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春明专利>正文

自力式多组温包并联温控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609596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09 16: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自力式多组温包并联温控阀,涉及一种风力发电机组设备中的冷却系统中的温控设备。所述的自力式多组温包并联温控阀,包括阀体、温包;其特征在于自力式多组温包并联温控阀还包括滑套、弹簧及端盖;阀体加工有介质入口B、介质入口C及介质出口A及至少两个温包安装孔;端盖将温包、滑套及弹簧封装在阀体的温包安装孔内,并通过螺钉固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新颖、安装简便、流量大、循环好、冷却效果高、安全可靠等特点,故属于一种集经济性与实用性为一体的新型自力式多组温包并联温控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所述的自力式多组温包并联温控阀,涉及一种风力发电机组设备中的冷却系统中的温控设备。
技术介绍
现行的风力发电机组设备中的发电机及变频器冷却系统,普遍采用单温包结构形式的自力式温度控制阀(又称热动控制阀)。其工作原理是,冷却介质温度的变化会引起温包中热敏元件材料---石蜡体积的变化,进而推动其外部滑套的移动,实现关闭或开启冷却循环通道。这种形式温度控制阀由于阀内通道开度小即流通面积小,在阀体内造成很大的压力损失,因而冷却系统需大功率循环泵,才能满足整个系统对冷却性能要求,造成冷却系统能耗升高,同时,引起发电机组有效发电效率下降。单温包温控阀在小瓦数风力发电机组中应用尚还可以。但对于大功率风力发电机组来说,由于发热功率高,需要的冷却能力也比较大,单温包这种温控阀在使用上突显其弱点。(1)流通通道小,阀的压力损失大;(2)要满足冷却效果,需要选择大功率泵来保证系统流量和扬程;(3)由于循环功率大,造成发电机组发电效率下降。综上所述,在大功率风力发电机组的运行中急需解决发电机组的冷却循环问题,使得现有的温控阀在流量、降低能耗、压降损失上有一个明显的提高,进而降低泵的功率,提高发电机组的发电效率,降低成本,并提高风力发机电组的运行安全可靠性。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研究设计一种新型的自力式多组温包并联温控阀,从而克服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是十分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研究设计一种新型的自力式多组温包并联温控阀。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1)流通通道小,阀的压力损失大;(2)要满足冷却效果,需要选择大功率泵来保证系统流量和扬程;(3)由于循环功率大,造成发电机组发电效率下降等问题。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技术所述的自力式多组温包并联温控阀,包括阀体、温包;其特征在于自力式多组温包并联温控阀还包括滑套、弹簧及端盖;本技术所述的阀体加工有介质入口B、介质入口C及介质出口A及至少两个温包安装孔;根据需要,也可以设计多个介质入口和出口。本技术所述的端盖将温包、滑套及弹簧封装在阀体的温包安装孔内,并通过螺钉固定。本技术所述的介质入口B与外部发热器件相连接,当冷却介质温度小于设定温度,此时发热器件出来的冷却介质由温控阀B口进入滑套缺口并由A口流出,通过循环泵再流回发热器件;介质入口C与外部冷却器件相连接,当冷却介质温度高于设定温度时,B口关闭,C口打开,此时从冷却器件出来的冷却介质先流向冷却器,经冷却器冷却后的冷却介质流向入口C并流向出口A最后通过循环泵再流向发热器件。本技术所述的温包的左侧顶杆装于阀体的温包定位孔中;右侧顶杆装在滑套左侧的顶杆安装孔中。本技术所述的弹簧的一端装于滑套右侧的弹簧安装孔中,另一端顶在端盖的内侧。本技术所述的滑套处于初始位的位置时,滑套的滑套缺口位于介质入口B处;在温包受热膨胀推动滑套移动后,滑套将介质入口B封闭,滑套缺口位于介质入口C处。本技术主要用于风力发电机组循环冷却系统自动温度控制。其作用是控制冷却介质流向,使得冷却介质通过或不通过冷却器。温包亦称热动元件,自力式多组温包并联温控阀是在现有单温包技术基础上设计的,是在同一个温控阀阀体内实现两组、两组以上温包的并联(多组温包性能基本相同),它实现了双组温包、三组温包,亦可根据需要实现多组温包的并联。