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机定子吊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673226 阅读:1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18 09: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机定子吊具,包括相互交叉的两个剪叉臂,两剪叉臂的交叉部位绕同一水平延伸的轴线铰接在铰点上,且两剪叉臂均具有处于铰点上方的主动段和处于铰点下方的从动段,主动段上设有吊耳,从动段上设有卡头,两剪叉臂的卡头朝向从动段的相向侧。在向上吊起剪叉臂的主动段时,两剪叉臂的主动段会相向合拢,对应的两剪叉臂的从动段也会相向合拢,使得两剪叉臂从动段上的卡头夹紧在电机定子的相背两侧,实现从电机定子的外周进行夹紧,而在卡头在电机定子的外周上的接触部位不会直接挤压电机定子内壁上的线槽,也就使得电机定子的内壁上的线槽不会出现受压变形的情况,从而减少了吊具对电机定子的损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机定子吊具。
技术介绍
现有的电机定子吊具如中国专利文献CN203225634U公开的“定于铁芯的吊装装置”,包括基座,基座上设有对称设置在相对两侧的夹杆和处于两夹杆的对称中心线上的拉杆,两夹杆的顶部绕相互平行的水平轴线铰接在基座上、底部设有处于相背两侧的定位卡条,拉杆沿竖向滑动穿装在基座中,拉杆的上端从基座的上方伸出而设有吊耳,拉杆的下端从基座的下方伸出,且下伸出端和夹杆之间铰接有连杆,连杆自拉杆向外逐渐向上倾斜设置,以在向上拉动拉杆时,拉杆通过连杆相背撑开两夹杆,使得两夹杆底部的定位卡条撑紧在定子内壁的相对侧上,实现吊具在定子上的撑紧固定。但因电机定子的内壁上开设有用于绕装定子线圈的线槽,所以在电机定子的内壁与吊具的定位卡条接触的部分,定位卡条作用在电机定子的内壁上的撑紧力极易将接触部分的线槽压变形,造成定子线圈在线槽上难以安装,降低了电机组装的精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机定子吊具,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吊具作用在电机定子内壁上的撑紧力会将线槽压变形的问题。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中电机定子吊具的技术方案如下:电机定子吊具,包括相互交叉的两个剪叉臂,两剪叉臂的交叉部位绕同一水平延伸的轴线铰接在铰点上,且两剪叉臂均具有处于铰点上方的主动段和处于铰点下方的从动段,主动段上设有用于吊挂的吊耳,从动段上设有用于夹紧在定子的外周面上的卡头,两剪叉臂的卡头朝向从动段的相向侧。卡头包括沿垂直两从动段分合方向的水平方向延伸的爪瓣,爪瓣具有固定在从动段上的背面和与背面相背的正面,爪瓣的正面为绕竖向延伸的轴线弯曲的弧面,两卡头的爪瓣正面相向。爪瓣为钢构件,爪瓣的正面上设有柔性的防滑层。爪瓣外包裹有布料材质的柔性壳体,所述防滑层为柔性壳体处于爪瓣正面的部分。铰点为连接在两剪叉臂的交叉部分之间铰轴,铰轴沿两剪叉臂的相对转动轴线延伸。铰轴上套装有用于向两剪叉臂施加使从动段相背分开的扭矩的扭簧。铰轴和至少一个剪叉臂为轴孔配合,铰轴可拆插装在对应剪叉臂上的轴孔中,轴孔有两个以上、并在所处剪叉臂上沿臂长方向间隔排布。两剪叉臂的从动段为自铰点开始先相对叉开后相向拐向倾斜的拐臂段。卡头处于从动段的端部。本技术中吊具的两剪叉臂相互交叉设置,这样在向上吊起剪叉臂的主动段时,两剪叉臂的主动段会相向合拢,对应的两剪叉臂的从动段也会相向合拢,使得两剪叉臂从动段上的卡头夹紧在电机定子的相背两侧,实现从电机定子的外周进行夹紧,而在卡头在电机定子的外周上的接触部位不会直接挤压电机定子内壁上的线槽,也就使得电机定子的内壁上的线槽不会出现受压变形的情况,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吊具作用在电机定子内壁上的撑紧力会将线槽压变形的问题,减少了吊具对电机定子的损伤。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吊具的卡头与电机定子的配合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中电机定子吊具的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该吊具包括相互交叉的两个剪叉臂1,两剪叉臂1的交叉部分前后搭接,并在两剪叉臂1的交叉部分之间连接有前后延伸的铰轴2,两剪叉臂1以铰轴2为铰点、可绕同一前后延伸的轴线相对转动,以通过两剪叉臂1的相对开合来夹紧和放开电机定子3。两剪叉臂1的结构相同,均包括处于铰轴2上方的主动段11和处于铰轴2下方的从动段12。主动段11的端部焊接固定有吊环13,该吊环13为供吊车的吊绳4吊挂的吊耳。两剪叉臂1的从动段12为自铰轴2开始先相对叉开后相向拐向倾斜的拐臂段,拐臂段的上段14与主动段11处于同一直线方向上,定义上段14的与另一拐臂段的上段14相向的一侧为内侧、相背的一侧为外侧。