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机油冷却组件及其发动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671124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18 02: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发动机机油冷却组件及其发动机,包括设置在气缸头上的机油冷却组件,所述机油冷却组件包括气缸头盖和设置于气缸头盖上用于冷却机油的散热板,所述散热板上设有散热油道,所述散热油道的进油端与曲轴箱体的出油通道连通,散热油道出油端分别与设于气缸头盖上用于向气缸头通入冷却机油的过油通道和设于气缸体上用于向曲轴箱体通入冷却机油的进油通道I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仅可实现机油冷却,提高对热机和冷机部分的冷却效果,有效降低发动机相关部件的温度,使发动机拥有更佳的使用寿命和稳定性,而且结构简单,简化了模具设计和零件加工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发动机机油冷却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发动机机油冷却组件及其发动机。
技术介绍
现有三轮车用卧式发动机,主要采用在气缸头和气缸头盖外加装散热片对气缸头进行散热,但采用这种散热方式却存在以下缺点:1、为了提高散热效果,需在气缸头或气缸头盖外设置大量散热片,这样不仅结构复杂、模具结构复杂,而且材料浪费较多,增加了成本;2、机油在对凸轮、摇臂进行润滑时,机油均是从气缸体进入气缸头,机油已经加热后,再润滑凸轮、摇臂,对气缸头温度降低无明显改善;3、由于现有机油润滑油路中,机油始终在气缸体、气缸头内循环,只对机油进行了加热,无散热的过程,不利于对气缸头进行冷却,达不到发动机整体热负荷降低的效果,不利于散热;4、尤其是对于三轮卧式老年车,由于该车型的发动机通风口长而小,整车速度低,最终吹到气缸头的风有限,通过分流后,发动机左、右、上三方向基本出现乱流现象,使发动机散热不好,导致发动机热负荷高,若单独增加油冷器,则增加了发动机成本,市场不易接受;5、机油对离合器、曲轴、主副轴等冷机部分进行润滑时,机油也未进行冷却,对热机、冷机部分冷却效果有限。因此,需要提供一种不仅可实现机油冷却,提高对热机和冷机部分的冷却效果,有效降低发动机相关部件的温度,使发动机拥有更佳的使用寿命和稳定性,而且结构简单,简化了模具设计和零件加工成本的发动机机油冷却组件及其发动机。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发动机机油冷却组件及其发动机,不仅可实现机油冷却,提高对热机和冷机部分的冷却效果,有效降低发动机相关部件的温度,使发动机拥有更佳的使用寿命和稳定性,而且结构简单,简化了模具设计和零件加工成本。本技术的发动机机油冷却组件,包括设置在气缸头上的机油冷却组件,所述机油冷却组件包括气缸头盖和设置于气缸头盖上用于冷却机油的散热板,所述散热板上设有散热油道,所述散热油道的进油端与曲轴箱体的出油通道连通,散热油道出油端分别与设于气缸头盖上用于向气缸头通入冷却机油的过油通道和设于气缸体上用于向曲轴箱体通入冷却机油的进油通道I连通,使曲轴箱体中流出的机油先进入散热板的散热油道中,经散热油道冷却后一部分冷却机油经气缸体的进油通道I进入曲轴箱体,冷却润滑离合器、曲轴等冷机部分,另一部分经气缸头盖的过油通道进入气缸头,冷却润滑气缸头、凸轮轴和摇臂等热机部分,从而不仅可实现机油冷却,提高对热机和冷机部分的冷却效果,有效降低发动机相关部件的温度,使发动机拥有更佳的使用寿命和稳定性,而且整体结构简单,无需对现有曲轴箱体、气缸体、气缸头等模具进行较大改动,简化了模具设计和零件加工成本。进一步,所述散热板四周侧面设置有垂直于冷却风流向的散热片,更加有利于对机油进行冷却,提高散热效果。进一步,所述气缸头盖与气缸头之间设置有用于隔热的密封件,用于阻止气缸头温度导热到气缸头盖对散热板的散热油道中机油进行加热,以防止发生用未冷却机油对相应部件进行冷却润滑的情况,保证机油冷却润滑效果。进一步,所述密封件为密封垫圈,既可防止热传递,又可提高密封性能,还便于加工制造,成本低。进一步,所述散热油道为沿横向设置在散热板上的蛇形散热油道,能够增加对机油的散热面积,有效提高散热效果。进一步,所述散热油道的进油端和出油端分别位于散热板两侧,既可增加机油的流动路径,增加有效散热面积,也便于机油的进入和流出。进一步,所述散热油道的进油端与曲轴箱体的出油通道之间通过油管I连通,散热油道的出油端与气缸体的进油通道I之间通过油管II连通,使曲轴箱体流出的高温机油先通过油管I进入散热油道进行冷却,散热油道中冷却后的机油一部分通过气缸体进入曲轴箱体,冷却润滑离合器、曲轴等冷机部分,另一部分通过气缸头盖进入气缸头,冷却润滑气缸头、凸轮轴和摇臂等热机部分,从而实现机油冷却的同时,达到了发动机整体热负荷降低的效果,利于散热。进一步,所述散热板与气缸头盖以可拆卸方式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结构简单,便于装配,简化了模具设计和零件加工成本,本技术的散热板与气缸头盖以可拆卸方式固定连接,且气缸头盖与散热板之间的安装面为平面,以便于装配。进一步,所述过油通道包括沿气缸头盖轴向贯通的主油道和沿气缸头盖径向设置与主油道连通的分流油道,所述主油道进油端与散热油道出油端连通,主油道出油端设有用于与气缸头上设有的进油通道II连通的出油油道,所述分流油道下方倾斜设置有与分流油道连通的喷油油道,通过设置分流油道、喷油油道,使进入过油通道中的冷却机油,一部分通过分流油道进入喷油油道喷射进气侧,冷却润滑气缸头、凸轮轴和摇臂等,另一部通过出油油道进入气缸头,冷却润滑气缸头、凸轮轴和摇臂,有效的提高了对气缸头、凸轮轴和摇臂等热机部件的冷却效果。