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676788 阅读:1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19 02: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提高防松动的可靠性的连接器。在壳体主体(11)的前表面侧安装有前构件(90)。前构件(90)具有:直壁(41),在壳体(10)相对于对方壳体(200)而取得正确的嵌合姿势的情况下与对方壳体(200)的防误嵌合面(214)相对;防松动部(45),突出设置于直壁(41),通过与罩部(210)的内表面抵接而抑制两壳体(10、200)间的松动;以及弯曲壁(99),配置在从前方观察时比防松动部(45)靠外侧处,并在安装于壳体主体(11)的状态下限制密封构件(70)向前方的脱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连接器
技术介绍
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连接器具备能够彼此嵌合的阴侧壳体及阳侧壳体和在阴侧壳体的端子容纳部的前表面侧安装的前保持器(以下,称为前构件)。在前构件的外周面在周向上空出间隔地设置有多个沿前后方向延伸的防松动肋(以下,称为防松动部)。在两壳体嵌合时,各防松动部与阳侧壳体的小罩部的内周面抵接,从而能够在小罩部内抑制端子容纳部的松动。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5996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另外,在前构件处于单体状态时,防松动部在前构件的外周面露出而配置,因此存在来自外部的异物容易与防松动部接触的情况。假设防松动部由于与异物的干涉而压扁,则存在防松动部的防松动的可靠性受损的可能性。本专利技术基于上述的情况而完成,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防松动的可靠性的连接器。本专利技术的连接器的特征在于,具备:壳体主体,对方壳体的罩部从前方外嵌于该壳体主体;密封构件,嵌合安装于所述壳体主体的外周面,在两壳体嵌合时弹性地夹持于所述壳体主体与所述罩部之间;以及前构件,安装于所述壳体主体的前表面侧,在所述两壳体嵌合时配置于所述对方壳体的内侧,所述前构件具有直壁、防松动部和弯曲壁,所述直壁在所述壳体相对于所述对方壳体而取得正确的嵌合姿势的情况下与所述对方壳体的防误嵌合面相对,所述防松动部突出设置于所述直壁并通过与所述罩部的内表面抵接而抑制所述两壳体间的松动,所述弯曲壁配置于从前方观察时比所述防松动部靠外侧处,在安装于所述壳体主体的状态下限制所述密封构件向前方的脱出。虽然在直壁突出设置有防松动部,但是在从前方观察时比防松动部靠外侧处配置有弯曲壁,因此容易避免来自外部的异物与防松动部接触的事态。其结果是,能维持防松动部的突出形状,能够提高防松动部的防松动的可靠性。另外,弯曲壁兼具对防松动部进行保护的功能和限制密封构件脱出的功能,由此能够防止前构件整体的结构变得复杂。附图说明图1是从斜上后方观察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连接器的立体图。图2是检测构件留置于检测位置的连接器的主视图。图3是检测构件留置于待机位置的连接器的俯视图。图4是检测构件留置于检测位置的连接器的俯视图。图5是将图4中的桥接部横剖而得到的俯视图。图6是表示检测构件留置于检测位置的状态的连接器的剖视图。图7是表示在罩部与连结部之间弹性地夹持有伸出片的状态的剖视图。图8是从斜上前方观察壳体的立体图。图9是壳体的主视图。图10是前构件的主视图。图11是前构件的俯视图。图12是前构件的仰视图。图13是前构件的侧视图。图14是密封构件的主视图。图15是密封构件的俯视图。图16是检测构件的主视图。图17是检测构件的俯视图。图18是检测构件的侧视图。图19是对方壳体的主视图。图20是对方壳体的剖视图。图21是另一实施例中的伸出片的概略放大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示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的方式。所述防松动部配置于从前方观察时在高度方向上与所述弯曲壁的最外端部重叠的位置。由此,防松动部位于从弯曲壁的最外端部分离的位置,因此来自外部的异物更不易与防松动部干涉。<实施例>以下,基于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本实施例的连接器包括:壳体10,能够与对方壳体200嵌合;检测构件50,以能够在待机位置与检测位置之间移动的方式组装于壳体10;密封构件70,组装于壳体10而进行壳体10与对方壳体200之间的密封;以及前构件90,安装于壳体10的前端部。对方壳体200为合成树脂制成,如图19所示,具有整体上在宽度方向(图19的左右方向)上呈扁平的筒状的罩部210。如图20所示,罩部210内经由隔壁211而前后分隔。