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广西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模拟自然风的风扇控制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603066 阅读:1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09 09: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模拟自然风的风扇控制电路,其采用两个NE555时基电路芯片IC1和IC2进行构建,两个芯片IC1和IC2和相应的阻容元件分别构建了两个周期和脉宽不同的脉冲方波振荡器,且两个振荡器的输出端分别通过二级管D3、D4加载到双向晶闸管VS的控制极上,由于两个振荡器的周期和脉宽不同,因而双向晶闸管VS的导通时间不确定,由双向晶闸管VS控制的风扇所送出的风是随机变化的。因此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模拟自然风的风扇控制电路能够控制风扇达到很好地模拟自然风,其吹风效果要明显优于市面上的风扇吹风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风扇控制电路,具体是一种模拟自然风的风扇控制电路,属于电子

技术介绍
风扇是一种常用的家用电器,其通过风扇叶片的转动,带动空气流动,使人体表皮水分蒸发,以达到降低表皮温度的目的。然而目前市面上普通风扇发出的风不同于自然风。自然风一般都是阵性风,时弱时强,当一股较强阵风吹来,人体上的热量或汗液便被风“吹走”,感觉凉快,这样反反复复,阵风习习,使人觉得特别凉快。而电风扇的风不能产生时强时弱的阵风,只能通过固定档位开控制风力的强弱,因此其产生的效果也和自然风不一样,如果长时间对着人吹,容易使人产生身体不适。为此市面上也有部分模拟自然风的风扇,但其仍是以固定的循环模式来改变风力的强弱大小,与真正的自然风风力随机变化差别较大,模拟效果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模拟自然风的风扇控制电路,以解决现有风扇不能模拟自然风或模拟自然风的效果不理想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具体技术方案为:一种模拟自然风的风扇控制电路,其采用两个NE555时基电路芯片IC1和IC2进行构建;220V市电的L线接电容C1的一端,电容C1的另一端接稳压二级管D1的负极和二级管D2的正极,二级管D2的负极接电容C2的正极,稳压二极管D1的正极和电容C2的负极共同接220V市电的N线,由电容C2的两端向芯片IC1和IC2提供+9V的直流电压。电容C2的正极接电阻R1的一端和芯片IC1的4、8脚,电阻R1的另一端接可调电阻RP1的一端,可调电阻的调节端接芯片IC1的7脚,可调电阻的另一端串接电阻R2后接芯片IC1的2、6脚和电容C3的正极,电容C3的负极和芯片IC1的1脚接电容C2的负极,芯片IC1的5脚串接电容C4后接电容C2的负极,芯片IC1的3脚串接电阻R3后接二级管D3的正极,二级管D3的负极接双向晶闸管VS的控制极。电容C2的正极接电阻R4的一端和芯片IC2的4、8脚,电阻R4的另一端接可调电阻RP2的一端,可调电阻的调节端接芯片IC2的7脚,可调电阻的另一端串接电阻R5后接芯片IC2的2、6脚和电容C5的正极,电容C5的负极和芯片IC2的1脚接电容C2的负极,芯片IC2的5脚串接电容C6后接电容C2的负极,芯片IC2的3脚串接电阻R6后接二级管D4的正极,二级管D4的负极接双向晶闸管VS的控制极。220V市电的L线接风扇电机M的一端,风扇电机M的另一端接电容C7的一端和双向晶闸管VS的第一阳极,电容C7的另一端串接电阻R7后和双向晶闸管VS的第二阳极共同连接220V市电的N线。所述可调电阻RP1和RP2的调节端取值互不相同。所述双向晶闸管采用TLC336B型双向晶闸管,所述电容C1采用0.47μF电容,稳压二极管D1采用2CW17型稳压二极管,电容C2采用470μF电解电容,电阻R7采用510Ω电阻,电容C7采用0.1μF/400V电容。本专利技术的模拟自然风的风扇控制电路通过采用两个NE555时基电路芯片来分别构建两个周期和脉宽不同的脉冲方波振荡器,且两个振荡器的输出端分别通过二级管加载到双向晶闸管的控制极上,由于两个振荡器的周期和脉宽不同,因而双向晶闸管的导通时间不确定,由双向晶闸管控制的风扇所送出的风是随机变化的。因此本专利技术的模拟自然风的风扇控制电路能够控制风扇达到很好地模拟自然风,其吹风效果要明显优于市面上的风扇吹风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模拟自然风的风扇控制电路的电路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模拟自然风的风扇控制电路采用两个NE555时基电路芯片IC1和IC2进行构建;220V市电的L线接电容C1的一端,电容C1的另一端接稳压二级管D1的负极和二级管D2的正极,二级管D2的负极接电容C2的正极,稳压二极管D1的正极和电容C2的负极共同接220V市电的N线,由电容C2的两端向芯片IC1和IC2提供+9V的直流电压。