本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应用发动机机油冷却组件的发动机,所述发动机机油冷却组件安装于该发动机,可实现机油冷却,提高对热机和冷机部分的冷却效果,有效降低发动机相关部件的温度,使发动机拥有更佳的使用寿命和稳定性。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发动机机油冷却组件及其发动机,通过设置机油冷却组件,使曲轴箱体中流出的机油先进入散热板的散热油道中,经散热油道冷却后一部分冷却机油经气缸体的进油通道I进入曲轴箱体,冷却润滑离合器、曲轴等冷机部分,另一部分经气缸头盖的过油通道进入气缸头,冷却润滑气缸头、凸轮轴和摇臂等热机部分,从而不仅可实现机油冷却,提高对热机和冷机部分的冷却效果,有效降低发动机相关部件的温度,使发动机拥有更佳的使用寿命和稳定性,而且结构简单,简化了模具设计和零件加工成本。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机油冷却组件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机油冷却组件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发动机机油冷却组件,包括设置在气缸头3上的机油冷却组件,所述机油冷却组件包括气缸头盖2和设置于气缸头盖2上用于冷却机油的散热板1,所述散热板1上设有散热油道4,所述散热油道4的进油端与曲轴箱体15的出油通道15a连通,散热油道4出油端分别与设于气缸头盖2上用于向气缸头3通入冷却机油的过油通道和设于气缸体6上用于向曲轴箱体15通入冷却机油的进油通道I6a连通,使曲轴箱体15中流出的机油先进入散热板1的散热油道4中,经散热油道4冷却后一部分冷却机油经气缸体6的进油通道I6a进入曲轴箱体15,冷却润滑离合器、曲轴等冷机部分,另一部分经气缸头盖2的过油通道进入气缸头3,冷却润滑气缸头、凸轮轴和摇臂等热机部分,从而不仅可实现机油冷却,提高对热机和冷机部分的冷却效果,有效降低发动机相关部件的温度,使发动机拥有更佳的使用寿命和稳定性,而且整体结构简单,无需对现有曲轴箱体、气缸体、气缸头等模具进行较大改动,简化了模具设计和零件加工成本。本实施例中曲轴箱体15上设有用于与进油通道I6a连通的油道III15b和与油道III15b连通用于润滑离合器、曲轴的油道IV15c,使进油通道I6a流出的冷却机油能够经油道III15b进入油道IV15c,冷却润滑离合器、曲轴等冷机部分。本实施例中,所述散热板1四周侧面设置有垂直于冷却风流向的散热片13,更加有利于对机油进行冷却,提高散热效果。本实施例中,所述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发动机机油冷却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气缸头上的机油冷却组件,所述机油冷却组件包括气缸头盖和设置于气缸头盖上用于冷却机油的散热板,所述散热板上设有散热油道,所述散热油道的进油端与曲轴箱体的出油通道连通,散热油道出油端分别与设于气缸头盖上用于向气缸头通入冷却机油的过油通道和设于气缸体上用于向曲轴箱体通入冷却机油的进油通道I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动机机油冷却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气缸头上的机油冷却组件,所述机油冷却组件包括气缸头盖和设置于气缸头盖上用于冷却机油的散热板,所述散热板上设有散热油道,所述散热油道的进油端与曲轴箱体的出油通道连通,散热油道出油端分别与设于气缸头盖上用于向气缸头通入冷却机油的过油通道和设于气缸体上用于向曲轴箱体通入冷却机油的进油通道I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机油冷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板四周侧面设置有垂直于冷却风流向的散热片。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机油冷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头盖与气缸头之间设置有用于隔热的密封件。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动机机油冷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为密封垫圈。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机油冷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油道为沿横向设置在散热板上的蛇形散热油道。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动机机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牟松白浩程仕杰陈翔崔兴健闵渝维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隆鑫发动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