吡唑并[1,5‑a]吡啶类化合物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618311 阅读: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10 09: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具有式(Ⅰ)结构特征的吡唑并[1,5‑a]吡啶类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或其立体异构体或其前药分子及其应用。该类化合物具有良好的体外抗结核病菌活性,化合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低于0.1μg/mL,部分达到0.01μg/mL,对临床分选的耐多药结核菌(MDR‑TB)菌株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体内实验中,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吡唑并[1,5‑a]吡啶类化合物在20mg/kg/d的剂量下,可有效清除小鼠体内H37Ra的感染量,是一类新型的抗结核化合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化学医药领域,特别是涉及吡唑并[1,5-a]吡啶类化合物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结核病(Tuberculosis,TB)是由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tuberculosis,Mtb)感染引起的,是全球流行最广的疾病之一。在人类结核病中,最常见的是肺结核,占各器官结核病总数的80-90%。由于耐药结核菌的出现和艾滋病的并行感染,使得现有临床药物的治疗效果大大降低。根据第18次WHO全球结核病报告显示,在2012年世界范围内约有860万人结核病新生患者,死亡人数达到130万人。在中国,结核病的发病率占世界发病率的12%(100万人)居世界第二,死亡人数4.4万居世界第五。而且耐多药结核菌在世界范围内进一步广泛传播,2012年约有45万的新生耐病例。而我国是全球27个耐多药结核病流行严重的国家之一,约有1.6万人被报道为耐多药结核病。目前使用的治疗方案是一线药物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和乙胺丁醇等与二线药物的联合用药,治疗时间达6-9个月,且对耐药结核菌和持留菌没有较好的治疗效果,给患者带来很大的困扰和经济负担。目前使用的一线抗结核药物的耐药机理都已比较明确,主要原因是由于药物的不当使用,导致相应的作用靶点基因或药物活化相关酶基因或者相关调节基因发生突变,致使药物失效。因此,在全球抗结核药物开发联盟(theGlobalAllianceforTBDrugDevelopment)的发动下,人们又开始重新关注抗结核药物的研发工作。新型的药物应当具有以下特征:①开发能将治疗周期缩短的新药;②开发对耐药结核菌有疗效的药物;③开发可有效治疗潜伏态细菌感染的新药。抗结核药物的研究与开发主要有三个方面:天然物筛选、新结构类型化合物设计合成、抗菌药物的再修饰。近年来国内外一些新合成的抗结核药物有喹啉类、硝基咪唑吡喃类、恶唑烷酮类、吡咯类、咪唑并吡啶类等。2012年底,双芳基喹啉类药物bedaquiline被FDA加速批准上市,作为成人耐多药结核病联合治疗方案的组分之一,这也是自1970年引进利福平以来首个新型抗结核药物。但是后续的临床试验表明bedaquiline还表现出一定的毒副作用,安全隐患依然存在。所以进一步开发安全有效的抗结核药物以克服临床上耐药性结核病的危害具有重大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吡唑并[1,5-a]吡啶类化合物及其应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具有式(Ⅰ)结构特征的吡唑并[1,5-a]吡啶类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或其立体异构体或其前药分子:m为0,1,2,3或4;n为0或1;V为CH或N;W为CH或N;X任选自:CH,O,N或S;Y任选自:CH,O,N或S;Z任选自:CH,O,N或S;L任选自:C0~C5直链或支链的烷烃;R8为H或甲基;R1任选自:1)H;2)卤素;3)OaC1~C5烷基;4)C3~C6环烷基;5)芳基;6)氨基,羟基,氰基,硝基;7)杂芳基;所述烷基、芳基、环烷基和杂芳基分别任选被0,1,2或3个选自R6的取代基取代;R2任选自:1)H;2)OaC1~C5烷基;3)C3~C6环烷基;4)芳基;5)杂芳基;所述烷基、芳基、环烷基和杂芳基分别任选被0,1,2或3个选自R6的取代基取代;R3任选自:1)H;2)卤素;3)OaC1~C5烷基;4)C3~C6环烷基;5)6)b为0或1;U为CH或N;R4任选自:H;F,Cl,Br;C1~C3烷基;C1~C3烷氧基;苯氧基;7)R5任选自:H;F,Cl,Br;OaC1~C3烷基;8)9)(C=O)cOdR7,其中,c为0或1;d为0或1;R7任选自:a)CF3;b)C1~C5烷基;10)-N(CH3)2;11)12)所述烷基、芳基、环烷基、杂环烷基和杂芳基分别任选被0,1,2或3个选自R6取代基取代,其中,所述a为0或1;所述R6任选自:1)H;2)C3~C6环烷基;3)杂环基;4)C1~C3烷基;5)C1~C3含氟烷基;6)C0~C3亚烷基-杂环基;7)卤素。