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水一体化预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670156 阅读:1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18 00: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污水一体化预处理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污水一体化预处理装置包括进水管、出水管、罐体及设于罐体内的粗格栅、细格栅和储水胆,储水胆包括内壁及低于内壁的外壁,内壁围成第一通道,外壁与内壁围成第二通道,进水管的一端穿设于罐体与第一通道连通,出水管的一端穿设于罐体与第二通道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污水一体化预处理装置能够真正实现一体化的预处理装置,便于批量化制作,可以在污水处理点安装使用,占地面积小,也无需另外建设混凝土池及购买相关机械设备,节约了投资,并通过盛渣篮简化了对预处理段产生的栅渣的清理程序,降低了人工清理难度,提高了清理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污水一体化预处理装置,具体涉及一种能提高污水预处理效率的小流量污水一体化预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国家对农村污水和小型社区污水排放的处理要求在不断地加强,小型污水处理站的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集中于对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的研发也逐渐增多。目前针对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的研发主要局限于预处理后的污水在后续的生化处理装置,从而忽视了对污水预处理设施的优化,特别是对污水预处理设施的集约化重视程度不够,现有的对污水预处理的三个主要装置,即粗格栅、细格栅及沉砂池,通常需要在项目地点(污水处理地点)另外再建,这就导致项目没有实现真正意义的一体化,项目施行仍要进行混凝土工程施工和机械设备购置(如粗格栅及细格栅等),而污水一体化预处理装置中的难点在于如何对污水一体化预处理装置中的粗格栅、细格栅及沉砂池装置进行集中布置及对装置中的栅渣和沉砂进行快速且有效地外排,以确保污水一体化预处理装置的正常作业。特别地,针对小流量污水进行预处理,即污水的总水量小于1000m3/天,根据相关规定,市政污水粗格栅的日处理栅渣量的范围为0.01m3/1000m3-0.1m3/1000m3,细格栅的日处理栅渣量可选取为0.1m3/1000m3,由此可知污水预处理设施的总处理栅渣量不足0.2m3/天,而根据有关设计规范,如果每日处理的总栅渣量少于0.2m3,则可以采用人工清捞的作业方式处理栅渣。当前,现有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缺乏设计便于人工清捞栅渣的设施,使得人工清理的耗时长,且清理栅渣的效果也不理想,维护污水处理装置的成本高,不利于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一体化污水预处理。因此,针对以上不足,需要提供一种污水一体化预处理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解决现有的污水预处理装置布局分散,占地面积大,清理栅渣的耗费时间长、清理效果不理想且栅渣的外排比较困难导致整个预处理设备难以正常运行,也不利于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一体化污水预处理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污水一体化预处理装置,该污水一体化预处理装置包括进水管、出水管、罐体及设于所述罐体内的粗格栅、细格栅和储水胆,所述储水胆包括内壁及低于所述内壁的外壁,所述内壁围成第一通道,所述外壁与所述内壁围成第二通道,所述进水管的一端穿设于所述罐体与所述第一通道连通,呈倒扣锥筒型的所述粗格栅对应于所述进水管设置,所述粗格栅与所述内壁连接,所述出水管的一端穿设于所述罐体与所述第二通道连接,所述细格栅的一端与所述内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外壁连接。其中,所述粗格栅的端部设有盛渣篮,所述内壁上对应于所述盛渣篮设有承托环。其中,所述外壁上对应于所述细格栅设置有所述承托环,所述细格栅的一端搭接于所述内壁上;所述细格栅的另一端与所述承托环连接。其中,所述罐体的顶端设置有第一检修口和第二检修口,所述第一检修口与所述第一通道对应设置,所述第二检修口与所述细格栅对应设置。该污水一体化预处理装置还包括吸砂泵和外排水泵,所述吸砂泵对应于所述第一检修口设置于所述罐体的底部,所述外排水泵对应于所述第二检修口设置于所述第二通道内。该污水一体化预处理装置还包括清渣耙,附着在所述粗格栅及细格栅上的栅渣分别通过所述清渣耙收集至所述盛渣篮上。该污水一体化预处理装置还包括所述外壁与第一侧壁形成的第一夹道及所述外壁与第二侧壁形成的第二夹道。