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编织线的接线端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601936 阅读: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09 04:47
一种铜编织线的接线端子,其包括宽度相同的第一接线板以及第二接线板,所述第一接线板的一端设置有接线环,所述第一接线板的另一端的两侧边缘均凸设有与所述第一接线板的板面垂直的连接耳板,两个所述连接耳板上均开设有相互对应的连接孔;所述第二接线板一端的两侧边缘向两侧凸设有同轴的铰轴,所述第二接线板上的两个铰轴分别对应插接在所述第一接线板两侧连接耳板上的连接孔中,所述第二接线板可相对所述第一接线板围绕所述连接孔的中心轴线翻转,所述第二接线板上对应所述铰轴的径向一侧凸设有卡压部,所述第二接线板翻转至另一端贴靠所述第一接线板,所述卡压部与所述第一接线板之间形成一用于连接铜编织线的卡夹间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铜编织线的配件
,特别涉及一种铜编织线的接线端子。
技术介绍
接线端子又称接线鼻子,常用于电缆(绞线、编织线)末端连接和续接,应用其接线方便,无需使用焊锡接线,同时也使电缆和电器连接更牢固,更安全。目前使用的接线鼻子主要存在以下缺陷:(1)接线鼻子在使用过程中需要用到专门的工具(如液压钳)将结线鼻子上的开口套箍压紧抱箍在线缆的一端,操作麻烦;(2)而且这种结线鼻子只适合绞线,对于扁平的编织线不合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铜编织线的接线端子,其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传统的接线鼻子由于一端的套箍呈开口环状,因此大多只适合连接绞线,不适合用于连接扁平的编织线,另外传统的接线鼻子需要使用特殊工具进行连接操作,大大的影响了使用灵活性。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铜编织线的接线端子,其包括宽度相同的第一接线板以及第二接线板,所述第一接线板的一端设置有接线环,所述第一接线板的另一端的两侧边缘均凸设有与所述第一接线板的板面垂直的连接耳板,两个所述连接耳板上均开设有相互对应的连接孔;所述第二接线板一端的两侧边缘向两侧凸设有同轴的铰轴,所述第二接线板上的两个铰轴分别对应插接在所述第一接线板两侧连接耳板上的连接孔中,所述第二接线板可相对所述第一接线板围绕所述连接孔的中心轴线翻转,所述第二接线板上对应所述铰轴的径向一侧凸设有卡压部,所述第二接线板翻转至另一端贴靠所述第一接线板,所述卡压部与所述第一接线板之间形成一用于连接铜编织线的卡夹间隙。优选于:所述卡压部的表面以及所述第一接线板上与所述卡压部对应的一面均刻画有防滑纹。优选于:所述第二接线板上与设置所述铰轴对应的另一端设置有加强接线环,所述第二接线板可翻转至所述加强接线环与接线环重叠。优选于:所述卡压部为所述第二接线板上设置所述铰轴的一端尾部向对应所述第一接线板的一侧翻卷弯折构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可通过所述第一接线板与第二接线板之间反转形成的卡夹间隙用于专门夹接扁平的铜编织线;2、本技术结构简单,而且在进行接线操作时,无需使用配套工具,只需相对翻转所述第二接线板,所述第二接线板上的铰轴径向一侧的卡压部构成凸轮结构,在翻转过程中可以改变所述第一接线板与第二接线板之间的间隙大小,进而可实现将插入所述卡夹间隙中的铜编织线的端部进行稳定的卡夹;3、由于所述第二接线板上与铰轴对应的另一端(即自由端)设置有加强接线环,在所述卡夹间隙最小的状态时,所述加强接线环与所述接线环重叠,因此可使用接线柱、螺栓等等将所述接线环以及重叠的加强接线环一体拴接,进而有效的防止所述第二接线板翻转导致接线松脱。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第二接线板翻转展开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卡夹接线状态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卡夹接线状态剖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1-4以及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铜编织线的接线端子作更为详细说明。