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高压直流复合穿墙套管抗震试验样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582133 阅读:1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08 12: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特高压直流复合穿墙套管抗震试验样品,该特高压直流复合穿墙套管抗震试验样品包括套管本体和硅橡胶膜,所述硅橡胶膜环绕所述套管本体至少一圈并固定于所述套管本体上形成护套,所述护套沿着所述套管本体的轴向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产品配重不变的情况下,采用护套来代替穿墙套管外表面的伞裙结构,套管本体结构不变,通过设计护套与该伞裙结构的质量相等或相近,并均匀覆盖在套管本体上,以保证试验样品与产品原型质量相等或相近,进而可以测试样品中套管本体的抗震性能,从而可以有效地模拟伞裙质量对套管抗震性能的影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护套来代替原有的结构复杂的伞裙,其大大地简化了测试样品结构特征和制作工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穿墙套管抗震试验
,尤其是涉及一种特高压直流复合穿墙套管抗震试验样品。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输变电工程向高压、超高压和特高压方向发展,直流换流站中装备了大量的关键设备,如直流穿墙套管。穿墙套管主要有套管本体和套设于套管本体上的伞裙等组成,其悬挂安装在阀厅的框架上,是电力系统的抗震薄弱环节。因而,在抗震要求比较严格的区域应对其进行抗震性能校核和检验。但是由于目前的穿墙套管其造价昂贵,产品生产周期较长,尤其是其上的伞裙部件,结构复杂,制作成本高,将该穿墙套管作为试验样品来进行试验时将大大地增加试验成本,同时也造成大量的浪费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本技术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特高压直流复合穿墙套管抗震试验样品,其能够模拟真型穿墙套管进行抗震试验,在保证测试精度的基础上充分地减少了试验成本,同时也简化了试验样品的制作难度。其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特高压直流复合穿墙套管抗震试验样品,包括套管本体和硅橡胶膜,所述硅橡胶膜环绕所述套管本体至少一圈并固定于所述套管本体上形成护套,所述护套沿着所述套管本体的轴向设置。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硅橡胶膜包括沿其长度方向布置的多个子膜,所述护套包括与所述子膜一一对应的的子护套,多个所述子护套沿着所述套管本体轴向均匀分布。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相邻两个所述子护套毗接或间隔设置。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过渡罐,所述套管本体包括设于所述过渡罐两端的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所述第一套管上套设有一个以上所述子护套,和/或所述第二套管上套设有一个以上所述子护套。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套设于所述护套上的若干个环向固定件,所述护套通过所述环向固定件固定于所述套管本体上。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护套包括沿所述套管本体的轴向布置的多个子护套,每个所述子护套上均套有三个所述环向固定件,其中两个所述环向固定件分别靠近于所述子护套的两端设置,另外一个所述环向固定件固定于所述子护套的中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环向固定件通过条状物环绕所述护套绑扎形成。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硅橡胶膜环绕所述套管本体多圈形成多层护套结构。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分别设于所述套管本体两端的两个均压环,所述套管本体通过法兰与所述均压环连接。下面对前述技术方案的优点或原理进行说明:由于在进行穿墙套管抗震试验的过程中,仅关注产品在地震中的力学性能,而穿墙套管原有的硅橡胶伞裙只是附属结构,不起力学作用,因而本技术可在产品配重不变的情况下,采用护套来代替穿墙套管外表面的伞裙结构,套管本体结构不变,通过设计护套与该伞裙结构的质量相等或相近,并均匀覆盖在套管本体上,以保证试验样品与产品原型质量相等或相近,进而可以测试样品中套管本体的抗震性能,从而可以有效地模拟伞裙质量对套管抗震性能的影响。本技术采用护套来代替原有的结构复杂的伞裙,其大大地简化了测试样品结构特征和制作工艺。此外,本技术采用硅橡胶材质的护套,其与原有的伞裙结构材质相同,尽可能地还原穿墙套管真型的力学性能。同时该护套以环绕的方式套设于套管本体上,方便护套的安装,因为在实际试验的过程中,整个穿墙套管的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的长度均达十多米,若护套采用圆形套筒结构,其须从套管本体的端部套入,而又由于护套本身具有一定的柔性,其长度又长,在套入套管本体时必然会弯曲,增加套入的难度。