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逆变器壳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665584 阅读:1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17 14: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逆变器壳体,旨在解决现有的壳体结构强度低的缺点,其技术方案要点是:一种逆变器壳体,包括上壳板和固定在上壳板两侧的侧壳板,所述上壳板和所述侧壳板的中间位置均设有向内凹陷的加强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逆变器壳体具有提高结构强度且重量轻、成本低的优点,同时可在壳体的外部形成风道,增加散热面积、提高散热效果;并且位于侧壳板上加强槽可以在搬运时给人抓扣的空间,方便搬运、易于维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逆变器,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逆变器壳体。
技术介绍
逆变器是把直流电能(电池、蓄电瓶)转变成交流电(一般为220V,50Hz正弦波)。它由逆变桥、控制逻辑和滤波电路组成。广泛适用于空调、家庭影院、电动砂轮、电动工具、缝纫机、DVD、VCD、电脑、电视、洗衣机、抽油烟机、冰箱,录像机、按摩器、风扇、照明等。通常在逆变器的外部设有外壳,用于保护逆变器的内部结构。但现有的逆变器壳体其强度不高,易发生变形,造成内部结构损坏;而如果通过加厚壳体的方式提高壳体的强度,则会造成壳体体积过大且较为笨重,不方便搬运;如果通过改变材料的方式来提高壳体的强度,则会造成成本的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逆变器壳体,具有提高结构强度且重量轻、成本低的优点。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逆变器壳体,包括上壳板和固定在上壳板两侧的侧壳板,所述上壳板和所述侧壳板的中间位置均设有向内凹陷的加强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有重物压在壳体上时,侧壳板受重物的重力作用,中间位置具有向凹陷或向外拱起的趋势,位于侧壳板上的加强槽的侧壁则会有相互靠拢的趋势,这个相对运动的趋势传递到上壳板后,上壳板即会受到两侧的拉力,位于上壳板的加强槽的侧壁则会产生向两侧发生变形的趋势,由此重物对壳体的作用力即被分散到位于上壳板和侧壳板上加强槽中,从而使壳体的上壳板和侧壳板同时对重物产生支撑力,壳体的变形程度则会变小,提高了壳体的结构强度;同时在制造时无需更换成较为昂贵的材料,也无需增加壳体的厚度,从而降低的壳体的重量,节约了成本;并且位于侧壳板上加强槽可以在搬运时给人抓扣的空间,方便搬运、易于维护。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加强槽的侧壁相对于底壁倾斜向外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壳体在受压的过程中,作用在加强槽侧壁上的力可以分解为竖直方向的作用力和水平方向的作用力,而能够使位于侧壳板上的加强槽的侧壁为竖直方向的力,能够使位于上壳板上的加强槽的侧壁为水平方向的力,从而在壳体受力时使加强槽的侧壁产生变形的力更小,进一步提高了壳体的结构强度。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加强槽的侧壁与底壁之间的夹角为120°-13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竖直方向的力和水平方向的力均较为合适,从而使壳体具有较好的结构强度,同时使壳体具有较好的承载能力。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加强槽的侧壁与底壁之间的夹角为1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经专利技术人多次实验得出,120°的倾角使壳体的结构强度最佳。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侧壳板的下端设有支撑脚,所述支撑脚包括固定于所述侧壳板的连接部和固定在所述连接部端部的支撑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脚可以在壳体安装到逆变器上后将逆变器抬高,使逆变器与地面之间留有间隙,从而使逆变器在工作时散热效果更好,同时较少逆变器与地面发生碰撞,减少了逆变器的损坏;连接部用于将逆变器抬高,支撑部与地面接触,使逆变器放置的更加稳定。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部上开设有若干固定口。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口可以在逆变器需要完全固定的情况下,供固定件穿过将逆变器固定。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壳板上位于所述加强槽的两侧的部分朝向所述侧壳板倾斜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上壳板上加强槽的侧壁与加强槽两侧的部分即形成一个向上凸起的棱边,当重物压在上壳板上时,两条棱边首先对重物起支撑作用,并且将受到的压力分散到整个上壳板以及上壳板与侧壳板的连接处,从而提高了壳体对重物的支撑能力,并进一步提高了壳体的结构强度。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壳板上位于所述加强槽的两侧的部分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壳板在支撑重物时不会出现变形角度过大而造成上壳板损坏的情况发生。