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榛专利>正文

折叠车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553528 阅读: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05 02:43
一种折叠车架,包括前车架、后车架、转向组件、鞍管、前联动杆、中联动杆、后联动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车架与后车架铰接,所述转向组件与前车架铰接,所述鞍管与后车架铰接,所述中联动杆与前车架或后车架铰接,所述前联动杆分别与中联动杆、转向组件铰接,所述后联动杆分别与中联动杆、鞍管铰接。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折叠车架结构使自行车折叠后体积小巧且外形规整。

Folding frame

A foldable frame comprises a front frame, a rear frame, steering assembly, saddle tube, linkage rod Zoomlion, rod, a linkage rod, which is characterized in that the front frame and the rear hinged frame, the steering assembly is hinged with the front frame, the saddle tube and the rear hinged frame, the frame and before or after the frame in the front linkage rod hinged linkage rod respectively with Zoomlion rod and steering assembly articulated, the linkage bars are respectively connected with a movable rod and a saddle tube hinged joint. The folding frame structure of the invention has the advantages of small size and regular shape after the bicycle is fold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折叠车架,特别是一种自行车的折叠车架。
技术介绍
自行车作为人们的代步工具早已经广泛普及,而且衍生出各种形式。随着交通工具的快速发展,道路的升级改造,传统自行车的使用范围变得狭小。自行车要面对高层住宅、城市公共交通及换乘等新的使用环境,目前的折叠车普遍存在体积大,重量大,不能被允许进入公共交通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轻巧易于折叠且折叠后形状规整的折叠车的车架结构,以解决现有折叠车折叠后体积大,形状不规则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折叠车架,包括前车架、后车架、转向组件、鞍管、前联动杆、中联动杆、后联动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车架与后车架铰接,所述转向组件与前车架铰接,所述鞍管与后车架铰接,所述中联动杆与前车架或后车架铰接,所述前联动杆分别与中联动杆、转向组件铰接,所述后联动杆分别与中联动杆、鞍管铰接。所述前车架、后车架、中联动杆铰接于同一轴心。所述前联动杆、中联动杆、后联动杆铰接于同一轴心。所述折叠车架还包括用于安装后车轮的后轮连杆,所述后轮连杆一端与后车架铰接。所述折叠车架包括锁止装置,所述锁止装置铰接于前车架或铰接于后车架或安装于前车架或安装于后车架,当折叠车架展开时,所述锁止装置使前车架与后车架相对固定。所述转向组件可以伸缩。所述鞍管内安装了用来减轻震动的缓冲装置。所述折叠车架包括可以翻转的脚踏板。本专利技术的积极效果:创造了新的自行车折叠结构,使得各部件整齐收入折叠车外壳内,折叠后的车体小而整齐,减少多余伸出机构,同时也很好的控制了整车重量。附图说明图1为采用了第一实施例的折叠车的整体图。图2为采用了第一实施例的折叠车的侧视图。图3为采用了第一实施例的折叠车的车架锁止装置局部图。图4为采用了第一实施例的折叠车的半折叠状态侧视图。图5为采用了第一实施例的折叠车的折叠状态侧视图。图6为采用了第一实施例的折叠车的右侧局部图。图7为采用了第二实施例的折叠车的侧视图。图8为采用了第二实施例的折叠车的车架锁止装置局部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如图1、图2所示为采用第一实施例车架结构的折叠车,转向杆座7上用来安装可伸缩的车把1以及前叉4,前轮8固定于前叉4上,转向杆座7与前车架12铰接,铰接轴垂直于车体侧面,前车架12与后车架17铰接,鞍管15与后车架17铰接,轴心垂直于车体侧面,鞍管上用来安装车座16,中联动杆11的下端与后车架17铰接,本实施例中,为了简化结构,前车架12、后车架17、中联动杆11共同铰接于一点,中联动杆11的上端分别与前联动杆10、后联动杆14铰接,本实施例中为了简化结构,上述三者共同铰接于一点,前联动杆10另一端与转向杆座7的中段某点铰接,后联动杆14的另一端与鞍管15的中段某点铰接。图3为第一实施例展开时用来固定前车架12与后车架17的相对位置的锁止装置的局部图,如图3,图4所示,拎手19铰接于前车架12或后车架17,本实施例为了简化结构,拎手19与前车架12、后车架17铰接于同一轴心,拎手19末端为柱状结构,其两端设有可上下往复运动的车架锁片20,拎手19内部设有弹簧来推动车架锁片20,车架锁片20中间具有开口,当前后车架运动合拢时,车架锁片20在拎手19内的弹簧的作用下向下运动,从而车架锁片20的开口可以锁住前车架12与后车架17。折叠过程向上翻转脚踏板13。如图3,将车架锁片20向上抬起,解除前车架12与后车架17的锁定关系。如图4,向上提起拎手19,前后部件在重力作用下使得整个车体产生折叠运动,继续提拎手19,则前车架12与后车架17的所夹角度越来越小,转向杆座7相对于前车架12向后翻转,鞍管15相对于后车架17向前翻转,直至两者分别带着车把1以及车座16运动到前车架12与后车架17的空腔内,如图5,为采用了本实施例所述折叠车架的整车最终折叠后的形态。展开过程上述折叠过程逆向便可展开车架,如图6所示,后联动杆14的一个侧面设置了一个固定其上的定位块,在展开至最终状态时,前车架12与后车架17靠紧并刚好夹住上述定位块,定位块的固定使得前、中、后三根联动杆与整个车架的位置关系被固定,实施例一的车架锁片中间留有开口,两侧设有圆弧,当前车架12、后车架17快合拢时,前后车架边缘与所述圆弧边接触,自动推动车架锁片20向上运动,完全合拢时,车架锁片20被弹簧推动,开口自行咬住前后车架。实施例2如图7、图8所示为采用了第二实施例的折叠车,与第一实施例不同,本实施例的后轮9并不直接固定安装于后车架17上,本实施例中,后轮连杆23与后车架17铰接,后轮连杆另一端与后车架之间设置一个减震装置24,后轮9安装于后轮连杆23上,鞍管15内置弹簧阻尼部件作用于车座16。本实施例中的车架锁21采用柱销结构,前车架12与后车架17在合拢出伸出上下重叠的片状结构,且留有上下贯通的空洞,车架合拢时,先升起车架锁21,当上下孔洞重合时放下车架锁21来锁定前后车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折叠车架,包括前车架、后车架、转向组件、鞍管、前联动杆、中联动杆、后联动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车架与后车架铰接,所述转向组件与前车架铰接,所述鞍管与后车架铰接,所述中联动杆与前车架或后车架铰接,所述前联动杆分别与中联动杆、转向组件铰接,所述后联动杆分别与中联动杆、鞍管铰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折叠车架,包括前车架、后车架、转向组件、鞍管、前联动杆、中联动杆、后联动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车架与后车架铰接,所述转向组件与前车架铰接,所述鞍管与后车架铰接,所述中联动杆与前车架或后车架铰接,所述前联动杆分别与中联动杆、转向组件铰接,所述后联动杆分别与中联动杆、鞍管铰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车架、后车架、中联动杆铰接于同一轴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联动杆、中联动杆、后联动杆铰接于同一轴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车架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榛
申请(专利权)人:陈榛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