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应双向受力轴承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620581 阅读:1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10 12: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适应双向受力轴承座,包括轴承座组件、第一轴承、第一耐磨衬板、第二耐磨衬板、小轴承座组件、轴和第二轴承,轴依次穿设于第二轴承及第一轴承中,第一轴承与轴承座组件配合连接,第二轴承与小轴承座组件配合连接,小轴承座组件通过第一耐磨衬板和第二耐磨衬板导向嵌入轴承座组件的开孔中。所述小轴承座组件两端呈凸出状,第一耐磨衬板和第二耐磨衬板连接在该凸出状的周边,用于保证小轴承座组件在轴承座组件中自由沿垂直面滑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方面能较大幅度提高小辊径工作辊的抗挠曲能力,另一方面又能较好克服双轴承的互斥效应;加工制作难度小,安装装配方便,现场可操作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轧钢
,具体涉及一种适应双向受力轴承座
技术介绍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冷轧薄板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但我国冷轧薄板的成品质量不高,生产规模小,装备水平低。目前,对于高抗材料的轧制一般采用成本很高的多辊轧机进行轧制。在6辊轧机的基础上,如何通过减小工作辊辊径达到部分覆盖多辊轧机的轧制范围的目的是目前摆在工程设计人员面前的一道难题。事实上,工作辊辊径越小,可轧带钢就越薄。但由于工作辊辊径的减小,轧辊刚度也会随之降低,相应的工作辊水平挠曲就会变大,从而使轧机板形更加难以控制。目前,轧机工作辊装配设计都采用单轴承单轴承座的形式,即工作辊装置由一个四列圆锥滚子轴承与一个轴承座组成。该轴承既要承受沿轧制力方向的弯辊力,又要承受沿轧制速度方向的水平力。当四列圆锥滚子轴承较大时,这一方案完全可以满足使用要求。但当辊径较小时,则很难满足要求,原因在于为了保证弯辊效果,弯辊轴承与轧机中心线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如果采用小辊径工作辊,则在轧制水平力作用下其水平挠曲过大,不利于板形控制。通过双轴承支撑来提高小工作辊抗挠曲能力是一种新方式,这种方式使工作辊刚度得到了保障,但却引入一个新问题,即轴承受力问题。如果两个轴承设计在同一个轴承座中,当其中一个轴承受力时,另一个轴承也同样承受方向的力。如果两个轴承相隔一定的距离,则会形成互斥效应。如何能使两个轴承不形成互斥效应且能较好的完成换辊过程,也是一个较难解决的问题。专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轴承座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适应双向受力轴承座,一方面能较大幅度提高小辊径工作辊的抗挠曲能力,另一方面又能较好克服双轴承的互斥效应。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适应双向受力轴承座,包括轴承座组件、第一轴承、第一耐磨衬板、第二耐磨衬板、小轴承座组件、轴和第二轴承,轴依次穿设于第二轴承及第一轴承中,第一轴承与轴承座组件配合连接,第二轴承与小轴承座组件配合连接,小轴承座组件通过第一耐磨衬板和第二耐磨衬板导向嵌入轴承座组件的开孔中。按上述方案,所述小轴承座组件两端呈凸出状,第一耐磨衬板和第二耐磨衬板连接在该凸出状的周边,用于保证小轴承座组件在轴承座组件中自由沿垂直面滑动。按上述方案,所述小轴承座组件的底部设有一个凸出块,该凸出块与轴承座组件相匹配部位贴合。按上述方案,该轴承座还包括盖板,所述轴未固定前,盖板通过螺栓组件与轴承座组件连接;轴固定后,盖板内垫入调节垫片后再通过螺栓组件与轴承座组件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装置能提高轴的抗挠曲能力,与此同时,其也能较好的克服双轴承的互斥效应;2、本装置加工制作难度小,安装装配方便,现场可操作性强;3、本装置具有良好地通用性,对于类似的结构,都可以按此法进行延用与推广,具有良好的普适性和可操作性。