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道挤出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667245 阅读: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17 16: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管道挤出设备,包括挤出组件、真空冷却箱、冷却水箱及烘干箱,所述挤出组件包括挤出机主体及设于所述挤出机主体上的挤出机头,所述挤出机头设有挤出通道,所述真空冷却箱与所述挤出机头连通,所述真空冷却箱、所述冷却水箱及所述烘干箱依次连接且位于所述挤出通道的挤出方向上。上述管道挤出设备,管坯从挤出机头沿挤出方向挤出,进入真空冷却箱先期冷却后,再于冷却水箱的水中完全冷却,最后通过烘干箱烘干。如此真空冷却箱和冷却水箱结合使用,不仅保证了冷却效果,而且降低了能耗,尤其适用于实际大规模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管材生产设备
,特别是涉及一种管道挤出设备。
技术介绍
城市供暖输水管道多采用钢管为主,并在钢管外面包覆保温材料起到保温作用。然而供暖输水管道长期埋于地下,钢管很容易受到腐蚀,使用寿命受限。塑料管材因其具有使用寿命长、可防环境渗透、抗挤压、抗冲击、抗拉伸、抗弯曲、耐腐蚀及防结垢等优点,在城市供暖输水管道的应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塑料管材的制造,一般采用管道挤出机挤出得到管坯,然后进入真空冷却箱对管坯进行定径、冷却,再通过烘干箱烘干即可,然而真空冷却箱耗能大。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降低能耗的管道挤出设备。一种管道挤出设备,包括挤出组件、真空冷却箱、冷却水箱及烘干箱,所述挤出组件包括挤出机主体及设于所述挤出机主体上的挤出机头,所述挤出机头设有挤出通道,所述真空冷却箱与所述挤出机头连通,所述真空冷却箱、所述冷却水箱及所述烘干箱依次连接且位于所述挤出通道的挤出方向上。上述管道挤出设备,管坯从挤出机头沿挤出方向挤出,进入真空冷却箱先期冷却后,再于冷却水箱的水中完全冷却,最后通过烘干箱烘干。如此真空冷却箱和冷却水箱结合使用,不仅保证了冷却效果,而且降低了能耗,尤其适用于实际大规模生产。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挤出机头包括依次连通设置的机颈、进料机构、混料机构及口模定径机构,所述机颈及所述挤出机主体均为多个,所述机颈设有机颈通道,所述机颈通过所述机颈通道与所述挤出机主体一一对应连通。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进料机构包括进料主体及设于所述进料主体内的多个进料体,所述多个进料体依次套设且可转动,所述进料体的外表面设有螺旋槽体,所述进料体的所述螺旋槽体与套设在其上的另一进料体或与所述进料主体形成进料通道,所述进料通道为螺旋状通道,所述进料通道与所述机颈通道一一对应连通。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挤出机主体、所述机颈及所述进料体均为三个;三个所述机颈分别为内层机颈、中间层机颈及外层机颈;三个所述进料体由内到外依次为内层进料体、中间层进料体及外层进料体;所述内层进料体与所述中间层进料体形成与所述内层机颈连通的内层进料通道;所述中间层进料体与所述外层进料体形成与所述中间层机颈连通的中间层进料通道;所述外层进料体与所述进料主体形成与所述外层机颈连通的外层进料通道。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层机颈位于所述挤出方向的相反方向上,所述中间层机颈及所述外层机颈分别位于所述内层机颈的两侧。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混料机构包括混料主体及设于所述混料主体内的内芯棒,所述内芯棒与所述混料主体形成混料通道,所述混料通道为环状通道,所述进料通道分别与所述混料通道连通。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混料通道的外径尺寸沿所述挤出方向呈逐渐减小的结构。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口模定径机构包括口模及设于所述口模内的定径芯棒,所述定径芯棒与所述口模形成挤出通道,所述挤出通道为环状通道且与所述混料通道连通。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冷却水箱为浸入式冷却水箱。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真空却冷箱内设有喷淋冷却装置。附图说明图1为一实施例的管道挤出设备的结构图;图2为图1所示管道挤出设备的挤出机头的结构图;图3为图2所示挤出机头的A处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参照图1,本较佳实施例的管道挤出设备100,包括挤出组件120、真空冷却箱140、冷却水箱160及烘干箱180。参照图1及图2,挤出组件120包括挤出机主体110及设于挤出机主体110上的挤出机头130。挤出机头130设有挤出通道(图未标)。真空冷却箱140与挤出机头130连通。真空冷却箱140、冷却水箱160及烘干箱180依次连接且位于挤出通道的挤出方向(图2所示箭头方向)上。