(三)有益效果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本技术提供的污水一体化预处理装置包括进水管、出水管、罐体及设于罐体内的粗格栅、细格栅和储水胆,储水胆包括内壁及低于内壁的外壁,内壁围成第一通道,外壁与内壁围成第二通道,进水管的一端穿设于罐体与第一通道连通,呈倒扣锥筒型的粗格栅对应于进水管设置,粗格栅与内壁连接,出水管的一端穿设于罐体与第二通道连接,细格栅的一端与内壁连接,另一端与外壁连接。本技术提供的污水一体化预处理装置将粗格栅、细格栅及储水胆全部集中到一个罐体构造中,能够真正实现一体化的预处理装置,便于批量化制作,可以在污水处理点安装使用,占地面积小,也无需另外建设混凝土池及购买相关机械设备,节约了投资,并通过盛渣篮简化了对预处理段产生的栅渣的清理程序,降低了人工清理难度,提高了清理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中污水一体化预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A的剖面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二中污水一体化预处理装置的剖视图;图4是包括本技术实施例二污水一体化预处理装置的一体化污水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粗格栅;2:细格栅;3:储水胆;4:清渣耙;5:盛渣篮;6:外排水泵;7:承托环;8:吸砂泵;9:进水管;10:出水管;11:第一检修口;12:第二检修口;13:预处理段;14:生化处理段;15:沉淀处理段;16:第一侧壁;17:第二侧壁。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一如图1至图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污水一体化预处理装置,该污水一体化预处理装置包括进水管9、出水管10、罐体及设于罐体内的粗格栅1、细格栅2和储水胆3,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的罐体结构为圆形罐体,本技术中的污水一体化预处理装置将粗格栅1、细格栅2及储水胆3完全集中到一个罐体构造中,能够真正实现一体化的预处理装置,便于批量化制作,同时本技术采用罐体化方式无需在安装地点另外建设混凝土池和另行购买相关机械设备,可以在污水处理点安装使用且占地面积小,节约了投资。储水胆3包括内壁及低于内壁的外壁,内壁围成第一通道,外壁与内壁围成第二通道,进水管9的一端穿设于罐体与第一通道连通,呈倒扣锥筒型的粗格栅1对应于进水管9设置,采用呈倒扣锥筒型的粗格栅1提高了过滤待处理污水的效率,待处理的污水经进水管9流入,首先经过粗格栅1过滤,污水中较大的杂物被粗格栅1的栅条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污水一体化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水管(9)、出水管(10)、罐体及设于所述罐体内的粗格栅(1)、细格栅(2)和储水胆(3),所述储水胆(3)包括内壁及低于所述内壁的外壁,所述内壁围成第一通道,所述外壁与所述内壁围成第二通道,所述进水管(9)的一端穿设于所述罐体与所述第一通道连通,呈倒扣锥筒型的所述粗格栅(1)对应于所述进水管(9)设置,所述粗格栅(1)与所述内壁连接,所述出水管(10)的一端穿设于所述罐体与所述第二通道连接,所述细格栅(2)的一端与所述内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外壁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水一体化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水管(9)、
出水管(10)、罐体及设于所述罐体内的粗格栅(1)、细格栅(2)和
储水胆(3),所述储水胆(3)包括内壁及低于所述内壁的外壁,所述
内壁围成第一通道,所述外壁与所述内壁围成第二通道,所述进水管
(9)的一端穿设于所述罐体与所述第一通道连通,呈倒扣锥筒型的所
述粗格栅(1)对应于所述进水管(9)设置,所述粗格栅(1)与所述
内壁连接,所述出水管(10)的一端穿设于所述罐体与所述第二通道
连接,所述细格栅(2)的一端与所述内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外壁连
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一体化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粗格栅(1)的端部设有盛渣篮(5),所述内壁上对应于所述盛渣
篮(5)设有承托环(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污水一体化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壁上对应于所述细格栅(2)设置有所述承托环(7),所述细格
栅(2)的一端搭接于所述内壁上;所述细格栅(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旭李星文周丽颖袁琳
申请(专利权)人:浦华环保股份有限公司紫光环保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