附图说明图1为轴受力局部原理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适应双向受力轴承座装置示意图;图3为图2沿A-A向的局部剖面示意图;图中:1-轴上F1力的作用点、2-轴上F2力的作用点、3-轴局部示意图、11-轴承座组件、12-第一轴承、13-第一耐磨衬板、14-第二耐磨衬板、15-小轴承座组件、16-轴、17-第二轴承、21-调节垫片、22-螺栓组件、23-盖板、24-密封件。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好地理解本技术,下面结合实施实例和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所示的轴受力局部原理示意图,1为受力轴上的一个受力点,受Y方向的力F1,2为受力轴上的另一个受力点,受X方向的力F2,3为受力轴局部示意图,由于受空间限制,不能设计成两个轴承座,力F1远大于力F2。鉴于上述不足,如图2所示,本技术所述的适应双向受力轴承座,包括轴承座组件11、第一轴承12、第一耐磨衬板13、第二耐磨衬板14、小轴承座组件15、轴16和第二轴承17,轴16依次穿设于第二轴承17及第一轴承12中,第一轴承12与轴承座组件11配合连接,第二轴承17与小轴承座组件15配合连接,小轴承座组件15通过第一耐磨衬板13和第二耐磨衬板14导向嵌入轴承座组件11的开孔中。所述小轴承座组件15两端呈凸出状,第一耐磨衬板13和第二耐磨衬板14连接在该凸出状的周边,其目的就是保证小轴承座组件15在轴承座组件11中能自由沿垂直纸面滑动。所述轴承座组件11上设有相应的端盖、密封圈、螺栓组件及常规组成部件,并与第一轴承12形成完整的部件组合。所述小轴承座组件15上亦设有相应的端盖、密封圈、螺栓组件及常规组成部件,并与第二轴承17形成完整的部件组合形成。第一轴承12能承受各方向的较大的力,第二轴承17仅能承受较小的沿F2作用方向的力。图3中,小轴承座组件15的底部有一个凸出块设计,其目的就是为了将小轴承座组件15精确定位于轴承座组件11中,同时减小小轴承座组件15底部的加工面。安装时,先将小轴承座组件15通过第一耐磨衬板13和第二耐磨衬板14进行导向装入轴承座组件11相应的位置,直至小轴承座组件15的底部凸出块与轴承座组件11相应部位相贴合。将盖板23通过螺栓组件22连接于轴承座组件11上,此时不垫入调节垫片21,通过调节螺栓组件22的压入深度将盖板23与小轴承座组件15紧密贴合,此时,小轴承座组件15完全固定。将轴16依次穿过第二轴承17及第一轴承12,并进行轴的轴向固定连接。将轴16固定后,再松开螺栓组件22,取出盖板23并垫入调节垫片21,再将盖板23通过螺栓组件22与轴承座组件11相连,从而保证小轴承座组件15上部与盖板23有一个小间隙t。此小间隙t的值需大于轴16由于受到F1力的作用而沿F1方向发生的移动,盖板23外侧还设置有密封件24。当轴16在点1处受到F1作用时,此时第一轴承12受到沿F1方向的作用力,在点2处轴会发生沿F1方向的挠曲,带动第二轴承17及小轴承座组件15沿F1方向移动,由于小间隙t的存在,第二轴承17及小轴承座组件15可以自由地实现沿F1方向的移动,从而不会给第二轴承17带来附加力,保证了第二轴承17不受额外附加力,延长了其使用寿合。当轴16在点2处受到F2作用时,第二轴承17首先受到F2作用,并通过小轴承座组件15传递给轴承座组件11,近而传递给第一轴承12,但第一轴承12能承受各方向的较大的力,故而不会对第一轴承12的使用造成较大伤害。以上说明仅为本技术的应用实施例而已,轴承座组件11可以做成两部分,实现箱体包裹连接结构,小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适应双向受力轴承座,其特征在于:包括轴承座组件、第一轴承、第一耐磨衬板、第二耐磨衬板、小轴承座组件、轴和第二轴承,轴依次穿设于第二轴承及第一轴承中,第一轴承与轴承座组件配合连接,第二轴承与小轴承座组件配合连接,小轴承座组件通过第一耐磨衬板和第二耐磨衬板导向嵌入轴承座组件的开孔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应双向受力轴承座,其特征在于:包括轴承座组件、第一轴承、第一耐磨衬板、
第二耐磨衬板、小轴承座组件、轴和第二轴承,轴依次穿设于第二轴承及第一轴承中,第一
轴承与轴承座组件配合连接,第二轴承与小轴承座组件配合连接,小轴承座组件通过第一耐
磨衬板和第二耐磨衬板导向嵌入轴承座组件的开孔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应双向受力轴承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小轴承座组件两端呈
凸出状,第一耐磨衬板和第二耐磨衬板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严国平尉强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