本技术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主要表现在:自力式多组温包并联温控阀在结构设计上,克服单温包温控阀结构上的缺点,冷却介质过流面积增加一倍,在同等流量条件下,两组温包并联的结构设计大大降低了阀的压力损失,使冷却系统能耗进一步降低,节约了成本。1、本技术采用多组温包并联(本案以两组温包并联为例);2、本技术的冷却介质过流通道面积增大,每增加一组温包,其过流面积比单温包温控阀过流面积增大一倍;3、本技术液体流量增大,相对于单温包温控阀结构而言,多组温包并联温控阀其阀本身的压力损失大大减小,在同等流量下,其压力损失下降可达40-50%以上;4、本技术冷却循环泵的选择范围增宽,泵的扬程降低,由选择大功率泵转向选择小功率泵,生产成本降低;由于阀的压力损失下降,循环泵功率显著下降达30-40%,降低冷却系统的能耗,提高发电机组的发电效率;5、本技术液体流量大,冷却循环好,冷却效果好,可以保障主机安全可靠运行;6、本技术并联温控阀除可以用于风力发电机组外,尚可以用于其他制冷和空调行业中自力式温度控制领域中。本技术具有结构新颖、安装简便、流量大、循环好、冷却效果高、安全可靠等优点,其大批量投入市场必将产生积极的社会效益和显著的经济效益。附图说明本技术共有3幅附图,其中:附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温包与滑套组装示意图;附图3为3组温包组件在阀体内并联排列图;附图4为4组温包组件在阀体内并联排列图。在图中:1、阀体11、介质出口A12、介质入口B13、介质入口C14、温包定位孔2、温包21、左侧顶杆22、右侧顶杆3、滑套31、顶杆安装孔32、滑套缺口33、弹簧安装孔4、弹簧5、端盖6、螺钉。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如附图所示,自力式多组温包并联温控阀包括阀体1、温包2;其特征在于自力式多组温包并联温控阀还包括滑套3、弹簧4及端盖5;阀体1加工有介质入口B12、介质入口C13及介质出口A11及至少两个温包安装孔;端盖5将温包2、滑套3及弹簧4封装在阀体1的温包安装孔内,并通过螺钉6固定。介质入口B12与外部发热器件相连接;介质入口C13与与外部冷却器件相连接。温包2的左侧顶杆21装于阀体1的温包定位孔14中;右侧顶杆22装在滑套3左侧的顶杆安装孔31中。弹簧4的一端装于滑套3右侧的弹簧安装孔33中,另一端顶在端盖5的内侧。滑套3处于初始位的位置时,滑套3的滑套缺口32位于介质入口B12处;在温包2受热膨胀推动滑套3移动后,滑套3将介质入口B12封闭,滑套缺口32位于介质入口C13处。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所有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公开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本技术的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均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力式多组温包并联温控阀,包括阀体(1)、温包(2);其特征在于自力式多组温包并联温控阀还包括滑套(3)、弹簧(4)及端盖(5);所述的阀体(1)加工有介质入口B(12)、介质入口C(13)及介质出口A(11)及至少两个温包安装孔;所述的端盖(5)将温包(2)、滑套(3)及弹簧(4)封装在阀体(1)的温包安装孔内,并通过螺钉(6)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力式多组温包并联温控阀,包括阀体(1)、温包(2);其特征在于自力式多组温包并联温控阀还包括滑套(3)、弹簧(4)及端盖(5);所述的阀体(1)加工有介质入口B(12)、介质入口C(13)及介质出口A(11)及至少两个温包安装孔;所述的端盖(5)将温包(2)、滑套(3)及弹簧(4)封装在阀体(1)的温包安装孔内,并通过螺钉(6)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力式多组温包并联温控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介质入口B(12)与外部发热器件相连接;介质入口C(13)与外部冷却器件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力式多组温包并联温控阀,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春明林静
申请(专利权)人:王春明林静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