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传递轴弹性压扭联轴器型半桥式2D电液比例换向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618407 阅读:1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10 09: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传递轴弹性压扭联轴器型半桥式2D电液比例换向阀,包括换向阀、旋转比例电磁铁以及压扭联轴器;压扭联轴器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第一弹性螺旋件、第二弹性螺旋件以及传递轴;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第一弹性螺旋件、第二弹性螺旋件以及传递轴为一体化结构。实施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所述2D电液比例换向阀采用压扭联轴器的结构,当旋转比例电磁铁得电时,转子的旋转运动能够同时通过第一弹性螺旋件、第二弹性螺旋件与传递轴传递给阀芯,其具有无摩擦传递、柔性好,动态响应好、体积小且加工装配简便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液比例控制系统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应用于盾构机的带传递轴弹性压扭联轴器型半桥式2D电液比例换向阀
技术介绍
电液比例阀是采用比例控制技术,介于开关型液压阀和电液伺服阀之间的一种液压元件。由于电液比例阀能够与电子控制装置组合,因而便于对各种输入、输出信号进行运算处理,以实现复杂的控制功能。同时,电液比例阀具有抗污染、低成本且响应速度快等优点,在工业生产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现有的电液比例换向阀一般可采用直动式和导控型两种结构的设计方案。直动式电液比例换向阀由旋转比例电磁铁直接驱动阀芯运动,其结构简单,且可以在零压力下工作,但由于受旋转比例电磁铁输出推力的限制无法实现大流量控制。导控型电液比例换向阀由导阀控制主阀敏感腔的压力变化,产生较大的液压静压力驱动主阀芯运动,可以实现大流量控制,但其结构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高压大流量,且体积紧凑的一种带传递轴弹性压扭联轴器型半桥式2D电液比例换向阀。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了一种带传递轴弹性压扭联轴器型半桥式2D电液比例换向阀,包括换向阀与旋转比例电磁铁;所述换向阀包括阀体,以及安装在所述阀体内的阀芯;所述旋转比例电磁铁包括壳体,以及安装在所述壳体内的转子;所述2D电液比例换向阀还包括用于连接所述换向阀与所述旋转比例电磁铁的压扭联轴器;所述压扭联轴器包括与所述阀芯固定连接的第一连接部、与所述转子固定连接的第二连接部、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的第一弹性螺旋件与第二弹性螺旋件,以及传递轴;所述阀芯、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所述传递轴,以及所述转子均同轴设置;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弹性螺旋件、所述第二弹性螺旋件以及所述传递轴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为外径相同的圆柱体;所述第一弹性螺旋件与所述第二弹性螺旋件的旋向相同,且所述第一弹性螺旋件与所述第二弹性螺旋件分别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同一端面上的投影相互分离;所述第一连接部轴向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连接部轴向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传递轴穿设在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中;所述传递轴的一端与所述阀芯间隙配合,所述传递轴的另一端与所述转子过盈配合;当所述转子旋转运动以带动所述第二连接部转动时,所述第一弹性螺旋件与所述第二弹性螺旋件产生相对扭转以带动所述第一连接部旋转运动。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带传递轴弹性压扭联轴器型半桥式2D电液比例换向阀中,所述传递轴呈六棱柱结构。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带传递轴弹性压扭联轴器型半桥式2D电液比例换向阀中,所述2D电液比例换向阀还包括套装在所述压扭联轴器外部的套筒;所述套筒的一端与所述阀体固定连接,所述套筒的另一端与所述壳体连接。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带传递轴弹性压扭联轴器型半桥式2D电液比例换向阀中,所述套筒为方形的中空结构。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带传递轴弹性压扭联轴器型半桥式2D电液比例换向阀中,所述第一弹性螺旋件与所述第二弹性螺旋件为相同结构,且反向对称设置,其数学模型如下:x=φ·rl=ψ·rθ=6δl3x2-6δl2x]]>w=2δl3x3-3δl2x2]]>其中:φ:第一弹性螺旋件或第二弹性螺旋件端面投影对应的圆心角;r:第一弹性螺旋件或第二弹性螺旋件端面投影对应的半径;ψ:第一弹性螺旋件或第二弹性螺旋件上任意一段螺旋体端面投影对应的圆心角;x:圆心角φ对应的弧长;l:圆心角ψ对应的弧长;θ:第一弹性螺旋件、第二弹性螺旋件x处截面转过的角度;w:第一弹性螺旋件、第二弹性螺旋件x处的挠度;δ:第一弹性螺旋件与第二弹性螺旋件的错位距离。实施本专利技术的带传递轴弹性压扭联轴器型半桥式2D电液比例换向阀,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所述2D电液比例换向阀采用带传递轴的压扭联轴器的结构,当旋转比例电磁铁得电,转子的旋转运动一方面通过传递轴使阀芯旋转,另一方面通过第一弹性螺旋件与第二弹性螺旋件使阀芯旋转,阀芯两端压差使阀芯移动,第一弹性螺旋件与第二弹性螺旋件产生轴向错位距离将产生一定的复位扭矩,使第一连接部旋转回初始角度,重新达到平衡;再者,采用带传递轴的压扭联轴器具有无摩擦传递、柔性好,动态响应好、体积小且加工装配简便等优点。