多个阳端子配件100沿宽度方向排成一列地安装于隔壁211。阳端子配件100为导电金属制成,成为整体上在前后方向上呈直线状地延伸的形态。如图20所示,在罩部210中,在隔壁211的前侧设置有能够与壳体10的后述的嵌合空间14嵌合的嵌合部212。如图19及图20所示,在嵌合部212的内周一侧面上在前后方向中途设置有台阶213,而隔着台阶213的前后区域中,与前方区域相比,后方区域壁厚。嵌合部212的后方区域的内表面构成为作为沿着上下方向(高度方向)及前后方向的防误嵌合面214。在嵌合部212的防误嵌合面214的上下方向中央部且后部突出设置有侧视矩形(在附图中未示出)且扁平梯形的突处215。而且,如图6及图19所示,在嵌合部212的前端侧的上表面突出设置有锁定部216。壳体10为合成树脂制成,如图7~图9所示,一体地具有在宽度方向(图9的左右方向)上呈扁平的块状的壳体主体11、将壳体主体11的外周包围的筒状的嵌合筒部12以及将嵌合筒部12与壳体主体11连结的沿着径向的连结部13。在壳体主体11与嵌合筒部12之间且在连结部13的前方的空间作为嵌合空间14而敞开。在壳体主体11中沿宽度方向排成一列地设置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多个腔体15。在腔体15的内壁下表面突出地设置有能够挠曲的矛状件16。如图7所示,阴端子配件20从后方插入腔体15。阴端子配件20为导电金属制且形成为沿前后方向细长地延伸的形态,如图7所示,在前部具有筒状的连接部21,在后部具有开口筒状的筒部22。在两壳体10、200正确嵌合时,安装于对方壳体200的阳端子配件100插入并连接于连接部21。筒部22通过压接而与电线25的末端部连接,且通过压接而与嵌合安装在电线25的外周面上的橡胶塞26连接。当阴端子配件20正确插入腔体15时,矛状件16弹性地卡定于连接部21,防止阴端子配件20从腔体15内脱出,并且橡胶塞26液密地插入于腔体15的后端部。如图6及图9所示,在壳体主体11的上方设置有能够挠曲的锁定臂17。锁定臂17具有从壳体主体11的上表面立起的支脚部18和从支脚部18的上端向前后两方向延伸的臂主体19。臂主体19整体上形成为沿着前后方向的平板状,并能够以支脚部18的上端为支点在上下方向上倾倒位移(能够弹性位移)。如图6所示,在臂主体19的前端部上下贯通地设置有锁定孔27。在两壳体10、200正确嵌合时,锁定部216弹性地嵌入于臂主体19的锁定孔27,由此将两壳体10、200保持成限制脱离的状态。而且,如图4所示,在臂主体19的宽度方向两端缘突出设置有能够与检测构件50的后述的防脱部63卡定的防脱承受部28。如图8所示,在嵌合筒部12的上部开口设置有敞开空间部29,该敞开空间部29在组装检测构件50之前使锁定臂17向上方露出。而且,在嵌合筒部12的上部,在隔着敞开空间部29的宽度方向两侧竖立设置有一对保护壁31,在两保护壁31的前端部的上缘间架设有架桥壁32。通过两保护壁31的前端部和架桥壁32而构成主视门型的桥接部33,成为桥接部33区划出敞开空间部29的形态。在桥接部33的后端缘设置有呈大致矩形地切开的切口部34。在检测构件50到达检测位置时,能够透过切口部34而目视确认后述的检测臂52的前端部。如图6所示,在壳体主体11的外周面上的比连结部13靠前方处设置有阶梯部35,隔着阶梯部35的前后两区域中的前方区域配置成比后方区域低一段。在壳体主体11的外周面的前方区域嵌合安装有密封构件70。密封构件70为硅橡胶等橡胶制成,如图14及图15所示,通过如下部件一体地构成:大致四方环状的密封主体71,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连接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具备:壳体主体,对方壳体的罩部从前方外嵌于该壳体主体;密封构件,嵌合安装于所述壳体主体的外周面,在两壳体嵌合时弹性地夹持于所述壳体主体与所述罩部之间;以及前构件,安装于所述壳体主体的前表面侧,在所述两壳体嵌合时配置于所述对方壳体的内侧,所述前构件具有直壁、防松动部和弯曲壁,所述直壁在所述壳体相对于所述对方壳体而取得正确的嵌合姿势的情况下与所述对方壳体的防误嵌合面相对,所述防松动部突出设置于所述直壁并通过与所述罩部的内表面抵接而抑制所述两壳体间的松动,所述弯曲壁配置于从前方观察时比所述防松动部靠外侧处,在安装于所述壳体主体的状态下限制所述密封构件向前方的脱出。

【技术特征摘要】
2015.07.30 JP 2015-1506851.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具备:壳体主体,对方壳体的罩部从前方外嵌于该壳体主体;密封构件,嵌合安装于所述壳体主体的外周面,在两壳体嵌合时弹性地夹持于所述壳体主体与所述罩部之间;以及前构件,安装于所述壳体主体的前表面侧,在所述两壳体嵌合时配置于所述对方壳体的内侧,所述前构件具有直壁、防松动部和弯曲壁,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桥本宣仁森本新也辻健司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