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充电器及其充电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4626735 阅读:10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12 15: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线充电器及其充电方法,所述无线充电器包括:壳体,壳体包括彼此相连的底壁和侧壁;控制电路板,控制电路板设在壳体上;以及发射线圈,发射线圈包括第一发射线圈和多个第二发射线圈,第一发射线圈设在底壁上,多个第二发射线圈沿侧壁的周向设置,第一发射线圈和多个第二发射线圈之间、且多个第二发射线圈之间均并联至控制电路板,其中第一发射线圈和多个第二发射线圈中的至少一个适于对放入到壳体内的电子设备进行充电。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无线充电器,第一发射线圈和多个第二发射线圈中的至少一个均可以对放入到壳体内的电子设备进行充电,从而无线充电器可以为不同形状、不同尺寸的电子设备进行充电,提高了无线充电器的便利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通讯
,尤其是涉及一种无线充电器及其充电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智能产品的普及,手机、平板电脑、媒体播放器、移动电视等不同的移动设备需要不同接口连接器的各种适配器,这意味着为了给移动设备充电,人们需要携带很多不同的连接器和适配器。鉴于此,拥有强大的支持性基础设施和生态系统的通用无线适配器,可以解决这些需求。然而,通过一个充电器对多个不规则的产品进行充电,目前市场上的无线充电器还无法实现,主要原因有以下两点:1、不同的智能产品如手机、平板电脑、媒体播放器等均有很多不同大小及形状,有些产品的充电接收线圈在产品放置平面,如手机、平板电脑等;而智能手表、手环、智能眼镜等小尺寸产品发射线圈绝大多数位于表带或镜片周围,当产品正常平放时充电接收线圈相当于位于产品的侧面;2、规格尺寸较小的产品,由于发射线圈位置的局限,只有在指定的位置以及采用指定的放置方式才能对产品充电。这些对解决充电便利性并无优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无线充电器,所述无线充电器更加便利。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采用上述无线充电器的充电方法。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无线充电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彼此相连的底壁和侧壁;控制电路板,所述控制电路板设在所述壳体上;以及发射线圈,所述发射线圈包括第一发射线圈和多个第二发射线圈,所述第一发射线圈设在所述底壁上,所述多个第二发射线圈沿所述侧壁的周向设置,所述第一发射线圈和所述多个第二发射线圈之间、且所述多个第二发射线圈之间均并联至所述控制电路板,其中所述第一发射线圈和所述多个第二发射线圈中的至少一个适于对放入到所述壳体内的电子设备进行充电。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无线充电器,第一发射线圈和多个第二发射线圈中的至少一个均可以对放入到壳体内的电子设备进行充电,从而无线充电器可以为不同形状、不同尺寸的电子设备进行充电,提高了无线充电器的便利性。另外,无线充电器对电子设备的放置位置、方向均没有限定,因此只需将电子设备放入无线充电器内就可以完成对电子设备的充电。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发射线圈和所述多个第二发射线圈中的至少两个对所述电子设备进行充电,其中所述第一发射线圈和所述多个第二发射线圈中的所述至少两个的传输的功率或能量相同。具体地,所述壳体包括内壳和外壳,所述发射线圈设在所述内壳和所述外壳之间,所述控制电路板设在所述第一发射线圈和所述外壳之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发射线圈和所述控制电路板之间设有隔磁件。可选地,所述隔磁件为铁氧体磁片。可选地,所述壳体的所述底壁形成为平面、曲面、或平面与曲线的结合,所述壳体的所述侧壁形成为平面、曲面、或平面与曲线的结合。进一步地,所述无线充电器进一步包括:过温保护装置,所述过温保护装置设在所述控制电路板上以防止温度高于设定温度。进一步地,所述无线充电器进一步包括:过流保护装置,所述过流保护装置设在所述控制电路板上,且所述过流保护装置与所述第一发射线圈和所述多个第二发射线圈均相连以防止输出电流高于预设电流。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实施例的无线充电器的充电方法,所述无线充电器为根据本发明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无线充电器,所述充电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检测所述壳体内是否放入电子设备;S2、步骤S1中检测到电子设备;S3、启动发射线圈工作;S4、判断当前进行充电的发射线圈是否为传输的功率或能量最高的发射线圈,若是,关闭其他发射线圈;若不是,选择传输的功率或能量最高的发射线圈继续工作,关闭其余线圈;若有至少两个发射线圈的传输的功率或能量相同,则所述至少两个发射线圈同时工作。具体地,所述控制电路板包括双向验证系统和控制单元;所述步骤S1包括:S11、所述双向验证系统发出验证信号并准备接收反馈;S12、若接收到匹配的验证反馈,则判断壳体内放入电子设备;若接收不到验证反馈或接收到错误反馈,则判断壳体内放入异物或不匹配的电子设备;S13、所述双向验证系统将验证结果传送至所述控制单元。