上述管道挤出设备100,管坯从挤出机头130沿挤出方向挤出,进入真空冷却箱140先期冷却后,再于冷却水箱160的水中完全冷却,最后通过烘干箱180烘干。如此真空冷却箱140和冷却水箱160结合使用,不仅保证了冷却效果,而且降低了能耗,尤其适用于实际大规模生产。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冷却水箱160为浸入式冷却水箱。浸入式即管坯浸入冷却水箱160的水中冷却的方式,这种方式直接热传导,冷却速度快,冷却成本低。具体的,在其他实施例中,冷却水箱160也可为间接与冷却水箱160中的水热传导冷却的方式,如冷却水箱160中设有环形储水装置,该环形储水装置的中间孔即为管坯通道,管坯与环形储水装置接触,通过热传导完成热交换。具体的,真空却冷箱140内设有喷淋冷却装置(图未示)。继续参照图2,具体的,挤出机头130包括依次连通设置的机颈132、进料机构134、混料机构136及口模定径机构138。机颈132及挤出机主体110均为三个。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三个机颈132分别为内层机颈1321、中间层机颈1322及外层机颈1323。各机颈132设有机颈通道131。机颈132通过机颈通道131与挤出机主体110一一对应连通。可以理解,机颈132及挤出机主体110也可为一个、两个或三个以上。如此多个挤出机主体110可设有不同管材原料,进入机颈132通过挤出机头130同时挤出。参照图3,具体的,进料机构134包括进料主体1341及设于进料主体1341内的三个进料体133。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三个进料体133由内到外依次为内层进料体1331、中间层进料体1332及外层进料体1333。三个进料体133依次套设且可转动。进料体133的外表面设有螺旋槽体(图未标),进料体133的螺旋槽体与套设在其上的另一进料体133或与进料主体1341形成进料通道135。该进料通道135为螺旋状通道。该进料通道135与机颈通道131一一对应连通。更具体的,内层进料体1331与中间层进料体1332形成内层进料通道1351,内层进料通道1351与内层机颈1321连通。更具体的,中间层进料体1332与外层进料体1333形成中间层进料通道1352,中间层进料通道1352与中间层机颈1322连通。更具体的,外层进料体1333与进料主体1341形成外层进料通道1353,外层进料通道1353与外层机颈1323连通。三个依次套设的进料体133分别进料,然后在混料机构136中形成内层、中间层及外层三层不同组分的物料,经过口模定径机构138挤出可得到三层不同组分的管道。可以理解,进料体133也可为一个、两个或三个以上,只要进料通道135与机颈通道131一一对应连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管道挤出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挤出组件、真空冷却箱、冷却水箱及烘干箱,所述挤出组件包括挤出机主体及设于所述挤出机主体上的挤出机头,所述挤出机头设有挤出通道,所述真空冷却箱与所述挤出机头连通,所述真空冷却箱、所述冷却水箱及所述烘干箱依次连接且位于所述挤出通道的挤出方向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道挤出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挤出组件、真空冷却箱、冷却水箱及烘干箱,所述挤出组件包括挤出机主体及设于所述挤出机主体上的挤出机头,所述挤出机头设有挤出通道,所述真空冷却箱与所述挤出机头连通,所述真空冷却箱、所述冷却水箱及所述烘干箱依次连接且位于所述挤出通道的挤出方向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挤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出机头包括依次连通设置的机颈、进料机构、混料机构及口模定径机构,所述机颈及所述挤出机主体均为多个,所述机颈设有机颈通道,所述机颈通过所述机颈通道与所述挤出机主体一一对应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道挤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机构包括进料主体及设于所述进料主体内的多个进料体,所述多个进料体依次套设且可转动,所述进料体的外表面设有螺旋槽体,所述进料体的所述螺旋槽体与套设在其上的另一进料体或与所述进料主体形成进料通道,所述进料通道为螺旋状通道,所述进料通道与所述机颈通道一一对应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管道挤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出机主体、所述机颈及所述进料体均为三个;三个所述机颈分别为内层机颈、中间层机颈及外层机颈;三个所述进料体由内到外依次为内层进料体、中间层进料体及外层进料体;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腾飞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瑞萨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