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能功率模组和逆变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619253 阅读:3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10 10: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储能功率模组和逆变器,储能功率模组包括叠层母排、直流支撑电容组、直流连接排、功率部件以及与所述功率部件连接的驱动保护电路,其中所述功率部件的直流正负引入端与直流支撑电容组的两极通过叠层母排对应连接;所述功率部件的直流正负引入端朝向直流支撑电容组;所述储能功率模组的直流连接排从所述功率部件的直流正负引入端位置引出。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储能功率模组,可以提高储能功率模组功率密度并有效减少直流纹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储能逆变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储能功率模组和逆变器
技术介绍
储能逆变器是电网与储能装置之间的接口,更是智能微网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装置。其中,储能功率模组是储能逆变器的核心部件,储能功率模组的性能直接影响储能逆变器的性能。一般的储能功率模组由功率部件、储能电容、直流母排和直流连接排等组成,体积比较大,功率密度较低,并且各相储能功率模组之间的环流形成的直流纹波对储能功率模组的运行安全性、稳定性影响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储能功率模组和逆变器,以提高功率密度,并有效减少直流纹波。根据本技术的一方面,提供一种储能功率模组,包括叠层母排、直流支撑电容组、直流连接排、功率部件以及与所述功率部件连接的驱动保护电路,其中所述功率部件的直流正负引入端与直流支撑电容组的两极通过叠层母排对应连接;所述功率部件的直流正负引入端朝向直流支撑电容组;所述直流连接排从所述功率部件的直流正负引入端位置引出。在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储能功率模组中,功率部件与直流支撑电容组通过叠层母排连接,直流连接排从功率部件的直流正负引入端位置引出储能功率模组,模组布局紧凑,相比较现有技术,提高了模组功率密度,并且由于储能功率模组的直流输入端和交流输出端之间的电流路径最小而使得储能功率模组与其他相模组间的换流路径最小,有效减少了直流纹波。优选地,所述直流连接排的正负极层叠平行分布。r>优选地,所述直流支撑电容组为薄膜电容组或电解电容组。优选地,所述储能功率模组还包括交流连接排,所述交流连接排从所述功率部件侧引出,所述交流连接排引出侧为一字形或T形结构。优选地,所述功率部件为单组半桥IGBT模块或并联的多组半桥IGBT模块。优选地,所述功率部件的相对应的直流正引入端和直流负引入端之间并联吸收电容和/或所述直流支撑电容组的两端并联两个泄放电阻。优选地,还包括模组壳体,所述功率部件、直流支撑电容组、叠层母排和驱动保护电路容纳于所述模组壳体中,所述功率部件及直流支撑电容组与所述模组壳体固定连接。优选地,所述功率部件、直流支撑电容组和吸收电容通过相互独立的散热风道散热,所述散热风道入风口位于储能功率模组的入风侧。优选地,所述模组壳体设置有朝向储能功率模组的入风侧的模组把手,所述模组壳体底部设置有与逆变器机柜上的滑轨相配合的滑轨条。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逆变器,所述逆变器包括逆变器机柜和前述技术方案中的储能功率模组,所述逆变器机柜上设置有与所述储能功率模组的模组壳体上的滑轨条相配合的滑轨。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逆变器,采用了前述技术方案中的储能功率模组,该储能功率模组布局紧凑,功率密度较高;储能功率模组的直流输入端和交流输出端之间的电流路径最小,从而储能功率模组与其他相模组间的换流路径最小,直流纹波较小;因此,相比较现有技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逆变器具有更优良的性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储能功率模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储能功率模组的电气连接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储能功率模组的前视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储能功率模组的后视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储能功率模组的左视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储能功率模组在逆变器机柜中的安装前视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储能功率模组在逆变器机柜中的安装右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功率部件;2-直流支撑电容组;3-叠层母排;4-吸收电容;5-泄放电阻;6-直流连接排;7-交流连接排;9-模组把手;11-滑轨条;12-功率部件散热通道出风口;13-吸收电容散热通道出风口;14-直流支撑电容散热通道出风口;15-逆变器机柜;16-驱动保护电路;17-安装孔;18-接地点;19-直流支撑电容散热通道入风口;20-功率部件散热风道入风口;21-模组壳体;22-储能功率模组,23-驱动保护电路连接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储能功率模组和逆变器进行详细描述。