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充电机及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590455 阅读:1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08 19: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充电机及汽车,涉及电动汽车技术领域。该充电机包括:与充电接口连接、用于将交流电能转换为直流电能的第一整流电路;与所述第一整流电路连接的功率因数校正电路;接收无线发射端能量的无线接收线圈;与所述无线接收线圈连接,用于将接收到的电能转换为直流电能的第二整流电路;与所述功率因数校正电路和所述第二整流电路连接的直流转直流电源电路;其中,所述直流转直流电源电路包括一二极管反向截止电路。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方案,实现无线充电和有线充电的一体化,节省了空间的占用和成本,且通过二极管反向截止电路取代继电器,对电路进行隔离,简化了整体电路,避免了电路复杂发生的故障。

Charger and automobile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charger and an automobile, which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electric vehicles. The charger comprises: connected with the charging interface for the first rectifier AC power is converted to DC power; the power factor is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rectifier circuit; the wireless receiving coil receives wireless transmitter energy; and the wireless receiving coil connected to the received power conversion second rectifier circuit DC power; and the power factor correction circuit and the second rectifier circuit connected to DC power supply circuit; wherein, the DC DC power supply circuit includes a diode reverse cut-off circuit. The technical proposal of the invention is to realize the integration of wireless charging and charging cable, save space and cost, and through the diode reverse cut-off circuit to replace the relay isolation circuit, which simplifies the circuit, to avoid the complicated circuit faul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动汽车
,特别是指一种充电机及汽车。
技术介绍
由于电动汽车是以车载电源为动力驱动车辆行驶的,相对于传统汽车对环境的影响相对较小,具有被广泛看好的前景。现有的电动汽车为了适用更多的应用场景,满足用户需求,充电方式包括无线充电和有线充电两种。而为了实现这两种充电方式,往往会在汽车上安装两套装置,即有线充电机和无线充电机。此外,为了减少成本、节约空间,还会将有线充电机和无线充电机进行一体化设计,共用直流转直流电源电路DC/CD,向电池组进行充电。而为了防止充电机接口处带电,常使用继电器连接方式。但是,使用继电器连接,还需要增加继电器控制电路以及相应的辅助电源,使得充电机的整体结构电路较为复杂,易发生故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充电机及汽车,不仅实现无线充电和有线充电的一体化,降低成本和对车身空间的占用,而且通过二极管反向截止电路取代继电器,对电路进行隔离,简化了整体电路,避免了电路复杂发生的故障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充电机,包括:与充电接口连接、用于将交流电能转换为直流电能的第一整流电路;与所述第一整流电路连接的功率因数校正电路;接收无线发射端能量的无线接收线圈;与所述无线接收线圈连接,用于将接收到的电能转换为直流电能的第二整流电路;与所述功率因数校正电路和所述第二整流电路连接的直流转直流电源电路;其中,所述直流转直流电源电路包括一二极管反向截止电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充电机,在使用有线充电时,通过第一整流电路对市电整流,将交流电能转换为波动的直流电能,转换后波动的直流再由功率因数校正电路进行校正,最终由直流转直流电源电路向电池组充电,并且此时由于二极管反向截止电路的反向截止,避免了无线充电部分电路的影响;在使用无线充电时,无线充电地面能量的发射端发射能量,该充电机的无线接收线圈接收发射端产生的能量,经第二整流电路整流转换为直流后,再由直流转直流电源电路向电池组充电。这样,充电机通过上述电路既能够实现有线充电,又能够实现无线充电,节省了空间的占用和成本,且通过二极管反向截止电路取代继电器,对电路进行隔离,简化了整体电路,避免了电路复杂发生的故障。其中,所述第一整流电路包括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三二极管和第四二极管;其中,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和所述第三二极管的负极均与充电接口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和所述第四二极管的负极均与充电接口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第四二极管的正极连接。其中,所述功率因数校正电路包括:第一电感、第一金属氧化物半导体MOS管、第五二极管和第六二极管;其中,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五二极管的正极均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二端和第一MOS管的源极均与所述第六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MOS管的漏极与所述第四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五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六二极管的负极连接。其中,所述第二整流电路包括:第七二极管、第八二极管、第九二极管和第十二极管;其中,所述第七二极管的正极和所述第九二极管的负极均与所述无线接收线圈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八二极管的正极和所述第十二极管的负极均与所述无线接收线圈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七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八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九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第十二极管的正极连接。其中,所述直流转直流电源电路包括:并联多个电容的第一电容组;与所述第一电容组连接的高频方波产生电路;与所述高频方波产生电路连接的变压器电路;与所述变压器电路连接的第三整流电路;并联多个电容、与所述第三整流电路连接的第二电容组。其中,所述二极管反向截止电路包括:第二十一二极管和第二十二二极管;所述第一电容组包括: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四电容、第五电容、第六电容和第七电容;其中,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一端和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一端均与所述第六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二端和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二端均与所述第一MOS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五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六电容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七电容的第一端均与所述第八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五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六电容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七电容的第二端均与所述第十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七电容的第一端还与所述第二十一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二十一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七电容的第二端还与所述第二十二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二十二二极管的负极与第四电容的第二端连接。