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R1任选自:1)H;2)F,Cl,Br,I;3)OH,OCH3,OEt,OCF3;4)甲基,乙基,异丙基,叔丁基;5)环丙基;6)CF3;7)苯基;所述R2任选自:1)H;2)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叔丁基;3)环丙基;4)苯基;所述R3任选自:5)CF3;6)(C=O)cOdR7,其中,c为0或1;d为0或1;R7任选自:a)CF3;b)C1~C5烷基;7)H;8)卤素。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选自: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具有如式(II)所示结构特征:所述R1为甲基;R2为甲基;所述R3任选自:1)-N(CH3)2;2)3)-C(CH3)3;4)5)6)n=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具有如式(II)所示结构特征:所述R1任选自:1)H;2)F,Cl,Br,I;3)OH,OCH3,OEt,OCF3;4)甲基,乙基,异丙基,叔丁基;5)环丙基;6)CF3;7)苯基;所述R2任选自:H;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环丙基;苯基;所述R3任选自:1)2)3)4)5)CF3;6)(C=O)OMe;7)H;8)卤素;所述选自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具有如式(III)所示结构特征:所述R1任选自:1)H;2)F,Cl,Br;3)OH,OCH3,OEt;4)甲基,乙基,异丙基,叔丁基;5)CF3;6)苯基;所述R2任选自:1)H;2)甲基,乙基,丙基;3)环丙基;4)苯基;所述R9任选自:1)F,Cl,Br;2)OCH3,OCF3;所述Q任选自:CH,N。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R1任选自:1)2-Cl,2-Br;2)2-OCH3,2-OEt;3)2-甲基,2-乙基,3-甲基,3-乙基;4)H;所述R2任选自:1)甲基,乙基,丙基;2)环丙基;所述R9任选自:1)F,Cl;2)OCH3,OCF3;所述Q任选自:CH,N。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具有如式(IV)所示结构特征:所述R1任选自:1)H;2)F,Cl,Br;3)OH,OCH3,OEt;4)甲基,乙基,异丙基,叔丁基;5)CF3;6)苯基;所述R2任选自:1)H;2)甲基,乙基,丙基;3)环丙基;4)苯基;所述R10任选自:1)H;2)F,Cl,Br;3)CF3;4)所述U任选自:CH,N。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具有如式(II)所示结构特征:所述R1为甲基;R2为甲基;所述R3任选自: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a href="http://www.xjishu.com/zhuanli/27/CN105524058.html" title="吡唑并[1,5‑a]吡啶类化合物及其应用原文来自X技术">吡唑并[1,5‑a]吡啶类化合物及其应用</a>

【技术保护点】
具有式(Ⅰ)结构特征的吡唑并[1,5‑a]吡啶类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或其立体异构体或其前药分子:m为0,1,2,3或4;n为0或1;V为CH或N;W为CH或N;X任选自:CH,O,N或S;Y任选自:CH,O,N或S;Z任选自:CH,O,N或S;L任选自:C0~C5直链或支链的烷烃;R8为H或甲基;R1任选自:1)H;2)卤素;3)OaC1~C5烷基;4)C3~C6环烷基;5)芳基;6)氨基,羟基,氰基,硝基;7)杂芳基;所述烷基、芳基、环烷基和杂芳基分别任选被0,1,2或3个选自R6的取代基取代;R2任选自:1)H;2)OaC1~C5烷基;3)C3~C6环烷基;4)芳基;5)杂芳基;所述烷基、芳基、环烷基和杂芳基分别任选被0,1,2或3个选自R6的取代基取代;R3任选自:1)H;2)卤素;3)OaC1~C5烷基;4)C3~C6环烷基;5)6)b为0或1;U为CH或N;R4任选自:a)H;b)F,Cl,Br;c)C1~C3烷基;d)C1~C3烷氧基;e)苯氧基;7)R5任选自:a)H;b)F,Cl,Br;c)OaC1~C3烷基;8)9)(C=O)cOdR7,其中,c为0或1;d为0或1;R7任选自:a)CF3;b)C1~C5烷基;10)‑N(CH3)2;11)12)所述烷基、芳基、环烷基、杂环烷基和杂芳基分别任选被0,1,2或3个选自R6取代基取代,其中,所述a为0或1;所述R6任选自:1)H;2)C3~C6环烷基;3)杂环基;4)C1~C3烷基;5)C1~C3含氟烷基;6)C0~C3亚烷基‑杂环基;7)卤素。...

