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改进结构的汽车大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664176 阅读:1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17 12: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新型改进结构的汽车大梁,包括纵向承重梁,前梁,后梁,加强梁一,矩形钢架,加强梁二,横梁,应变检测装置和连板,所述的纵向承重梁连接在前梁与后梁之间;所述的加强梁一固定在纵向承重梁与横梁之间;所述的加强梁二连接在加强梁一的下侧;所述的矩形钢架焊接在后梁的外侧;所述的应变检测装置安装在纵向承重梁与横梁的下方;所述的应变检测装置包括纵向应变片,横向应变片,电路板,信号发射器和数据转换器,所述的纵向应变片固定在纵向承重梁底面。本发明专利技术加强梁一,纵向承重梁和应变检测装置的设置,结构简单,保障整体受力平衡,及时监控应变数据,保障交通安全,便于市场推广和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汽车
,尤其涉及新型改进结构的汽车大梁
技术介绍
目前,我国运输车辆的轻量化水平与国外相比差距较大,而由于环保和节能的需要,治超力度的加大,以及记重收费的全面推广和实施,超重车辆将推出市场。汽车的轻量化已经成为世界汽车发展的潮流,是国际汽车创新工程的一个发展方向。汽车大梁是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能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整车性能的好坏。现有技术的汽车大梁随着汽车轻量化的发展趋势,汽车大梁所用结构势必进行改进。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205417771U,专利技术创造的名称为一种汽车大梁,包括前部大梁和后部大梁,所述前部大梁和后部大梁由纵梁和横梁组成,所述前部大梁通过八字形/人字形结构与后部大梁固定连接,所述八字形/人字形结构的前部窄端与前部大梁固定连接,八字形/人字形结构后部的两个端部与后部大梁的纵梁固定连接;所述后部大梁的尾部两端向内收拢形成梯形结构,其中所述梯形结构的两条底中,长度大的底为第一底,另一个底为第二底;第二底与梯形的腰部的两个交点和梯形结构的第一底之间分别固定连接有两个加强梁,其中一个加强梁、梯形结构位于加强梁侧的腰部和梯形结构的第一底部分构成三角形结构。但是现有汽车大梁存在着结构复杂,功能单一,受力发生应变不能及时监测,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因此,专利技术新型改进结构的汽车大梁显得非常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新型改进结构的汽车大梁,以解决现有汽车大梁存在着结构复杂,功能单一,受力发生应变不能及时监测,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新型改进结构的汽车大梁,包括纵向承重梁,前梁,后梁,加强梁一,矩形钢架,加强梁二,横梁,应变检测装置和连板,所述的纵向承重梁连接在前梁与后梁之间;所述的加强梁一固定在纵向承重梁与横梁之间;所述的加强梁二连接在加强梁一的下侧;所述的矩形钢架焊接在后梁的外侧;所述的应变检测装置安装在纵向承重梁与横梁的下方;所述的应变检测装置包括纵向应变片,横向应变片,电路板,信号发射器和数据转换器,所述的纵向应变片固定在纵向承重梁底面;所述的横向应变片固定在横梁的底面;所述的电路板通过导线与纵向应变片或者横向应变片相连;所述的信号发射器与数据转换器相连。所述的纵向承重梁包括连接槽板,储油腔,空心钢轨,液位传感器,油孔和防腐涂层,所述的连接槽板焊接在空心钢轨的上侧面;所述的储油腔内部安装液位传感器;所述的油孔设置在空心钢轨的两端;所述的防腐涂层涂覆在储油腔的内壁。所述的加强梁一或者加强梁二采用夹角为25度至35度的人字形结构,有利于提高受力强度,改善整体结构平衡,结构简单,降低汽车大梁的重量。所述的信号发射器采用GPRS模块和ZigBee模块,有利于及时将纵向承重梁或者横梁的应变数据发送至监控平台,及时报警预警,避免发生安全交通事故。所述的储油腔通过油孔与车载油箱相连,有利于增大汽车载油量,充分利用有限空间,健全使用功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由于本专利技术的新型改进结构的汽车大梁广泛应用于汽车