其中,所述高频方波产生电路包括:第二MOS管、第三MOS管、第四MOS管和第五MOS管;其中,所述第二MOS管的漏极和所述第三MOS管的漏极均与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四MOS管的源极和所述第五MOS管的源极均与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MOS管的源极与所述第四MOS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三MOS管的源极与所述第五MOS管的漏极连接。其中,所述变压器电路包括:第二电感、第八电容和变压器;其中,所述第二电感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MOS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第八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MOS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二电感的第二端与所述变压器原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八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变压器原边的第二端连接。其中,所述第三整流电路包括:第十一二极管、第十二二极管、第十三二极管和第十四二极管;其中,所述第十一二极管的正极和所述第十三二极管的负极均与所述变压器副边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十二二极管的正极和所述第十四二极管的负极均与所述变压器副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十一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十二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第十三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第十四二极管的正极连接。其中,所述第二电容组包括:第九电容、第十电容、第十一电容和第十二电容;其中,所述第九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十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十一电容的第一端和所述第十二电容的第一端均与所述第十二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九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十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十一电容的第二端和所述第十二电容的第二端均与所述第十四二极管的正极连接。其中,所述无线接收线圈的第一端与第十三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无线接收线圈的第二端与第十三电容的第二端连接。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如上所述的充电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汽车,通过上述的充电机,在使用有线充电时,通过第一整流电路对市电整流,将交流电能转换为波动的直流电能,转换后波动的直流再由功率因数校正电路进行校正,最终由直流转直流电源电路向电池组充电,并且此时由于二极管反向截止电路的反向截止,避免了无线充电部分电路的影响;在使用无线充电时,无线充电地面能量的发射端发射能量,该充电机的无线接收线圈接收发射端产生的能量,经第二整流电路整流转换为直流后,再由直流转直流电源电路向电池组充电。这样,充电机通过上述电路既能够实现有线充电,又能够实现无线充电,节省了空间的占用和成本,且通过二极管反向截止电路取代继电器,对电路进行隔离,简化了整体电路,避免了电路复杂发生的故障。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充电机的原理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充电机的电路示意图;图3为无线充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充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与充电接口连接、用于将交流电能转换为直流电能的第一整流电路;与所述第一整流电路连接的功率因数校正电路;接收无线发射端能量的无线接收线圈(L1);与所述无线接收线圈(L1)连接,用于将接收到的电能转换为直流电能的第二整流电路;与所述功率因数校正电路和所述第二整流电路连接的直流转直流电源电路;其中,所述直流转直流电源电路包括一二极管反向截止电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充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与充电接口连接、用于将交流电能转换为直流电能的第一整流电路;与所述第一整流电路连接的功率因数校正电路;接收无线发射端能量的无线接收线圈(L1);与所述无线接收线圈(L1)连接,用于将接收到的电能转换为直流电能的第二整流电路;与所述功率因数校正电路和所述第二整流电路连接的直流转直流电源电路;其中,所述直流转直流电源电路包括一二极管反向截止电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整流电路包括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三二极管(D3)和第四二极管(D4);其中,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和所述第三二极管(D3)的负极均与充电接口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和所述第四二极管(D4)的负极均与充电接口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与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D3)的正极与所述第四二极管(D4)的正极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因数校正电路包括:第一电感(L2)、第一金属氧化物半导体MOS管(Q1)、第五二极管(D5)和第六二极管(D6);其中,所述第一电感(L2)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五二极管(D5)的正极均与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一电感(L2)的第二端和第一MOS管(Q1)的源极均与所述第六二极管(D6)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MOS管(Q1)的漏极与所述第四二极管(D4)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五二极管(D5)的负极与所述第六二极管(D6)的负极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整流电路包括:第七二极管(D7)、第八二极管(D8)、第九二极管(D9)和第十二极管(D10);其中,所述第七二极管(D7)的正极和所述第九二极管(D9)的负极均与所述无线接收线圈(L1)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八二极管(D8)的正极和所述第十二极管(D10)的负极均与所述无线接收线圈(L1)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七二极管(D7)的负极与所述第八二极管(D8)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九二极管(D9)的正极与所述第十二极管(D10)的正极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充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转直流电源电路包括:并联多个电容的第一电容组;与所述第一电容组连接的高频方波产生电路;与所述高频方波产生电路连接的变压器电路;与所述变压器电路连接的第三整流电路;并联多个电容、与所述第三整流电路连接的第二电容组。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充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极管反向截止电路包括:第二十一二极管(D21)和第二十二二极管(D22);所述第一电容组包括: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第五电容(C5)、第六电容(C6)和第七电容(C7);其中,所述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所述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所述第三电容(C3)的第一端和所述第四电容(C4)的第一端均与所述第六二极管(D6)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所述第二电容(C2)的第二端、所述第三电容(C3)的第二端和所述第四电容(C4)的第二端均与所述第一MOS管(Q1)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五电容(C...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春鹏肖胜然苏伟蒋荣勋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