【技术特征摘要】
2014.10.21 CN 20141056280551.具有式(Ⅰ)结构特征的吡唑并[1,5-a]吡啶类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
的盐或其立体异构体或其前药分子:
m为0,1,2,3或4;
n为0或1;
V为CH或N;
W为CH或N;
X任选自:CH,O,N或S;
Y任选自:CH,O,N或S;
Z任选自:CH,O,N或S;
L任选自:C0~C5直链或支链的烷烃;
R8为H或甲基;
R1任选自:
1)H;
2)卤素;
3)OaC1~C5烷基;
4)C3~C6环烷基;
5)芳基;
6)氨基,羟基,氰基,硝基;
7)杂芳基;
所述烷基、芳基、环烷基和杂芳基分别任选被0,1,2或3个选自R6的取
代基取代;
R2任选自:
1)H;
2)OaC1~C5烷基;
3)C3~C6环烷基;
4)芳基;
5)杂芳基;
所述烷基、芳基、环烷基和杂芳基分别任选被0,1,2或3个选自R6的取
代基取代;
R3任选自:
1)H;
2)卤素;
3)OaC1~C5烷基;
4)C3~C6环烷基;
5)6)b为0或1;U为CH或N;
R4任选自:
a)H;
b)F,Cl,Br;
c)C1~C3烷基;
d)C1~C3烷氧基;
e)苯氧基;
7)R5任选自:
a)H;
b)F,Cl,Br;
c)OaC1~C3烷基;
8)9)(C=O)cOdR7,其中,c为0或1;d为0或1;
R7任选自:
a)CF3;
b)C1~C5烷基;
10)-N(CH3)2;
11)12)所述烷基、芳基、环烷基、杂环烷基和杂芳基分别任选被0,1,2或3个选
自R6取代基取代,
其中,所述a为0或1;
所述R6任选自:
1)H;
2)C3~C6环烷基;
3)杂环基;
4)C1~C3烷基;
5)C1~C3含氟烷基;
6)C0~C3亚烷基-杂环基;
7)卤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吡唑并[1,5-a]吡啶类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
盐或其立体异构体或其前药分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R1任选自:
1)H;
2)F,Cl,Br,I;
3)OH,OCH3,OEt,OCF3;
4)甲基,乙基,异丙基,叔丁基;
5)环丙基;
6)CF3;
7)苯基;
所述R2任选自:
1)H;
2)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叔丁基;
3)环丙基;
4)苯基;
所述R3任选自:
1)2)3)4)5)CF3;
6)(C=O)cOdR7,其中,c为0或1;d为0或1;
R7任选自:
a)CF3;
b)C1~C5烷基;
7)H;
8)卤素。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吡唑并[1,5-a]吡啶类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
盐或其立体异构体或其前药分子,其特征在于,所述选自: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吡唑并[1,5-a]吡啶类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
盐或其立体异构体或其前药分子,其特征在于,具有如式(II)所示结构特征:
所述R1为甲基;R2为甲基;
所述R3任选自:
1)-N(CH3)2;
2)3)-C(CH3)3;
4)5)6)n=1。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吡唑并[1,5-a]吡啶类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
接受的盐或其立体异构体或其前药分子,其特征在于,具有如式(II)所示结构
特征:
所述R1任选自:
1)H;
2)F,Cl,Br,I;
3)OH,OCH3,OEt,OCF3;
4)甲基,乙基,异丙基,叔丁基;
5)环丙基;
6)CF3;
7)苯基;
所述R2任选自:
1)H;
2)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
3)环丙基;
4)苯基;
所述R3任选自:
1)
2)3)4)5)CF3;
6)(C=O)OMe;
7)H;
8)卤素;
所述选自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吡唑并[1,5-a]吡啶类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
盐或其立体异构体或其前药分子,其特征在于,具有如式(III)所示结构特征:
所述R1任选自:
1)H;
2)F,Cl,Br;
3)OH,OCH3,OEt;
4)甲基,乙基,异丙基,叔丁基;
5)CF3;
6)苯基;
所述R2任选自:
1)H;
2)甲基,乙基,丙基;
3)环丙基;
4)苯基;
所述R9任选自:
1)F,Cl,Br;
2)OCH3,OCF3;
所述Q任选自:CH,N。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吡唑并[1,5-a]吡啶类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
盐或其立体异构体或其前药分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R1任选自:
1)2-Cl,2-Br;
2)2-OCH3,2-OEt;
3)2-甲基,2-乙基,3-甲基,3-乙基;
4)H;
所述R2任选自:
1)甲基,乙基,丙基;
2)环丙基;
所述R9任选自:
1)F,Cl;
2)OCH3,OCF3;
所述Q任选自:CH,N。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吡唑并[1,5-a]吡啶类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
盐或其立体异构体或其前药分子,其特征在于,具有如式(IV)所示结构特征:
所述R1任选自:
1)H;
2)F,Cl,Br;
3)OH,OCH3,OEt;
4)甲基,乙基,异丙基,叔丁基;
5)CF3;
6)苯基;
所述R2任选自:
1)H;
2)甲基,乙基,丙基;
3)环丙基;
4)苯基;
所述R10任选自:
1)H;
2)F,Cl,Br;
3)CF3;
4)所述U任选自:CH,N。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吡唑并[1,5-a]吡啶类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
盐或其立体异构体或其前药分子,其特征在于,具有如式(II)所示结构特征:
所述R1为甲基;R2为甲基;
所述R3任选自:
1)2)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吡唑并[1,5-a]吡啶类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
盐或其立体异构体或其前药分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化合物选自:
5-氯-2-乙基-N-(4-(4-(4-(三氟甲氧基)苯基)哌啶-1-取代)苄基)吡唑[1,5-a]吡啶
-3-甲酰胺
5-氯-2-乙基-N-(4-(三氟甲氧基)苯基)吡唑[1,5-a]吡啶-3-甲酰胺
5-氯-N-(4-(4-(4-(三氟甲氧基)苯基)哌啶-1-取代)苄基)吡唑[1,5-a]吡啶-3-甲
酰胺
5-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小云汤健丁克张天宇涂正超伍甜万军庭曹元元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