拐臂段的下段15自拐点开始拐向上段14的内侧,且上段14和下段15均为直臂段。在下段15的端部设有朝向内侧的卡头16。卡头16包括焊接固定在下段15的端部的T形的爪瓣17和包裹在爪瓣17表面上的布料材质的柔性壳体18,其中爪瓣17为钢构件,爪瓣17的纵杆部分焊接固定在下段15的端头上,爪瓣17的横杆部分沿前后方向延伸,即爪瓣17的背面焊接在下段15的端头上、正面朝向下段15内侧,且爪瓣17绕竖向延伸的轴线自中心到两端逐渐向内弯曲,以使得爪瓣17的正面为绕竖向延伸的轴线自中心到两端逐渐向内弯曲的弧面,同时因爪瓣17自中心到两端宽度逐渐减小、厚度逐渐变薄的橄榄球形结构,所以爪瓣17的正面也是自中心到两端宽度逐渐减小的橄榄球形;柔性壳体18具有爪瓣17正面的防滑衬层,该防滑衬层一方面可增大卡头16与电机定子3至今的摩擦力,另一方面可补偿爪瓣17的正面和电机定子3的外周面之间的不同轴度,增大卡头16和电机定子3的卡扣接触面积。铰轴2与两剪叉臂1均采用轴孔配合的方式,以使铰轴2的两端可相对转动的插装在剪叉臂1上的销孔19中,且剪叉臂1上的销孔19有多个,这些销孔19在剪叉臂1的主动段11和从动段12的上段14沿臂长方向间隔均布,以使剪叉臂1的主动段11和从动段12的臂长比例可调,即在需要起吊较重、较大的电机定子3时,可通过向下移动铰轴2,增大主动段11的臂长,同时减少从动段12的臂长,增大主动段11和从动段12的臂长比例,起到更加省力和作用;在起吊较轻、较小的电机定子3时,可通过上移铰轴2,减小主动段11的臂长,同时增大从动段12的臂长,减小主动段11和从动段12的臂长比例。铰轴2的外周上还套装有处于两剪叉臂1的交叉部位之间的复位扭簧,复位扭簧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两剪叉臂1上,该复位扭簧向两剪叉臂1施加使两者相对分开的扭矩,以在需要从吊具上卸下电机定子3时,可通过放松吊车的吊绳4,两剪叉臂1可在复位扭簧的作用下自然分开,实现电机定子3的到位放置。本实施例中吊具的工作原理是:根据电机定子3的大小和重量,在两剪叉臂1上选取合适的销孔19,并使得两剪叉臂1下段15的卡头16保持对齐;然后,将两剪叉臂1上段14的吊耳连接在吊车的吊绳4上,并通过吊车将吊具调运到电机定子3的起点位置;接着,放下吊具,使得吊具的两剪叉臂1在复位扭簧的作用下相对张开,并将两剪叉臂1下段15的卡头16对齐在电机定子3的相背两侧;再然后,通过吊车吊起吊具,在吊起的过程中,两剪叉臂1逐渐合拢并夹紧在电机定子3的相背两侧;最后,通过吊车将电机定子3自起点位置吊运至终点位置,再下放吊具,使得吊具的两剪叉臂1相对张开而放开电机定子3。本技术中电机定子吊具的另一实施例:本实施例与上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从动段采用向内弯折的弧形臂。本技术中电机定子吊具的其他实施例:剪叉臂的从动段也可以采用直臂、异形臂等。两剪叉臂也可以通过一棘轮机构转接,以通过棘轮机构锁定两剪叉臂的夹紧角度,实现防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电机定子吊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交叉的两个剪叉臂,两剪叉臂的交叉部位绕同一水平延伸的轴线铰接在铰点上,且两剪叉臂均具有处于铰点上方的主动段和处于铰点下方的从动段,主动段上设有用于吊挂的吊耳,从动段上设有用于夹紧在定子的外周面上的卡头,两剪叉臂的卡头朝向从动段的相向侧。

【技术特征摘要】
1.电机定子吊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交叉的两个剪叉臂,两剪叉臂的交叉部位绕同一水平延伸的轴线铰接在铰点上,且两剪叉臂均具有处于铰点上方的主动段和处于铰点下方的从动段,主动段上设有用于吊挂的吊耳,从动段上设有用于夹紧在定子的外周面上的卡头,两剪叉臂的卡头朝向从动段的相向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定子吊具,其特征在于,卡头包括沿垂直两从动段分合方向的水平方向延伸的爪瓣,爪瓣具有固定在从动段上的背面和与背面相背的正面,爪瓣的正面为绕竖向延伸的轴线弯曲的弧面,两卡头的爪瓣正面相向。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定子吊具,其特征在于,爪瓣为钢构件,爪瓣的正面上设有柔性的防滑层。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机定子吊具,其特征在于,爪瓣外包裹有布料材质的柔性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郝统韩保才李超然平波涛李淮辉马云龙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德盛祥电机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