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壳板上位于所述加强槽的两侧的部分与水平面的夹角为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经专利技术人多次实验得出,5°的倾角使上壳板的承力能力最好,且变形不会过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壳板与侧壳板的连接处呈圆弧形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减少了上壳板与侧壳板连接处的应力集中,从而减少了上壳板与侧壳板的连接处发生断裂。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其一,通过设置加强槽,将壳体受力分散到加强槽内,提高了壳体的结构强度,且质量轻、成本低;同时可在壳体的外部形成风道,增加散热面积、提高散热效果;并且位于侧壳板上加强槽可以在搬运时给人抓扣的空间,方便搬运、易于维护;其二,加强槽的侧壁倾斜设置,且与加强槽的底壁之间的夹角为120°,减少了使加强槽侧壁直接发生变形的力,进一步提高了壳体的结构强度;其三,设置支撑脚,提高了逆变器的散热效果,且减少了逆变器受到损伤;其四,上壳板上位于加强槽的两侧的部分朝向侧壳板倾斜设置,且与水平面的夹角为5°,使整个上壳板都对重物起到支撑作用,进一步提高了壳体的结构强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施例的壳体安装到逆变器上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上壳板;2、侧壳板;3、加强槽;4、支撑脚;41、连接部;42、支撑部;43、固定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一种逆变器壳体,如图1所示,包括上壳板1固定在上壳板1两侧的侧壳板2,上壳板1与侧壳板2的连接处呈弧形设置,上壳板1与侧壳板2一体成型;在其他实施例中,上壳板1和侧壳板2还可以通过相互插接的方式拼接在一起,从而在更换时只需要单独更换上壳板1或侧壳板2即可,而无需更换整个壳体,节约了成本且易于维护;上壳板1和侧壳板2的中间位置均设有向内凹陷的加强槽3,加强槽3沿上壳板1的侧壳板2的长度方向设置,并从上壳板1和侧壳板2一端延伸至另一端;当有重物压在壳体上时,侧壳板2受重物的重力作用,中间位置具有向凹陷或向外拱起的趋势,位于侧壳板2上的加强槽3的侧壁则会有相互靠拢的趋势,这个相对运动的趋势传递到上壳板1后,上壳板1即会受到两侧的拉力,位于上壳板1的加强槽3的侧壁则会产生向两侧发生变形的趋势,由此重物对壳体的作用力即被分散到位于上壳板1和侧壳板2上加强槽3中,从而使壳体的上壳板1和侧壳板2同时对重物产生支撑力,壳体的变形程度则会变小,提高了壳体的结构强度;同时在制造时无需更换成较为昂贵的材料,也无需增加壳体的厚度,从而降低的壳体的重量,节约了成本;并且位于侧壳板2上加强槽3可以在搬运时给人抓扣的空间,方便搬运。如图1和图2所示,加强槽3的侧壁相对于底壁倾斜向外设置,且侧壁与底壁之间的夹角为120°-135°,本实施例优选为120°;壳体在受压的过程中,作用在加强槽3侧壁上的力可以分解为竖直方向的作用力和水平方向的作用力,而能够使位于侧壳板2上的加强槽3的侧壁为竖直方向的力,能够使位于上壳板1上的加强槽3的侧壁为水平方向的力,从而在壳体受力时使加强槽3的侧壁产生变形的力更小,进一步提高了壳体的结构强度。如图1和图2所示,上壳板1上位于加强槽3的两侧部分朝向侧壳板2倾斜设置,且上壳板1上位于加强槽3的两侧的部分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5°,本实施例优选为3°;上壳板1上加强槽3的侧壁与加强槽3两侧的部分即形成一个向上凸起的棱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逆变器壳体,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壳板(1)和固定在上壳板(1)两侧的侧壳板(2),所述上壳板(1)和所述侧壳板(2)的中间位置均设有向内凹陷的加强槽(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逆变器壳体,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壳板(1)和固定在上壳板(1)两侧的侧壳板(2),所述上壳板(1)和所述侧壳板(2)的中间位置均设有向内凹陷的加强槽(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逆变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槽(3)的侧壁相对于底壁倾斜向外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逆变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槽(3)的侧壁与底壁之间的夹角为120°-135°。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逆变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槽(3)的侧壁与底壁之间的夹角为120°。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逆变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壳板(2)的下端设有支撑脚(4),所述支撑脚(4)包括固定于所述侧壳板(2)的连接部(41)和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资权王鑫王振宇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一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