可选地,所述双向验证系统通过蓝牙通讯系统发出验证信号和/或传送验证结果至所述控制单元。进一步地,所述无线充电器的充电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S5、在充电过程中,每隔预定时间t,对所述电子设备的位置进行定位检测并判断是否移动;S6、检测到电子设备移动时,启动移动后的电子设备附近的发射线圈进行工作,并重复步骤S4。更进一步地,通过定位子单元对所述电子设备的位置进行定位检测,所述定位子单元设在所述控制电路板上与所述控制单元通信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无线充电器的充电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S7、根据充电状态,控制指示灯发出不同灯光显示。可选地,所述指示灯包括电源指示灯和充电指示灯。进一步地,所述无线充电器的充电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S8、步骤S1中检测到放入不匹配的电子设备或异物时,发出警告。本专利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无线充电器的俯视图;图2是图1中所示的无线充电器的剖面图;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个实施例的无线充电器的立体图;图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无线充电器的原理图。附图标记:11:内壳;12:外壳;2:控制电路板;31:第一发射线圈;32:第二发射线圈;33:第二发射线圈;34:第二发射线圈;35:第二发射线圈;301:第二发射线圈;302:第二发射线圈;302:第二发射线圈;302:第二发射线圈;302:第二发射线圈;302:第二发射线圈;307:第一发射线圈;4:隔磁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无线充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彼此相连的底壁和侧壁;控制电路板,所述控制电路板设在所述壳体上;以及发射线圈,所述发射线圈包括第一发射线圈和多个第二发射线圈,所述第一发射线圈设在所述底壁上,所述多个第二发射线圈沿所述侧壁的周向设置,所述第一发射线圈和所述多个第二发射线圈之间、且所述多个第二发射线圈之间均并联至所述控制电路板,其中所述第一发射线圈和所述多个第二发射线圈中的至少一个适于对放入到所述壳体内的电子设备进行充电。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线充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包括彼此相连的底壁和侧壁;
控制电路板,所述控制电路板设在所述壳体上;以及
发射线圈,所述发射线圈包括第一发射线圈和多个第二发射线圈,所述第一发射线
圈设在所述底壁上,所述多个第二发射线圈沿所述侧壁的周向设置,所述第一发射线
圈和所述多个第二发射线圈之间、且所述多个第二发射线圈之间均并联至所述控制电
路板,其中所述第一发射线圈和所述多个第二发射线圈中的至少一个适于对放入到所
述壳体内的电子设备进行充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射线圈和所述多
个第二发射线圈中的至少两个对所述电子设备进行充电,其中所述第一发射线圈和所
述多个第二发射线圈中的所述至少两个的传输的功率或能量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无线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内壳和外
壳,所述发射线圈设在所述内壳和所述外壳之间,所述控制电路板设在所述第一发射
线圈和所述外壳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线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射线圈和所述控
制电路板之间设有隔磁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线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磁件为铁氧体磁片。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所述底壁形成为
平面、曲面、或平面与曲线的结合,所述壳体的所述侧壁形成为平面、曲面、或平面
与曲线的结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器,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过温保护装置,所述过温保护装置设在所述控制电路板上以防止温度高于设定温
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器,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过流保护装置,所述过流保护装置设在所述控制电路板上,且所述过流保护装置与
所述第一发射线圈和所述多个第二发射线圈均相连以防止输出电流高于预设电流。
9.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充电器的充电方法,其特征在于,
包括以下步骤:
S1、检测所述壳体内是否放入电子设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树华李永辉张思权陈大军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