而本技术采用环绕的方式,其从套管本体的一侧向另一侧环绕,之后固定形成护套,简化了护套的安装方式。综上可知,本技术能够在保证试验等效性的前提下,简化试验样品的制作难度,缩短试验样品的制作工期,降低试验样品的制作成本。为了进一步简化整个护套的安装,本技术通过多个长度较短的子护套组合形成长度较长的整个护套,每个子护套独立安装,进一步减小了护套的安装难度,同时长度较小的子膜也方便运输。当需要在套管本体上布置测试用传感器时,可在满足护套整体质量均衡的情况下,将相邻的某两个子护套间隔开,用以预留测点布置空间,使得传感器直接接触套管本体,因而本技术极大地方便了测量系统的布置。本技术还包括环向固定件,通过环向固定件将环绕的硅橡胶膜固定成形为护套形状,同时环形固定件将护套捆绑固定于套管本体上,防止护套在套管本体表面发生滑动或转动,使得护套和套管本体连接为一体结构,用以增强抗震试验测量结果的准确性。每个子护套上设有三个环向固定件,三个环向固定件均匀分布与子护套的两个头部和中部,使得子护套紧密贴合套管本体固定。所述环向固定件通过条状物环绕绑扎形成,便于环向固定件的安装和拆卸。所述硅橡胶膜环绕所述套管本体多圈形成多层护套结构,用于模拟重量更大的伞裙结构。因而本技术可根据实际所模拟的伞裙结构大小,来设定硅橡胶模的环绕圈数,进而获得与原有伞裙结构重量相等的护套。本技术极大地方便了穿墙套管的模拟,具有较大的适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特高压直流复合穿墙套管抗震试验样品的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护套的剖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00、套管本体,110、第一套管,120、第二套管,200、护套,210、子护套,300、环向固定件,400、过渡罐,500、均压环,600、法兰。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如图1所示,本技术所述的特高压直流复合穿墙套管抗震试验样品,包括套管本体100和呈平滑状的硅橡胶膜,所述硅橡胶膜环绕所述套管本体100至少一圈并固定于所述套管本体100上用以形成套设于所述套管本体100上的护套200,所述护套200沿着所述套管本体100的轴向均匀设置。由于在进行穿墙套管抗震试验的过程中,仅关注产品在地震中的力学性能,而穿墙套管原有的硅橡胶伞裙只是附属结构,不起力学作用,因而本技术可在产品配重不变的情况下,采用护套200来代替穿墙套管外表面的伞裙结构,通过设计护套200与该伞裙结构的质量相等或相近,并均匀覆盖在套管本体100上,以保证试验样品与产品原型质量相等或相近,进而可以测试样品中套管本体100的抗震性能,从而可以有效地模拟伞裙质量对套管抗震性能的影响。本技术采用表面平滑的护套200来代替原有的结构复杂的伞裙,其大大地简化了测试样品的结构特征和制作工艺。此外,本技术采用硅橡胶材质的护套200,其与原有的伞裙结构材质相同,尽可能地还原穿墙套管真型的力学性能。同时该护套200以环绕的方式套设于套管本体100上,方便护套200的安装,因为在实际试验的过程中,整个穿墙套管的第一套管110和第二套管120的长度均达十多米,若护套200采用套筒结构,其须从套管本体100的端部套入,而又由于护套200本身具有一定的柔性,其长度又长,在套入套管本体100时必然会弯曲,增加套入的难度。而本技术采用环绕的方式,其从套管本体100的一侧向另一侧环绕,之后固定形成护套200,简化了护套200的安装方式。综上可知,本技术能够在保证试验等效性的前提下,简化试验样品的制作难度,缩短试验样品的制作工期,降低试验样品的制作成本。在本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特高压直流复合穿墙套管抗震试验样品,其特征在于,包括套管本体和硅橡胶膜,所述硅橡胶膜环绕所述套管本体至少一圈并固定于所述套管本体上形成护套,所述护套沿着所述套管本体的轴向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特高压直流复合穿墙套管抗震试验样品,其特征在于,包括套管本体和硅橡胶膜,所述硅橡胶膜环绕所述套管本体至少一圈并固定于所述套管本体上形成护套,所述护套沿着所述套管本体的轴向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特高压直流复合穿墙套管抗震试验样品,其特征在于,所述硅橡胶膜包括沿其长度方向布置的多个子膜,所述护套包括与所述子膜一一对应的子护套,多个所述子护套沿着所述套管本体轴向均匀分布。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特高压直流复合穿墙套管抗震试验样品,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子护套毗接或间隔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特高压直流复合穿墙套管抗震试验样品,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过渡罐,所述套管本体包括设于所述过渡罐两端的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所述第一套管上套设有一个以上所述子护套,和/或所述第二套管上套设有一个以上所述子护套。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特高压直流复合穿墙套管抗震试验样品,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兵卓然胡蓉
申请(专利权)人: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