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充电桩执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664207 阅读:1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17 12: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充电桩执行装置,利用电机驱动、连接带传递驱动力、带轮配合驱动的执行装置,快速实现充电器的传送,实现快速、大范围精准定位,具有良好的动态特性,提高电动车充电效率,减轻人工劳动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充电桩,具体涉及一种智能充电桩的平面执行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使用越来越多,人们对于新能源汽车的节能效果也逐渐认识到了,然而要保证车辆的节能效果,就需要新能源汽车电能的使用率提高而燃油的利用率降低,这就需要多充电来实现,特别是对于需要充电的城市电动公交车(包括纯电动公交车、插电式混合动力公交车等),由于公交车的线路比较分散,难以集中充电,而充电站的建设成本及维护成本很高,目前无法达到大面积覆盖,而且现有的充电模式主要是依靠人工操作,这样的人工操作存在一定的危险性且长时间操作会增加司机的工作量,特别是电动公交车的充电,往往在充电时还有乘客上下车,这对于乘客的安全也有一定的威胁,因此现有的充电方式不能作为一种通用的充电方式,目前亟待提出一种安全自动充电的充电机构。
技术实现思路
出于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智能充电桩执行装置,利用电机驱动、连接带传递驱动力、带轮配合驱动的执行装置,快速实现充电器的传送,实现快速、大范围精准定位,具有良好的动态特性,提高电动车充电效率,减轻人工劳动强度。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智能充电桩执行装置,包括固定架、曲柄、连杆、摇杆,所述曲柄一端与所述固定架连接,所述曲柄另一端与所述连杆一端连接,所述连杆另一端与所述摇杆一端连接,所述摇杆另一端连接所述智能充电桩的充电器。所述曲柄包括第一曲柄与第二曲柄,所述第一曲柄与第二曲柄一端分别与所述固定架通过转动副连接且两套转动副轴线重合。所述连杆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第二连杆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曲柄、第二曲柄另一端通过转动副连接。所述摇杆包括第一摇杆、第二摇杆,所述第一摇杆、第二摇杆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的另一端通过转动副连接,所述第一摇杆、第二摇杆另一端通过转动副连接。所述第一连杆、第二连杆成交叉结构,所述第一曲柄、第二曲柄、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一摇杆、第二摇杆形成两个四边形结构。所述执行装置还包括第一带轮、第二带轮、第三带轮、第四带轮,所述第一带轮、第二带轮固接所述固定架,且所述第一带轮与所述第二带轮的轴线重合,所述第三带轮、第四带轮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曲柄和第一连杆连接处及第二曲柄和第二连杆连接处。所述第一带轮与第三带轮、第二带轮与第四带轮之间通过连接带连接。所述连接带为传动带或链条或绳索。所述执行装置还包括第一驱动机构、第二驱动机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与第二驱动机构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带轮与第二带轮。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第二驱动机构为步进电机或伺服电机。相比现有的充电装置,本专利技术有显著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体现为:1.使用本专利技术的充电桩执行装置,实现自动充电,减少了司机工作量且节省时间;2.使用本专利技术的充电桩执行装置,充电设备远离地面人所能触及的位置,提高了安全性;3.使用本专利技术的充电桩执行装置,通过带轮配合精确控制电机实现充电器的平面移动,实现大范围精确定位。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智能充电桩执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为固定架、2a为第一曲柄、2b为第二曲柄、3a为第一连杆、3b为第二连杆、4a为第一摇杆、4b为第二摇杆、5a为第一带轮、5b为第二带轮、5c为第三带轮、5d为第四带轮、6a、6b为连接带。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法如下:本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充电桩执行装置为自动充电桩的平面传动部分,所述执行装置主要实现水平面内的移动,所述自动充电桩还包括立柱、充电器等,所述立柱固定于地面,所述执行装置设置于所述立柱连接,且所述执行装置可沿所述立柱上下运动,所述充电器设置于所述执行装置远离所述立柱一端,通过所述执行装置沿所述立柱的升降运动以及平面内的伸缩、旋转运动,来实现所述执行装置端部的充电器在整个空间范围内的移动,实现所述充电器与所述电动车充电口的连接或匹配充电。