同时,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专利技术加强梁一或者加强梁二的设置,有利于提高受力强度,改善整体结构平衡,结构简单,降低汽车大梁的重量。。2.本专利技术的纵向承重梁的设置,有利于增大汽车载油量,充分利用有限空间,健全使用功能。3.本专利技术的应变检测装置的设置,有利于及时检测纵向承重梁或者横梁的应变数据并发送至监控平台,及时报警预警,避免发生安全交通事故。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纵向承重梁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纵向承重梁横截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纵向承重梁,101-连接槽板,102-储油腔,103-空心钢轨,104-液位传感器,105-油孔,106-防腐涂层,2-前梁,3-后梁,4-加强梁一,5-矩形钢架,6-加强梁二,7-横梁,8-应变检测装置,81-纵向应变片,82-横向应变片,83-电路板,84-信号发射器,85-数据转换器,9-连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描述:实施例:如附图1至附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新型改进结构的汽车大梁,包括纵向承重梁1,前梁2,后梁3,加强梁一4,矩形钢架5,加强梁二6,横梁7,应变检测装置8和连板9,所述的纵向承重梁1连接在前梁2与后梁3之间;所述的加强梁一4固定在纵向承重梁1与横梁7之间;所述的加强梁二6连接在加强梁一4的下侧;所述的矩形钢架5焊接在后梁3的外侧;所述的应变检测装置8安装在纵向承重梁1与横梁7的下方;所述的应变检测装置8包括纵向应变片81,横向应变片82,电路板83,信号发射器84和数据转换器85,所述的纵向应变片81固定在纵向承重梁1底面;所述的横向应变片82固定在横梁7的底面;所述的电路板83通过导线与纵向应变片81或者横向应变片82相连;所述的信号发射器84与数据转换器85相连。所述的纵向承重梁1包括连接槽板101,储油腔102,空心钢轨103,液位传感器104,油孔105和防腐涂层106,所述的连接槽板101焊接在空心钢轨103的上侧面;所述的储油腔102内部安装液位传感器104;所述的油孔105设置在空心钢轨103的两端;所述的防腐涂层106涂覆在储油腔102的内壁。所述的加强梁一4或者加强梁二6采用夹角为25度至35度的人字形结构,有利于提高受力强度,改善整体结构平衡,结构简单,降低汽车大梁的重量。所述的信号发射器84采用GPRS模块和ZigBee模块,有利于及时将纵向承重梁1或者横梁7的应变数据发送至监控平台,及时报警预警,避免发生安全交通事故。所述的储油腔102通过油孔105与车载油箱相连,有利于增大汽车载油量,充分利用有限空间,健全使用功能。工作原理本专利技术中,纵向应变片81粘贴在纵向承重梁1的侧部,横向应变片82粘贴在横梁7的侧面;纵向承重梁1和横梁7的应变量经过电路板83接收转换后,然后通过信号发射器84发送至检测监控平台,便于及时维修维护,断绝安全隐患,通过油孔105可向储油腔102加注燃油,充分利用有限资源,健全使用功能。利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启发下,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均是落入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新型改进结构的汽车大梁

【技术保护点】
新型改进结构的汽车大梁,其特征在于,该新型改进结构的汽车大梁包括纵向承重梁(1),前梁(2),后梁(3),加强梁一(4),矩形钢架(5),加强梁二(6),横梁(7),应变检测装置(8)和连板(9),所述的纵向承重梁(1)连接在前梁(2)与后梁(3)之间;所述的加强梁一(4)固定在纵向承重梁(1)与横梁(7)之间;所述的加强梁二(6)连接在加强梁一(4)的下侧;所述的矩形钢架(5)焊接在后梁(3)的外侧;所述的应变检测装置(8)安装在纵向承重梁(1)与横梁(7)的下方;所述的应变检测装置(8)包括纵向应变片(81),横向应变片(82),电路板(83),信号发射器(84)和数据转换器(85),所述的纵向应变片(81)固定在纵向承重梁(1)底面;所述的横向应变片(82)固定在横梁(7)的底面;所述的电路板(83)通过导线与纵向应变片(81)或者横向应变片(82)相连;所述的信号发射器(84)与数据转换器(85)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新型改进结构的汽车大梁,其特征在于,该新型改进结构的汽车大梁包括纵向承重梁(1),前梁(2),后梁(3),加强梁一(4),矩形钢架(5),加强梁二(6),横梁(7),应变检测装置(8)和连板(9),所述的纵向承重梁(1)连接在前梁(2)与后梁(3)之间;所述的加强梁一(4)固定在纵向承重梁(1)与横梁(7)之间;所述的加强梁二(6)连接在加强梁一(4)的下侧;所述的矩形钢架(5)焊接在后梁(3)的外侧;所述的应变检测装置(8)安装在纵向承重梁(1)与横梁(7)的下方;所述的应变检测装置(8)包括纵向应变片(81),横向应变片(82),电路板(83),信号发射器(84)和数据转换器(85),所述的纵向应变片(81)固定在纵向承重梁(1)底面;所述的横向应变片(82)固定在横梁(7)的底面;所述的电路板(83)通过导线与纵向应变片(81)或者横向应变片(82)相连;所述的信号发射器(84)与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和春康明辉刘旭李嘉熙
申请(专利权)人:十堰市明亚工贸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