电容C2的正极接电阻R1的一端和芯片IC1的4、8脚,电阻R1的另一端接可调电阻RP1的一端,可调电阻的调节端接芯片IC1的7脚,可调电阻的另一端串接电阻R2后接芯片IC1的2、6脚和电容C3的正极,电容C3的负极和芯片IC1的1脚接电容C2的负极,芯片IC1的5脚串接电容C4后接电容C2的负极,芯片IC1的3脚串接电阻R3后接二级管D3的正极,二级管D3的负极接双向晶闸管VS的控制极。电容C2的正极接电阻R4的一端和芯片IC2的4、8脚,电阻R4的另一端接可调电阻RP2的一端,可调电阻的调节端接芯片IC2的7脚,可调电阻的另一端串接电阻R5后接芯片IC2的2、6脚和电容C5的正极,电容C5的负极和芯片IC2的1脚接电容C2的负极,芯片IC2的5脚串接电容C6后接电容C2的负极,芯片IC2的3脚串接电阻R6后接二级管D4的正极,二级管D4的负极接双向晶闸管VS的控制极。220V市电的L线接风扇电机M的一端,风扇电机M的另一端接电容C7的一端和双向晶闸管VS的第一阳极,电容C7的另一端串接电阻R7后和双向晶闸管VS的第二阳极共同连接220V市电的N线。所述可调电阻RP1和RP2的调节端取值互不相同。本专利技术电路工作时,电容C1、C2和稳压二级管D1、二级管D2组成了电容降压和整流滤波电路,从而为芯片IC1和IC2提供+9V的直流工作电压。两个芯片IC1和IC2和相应的阻容元件分别构建了两个周期和脉宽不同的脉冲方波振荡器,且两个振荡器的输出端分别通过二级管D3、D4加载到双向晶闸管VS的控制极上,由于两个振荡器的周期和脉宽不同,因而双向晶闸管VS的导通时间不确定,由双向晶闸管VS控制的风扇所送出的风是随机变化的,和自然风的效果类似。上述图例仅为本专利技术的典型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或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模拟自然风的风扇控制电路,其特征是:所述风扇控制电路采用两个NE555时基电路芯片IC1和IC2进行构建;220V市电的L线接电容C1的一端,电容C1的另一端接稳压二级管D1的负极和二级管D2的正极,二级管D2的负极接电容C2的正极,稳压二极管D1的正极和电容C2的负极共同接220V市电的N线,由电容C2的两端向芯片IC1和IC2提供+9V的直流电压;电容C2的正极接电阻R1的一端和芯片IC1的4、8脚,电阻R1的另一端接可调电阻RP1的一端,可调电阻的调节端接芯片IC1的7脚,可调电阻的另一端串接电阻R2后接芯片IC1的2、6脚和电容C3的正极,电容C3的负极和芯片IC1的1脚接电容C2的负极,芯片IC1的5脚串接电容C4后接电容C2的负极,芯片IC1的3脚串接电阻R3后接二级管D3的正极,二级管D3的负极接双向晶闸管VS的控制极;电容C2的正极接电阻R4的一端和芯片IC2的4、8脚,电阻R4的另一端接可调电阻RP2的一端,可调电阻的调节端接芯片IC2的7脚,可调电阻的另一端串接电阻R5后接芯片IC2的2、6脚和电容C5的正极,电容C5的负极和芯片IC2的1脚接电容C2的负极,芯片IC2的5脚串接电容C6后接电容C2的负极,芯片IC2的3脚串接电阻R6后接二级管D4的正极,二级管D4的负极接双向晶闸管VS的控制极;220V市电的L线接风扇电机M的一端,风扇电机M的另一端接电容C7的一端和双向晶闸管VS的第一阳极,电容C7的另一端串接电阻R7后和双向晶闸管VS的第二阳极共同连接220V市电的N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拟自然风的风扇控制电路,其特征是:所述风扇控制电路采用两个NE555时基电路芯片IC1和IC2进行构建;220V市电的L线接电容C1的一端,电容C1的另一端接稳压二级管D1的负极和二级管D2的正极,二级管D2的负极接电容C2的正极,稳压二极管D1的正极和电容C2的负极共同接220V市电的N线,由电容C2的两端向芯片IC1和IC2提供+9V的直流电压;电容C2的正极接电阻R1的一端和芯片IC1的4、8脚,电阻R1的另一端接可调电阻RP1的一端,可调电阻的调节端接芯片IC1的7脚,可调电阻的另一端串接电阻R2后接芯片IC1的2、6脚和电容C3的正极,电容C3的负极和芯片IC1的1脚接电容C2的负极,芯片IC1的5脚串接电容C4后接电容C2的负极,芯片IC1的3脚串接电阻R3后接二级管D3的正极,二级管D3的负极接双向晶闸管VS的控制极;电容C2的正极接电阻R4的一端和芯片IC2的4、8脚,电阻R4的另一端接可调电阻RP2的一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龙邹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