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路面径流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4572720 阅读:1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06 09: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公路路面径流处理系统,其组成是:预处理池的进水端与路面排水沟的出水口相连,预处理池的出水端设置有石墩,石墩的间隙处设置粗格栅,集泥斗的进水端与粗格栅相连;集泥斗的出水端与沉淀池的进水端相连,且集泥斗的深度大于预处理池的深度;沉淀池的出水端通过溢流堰与集水池的进水端相连;集水池的出水端与排水沟渠的进水端相连;且沉淀池长度为预处理池长度的3倍或三倍以上,沉淀池的底部从进水端至出水端逐渐升高。该系统处理后的径流水漂浮物、颗粒物大幅减少,能更好地保护公路附近的农田、沟渠等水环境,且其处理简便、处理成本低廉,易与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公路路面径流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在公路交通工程领域,公路路面形成的径流大多采用自由排放或简单经过排水系统汇集后直接排入周边农业灌溉沟渠、天然沟渠或河流中。然而,在道路施工或运营过程中,道路上将产生诸多污染物,主要包括路面粉尘垃圾、轮胎磨损颗粒、路面材料磨损颗粒、运输泄露污物、刹车连接装置产生的颗粒及其他与道路施工或车辆运行有关的污染物等。当降水形成路面径流时,这些污染物被挟带其中,若不经处理直接排放,会对公路附近的水环境造成影响或破坏,尤其是这些污染物分解产生的有害物质,对水环境脆弱敏感区,如岩溶地区、暗河入口等特殊路段的危害性将更大。因此,在公路建设和管养过程中,为有效保护道路周边的水环境,特别是在水环境敏感区,有必要对路面径流进行处理,以防止或减少路面径流对周边水环境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公路路面径流处理系统,路面径流水通过该系统处理后各种漂浮物、颗粒污染物大幅减少,能更好地保护公路附近的农田、沟渠等水环境,尤其适用于岩溶地区、暗河入口等水环境敏感区的防护。且其处理简便、处理成本低廉,易与推广。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公路路面径流处理系统,其组成是:预处理池的进水端与路面排水沟的出水口相连,预处理池的出水端设置有石墩,石墩的间隙处设置粗格栅,集泥斗的进水端与粗格栅相连;集泥斗的出水端与沉淀池的进水端相连,且集泥斗的深度大于预处理池的深度;沉淀池的出水端通过溢流堰与集水池的进水端相连;集水池的出水端与排水沟渠的进水端相连;且沉淀池长度为预处理池长度的3倍或三倍以上,沉淀池的底部从进水端至出水端逐渐升高。本技术对公路路面径流水的处理过程和原理是:公路路面的径流水通过路面排水沟的出水口流入预处理池进行初步沉淀后,再通过预处理池出水端的石墩间隙处的粗格栅进入深度大于预处理池的集泥斗,径流水中的漂浮物则被粗格栅阻挡在预处理池中;进入集泥斗的径流水随后进入底部逐渐升高且长度为预处理池三倍以上的沉淀池进行再次沉淀,上层的清水溢过沉淀池出水端的溢流堰溢流入集水池;流入集水池中的水再经集水池出水端流入排水沟渠排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一、预处理池尾端的粗格栅将水中漂浮物阻挡在预处理池内,使得处理后的径流水不再有漂浮物。同时,预处理池的尾端的石墩,将对水流产生拦截作用,减缓水流的运动趋势,降低其动能和紊动强度,使得进入集泥斗和沉淀池的水能够进行更好的沉淀,从而将颗粒污染物等固体杂物很好地沉淀于池底,表层的清水则通过溢流堰溢流入集水池,最后通过集水池出口及排水沟渠排入周围的水环境中。使得本技术处理过的公路路面径流水,污染物大幅减少,能更好地保护公路附近的农田等自然生态环境;尤其利于岩溶地区、暗河入口等水环境敏感区的防护的保护。二、本技术通过物理的沉淀和漂浮物阻拦方法,简单方便的实现了公路径流水的漂浮物和可沉淀杂物的清除处理,既不消耗能源、也无需配备任何机械、电器或化学设备,其处理过程简便、处理成本低廉,容易推广。三、集泥斗的深度最深,而沉淀池延水流方向逐渐增高,使得沉淀物容易汇集在集泥斗中,少量未汇集在集泥斗中的沉淀物也可方便的冲刷至集泥斗中;便于对沉淀物的集中清除处理。进一步降低了本技术的处理成本。上述的溢流堰在沉淀池一侧设置有溢流槽。这样,增加了沉淀池上部清水的溢流长度及水体的停留时间,提高了沉淀池的沉淀效果;同时也增加了溢流堰的负荷强度。上述的集水池的底部设有粗砂过滤层。这样,经过粗砂过滤层的过滤作用,进一步降低了集水池中水的杂质。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1中箭头方向为水流的方向。图2是本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图1、图2示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是:一种公路路面径流处理系统,其组成是:预处理池1的进水端与路面排水沟的出水口相连,预处理池1的出水端设置有石墩2,石墩2的间隙处设置粗格栅3,集泥斗4的进水端与粗格栅3相连;集泥斗4的出水端与沉淀池5的进水端相连,且集泥斗4的深度大于预处理池1的深度;沉淀池5的出水端通过溢流堰8与集水池9的进水端相连;集水池9的出水端与排水沟渠的进水端相连;且沉淀池5长度为预处理池1长度的3倍或三倍以上,沉淀池5的底部从进水端至出水端逐渐升高。本例的溢流堰8在沉淀池5一侧设置有溢流槽7。本例的集水池9的底部设有粗砂过滤层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公路路面径流处理系统,其组成是:预处理池(1)的进水端与路面排水沟的出水口相连,预处理池(1)的出水端设置有石墩(2),石墩(2)的间隙处设置粗格栅(3),集泥斗(4)的进水端与粗格栅(3)相连;集泥斗(4)的出水端与沉淀池(5)的进水端相连,且集泥斗(4)的深度大于预处理池(1)的深度;沉淀池(5)的出水端通过溢流堰(8)与集水池(9)的进水端相连;集水池(9)的出水端与排水沟渠的进水端相连;且沉淀池(5)长度为预处理池(1)长度的3倍或三倍以上,沉淀池(5)的底部从进水端至出水端逐渐升高。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公路路面径流处理系统,其组成是:
预处理池(1)的进水端与路面排水沟的出水口相连,预处理池(1)的出
水端设置有石墩(2),石墩(2)的间隙处设置粗格栅(3),集泥斗(4)的进
水端与粗格栅(3)相连;集泥斗(4)的出水端与沉淀池(5)的进水端相连,
且集泥斗(4)的深度大于预处理池(1)的深度;
沉淀池(5)的出水端通过溢流堰(8)与集水池(9)的进水端相连;集
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正峰苗禄伟蒲卓桁孙超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交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