下面我们主要针对所述执行装置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充电桩执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所述充电桩执行装置包括固定架1、第一曲柄2a、第二曲柄2b、第一连杆3a、第二连杆3b、第一摇杆4a、第二摇杆4b、第一带轮5a、第二带轮5b、第三带轮5c、第四带轮5d、连接带6a、6b,所述第一曲柄2a、第二曲柄2b一端通过转动副与所述固定架1连接且两套转动副轴线重合,所述第一曲柄2a、第二曲柄2b另一端分别通过转动副与所述第一连杆3a、第二连杆3b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连杆3a、第二连杆3b另一端分别通过转动副与所述第一摇杆4a、第二摇杆4b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摇杆4a、第二摇杆4b另一端通过转动副连接且所述智能充电桩的充电器设置于所述该端口,所述第一带轮5a、第二带轮5b与所述固定架1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带轮5c、第四带轮5d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杆3a、第二连杆3b固定连接且分别与所述第一曲柄2a、第二曲柄2b通过转动副连接,所述第一带轮5a、第二带轮5b分别通过所述连接带6a、6b与所述第三带轮5c、第四带轮5d连接。所述第一连杆3a、第二连杆3b成交叉结构,所述第一曲柄2a、第二曲柄2b、第一连杆3a、第二连杆3b、第一摇杆4a、第二摇杆4b形成两个四边形结构,所述第一曲柄2a、第一连杆3a、第一摇杆4a成字母Z形结构,所述第二曲柄2b、第二连杆3b、第二摇杆4b成字母Z形结构。所述第一带轮5a与所述第二带轮5b的轴线可以重合设置,减少所述第一带轮5a与所述第二带轮5b的平面空间,有利于所述固定架小型化。所述第一带轮5a与第三带轮5b、第二带轮5c与第四带轮5d之间通过连接带连接,所述连接带为传动带或链条或绳索等连接传动机构。所述执行装置还包括第一驱动机构、第二驱动机构,设置于所述固定架1上,所述第一驱动机构与第二驱动机构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带轮与第二带轮,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第二驱动机构为可以为电机、气缸等能够精确驱动的机构,进一步,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第二驱动机构为步进电机或伺服电机,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第二驱动机构分别驱动所述第一带轮5a、第二带轮5b来带动所述第三带轮5c、第四带轮5d转动,以此带动所述第一连杆3a、第二连杆3b转动,最后达到驱动所述第一摇杆4a、第二摇杆4b前端的充电器的前后运动,并通过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第二驱动机构驱动所述第一带轮5a、第二带轮5b的旋转角度的不同来实现所述第一摇杆4a、第二摇杆4b前端的充电器的左右移动,配合所述直线装置的升降运动,最终实现所述充电器的空间移动,实现智能充电。对于为本专利技术的示范性实施例,应当理解为是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内其中的某一种示范性示例,具有对本领域技术人员实现相应的技术方案的指导性作用,而非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智能充电桩执行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智能充电桩执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架、曲柄、连杆、摇杆,所述曲柄一端与所述固定架连接,所述曲柄另一端与所述连杆一端连接,所述连杆另一端与所述摇杆一端连接,所述摇杆另一端连接所述智能充电桩的充电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充电桩执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架、曲柄、连杆、摇杆,所述曲柄一端与所述固定架连接,所述曲柄另一端与所述连杆一端连接,所述连杆另一端与所述摇杆一端连接,所述摇杆另一端连接所述智能充电桩的充电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充电桩执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曲柄包括第一曲柄与第二曲柄,所述第一曲柄与第二曲柄一端分别与所述固定架通过转动副连接且两套转动副轴线重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充电桩执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第二连杆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曲柄、第二曲柄另一端通过转动副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充电桩执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摇杆包括第一摇杆、第二摇杆,所述第一摇杆、第二摇杆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的另一端通过转动副连接,所述第一摇杆、第二摇杆另一端通过转动副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充电桩执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第二连杆成交叉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雪生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松正电动汽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