如图1-图3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储能功率模组包括叠层母排3、直流支撑电容组2、直流连接排6、功率部件1以及与功率部件1连接的驱动保护电路16,其中功率部件1的直流正负引入端与直流支撑电容组2的两极通过叠层母排3对应连接;功率部件1的直流正负引入端朝向直流支撑电容组2;直流连接排6从功率部件1的直流正负引入端位置引出。在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储能功率模组中,功率部件与直流支撑电容组通过叠层母排连接,直流连接排从功率部件的直流正负引入端位置引出储能功率模组,模组布局紧凑,相比较现有技术,提高了模组功率密度,并且由于储能功率模组的直流输入端和交流输出端之间的电流路径最小而使得储能功率模组与其他相模组间的换流路径最小,有效减少了直流纹波。如图6所示,直流连接排的正连接排和负连接排正负极层叠平行分布。直流连接排的正负极层叠平行分布,在与其他相模块进行连接后,可以减少直流路径上的杂散分布电感,进一步减少直流纹波。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直流支撑电容组2为薄膜电容组或电解电容组。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功率部件1为单组半桥IGBT模块或并联的多组半桥IGBT模块。如图1所示,功率部件1为三组并联的半桥IGBT模块,该模块可以直接使用厂家已经并联好的成品部件,也可以购买单组的半桥IGBT模块并联使用。并联的半桥IGBT部件数量不限,可根据实际应用中逆变器的功率调整。如图1所示,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储能功率模组还包括交流连接排7,交流连接排从储能功率模组的功率部件1侧引出,交流连接排7为一字形或T形结构。在使用单组半桥IGBT模块的情况下,交流连接排引出侧设计为一字形结构;在使用多组并联的半桥IGBT模块的情况下,交流连接排设计引出侧为T字形结构,可以保证各组半桥IGBT模块输出的交流电流路径一致,起到功率部件内部的均流作用。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功率部件1使用三组并联的半桥IGBT模块时,每一组半桥IGBT外部的直流正引入端和直流负引入端之间并联有一个吸收电容4,直流支撑电容组2的两端并联两个泄放电阻5。在功率部件的直流正引入端和直流负引入端之间并联吸收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储能功率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叠层母排(3)、直流支撑电容组(2)、直流连接排(6)、功率部件(1)以及与所述功率部件(1)连接的驱动保护电路(16),其中:所述功率部件(1)的直流正负引入端与所述直流支撑电容组(2)的两极通过所述叠层母排(3)对应连接;所述功率部件(1)的直流正负引入端朝向所述直流支撑电容组(2);所述直流连接排(6)从所述功率部件(1)的直流正负引入端位置引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储能功率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叠层母排(3)、直流支撑
电容组(2)、直流连接排(6)、功率部件(1)以及与所述功率部件(1)连接的
驱动保护电路(16),其中:
所述功率部件(1)的直流正负引入端与所述直流支撑电容组(2)的两
极通过所述叠层母排(3)对应连接;所述功率部件(1)的直流正负引入端朝
向所述直流支撑电容组(2);所述直流连接排(6)从所述功率部件(1)的直流
正负引入端位置引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功率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连
接排(6)的正负极层叠平行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功率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支
撑电容组(2)为薄膜电容组或电解电容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功率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功
率模组(22)还包括交流连接排(7),所述交流连接排(7)从所述功率部件(1)
侧引出,所述交流连接排(7)引出侧为一字形或T形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功率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部
件(1)为单组半桥IGBT模块或并联的多组半桥IGBT模块。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功率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部
件(1)的相对应的直流正引入端和直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绪华程威尹进峰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天诚同创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