本技术提供一种铜编织线的接线端子,其包括宽度相同的第一接线板1以及第二接线板2,所述第一接线板1的一端设置有接线环11,所述第一接线板1的另一端的两侧边缘均凸设有与所述第一接线板1的板面垂直的连接耳板12,两个所述连接耳板12上均开设有相互对应的连接孔13;所述第二接线板2一端的两侧边缘向两侧凸设有同轴的铰轴21,所述第二接线板2上的两个铰轴21分别对应插接在所述第一接线板1两侧连接耳板12上的连接孔13中,所述第二接线板2可相对所述第一接线板1围绕所述连接孔13的中心轴线翻转,所述第二接线板2上对应所述铰轴21的径向一侧凸设有卡压部22,所述卡压部22与所述铰轴21之间构成一个凸轮结构,所述第二接线板2翻转至另一端贴靠所述第一接线板1,所述卡压部22翻转至与所述第一接线板1的板面正对应,此时所述卡压部22与所述第一接线板1之间的间隙最小,所述卡压部22与所述第一接线板1之间形成一用于连接铜编织线3的卡夹间隙。本技术在具体实施时,无需使用配套工具,只需相对翻转所述第二接线板2,所述第二接线板2上的铰轴21径向一侧的卡压部22在翻转过程中可以改变其与第一接线板1之间的间隙大小,进而可实现将插入所述卡夹间隙中的铜编织线3的端部进行稳定的卡夹。所述卡压部22的表面以及所述第一接线板1上与所述卡压部22对应的一面均刻画有防滑纹,用于防止卡夹的铜编织线3滑脱出来。所述第二接线板2上与设置所述铰轴21对应的另一端设置有加强接线环23,所述第二接线板2可翻转至所述加强接线环23与接线环11重叠,进而能够通过一根螺栓将所述加强接线环23与接线环11重叠栓固,使所述第二接线板2的自由端不再自由,使所述卡压部22固定于对应所述第一接线板1的位置,使卡夹铜编织线3的结构更加稳定。所述卡压部22为所述第二接线板2上设置所述铰轴21的一端尾部向对应所述第一接线板1的一侧翻卷弯折构成,此结构有利于使用片状型材冲压成型。综合上所述,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可以充分有效的完成上述技术目的,且本技术的结构原理及功能原理都已经在实施例中得到充分的验证,而能达到预期的功效及目的,且本技术的实施例也可以根据这些原理进行变换,因此,本技术包括一切在申请专利范围中所提到范围内的所有替换内容。任何在本技术申请专利范围内所作的等效变化,皆属本案申请的专利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铜编织线的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包括宽度相同的第一接线板以及第二接线板,所述第一接线板的一端设置有接线环,所述第一接线板的另一端的两侧边缘均凸设有与所述第一接线板的板面垂直的连接耳板,两个所述连接耳板上均开设有相互对应的连接孔;所述第二接线板一端的两侧边缘向两侧凸设有同轴的铰轴,所述第二接线板上的两个铰轴分别对应插接在所述第一接线板两侧连接耳板上的连接孔中,所述第二接线板可相对所述第一接线板围绕所述连接孔的中心轴线翻转,所述第二接线板上对应所述铰轴的径向一侧凸设有卡压部,所述第二接线板翻转至另一端贴靠所述第一接线板,所述卡压部与所述第一接线板之间形成一用于连接铜编织线的卡夹间隙。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铜编织线的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包括宽度相同的第一接线板以及第二接线板,所述第一接线板的一端设置有接线环,所述第一接线板的另一端的两侧边缘均凸设有与所述第一接线板的板面垂直的连接耳板,两个所述连接耳板上均开设有相互对应的连接孔;所述第二接线板一端的两侧边缘向两侧凸设有同轴的铰轴,所述第二接线板上的两个铰轴分别对应插接在所述第一接线板两侧连接耳板上的连接孔中,所述第二接线板可相对所述第一接线板围绕所述连接孔的中心轴线翻转,所述第二接线板上对应所述铰轴的径向一侧凸设有卡压部,所述第二接线板翻转至另一端贴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茂林张幸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人民线缆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