附图说明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提供的带传递轴弹性压扭联轴器型半桥式2D电液比例换向阀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的A部放大图;图3是图1所示的2D电液比例换向阀中的压扭联轴器分别与阀芯、转子连接的结构图;图4是图1所示的2D电液比例换向阀中的压扭联轴器的结构图;图5是图1所示的2D电液比例换向阀中的压扭联轴器去除传递轴之后的结构图;图6是图1所示的2D电液比例换向阀中的第一弹性螺旋件与所述第二弹性螺旋件的扰度简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左端”、“右端”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如图1、图2、图3、图4以及图5所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提供一种带传递轴弹性压扭联轴器型半桥式2D电液比例换向阀,其包括换向阀1、旋转比例电磁铁2、压扭联轴器3以及套筒4。具体地,如图1、图2以及图3所示,该换向阀1包括阀体11,以及安装在阀体11内的阀芯12。该旋转比例电磁铁2包括壳体21,以及安装在壳体21内的转子22。换向阀1与旋转比例电磁铁2均为现有技术中常见的结构,在此不再赘述。如图3、图4、图5并参阅图1所示,该压扭联轴器3用于将旋转比例电磁铁2中的转子22的转动变为换向阀1中的阀芯12的旋转运动。压扭联轴器3包括第一连接部31、第二连接部32、第一弹性螺旋件33、第二弹性螺旋件34以及传递轴35。第一连接部31、第二连接部32、第一弹性螺旋件33、第二弹性螺旋件34以及传递轴35为一体化结构,其整体性结构较好,组装拆卸所述2D电液比例换向阀时较为简便。该实施例中,阀芯12、第一连接部31、第二连接部32、传递轴35以及转子22均同轴设置。其中,如图4、图5并参阅图1、图2所示,该第一连接部31与阀芯12固定连接,该第二连接部3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带传递轴弹性压扭联轴器型半桥式2D电液比例换向阀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传递轴弹性压扭联轴器型半桥式2D电液比例换向阀,包括换向阀(1)与旋转比例电磁铁(2);所述换向阀(1)包括阀体(11),以及安装在所述阀体(11)内的阀芯(12);所述旋转比例电磁铁(2)包括壳体(21),以及安装在所述壳体(21)内的转子(22);其特征在于:所述2D电液比例换向阀还包括用于连接所述换向阀(1)与所述旋转比例电磁铁(2)的压扭联轴器(3);所述压扭联轴器(3)包括与所述阀芯(12)固定连接的第一连接部(31)、与所述转子(22)固定连接的第二连接部(32)、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部(31)与所述第二连接部(32)之间的第一弹性螺旋件(33)与第二弹性螺旋件(34),以及传递轴(35);所述阀芯(12)、所述第一连接部(31)、所述第二连接部(32)、所述传递轴(35),以及所述转子(22)均同轴设置;所述第一连接部(31)、所述第二连接部(32)、所述第一弹性螺旋件(33)、所述第二弹性螺旋件(34)以及所述传递轴(35)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第一连接部(31)与所述第二连接部(32)为外径相同的圆柱体;所述第一弹性螺旋件(33)与所述第二弹性螺旋件(34)的旋向相同,且所述第一弹性螺旋件(33)与所述第二弹性螺旋件(34)分别在所述第一连接部(31)的同一端面上的投影相互分离;所述第一连接部(31)轴向开设有第一通孔(311),所述第二连接部(32)轴向开设有第二通孔(321),所述传递轴(35)穿设在所述第一通孔(311)与所述第二通孔(321)中;所述传递轴(35)的一端与所述阀芯(12)间隙配合,所述传递轴(35)的另一端与所述转子(22)过盈配合;当所述转子(22)旋转运动以带动所述第二连接部(32)转动时,所述第一弹性螺旋件(33)与所述第二弹性螺旋件(34)产生相对扭转以带动所述第一连接部(31)旋转运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传递轴弹性压扭联轴器型半桥式2D电液比例换向阀,包括换向
阀(1)与旋转比例电磁铁(2);所述换向阀(1)包括阀体(11),以及安装
在所述阀体(11)内的阀芯(12);所述旋转比例电磁铁(2)包括壳体(21),
以及安装在所述壳体(21)内的转子(22);其特征在于:所述2D电液比例换
向阀还包括用于连接所述换向阀(1)与所述旋转比例电磁铁(2)的压扭联轴
器(3);所述压扭联轴器(3)包括与所述阀芯(12)固定连接的第一连接部
(31)、与所述转子(22)固定连接的第二连接部(32)、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
部(31)与所述第二连接部(32)之间的第一弹性螺旋件(33)与第二弹性螺
旋件(34),以及传递轴(35);所述阀芯(12)、所述第一连接部(31)、所述
第二连接部(32)、所述传递轴(35),以及所述转子(22)均同轴设置;所述
第一连接部(31)、所述第二连接部(32)、所述第一弹性螺旋件(33)、所述
第二弹性螺旋件(34)以及所述传递轴(35)为一体化结构;
所述第一连接部(31)与所述第二连接部(32)为外径相同的圆柱体;所
述第一弹性螺旋件(33)与所述第二弹性螺旋件(34)的旋向相同,且所述第
一弹性螺旋件(33)与所述第二弹性螺旋件(34)分别在所述第一连接部(31)
的同一端面上的投影相互分离;所述第一连接部(31)轴向开设有第一通孔
(311),所述第二连接部(32)轴向开设有第二通孔(321),所述传递轴(35)
穿设在所述第一通孔(311)与所述第二通孔(321)中;所述传递轴(35)的
一端与所述阀芯(12)间隙配合,所述传递轴(35)的另一端与所述转子(22)
过盈配合;
当所述转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左强周巨栋施优优沈雪明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申达机器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