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系统和热泵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4574041 阅读:1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06 12: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制冷系统和热泵系统。制冷系统包括:压缩机、室外换热器、室内换热器、节流装置和闪蒸器。压缩机具有排气口和回气口。室外换热器的入口与压缩机的排气口连通,室内换热器的出口与压缩机的回气口连通。节流装置串联连接在室外换热器和室内换热器之间。闪蒸器设有第一接口、第二接口和第三接口,第一接口与节流装置相连,或者第一接口与室内换热器相连,第二接口与室内换热器相连,第三接口通过降压装置与回气口相连。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制冷系统,可增加制冷量,减少室内换热器的流路、减少流动阻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制冷系统和热泵系统
技术介绍
空调器一般是由压缩机、室外换热器、室内换热器、节流部件几个关键部件组件制冷循环。制冷时,压缩机排出的高压高温气态冷媒经由室外换热器冷却成高压液态冷媒,进入节流部件后变成低温低压液态冷媒,然后进入到室内换热器吸收热量并蒸发成气态冷媒后被送入压缩机吸气口。上述这种循环装置,室内侧蒸发器在蒸发过程中有大量的气体产生,这些产生的气体在室内侧蒸发器内不能再吸收热量,但体积却是能吸收热量的液体体积几十倍左右,因此严重影响了室内侧蒸发器内液体吸收热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是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为此,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制冷系统,该制冷系统的制冷效率可提高。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泵系统,该热泵系统在制冷时效率也能提高。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制冷系统,包括:压缩机,所述压缩机具有排气口和回气口;室外换热器和室内换热器,所述室外换热器的入口与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连通,所述室内换热器的出口与所述压缩机的回气口连通;节流装置,所述节流装置串联连接在所述室外换热器和室内换热器之间;闪蒸器,所述闪蒸器设有第一接口、第二接口和第三接口,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节流装置相连,或者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室内换热器相连以导入冷媒,所述第二接口与所述室内换热器相连以向所述室内换热器导出液态冷媒,所述第三接口通过降压装置与所述回气口相连。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制冷系统,通过采用闪蒸器对气液混合状态的冷媒进行气液分离,制冷时室内换热器内的冷媒主要为液态冷媒,由于液态冷媒可在室内换热器各流路中均匀分布,大幅提高了室内换热器的换热效率,增加制冷量,并且可以减少室内换热器的流路、减少流动阻力。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二接口均与所述室内换热器相连。从而有利于将室内换热器内新生成的气态冷媒也分离出,避免新生成的气态冷媒影响剩余的液态冷媒的吸热作用。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闪蒸器为多个,所述多个闪蒸器的所述第一接口间隔开地连接在所述室内换热器上,所述多个闪蒸器的所述第二接口也间隔开地连接在所述室内换热器上。通过设置多个闪蒸器,可分区域间断地分离出其中的气态冷媒,从而进一步提高室内换热器的换热效率。可选地,所述降压装置为毛细管、电子膨胀阀或者减压阀。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热泵系统,包括:压缩机,所述压缩机具有排气口和回气口;换向组件,所述换向组件设有第一阀口至第四阀口,第一阀口与第三阀口和第四阀口中的其中一个连通,第二阀口与所述第三阀口和所述第四阀口中的另一个连通,所述第一阀口与所述排气口连通,所述第二阀口与所述回气口连通;室外换热器和室内换热器,所述室外换热器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阀口连通,所述室内换热器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四阀口连通;节流装置,所述节流装置串联连接在所述室外换热器的第二端和室内换热器的第二端之间;闪蒸器,所述闪蒸器设有第一接口、第二接口和第三接口,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节流装置相连,或者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室内换热器相连,所述第二接口与所述室内换热器相连,所述第三接口通过回气管连接所述回气口;降压装置,所述降压装置串联连接在所述回气管上;具有开闭功能的控制阀,所述控制阀设在所述闪蒸器上。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热泵系统,通过采用闪蒸器对气液混合状态的冷媒进行气液分离,使得热泵系统在制冷时室内换热器内的冷媒主要为液态冷媒,由于液态冷媒可在室内换热器各流路中均匀分布,大幅提高了室内换热器的换热效率,增加制冷量,并且可以减少室内换热器的流路、减少流动阻力。在一些实施例中,热泵系统还包括具有开闭功能的控制阀,所述控制阀串联在所述回气管上。由此,热泵系统制热时,室内换热器内的冷媒不用经气液分离且直接流向节流装置,降低了冷媒流通损耗。优选地,所述降压装置具有开闭功能以限定出所述控制阀。从而提高结构紧凑性,降低装配难度。具体地,所述降压装置为毛细管、电子膨胀阀或者减压阀。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闪蒸器为多个,所述多个闪蒸器的所述第一接口间隔开地连接在所述室内换热器上,所述多个闪蒸器的所述第二接口也间隔开地连接在所述室内换热器上。由此,可分区域间断地分离出其中的气态冷媒,方便室内换热器内液态冷媒的吸热,进一步提高室内换热器的换热效率。可选地,所述换向组件为四通阀。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制冷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另一个实施例的制冷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又一个实施例的制冷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热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根据本技术另一个实施例的热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根据本技术又一个实施例的热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根据本技术又一个实施例的热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制冷系统100、热泵系统200、压缩机1、排气口11、回气口12、室外换热器2、室内换热器3、节流装置4、闪蒸器5、第一接口51、第二接口52、第三接口53、换向组件6、第一阀口A、第二阀口B、第三阀口C、第四阀口D、降压装置7、回气管8。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下面参考图1-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压缩机,所述压缩机具有排气口和回气口;室外换热器和室内换热器,所述室外换热器的入口与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连通,所述室内换热器的出口与所述压缩机的回气口连通;节流装置,所述节流装置串联连接在所述室外换热器和室内换热器之间;闪蒸器,所述闪蒸器设有第一接口、第二接口和第三接口,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节流装置相连,或者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室内换热器相连以导入冷媒,所述第二接口与所述室内换热器相连以向所述室内换热器导出液态冷媒,所述第三接口通过降压装置与所述回气口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压缩机,所述压缩机具有排气口和回气口;
室外换热器和室内换热器,所述室外换热器的入口与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连通,所
述室内换热器的出口与所述压缩机的回气口连通;
节流装置,所述节流装置串联连接在所述室外换热器和室内换热器之间;
闪蒸器,所述闪蒸器设有第一接口、第二接口和第三接口,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节
流装置相连,或者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室内换热器相连以导入冷媒,所述第二接口与所
述室内换热器相连以向所述室内换热器导出液态冷媒,所述第三接口通过降压装置与所
述回气口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二接口均
与所述室内换热器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闪蒸器为多个,所述多个闪
蒸器的所述第一接口间隔开地连接在所述室内换热器上,所述多个闪蒸器的所述第二接
口也间隔开地连接在所述室内换热器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降压装置为毛细管、电子膨
胀阀或者减压阀。
5.一种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压缩机,所述压缩机具有排气口和回气口;
换向组件,所述换向组件设有第一阀口至第四阀口,第一阀口与第三阀口和第四阀
口中的其中一个连通,第二阀口与所述第三阀口和所述第四阀口中的另一个连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四清陈海群曾令华吴延平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美芝精密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