树脂层,在另一面上层叠有第二热塑性树脂层,在所述第二热塑性树脂层侧的面上具有与第二金属箔导通的第二内侧导通部;和电池元件,所述电池元件具有正极元件、负极元件和配置于它们之间的隔膜,所述第一外装件的第一热塑性树脂层与第二外装件的第二热塑性树脂层彼此相对,通过被将第一热塑性树脂层与第二热塑性树脂层熔接而成的热封部包围,从而形成具有电池元件室的外装体,第一内侧导通部及第二内侧导通部面向所述电池元件室的室内,对于与电解质一同被封入至所述电池元件室内的电池元件而言,正极元件与第一内侧导通部导通,同时负极元件与第二内侧导通部导通;在所述外装体的外表面,具有与第一金属箔导通的第一外侧导通部和与第二金属箔导通的第二外侧导通部,并且所述第一外侧导通部和第二外侧导通部朝着相同方向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2015.07.27 JP 2015-1474711.一种蓄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外装件,所述第一外装件在第一金属箔的一面上层叠有第一耐热性树脂层,在另一面上层叠有第一热塑性树脂层,在所述第一热塑性树脂层侧的面上具有与第一金属箔导通的第一内侧导通部;第二外装件,所述第二外装件在第二金属箔的一面上层叠有第二耐热性树脂层,在另一面上层叠有第二热塑性树脂层,在所述第二热塑性树脂层侧的面上具有与第二金属箔导通的第二内侧导通部;和电池元件,所述电池元件具有正极元件、负极元件和配置于它们之间的隔膜,所述第一外装件的第一热塑性树脂层与第二外装件的第二热塑性树脂层彼此相对,通过被将第一热塑性树脂层与第二热塑性树脂层熔接而成的热封部包围,从而形成具有电池元件室的外装体,第一内侧导通部及第二内侧导通部面向所述电池元件室的室内,对于与电解质一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南谷广治池田贤史
申请(专利权)人:昭和电工包装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